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皖北近现代报刊概述

时间:2022-12-15 18:10:07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我们在论述近现代中国报刊业发展历史的时候,总是脱不出《申报》、《万国公报》、天津《大公报》及《文汇报》、《新青年》等等的范围,仿佛除了上海等少数大都会的这些家报纸杂志外,再没有别的好说了。上海、北京等地,作为近现代中国的报刊出版中心,其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内地的许多地方也同样有其精彩之处。更加凸显地方特色,对还原地方历史原貌举足轻重。近现代安徽报刊业作为近现代中国报刊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出世较晚,但起步伊始的表现却不同凡响。

[关键词]皖北;近代报刊;现代报刊

报纸与期刊,是近现代文明的重要标识。近现代意义上的报刊是舶来品,它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由沿海到内地、由西人包办到本土化的发展过程。安徽是内陆省份,报刊业的发展要落后于得风气之先的沿海地区,特别是香港、广东、福建、上海、汉口、天津等通商口岸。近现代中国自戊戌变法运动以来的各个重要历史时期,每一场社会变革运动,都有安徽报刊参与其中。这批近现代报刊凸显皖南、皖北截然不同的地域特色,很符合“南蛮北侉皆安徽”[1]的说法,对安徽本地事务极为关注。

1.皖北近代报刊概述

席卷全国的维新办报热潮并未对信息闭塞的安徽形成太大影响,辛亥革命前后,国人办报在全国再掀高潮,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国内外创办了大量报刊,用以传播革命思想,制造改革舆论。安徽此时也不再平静,不但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报刊活动也呈现出空前的繁荣。对安徽近现代报刊业的研究,主要就是指1904至1914年前后出现的报刊。报据《安徽省志·新闻志》记载,“民国8年(1919年)‘五四’运动前安徽创办了60多家报纸”。[2]2从安徽近代报刊的出版发行地看,这批报刊主要集中在行省安庆和皖南芜湖两地。笔者所要研究的皖北近现代报刊是指安徽省淮河以北县市及跨淮河县市出版发行的报刊,而正如梁启超在论及清代安徽学风时曾写道“皖北沿淮一带……自昔惟产英雄,不产学者”,故报刊兴起较晚。

2.皖北现代报刊业发展状况

“五四”运动后,安徽报刊迅速兴起,根据民国25年《内政年鉴》、民国29年前后的《全国报社通讯社一览》、民国37年《安徽报社通讯社调查表》和民国25年安庆出版的《安徽之新闻纸与杂志》、省档案馆《常用敌伪报纸总目录》等历史资料查证,安徽在这一时期先后办有近700种报纸,相较于思想活跃的皖南,皖北报刊数量相对较少,且存续时间较短,但对研究皖北文化特色、地理风物以及新闻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这一时期报纸的主调一个是:“高举反帝爱国旗帜,揭露封建黑暗,介绍民主思想,抨击迷信愚昧,传输科学知识”,如蚌埠《民国日报》(后改为《皖北日报》)是这一指导思想的鲜明写照。

发展到抗日战争时期,整个安徽办报达230家之多。这一时期的报纸,在皖北国民党统治区多以“民众总动员委员会”、“抗敌协会”、“抗日联合会”、“抗日救国会”等群众团体的名义创办。参与办报的人员很复杂:有国民党右派,有国民党左派,有地下共产党员,有进步知识分子,有工商界人士。无论哪家办报,都是为了宣传抗日,如国民党阜阳县党部机关创办的《阜阳日报》和淮南区党委办的《淮南日报》,在全国民众一片抗日声中,都投入了抗日救国宣传的洪流中。

第三个时期是从抗战胜利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前夕。这一时期,安徽办有报纸160多种。国民党在日军占领时期停办的报纸,抗战胜利后又纷纷复刊。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根据地,也陆续办了一些报纸。《阜阳日报》、《淮上日报》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创办起来的。

3.阜阳近现代报刊概况

皖北近现代报刊研究资料分散,加之部分报刊出版时间较短,旋起旋灭,因而很难准确的还原出皖北近现代报刊的全貌。笔者所在的阜阳市作为皖北人口最多的农业单纯区,水旱等自然灾害频发,经济相对落后,导致人民极富于斗争。爆发于这一时期的“捻军起义”、“四九起义”是那一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也正是皖北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因此,笔者试图以具有代表性的阜阳市近现代报刊发展状况为例,阐述皖北近现代报刊的发展状况。

下表即参阅《安徽省志·新闻志》、《颍州区志》、《安徽近现代史》、《阜阳县志》、《阜阳市志》、《安徽近现代史辞典》、《中国现代史资料汇辑》等资料统计出来。

上表所列各类报刊共计14种,阜阳近现代报刊是皖北报刊的一个缩影,再一次验证了皖北报刊主要兴起于辛亥革命后。从办报人身份来看,报刊创办者中既有国民党党政机关、共产党政治部、爱国商人,也有激进革命者。报刊时而作为谋取商业利益的工具,时而作为宣传政见的温床。从性质上看,这一时期出现的报刊主要为官营报刊、民营报刊及党营报刊三大类。从其办报宗旨和主要内容来看,“鼓吹救国图存,开通民智”,利用报纸揭露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种种罪行,同时向国人介绍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唤起民众党醒。

4.皖北近现代报刊的研究现状

皖北近现代刊在近现代安徽乃至整个中国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决定了它的学术价值。可是,我们对它重视和研究不够,甚至有些冷清。这种局面,与其历史地位很不相称。

首先,是对这一批特殊的报纸杂志缺乏系统完整的清理。近现代皖北报刊业的发展历程,是近现代皖北社会波澜壮阔发展历史的一个缩影。这些报刊记载了大量地方史料,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等众多方面,成为今天的人们了解当时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改革开放后,虽然对一些报刊进行过局部的整理重刊。然而,大部分报刊仍然是“养在深闺人未识”。报刊原始文本整理工作的欠缺,影响到了报刊出版史料的搜集。

其次,对于这一时期安徽近现代报刊的研究,一类主要见于地方史的研究中,如《安徽近现代史》、《安徽文化史》、《安徽现代革命史资料长编》、《文教史踪》等都对这一时期的近现代报刊有所涉及。另一类主要见于地方志中,如《安徽省志·新闻志》、《阜阳市志》、《颍州区志》……近现代安徽报刊发展的历史,已然尘埃落定。从研究的角度看,对静态历史的论述要好过对动态历史的把握,但事实是,在近现代安徽报刊史研究领域,我们并没有多少学术的积累,更不用说提炼出了多少学术话题,形成了多么激烈的学术争论。原因是明摆着的,报刊史的研究,其前提是要占有尽可能完整的原始资料文本——报纸和杂志。报刊资料虽数量众多,但大多数存在时间非常短促,要悉数搜集无一遗漏,可以肯定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加上近现代安徽战乱不断,毁于战火的报刊资料又何可胜数?幸存下来的报刊资料,又被分割保存在了省内外甚至国内外的图书馆档案馆中,调阅起来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即便是身边触手可及的报刊资料,要想把它仔细阅读一过,也需要大量的时间投入,谁有这样皓首穷经的勇气呢?

参考文献:

[1]陈金川.地缘中国——区域文化精神与国民性格下[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1998:586。

[2]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安徽省志58新闻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9。

基金项目:本文系阜阳师范学院项目“皖北地方文献的搜集保护与开发利用(项目编号2011zx05yb)”资助

推荐访问:报刊 概述 近现代 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