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商鞅秦廷战甘杜

时间:2022-12-16 13:30:06 来源:网友投稿

公元前三六一年,秦献公死了,二十一岁的太子——孝公继承了君位。处在西北的秦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都比东方的六国要落后一些。直到献公的时候,秦国地主阶级才取得统治权力。不过,历史发展的规律,往往表现为“后来居上”。从孝公起,秦国开始成为七国中最强大的国家。这和商鞅坚持革新,实行变法是分不开的。

作为新兴地主阶级代表人物的孝公,是一个有朝气的青年统治者。他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代替周室,统一六国的雄心壮志。要这样大干一番,不用说,首先要充实围力,打击奴隶主旧贵族的反动复辟势力,从而巩固和发展新兴的封建国家。因此,孝公一上台,就下令求贤,为社会改革运动作好组织准备。商鞅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应募入秦的。

商鞅出生于卫国,年龄和孝公差不多。自小爱读法家的书,把法家的先驱者魏国的政治改革家李悝作为学习榜样。他怀抱法家理想,曾投奔过魏国统治集团。可是当时的统治者魏惠王不愿重用这个反对复古倒退,主张变法革新的青年人。正在这个时候,商鞅听到秦国召贤的消息,就满怀希望地赶往秦国。

一路上,肴山、函关,山河表里的潼关天险,以及富饶美丽的秦川,这一切使这位年轻的改革家越看越兴奋,越想越激动。他心想:如果能够君臣相得,在这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但是,这位孝公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能不能赏识法家学说?能不能相信自己,和自己齐心协力,变法图强?想到这里,在魏国的冷遇便不禁浮现在眼前。于是他决定,得先试探一下,不能贸然从事。

到秦京栎阳(今陕西临潼县东)后不几天,通过孝公近臣景监的介绍,商鞅第一次去见孝公,便向他大讲“帝道”。他在那里左比右划,侃侃而谈,而孝公却在一边不断打盹,昏昏欲睡。会见一毕,孝公就把景监找来,向他大发脾气道:“你那位朋友简直是个无知妄人,要他有什么用!”景监转告了商鞅,而且还很抱怨他。

过了几天,在商鞅的请求下,他第二次去见孝公,又向他讲述“王道”。孝公还是没精打采,很不感兴趣。事后,孝公又责备景监,景监又抱怨商鞅,商鞅却不禁暗自庆幸。

经过几次试探,商鞅觉得对孝公这个人已有所了解,于是在最后一次会见中,他才推心置腹,把他所信奉的法家学说与改革主张和盘托出,教孝公变法图强。果然孝公感到十分投机,不禁喜形于色,高兴非常。他越听越入迷,竟完全忘记了自己国君的尊严,几次移膝向前,靠近商鞅。他们俩就这样一直谈了几天,还丝毫不觉厌倦。于是孝公便决意信用商鞅,实行变法。

孝公要任用商鞅,实行变法,这对那班奴隶主贵族来说,无疑是有力的打击。所以消息一传开,他们便坐卧不宁,奔走策划,制造舆论,妄图阻挠变法。面对这样的與论压力,孝公也有点担心了。他决定召开御前会议(“廷议”),辩论变法问题。

会上,商鞅首先发言,他先鼓励孝公坚持变法,说:“具有独特见解的人,开始必然会遭到一些人的反对。”接着便阐述了变法的必要性。

商鞅刚一说完,奴隶主贵族的代言人,孔老二的忠实信徒大夫甘龙就连连叫嚷道:“不对,不对!”还胡说什么:“圣人不改变习俗来施行礼教,聪明人不变更法制来治理国家。”声嘶力竭地为垂死的奴隶制辩护。

对甘龙的反动谬论,商鞅一针见血地指出:“你这不过是庸人的论调!”接着又据理驳斥说:“夏商周三代各以不同的礼制而称王,春秋五霸也以不同的法制而称霸,我们怎么能受旧制度的拘束?”

甘龙理屈词穷了。这时,他的同伙杜挚便急忙跳了出来助阵,说:“效法古代不会出乱子,遵循旧礼不至于犯错误。”他和甘龙一唱一和,拚命攻击商鞅。

面对反动顽固派的嚣张气焰,商鞅毫无惧色,他厉声质问道:“前世的礼教各不相同,究竟效法谁好?各代帝王的礼制也很少重复,又该遵循谁呢?”说到这里,商鞅严厉的目光,直逼杜挚。只见这个儒家的信徒,先是瞠目结舌,一句话也回不上来,接着便耷拉下脑袋。商鞅又逼进一步对他们说:“你们儒家言必称尧舜,口不离文武,但是尧舜与文武的礼制就不一样,而你们却说圣人是法古的,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吗?”说罢,他又扫视了一下垂头丧气的甘龙,望了望连连点头称是的孝公,于是提高了声音,以从容而果断的语气继续说道:“治世从来没有什么固定的办法,只求有利于国家,不必一味效法古代。商汤周武王并未模仿古法,他们不是也兴盛起来了吗?可见,反对古法不一定错误,因循旧礼未必有好处。”

听了商鞅义正辞严的辩论,又看了看甘龙、杜挚们面无人色、狼狈不堪的窘态,孝公原来的担心烟消云散了。这场激烈的大辩论,就这样以法家的胜利和儒家的失败结束了斗争的第一个回合。从此,秦国的历史展现了新的篇章。

孝公立刻授权商鞅,主持变法。在公元前四世纪五十年代和四十年代中,秦国发布了一系列的改革法令。例如,“废井田、开阡陌”(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制),从法律上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摧毁奴隶主贵族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奖励自耕农民小土地所有者,努力耕织,多产粟帛。又如,规定按军功授予爵位的新等级制,以打破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并实行县制;在文化领域内坚持"厚今薄古”的方针等等。总之,商鞅变法是以地主阶级专政代替奴隶主阶级专政的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变法开始后,前进与倒退、革新与保守、反复辟与复辟的斗争不是停止了,而是更尖锐、更深入了。

反动派始而收买了数以千计的游民到京城去小威,大叫“初令不便”(变法对他们不利)的反动口号,继而怂恿太子出来公开破坏新法。商鞅把小威者遺送到边境,揪出太子的幕后操纵者奴隶主贵族的实力派——太子的师傅公子虔和公孙贾。商鞅毅然决然打破“刑不上大夫”的反动礼治原则,割掉公子虔的鼻子,在公孙贾的脸上刺了化。从此,改革法令顺利推行了。十年后,秦国国家富强,城乡安定,作战的战士非常勇敢,军事上不断取得胜利。使秦国逐步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

但是,以旧贵族为首的反动势力,仍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他们以十倍的疯狂,百倍的仇恨,大搞阴谋,企图反扑。有一犬,一个披着“隐士”外衣的孔丘之徒赵良去见商鞅。他忠每地攻出商鞅对公子度等顾固派的专政是“无礼”,“不德”,搬出儒家经典巾“恃德者昌,恃力者亡”的伪善教条,诅咒商鞅象早晨的露水一样,不得长久,甚至威胁商鞅放弃改革,辞官归田,投降反动派,要不,死亡就在眼前。在这个跳梁小丑的面前,商鞅岿然屹立,坚持变法,毫不动摇。赵良的卑劣行径正是反动派要下毒手的信号。过了五个多月,秦孝公死了,太子即位。以公子虔为首的反动派立刻发动反攻倒算,誣告商鞅“造反”,下令追捕。商鞅举兵反抗,被反动武装击败,不幸被俘。反动派用最残酷的车裂刑,屠杀了这个杰出的、进步的政治家,并且杀害了他的全家。

反动势力虽然暂时得逞,但是历史车轮继续前进。封建制度代替奴隶制度是不以反动派的意志为转移的。商鞅虽然被害,但以后的秦国还是继续沿着商鞅所开辟的法家路线前进的。从此秦国远远走到东方六国的前面,奠定了统一六国的基础。

(陕师)

推荐访问:商鞅 秦廷战甘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