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晋语指山西省及其毗连地区有入声的方言。根据古四声的今音演变,晋语可以分为八个片。陕北榆林地区和延安地区的13个市县分别属于五台片、大包片和志延片。晋语的构词法很丰富,重叠是晋
语最重要的构词法,而陕北晋语的重叠构词法,其重叠形式及重叠词的数量都没有山西晋语丰富,显示了它们语法的一致性和差异性。
关键词:晋语 陕北 山西 重叠构词法 比较
中图分类号:H1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4)06-0083-04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2012年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12JK0396);陕西学前师范学院2012年度科研基金项目(2012KJ014)“陕北晋语与山西晋语语法比较研究”。
作者简介:马晓琴(1962—),女,陕西绥德人,文学硕士,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研究方向:大学语文、现代汉语教学、汉语史、汉语方言。
晋语指山西省及其毗连地区有入声的方言。根据古四声的今音演变,晋语可以分为八个片。陕北榆林地区和延安地区的13个市县分别属于五台片、大包片和志延片。晋语的语法一致性较强,但也存在一些差异,本文主要就语法中的词法对陕北晋语与山西晋语进行比较。
词法的研究范围包括词类、各类词的构成和词形变化(形态)。晋语的词法很丰富,这里我们对两个方言区的重叠构词法进行比较,来显示它们词法上的异同。本文方言例句材料使用或参考了侯精一、郭校珍、乔全生等专家学者著作中的材料,在这里一并致谢,文中不再一一标出。
晋语的构形法主要有重叠。在晋语中,几乎所有的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副词和象声词都可以重叠使用,其重叠后的语法意义大都比较丰富。下面我们分别对其进行比较。
一、名词的重叠形式及其表义特点
1.AA式。单音节名词或带“子”尾的名词可重叠为AA式,其作用有如下几点:
①表小称。如:
筐筐 盒盒 辫辫辫子 眼眼小孔 峁峁小山梁 梁梁小山梁 渠渠浅而小的水沟
②表爱称,只用于对幼儿的语言。如:
脑脑头 手手 脚脚 眼眼眼睛 脸脸 口口
③表新义。如:
牛牛昆虫 箭箭高粱秆接近穗儿的部分 兜兜衣服上的口袋儿 钱钱黄豆饼 糊糊主要指玉米面糊 腿腿器具下部起支撑作用的部分 锁锁幼儿颈上带的银制饰品;刘海 黄黄蛋黄儿
这类词有些是山西晋语特有的,如:腰腰贴身穿的背心 谱谱门道 料料海洛因 床床小凳子
④表原义。如:
包包包袱 心心物体的中心部分 柜柜柜子 夹夹夹子 洞洞孔 渣渣渣儿 钩钩钩子
2.ABB式。如:
①豁唇唇兔唇 洋码码阿拉伯数字 枣核核枣核儿 榆钱钱榆钱儿 石缝缝石头上的小缝隙
这类重叠式ABB是一个整体,AB可以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但口语中不说。
②门闩闩 手巾巾 酒盅盅 纸条条 羊羔羔
这类重叠式,AB往往有比较完整、独立的意思,可单说。有些词山西晋语用,陕北晋语不用。如:黄昏昏 别针针 坎肩肩 胡才才 兄弟弟
③汗珠珠 水点点 圆圈圈 木条条 竹片片
这类词的凝固性不强,同一个BB式,可以跟在不同的名词后,所以有较强的能产性。如“汗珠珠/水珠珠/玻璃珠珠”;“水点点/油点点/黑点点/漆点点”。
④圪洞洞小洞 圪梁梁山梁 圪台台台阶
这类词是由派生词“圪A”重叠语素“B”形成的。
⑤河心心 床沿沿 炕边边 墙根根
这类词由表方位的名词重叠后一语素形成,表位置的极端性。有些词山西晋语用,陕北晋语不用。如:隔壁壁 前面面 正面面
⑥沾水水吃饺子等沾的作料 脚束束脚镯
这类重叠式是山西晋语特有的。ABB是一个整体,AB不成词。
⑦老生生老年时生的子女,引申为很受宠的子女 墓生生遗腹子 双生生双胞胎 初首首第一胎
这类词结构凝固性强,AB或BB都不能独立成词。这是山西晋语的特色名词,陕北晋语没有此类词。
⑧眼窝窝 胳膊膊 脸蛋蛋 指头头 耳朵朵
这类重叠名词可表爱称,只用于对幼儿的语言,是陕北晋语特有的,山西晋语无此用法。
3.AAB式。如:
帽帽鸡 格格纸 豆豆菜 毛毛雨 毛毛钱用 “毛” 计的钱 温温水温水 悠悠气微弱的气息
这类词数量比较少。其中的AA往往能够独立使用,末字B一般都有比较完整的意思。有些词山西晋语用,陕北晋语不用。如:驴驴皮驴皮 桶桶菜成桶儿的菜 帽帽铺帽子铺 橛橛眼针眼
4.AABB式。如:
①花花草草各种花草 菜菜蔬蔬各种蔬菜
这类词是由构成AB词的两个语素分别重叠后形成的,具有列举的性质,表众多,指AB之类的东西。有些词山西晋语用,陕北晋语不用,如:吱吱虫虫各种牲畜 步步数数 事事情情各种事情 时时节节各种节日 针针线线;有些词陕北晋语用,山西晋语不用,如:样样数数泛指各种东西 坡坡洼洼
②圪圪洞洞一个小洞又一个小洞 圪圪节节一节又一节 圪圪撮撮一小撮又一小撮
这类词由派生词“圪B”分别重叠词缀“圪”和语素“B”形成,表众多义。这是山西晋语特有的,陕北晋语无此类词。
③点点划划 沟沟岔岔 瓶瓶罐罐 汤汤水水
这类词由A、B两个语素重叠后并列成词,大多表众多义,具有列举性质。有些词山西晋语用,陕北晋语不用,如:蹄蹄爪爪 窟窟眼眼;有些词陕北晋语用,山西晋语不用,如:盆盆碗碗 绳绳线线
5.ABCC式。如:
核桃仁仁 冰糖蛋蛋 鸡蛋黄黄 送饭牛牛花大姐
6.A圪BB式。如:
树圪墩墩 肉圪蛋蛋
总的来说,山西晋语重叠式名词比陕北晋语要丰富,有些重叠式山西晋语有,陕北晋语没有,如AAXB式:阴阴子天、弯弯子树、烂烂子瓜、破破子碗、冻冻子萝卜等;大多数名词重叠式陕北晋语和山西晋语都有,但就数量来看,山西晋语多于陕北晋语,有些词甚至是山西晋语特有的。
二、动词的重叠形式及其表义特点
1.AA式。单音节动词多重叠为AA式,其语法意义有:
①构成名词。如:
盖盖盖子 筛筛筛子 铲铲铲子 刮刮刮子 刷刷刷子 擦擦黑板擦 塞塞塞子
②表行为短暂或“尝试”意味。如:
看看 坐坐 走走 想想 写写 描描 尝尝
这类单音节动词重叠时可嵌入“一”,如:看一看、坐一坐等。在山西晋语中,这类单音节动词重叠后可儿化,如:拉拉儿、见见儿、走走儿、说说儿、摸摸儿、尝尝儿。陕北晋语不儿化。
③表爱称,只用于对幼儿的语言。如:
走走 尿尿 亲亲吻 坐坐 笑笑 打打
2.ABAB式。双音节动词重叠的基本形式是ABAB式,通常表示行为短暂,伴有“尝试”意味。如:
拾掇拾掇 乖哄乖哄哄劝 洗涮洗涮
有些词山西晋语用,陕北晋语不用。如:问询问询 整摞整摞整理
3.AABB式。有些双音节动词可重叠为AABB式,表示动作的连续反复进行。如:
①打打闹闹 拉拉扯扯 填填补补
②哭哭啼啼 摸摸揣揣 擦擦抹抹
①类AB是可以独用的动词,A、B可以是同义、近义词,也可以是反义词。②类A、B不成词。有些词山西晋语用,陕北晋语不用。如:绞绞剪剪、问问询询、接接济济救济、守守待待守候、、挑挑搡搡挑拣等。
山西晋语还有以下几种重叠形式,陕北晋语不用。
4.XAXA式。如:
①圪挤圪挤挤一挤 圪盹圪盹小睡一会儿 圪仰圪仰躺一躺 圪擦圪擦擦一擦 圪歇圪歇歇一歇
②忽筛忽筛 忽搅忽搅 忽拍忽拍 忽绕忽绕
③日骗日骗 日捣日捣 日鬼日鬼 日噘日噘
“圪A圪A”式和“忽A忽A”式中,“圪”和“忽”是前缀,表微量,“圪A”和“忽A”重叠后又表示动作的反复进行。“日A日A”式中“日”也是词缀,带有贬义色彩,日A重叠后形成的词也带有贬义色彩,通常表示埋怨、责骂或被粗俗的人所使用。
5.XXAA式。如:
①圪圪挤挤 圪圪筛筛 圪圪摇摇 圪圪插插
②忽忽筛筛 忽忽摇摇 忽忽悠悠 忽忽扯扯
③日日捣捣 日日鬼鬼 日日哄哄 日日犟犟
这类词的表义特征与XAXA式相同。
6.XAA式。如:
①圪睡睡睡一睡 圪压压 圪挤挤挤一挤
②圪吹吹儿地连续不断吹的状态 圪瞅瞅儿地连续不断瞅的样子 圪抱抱儿地抱得很紧的样子
这类重叠式,与AABB式相同,表示动作连续反复进行,侧重于对状貌的描写。
三、形容词的重叠形式及其表义特点
晋语形容词的重叠形式非常丰富,其中有些格式是陕北晋语与山西晋语共有的,而有些格式则是山西晋语特有的。总的来说,山西晋语的格式多于陕北晋语。
1.AA(儿)的(地)式
单音节形容词一般重叠为AA(儿)的(地)式,陕北晋语形容词重叠式后一般附加助词“的”,山西晋语形容词重叠式后附加助词“地”。如:
美美儿的(地) 黄黄儿的(地) 密密儿的(地) 温温儿的(地) 真真儿的(地)清晰
山西晋语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可构成名词,有时还可附加助词“地”,如:把脸上抹上些红红胭脂;大大老大是小子男孩;我不要大大地的。
2.XAA(儿)地式
由词缀“圪”、“忽”加语素“A”构成的派生词重叠而成。如:
①圪喜喜儿地 圪尖尖儿地 圪香香儿地 圪晃晃的 圪飘飘的 圪筛筛的
②忽塌塌儿地 忽筛筛儿地 忽吸吸儿地
这类词山西晋语儿化,陕北晋语不儿化。
3.ABB儿(地)式
由修饰成分A加形容词B构成状态形容词,再重叠后一语素形成。如:
苦咸咸 冰凉凉 四方方 火辣辣
山西晋语特有的如:寡淡淡(儿地) 菊绿绿
4.AXYY地式
由单音节形容词A,加词缀“圪、不、忽”或助词“得”,再加叠音词缀YY构成。如:
①蓝圪茵茵 红圪丹丹 黑圪洞洞 胖圪墩墩
②灰不少少 软不弄弄 白不几几 灰不处处
③虚忽沓沓 甜忽腻腻 清忽闪闪 嫩忽星星
④酸得来来 热得来来 瞌睡得来来
③类主要用于山西晋语,陕北晋语很少用。
5.AXX式
由单音节性质形容词A带叠音词缀XX构成。如:
白生生 红丹丹 绿油油 蓝茵茵 黑洞洞
山西晋语特有的如:粗滚滚 嫩水水 酸厉厉 精短短 透虚虚 面丹丹儿的瓜很面
6.AABB式
双音节形容词AB可重叠成AABB式。如:
可可怜怜 精精明明 红红火火
山西晋语特有的如:可可喜喜漂漂亮亮 扎扎巴巴结实 周周正正 展展活活地方宽敞
7.ABAB式
由状态形容词AB重叠而成。如:
雪白雪白的 腊黄腊黄的 冰凉冰凉的
山西晋语特有的如:杠红杠红地 稀甜稀甜地 蔫绿蔫绿地 菊绿菊绿地
8.A(B)了个A式、AXA式、AA子式、AA了式、A的A着哩式
这几种形式都是山西晋语特有的。
①A(B)了个A式。如:
丑了个丑 亮了个亮 便宜了个便宜
②AXA式。如:
光咑光 紧咑紧 实咑实 空咑空 妙咑妙
③AA子式、AA了式和A的A着哩式。如:
蔫蔫子苗 烂烂子鞋 薄薄了被子 锈锈了钉子 红的红着哩 好的好着哩
就表义特点而言,①形容词重叠式可表程度深,如“黄黄儿的”、“ 蓝圪茵茵”表示颜色深,“苦咸咸”表示味道重。②还可表示感情色彩,如“A(B)了个A式”含贬义,表程度深,“灰了个灰”意思是比坏还要坏。许多重叠式语缀带有强烈的褒贬色彩。③具有形象性。晋语的形容词重叠之前都是性质形容词,重叠后都是状态形容词,给人以生动具体的形象感,如“圪尖尖的”表示事物尖的形态,“蓝茵茵”表示事物的颜色形象,“圪飘飘的”表示轻飘的样子,给人以动态的形象感。
四、量词的重叠形式及其表义特点
1.NAA式
单音节量词可与数词结合重叠为“NAA”式,N表示数词。如:
①一对对 一沓沓 两溜溜 两节节 三捆捆 六把把 五行行 两瓣瓣
② 喝了一口口 打了三下下 去了两回回 哭了一阵阵 跑了三趟趟
③ 一圪绺绺 两圪抓抓 一圪匙匙 三圪堆堆
①类是名量词重叠,陕北晋语和山西晋语都有。有的重叠式与单用式意思相同,有的重叠式表量少,有的重叠式表示量多,如“一沓沓票票纸币”言钱多。②类是动量词重叠,陕北晋语用得比较少,一般表示量少或时间短。③类是在数词后加词缀“圪”,成为“N圪AA”式。
2.NANA式
①一家一家 一根一根 两条两条 五对五对
②一回一回 一趟一趟 两遍两遍 两下两下
③一圪堆一圪堆 一圪节一圪节 两圪枝两圪枝
这类重叠式陕北晋语和山西晋语都有,但陕北晋语少于山西晋语。当N是“一”以外的数词时,这类重叠式表示方式,如“两箱两箱地搬”;当N是“一”时,可表示“每一”,如“一家一家的都来了”;表示“多”,如“一圪堆一圪堆的菜都坏咧”;表“反复”,如“他一趟一趟往回跑”;表“接续”,如“讲话一套一套的”。
3.NAANAA式
① 一家家一家家 两对对两对对
② 两回回两回回 三遍遍三遍遍
③一圪堆堆一圪堆堆 两圪枝枝两圪枝枝
这类重叠式是“NANA式”的进一步变形,表义特点与“NANA式”相同。陕北晋语不用。
五、副词的重叠形式及其表义特点
1.AA式
重叠式副词主要起强调作用,比基式表示的程度要强。如:
①刚刚 常常 才才 明明 偏偏 稍稍 款款
②白白 好好 慢慢 远远 活活 细细 真真
①类是单音节副词重叠式,②类是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后构成副词。
2.AABB式
双音节形容词、副词、名词等可重叠为AABB式副词。如:
自自然然 确确实实 急急忙忙 真真正正
以上两类重叠式陕北晋语和山西晋语都有,但陕北晋语数量少于山西晋语。
3.AAAA式
单音节副词重叠为AAAA式后,表示程度达到了极限。如:
老老老老 紧紧紧紧 最最最最
这类重叠式陕北晋语不用,山西晋语中流行范围也比较小,数量有限。
重叠是晋语最重要的一种构词法,其涉及的词类及各类重叠词的数量都比普通话丰富。而就陕北晋语与山西晋语比较来看,二者涉及到的词类相同,但每类词重叠的形式及每种重叠形式词的数量,陕北晋语都没有山西晋语丰富。
参考文献:
[1]侯精一.现代晋语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郭校珍.山西晋语语法专题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乔全生.晋语重叠式研究[J].汉语学报,2001,(3).
(编辑:成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