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

时间:2022-12-17 18:35:06 来源:网友投稿

敦煌自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建郡后,经两汉、三国、两晋数百年开拓经营,逐渐成为丝绸之路上的咽喉重镇和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荟萃之地,特别是随着佛教文化的传入和莫高窟的开凿兴盛,更是成为举世无双的佛教石窟艺术胜地。

莫高窟位于敦煌城东南25公里处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坐西朝东,面临宕泉河,遥对三危山,南北长1680米,洞窟分布高低错落,鳞次栉比,壮观异常,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内容最丰富的古典文化艺术宝库。据唐代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记载,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前秦建元二年(366年),一个叫乐僔的僧人云游到此,看见夕阳照耀下的三危山金光闪耀,状如千佛,于是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修行坐禅。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北魏、西魏和北周时,统治者崇信佛教,石窟建造得到王公贵族们的支持,发展较快。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莫高窟更是兴盛,洞窟最多时达千余个。北宋、西夏和元代,莫高窟渐趋衰落,仅以重修前朝窟室为主,新建极少。元朝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废弃,莫高窟也停止了兴建并逐渐湮没于世人的视野中,直到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才重新引起人们的注意。上世纪初藏经洞被发现后,莫高窟迅即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引起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兴趣,由此衍生出专门研究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1961年莫高窟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莫高窟从第一个洞窟开凿到元代的千余年间,经过世代相承,不断开窟镌造塑绘和修复,形成了一个规模宏大的石窟艺术群。虽然在漫长的岁月中受到大自然的侵袭和人为的破坏,但至今仍保留有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鹘、西夏、元各代的洞窟735个,分为南北两区。南区有洞窟487个,是莫高窟的主体部分,为僧侣和信徒们从事宗教活动的场所,洞窟内均有壁画或塑像。北区有洞窟248个,主要为僧侣们修行、居住和亡后掩埋的场所,其中只有5个存在壁画或塑像,许多洞窟中保留有土炕、灶坑、烟道、壁龛、灯台等生活设施。两区共计492个洞窟存在壁画和塑像,有壁画4.5万多平方米,彩塑2415尊,唐宋木结构建筑五座,莲花柱石和铺地花砖数千块,是一处集建筑、雕塑、绘画等于一体的综合性佛教艺术宝库。

莫高窟的建筑主要是洞窟建筑,按功能作用分为中心塔柱窟(支提窟)、殿堂窟(中央佛坛窟)、覆斗顶型窟、大像窟、涅槃窟、禅窟、僧房窟、廪窟、影窟和瘗窟等形制,还有一些佛塔。窟型大小相差甚远,最大的第16窟高达40余米、宽30米见方,最小的第37窟高不盈尺。从早期石窟所保留下来的中心塔柱式这一外来形式的窟型,反映了古代艺术家在接受外来艺术的同时,加以消化、吸收,使它成为我国的民族形式,其中不少是现存古建筑的杰作。在多个洞窟外存有较为完整的唐代、宋代木质结构窟檐,是不可多得的木结构古建筑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清末民初第96窟外所建的九层楼,是特殊形态的窟檐,它高耸在莫高窟南区中部,巍峨壮观,是石窟群中标志性建筑。

由于敦煌地处沙砾岩地带,山石石质比较疏松,不宜雕刻,因此莫高窟的雕塑主要是泥质彩塑。莫高窟的彩塑形式多样,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主要造像为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等,其中最高的“北大像”高达34.5米,塑于唐武则天时代,气势非凡;最小的高仅十多厘米,精致细腻。这些塑像千姿百态,服饰、人物动作、表情各具特点,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反映了不同时代的艺术风格,堪称佛教彩塑博物馆。

莫高窟壁画富丽多彩,规模宏大,总面积达4.5万多平方米,若按1米的高度将其排列能伸展40多公里,其规模之大、内容之丰富是当今世界上任何宗教石窟、寺院或宫殿都不能媲美的。壁画的内容取材极为广泛,除了佛、菩萨的尊像画、佛教故事画、佛教史迹画、经变画、供养人画、飞天龙女画、民间传说画、神鬼怪异画和装饰图案画以外,还有表现不同时期劳动人民进行生产的劳动过程、社会习俗、民族关系、各阶层人物状况以及各个时代的建筑、服饰、音乐、舞蹈等方面的情形。莫高窟的艺术遗存,为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提供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推荐访问:莫高窟 敦煌 佛教 宝库 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