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跨越千年的文化记忆,人类文明的精神地标

时间:2022-12-17 20:00:05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馟iww;M5M9׮駞駯駞y~z9랿imӭ8]6^{uێ47o駝v]xM|ini范例。

锁阳城遗址是我国古绿洲沙漠化演进过程当中的典型标本,是集古城址、古渠道、古垦区、古寺院、古墓群等多种遗迹为一体的古文化遗存地,保存了较为完好的古代军事防御、农业灌溉体系和城市建筑系统,体现了河西走廊边疆城市的防御特征,是人类在长距离交通和交流条件下的防御和安全体系的突出例证。

悬泉置遗址

悬泉置遗址位于河西走廊西部敦煌与瓜州两市县交界处,地处祁连山支脉火焰山北麓的戈壁坡地,是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3世纪汉帝国设立于河西地区的驿站遗址,它以保存至今的汉代坞堡、房屋、马厩等遗址,揭示了汉代驿置的主要功能和基本格局。悬泉置遗址南通悬泉谷悬泉水,北与汉长城烽燧遥遥相望,是丝绸之路经过此段的中心枢纽。长城要塞和邮驿要道两大系统,形成了这一区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交通、信息的强大网络。悬泉置遗址是汉代邮政事业的典型代表、中西交通的重要标志和丝路文明的历史见证。

悬泉置遗址作为中国历史上有文献记载并且是第一次由考古发掘证实的邮驿遗址,出土文物丰富,包括简牍文书3500余枚、帛书10件、纸质文书10件、另有丝织品、农作物及家畜骨骼等,总计达7万余件。

悬泉置遗址出土的简牍文书,明确记载了传马、传车、职官设置,对邮件的封发、传递、签收也作记述。接待诸国使者有乌孙、大宛、楼兰、于阗、龟兹等西域诸国,还有罽宾、乌弋山离、大月氏、康居、祭越、钧耆、披垣等中亚诸国,可为汉帝国大型交通保障体系中的邮驿制度提供特殊的见证。

悬泉置遗址出土的记录外国使团过往、汉朝历谱等大量简牍和纸文书、文具,丝绸残片、漆器铜器等生产与生活用品,大麦、苜蓿等农作物,马、骆驼等动物骨骼,直接佐证了丝绸之路上的使团往来、贸易交流、科学技术传播和物产交流活动。记载了汉代大型交通保障体系中的邮驿制度,见证了其对丝绸之路长距离交通和交流的保障。

玉门关遗址

玉门关遗址位于敦煌市西北约90公里处祁连山西端疏勒河南岸戈壁,是2~3世纪汉王朝设立在河西走廊西端最重要的关隘遗存,在地理区域上具有东西交通分界的标志地位。玉门关遗址遗存主要包括小方盘城遗址 、大方盘城遗址 、汉长城边墙及烽燧遗址(包括20座烽燧、18段长城边墙遗址 ),东起仓亭燧,西至显明燧,在长约45公里、宽约0.5公里的区域内以小方盘城遗址为中心呈线性分布。其中小方盘城遗址平面呈方形,黄土夯筑,四周有坞墙;大方盘城遗址为方形,黄土夯筑。此外,玉门关遗址及周边烽燧出土文物包括2400余枚简牍文书、丝织品、兵器、积薪、大苣、屯田工具、粮食、陶器、漆器等。作为丝绸之路上至今保存最好、类型最完整、规模足够大的关隘遗存,见证了汉代大型交通保障体系中的交通管理制度、烽燧制度与长城防御制度,是丝绸之路长距离交通和交流的保障。

推荐访问:地标 人类文明 跨越 千年 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