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明继志斋刊本《重校北西厢记》考述

时间:2022-12-18 10:40:07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明万历二十六年继志斋刊《重校北西厢记》,在今存明刊《西厢记》评点本中出现的时间较早。继志斋本源出徐士范本,亦为刻印精良的善本。继志斋本评点的内容更为详明,文字更为精准,理论水准更高,其价值乃在徐士范本之上。继志斋本在今存明清《西厢记》评点本中具有重要影响,其正文是游敬泉本的底本,而三槐堂本又以游敬泉本为底本;其批语被三槐堂本大体继承下来,又直接对容与堂本、起凤馆本、徐渭批点画意本等产生了一定影响。继志斋本的底本很可能是已佚的焦竑校刻本,其中新增改的批语也可能出于焦竑之手。

关键词:西厢记;继志斋本;评点本;徐士范本;焦竑校释本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8)05-0157-008

明万历七年少山堂刻《北西厢》是今存“最早的中国戏曲评点本”[1],却被其直系后裔万历八年徐士范刻《西厢记》遮蔽了光芒,后者实为多种明清王实甫《西厢记》评点本之近祖。如把正文与批语皆沿袭徐士范本的熊龙峰本排除在外,继志斋刊本乃是今存仅晚于少山堂本和徐士范本的明刊《西厢记》评点本。继志斋本源出徐士范本,两书都是刻印精良的善本。继志斋本在明清《西厢记》评点本中具有重要地位。其正文对多种明刊《西厢记》发挥了直接影响,如游敬泉本以继志斋本为底本,而三槐堂本又以游敬泉本为底本。[2]其批语的价值本在徐士范本之上,后被三槐堂大体继承下来,并直接对容与堂本、起凤馆本、徐渭批点画意本、王骥德本、汤沈合评本等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拟对继志斋评点本的特征、价值与意义作一番探讨。

一、可能是焦竑本的翻刻本

继志斋陈邦泰刊《重校北西厢记》(简称为“继志斋本”)五卷二十出,卷各四出。[3]继志斋本附录的内容甚为丰富。卷首依次为:(1)《刻〈重校北西厢记〉序》,末署“万历壬午夏龙洞山农撰,谢山樵隐重书于戊戌之夏日”。(2)《重校北西厢记总评》。(3)《重校北西厢记凡例》,署“秣陵陈邦泰校录”。(4)《重校北西厢记目录》,署“戊戌孟夏秣陵陈大来校”。继志斋本《重校北西厢记》卷六附录有:(5)《重校北西厢记考证》,包含《会真记》,署“河南元微之撰”;《辨证》,署“汝阴王铚性之”;《元微之年谱》;唐宋元明人题咏《西厢记》的诗词曲文若干。(6)《附录》(含《钱塘梦》、《园林午梦记》、《蟾宫曲四首》)。(7)《重校蒲东珠玉诗》,署“四明张楷著”。在徐士范本所附《会真记》、《钱塘梦》、《园林午梦记》、《松金钏减玉肌论》的基础上,继志斋本新增了不少序跋资料。

继志斋本卷首《刻〈重校北西厢记〉序》题“万历壬午夏龙洞山农撰,谢山樵隐重书于戊戌之夏日”,知其书刊于明万历二十六年(戊戌,1598)。龙洞山农是焦竑的号,谢山樵隐则可能是陈邦泰别号。从焦竑《序》中得知,继志斋本是与《琵琶记》的合刊本。《琵琶记》卷首有河间长君写于嘉靖戊午(三十七年,1558)的《刻〈重校琵琶记〉序》,署“万历戊戌大来甫重录”。《重校北西厢记目录》署“戊戌孟夏秣陵陈大来校”,则可知“大来”亦是陈邦泰的号。焦竑、河间长君两序的校订重录者当为谢山樵隐陈邦泰。

继志斋本的底本很可能就是焦竑刻于万历壬午(十年,1582)而今已佚的《重校北西厢记》,而经陈邦泰重校。其书卷首附录焦竑《刻〈重校北西厢记〉序》云:

词曲盛于金元,而北之《西厢》、南之《琵琶》,尤擅场绝代。第二书行于众庶,所谓“童儿牧竖,莫不眩耀”,而妄庸者率恣意点窜,半失其旧,识者恨之。顷《琵琶记》刻于河间长君,其人学既该涉,复闲宫徵,故所雠校,号为精愜,盖词林之一快矣。北词转相摹梓,踳驳尤繁,唯顾玄纬、徐士范、金在衡三刻,庶几善本,而词句增损,互有得失。余园庐多暇,粗为点定,其援据稍僻者,略加诠释,题于卷额,合《琵琶记》刻之。风雨之辰,花月之夕,把卷自吟,亦可送日月而破穷愁,知者当勿谓我尚有童心也。(3)

焦竑所刻《琵琶记》的底本是嘉靖间河间长君刻本,其《重校北西厢记》的底本很可能就是徐士范本。焦氏《刻〈重校北西厢记〉序》提及“顾玄纬、徐士范、金在衡”三种“善本”,但不曾进一步比较这三种“善本”之优劣,而王骥德则暗示徐士范本最优。王氏《新校注古本西厢记自序》云:“余刻纷纷,殆数十种,仅仅毗陵徐士范、秣陵金在衡、锡山顾玄纬三本稍称彼善。徐士范本间诠数语,偶窥一斑;金本时更字句,亦寡中窾;独顾本类辑他书,似较该洽,恨去取弗精,疵缪间出。”[4]2在王骥德看来,金本、顾本的正文多有错误,而徐士范本除了批释太少之外无其他缺点。也正因此,焦竑在这三种“善本”中,选择徐士范本为底本的可能性较大。而后继志斋本可能又据焦竑刻本而“重刻”。从正文来看,继志斋本与徐士范本文字的差异较小,版式也相近。两书中,唱词部分每行都是二十字;说白部分都用双行小字,但有行二十字与行十九字之别。故而,继志斋本的正文极有可能源出徐士范本系统。

继志斋本还有多种参校本。其中有些正文似与碧筠斋本有一定关联。其批语中提及一个“元本”,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在第十八出【迎仙客】后,有大段说白,叙张生读莺莺回信。其文曰:

[生读书科]“薄命妾崔氏拜覆,才郎君瑞文几:别逾半载,奚啻三秋!思慕之心,未尝少怠。昔云日近长安远,妾今始信斯言矣。琴童至,得见翰墨,知君瑞置身青云,且悉佳况,少慰离人沉思。有君如此,妾复何言!琴童促回,无以达意,聊具瑶琴一张、玉簪一枚、斑管一枝、裹肚一条、汗衫一领、绢袜一双。物虽微鄙,愿君详纳。春风多厉,千万珍重,珍重千万!后依来韵,敬书一绝,统乞清照。阑干倚遍盼才郎,莫恋宸京黄四娘。病里得书知中甲,窗前览镜试新妆。”

其上附眉批云:“莺莺书,坊本偽传日甚。今依元本正之。”此段引文既与元稹《莺莺传》迥异,也与各版明刊《王西厢》存在大小不等的差异。而万历三十九年(1611)徐渭的《重刻订正元本批点画意北西厢》与之甚相接近,仅有数字异文。在徐渭的批点画意本中,“崔氏拜覆”中多“敛衽”二字,“妾今始信斯言”作“妾今始信始言”,“知君瑞置身青云”无“瑞”字,“珍重千万”作“珍重万千”。这种差异很可能出于徐渭的笔误或改写,或许竟出于他对碧筠斋本“记忆不明处”[5]289。在徐渭《重刻订正元本批点画意〈北西厢〉》卷首,漱者《叙》云:“齐(斋)本乃从董解元之原稿,无一字差讹。余购得两册,都偷窃。”[5285-286青藤道人《叙》云:“余所改抹,悉依碧筠斋真正古本,亦微有记忆不明处,然真者十之九矣。”[5]289这些话表明,徐渭在碧筠斋本遗失多情况下靠“记忆”加以恢复,但有一成左右记不真切。

推荐访问:西厢记 刊本 明继志斋 重校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