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从考古资料谈明成化斗彩瓷器的彩绘工艺

时间:2022-12-18 10:40:07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彩绘,又称丹青,是我国自古就有的一门技艺,常用于中国传统古建筑的装饰画,也是陶艺制作中的重要工艺环节。随着历史文化的沉淀,陶瓷彩绘艺术成为我国社会文化符号的一种,同时对引领艺术的发展就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是从考古资料来谈明成化斗彩瓷器的彩绘工艺的,简单介绍了明成化斗彩瓷器以及所使用的彩绘工艺。

关键词:明成化斗彩瓷器;彩绘工艺

明成化朝是我国瓷器烧造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瓷器造型玲珑、胎质细腻、彩绘柔和淡雅,风格独树一帜,是我国历史上比较具有代表意义的瓷器品类之一,收藏界有“明看成化,清看雍正”的说法,来表达对明成化一朝瓷器的高度评价。

斗彩,又称“逗彩”,据清《南窑笔记》记载,曰:“成,正,嘉,万具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种。先于坯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入彩料凑其全体,名曰斗彩。”其意思是说,先在经过高温烧制而成的青花线条(如花、鸟之类)之上施以其他颜色填补空白,然后进行低温二次烧制,最终形成青花钩边,五彩填色的效果,故称斗彩。这是釉下青花与釉上色彩相结合,使器型的画面上呈现出釉下青花与釉上色彩相斗媲美的艺术效果,是一种创新的方法。

成化斗彩瓷器在外流散的较少,多数收藏在北京和台北故宫博物馆。20世纪80年代,景德镇陶瓷开估研究所配合基础建设,对景德镇御窑遗址进行考古挖掘,经过多次的局部挖掘,出土了大量的成化时期瓷片,有成化青花瓷、成化釉瓷以及久负盛名的成化斗彩瓷。21世纪初期,由景德镇、北京、江西的考古组织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景德镇珠山御窑遗址进行挖掘,出土了一些斗彩和斗彩半成品。

根据景德镇珠山两次考古出土的瓷片,我们可以看出明成化斗彩瓷器填彩的彩料丰富(斗彩瓷片上多见红、绿、黄三种颜色,如图一、二所示),有鲜红、油红、杏黄、姜黄、水绿、叶子绿、葡萄紫、“姹紫”等等。陶瓷鉴藏大师孙瀛洲老先生曾说:“鲜红艳如血,杏黄闪微红。水绿、叶子绿、山子绿等皆透明。差 (姹) 紫色浓而无光。孔雀蓝色沉,孔雀绿浅翠透明。赭紫色暗,葡萄紫色如熟葡萄而透明。油红色重艳而有光。姜黄色浓光弱”。可见这些色彩,五彩缤纷又兼具特色之美。而且这些彩色极具明显的时代特点。尤其是 “姹紫(或差紫,呈铁锈褐紫色、彩层较厚、表面粗糙、无光泽,红中泛紫,有厚重感)”这一彩料,更是空前绝后,无法仿制。这使“姹紫”成为明成化斗彩典型的时代特征之一。比如首都博物馆藏品成化斗彩葡萄纹杯(图三)。

经过考古学家以及相关人员的整理,珠山出土的成化斗彩瓷器根据彩绘的施彩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类(陶瓷专家陈万里认为成化斗彩可分为点彩、覆彩、染彩、填彩等几种。笔者在此根据已出土的考古材料,将其归为渲染与否进行分类):

其一,不渲染—填彩:用青花在瓷胎上勾出纹饰的轮廓线,釉后,在釉面上青花双钩线内填以所需色彩。很多考古学家认为填彩是借鉴“景泰蓝”工艺中铜胎掐丝珐琅填料的技法。这种方法也符合《南窑笔记》对斗彩的记载。绝大多数成化斗彩瓷器是用此种方法绘制的,因此填彩是成化斗彩中的一种主要施彩方法。

明成化斗彩在填彩上,多是采用三四种彩色,一两种或五六种的较少,但不论哪种,成化斗彩都清新悦目,但与渲染绘制的瓷器相比,去烧立体感。如,成化斗彩葡萄纹杯(图三)、成化斗彩婴戏纹瓶(图四,1988年珠山出土)、成化斗彩海怪纹盖罐(图五,1988年珠山出土)等都是用填彩技法简单的填充青料线条绘制的斗彩瓷器。填彩的工艺相对来说较为简单,技术含量低,适合大批烧制。

其二,渲染彩绘,它与填彩也有相同之处,都是用青花在瓷胎上勾出纹饰轮廓线的全体或主体,不同之处是,加上青花渲染的局部纹饰,再罩釉,经高温烧制,而后在瓷面上根据纹饰设色需要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点彩、覆彩、染彩等等)施彩,再经炉火烘烧而成。这种绘彩方法绘制的纹饰,展开后色彩宜人。比如,1987年珠山出土的成化青花龙纹矾红海水碗(图六), 其中的海水、海浪的纹饰就是通过矾红渲染纹饰的。这种彩绘方式的技术含量较高,数量少,价值也较高,在明末时期就有“成杯一对,价值十万”的说法;在现代,品相完好的斗彩渲染瓷器更是存量极少,以至于成化斗彩鸡缸杯(图七)拍卖出2.8亿港币的天价。渲染瓷器还有成化斗彩花蝶纹杯(图八)、成化斗彩人物杯(图九)等多种典型代表。

其三,明成化斗彩瓷器还有一类装饰形式,是不通过渲染,而是通过局部反复填绘,先用淡料填绘,再用浓料点绘,来达到渲染的效果。比如1988年珠山出土的成化斗彩团花纹碗(图十),绿彩中间的团花就是使用矾红淡料填绘,而后浓料点绘的作品。这种作品的效果要比不经过渲染的作品图案有立体感,但和渲染的仍旧有差距。

在成化早期多是采用渲染的手段来进行绘制,到明成化后期因斗彩的需求量变大,和技术条件限制,工匠开始采用无渲染的填彩方式来进行斗彩瓷器的制作。明成化斗彩瓷器的绘制,多是使用含有金属元素(铁、铜等)的呈色剂,并且加入了含铅氧化物作为助熔剂,来降低烧制温度(约700-800度),并增加色彩的附著力。

我们上文也有所提及,在珠山出土了一些斗彩的成品和半成品,通过观察发现,这些成品多数在矾红彩方面出了问题,如图十一,矾红脱落;而半成品则是青料绘画时就被淘汰,或是填黄绿彩后被淘汰,如图十二,有釉薄泛黄的缺陷。

根据出土的成品和半成品瓷片我们可以看出,成化斗彩设色丰富,但很多瓷器都不能满足御用的要求,许多瓷器被人为损坏;而且当时的提炼技术水平达不到,致使材料稀少,很难做到量产。在经过历史的变故,现存的品相完整的明成化斗彩更是寥寥无几。

总而言之,成化斗彩极其名贵,贵在彩饰工艺上创新与精湛;贵在在它的历史、工艺、艺术审美和文化附加值上。

参考文献:

[1]袁连山. 成化斗彩研究[D]. 南京大学, 2017.

[2]江小民. 从考古资料谈明成化斗彩瓷器的彩绘工艺[J].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16(2):44-53+160.

[3]周璐. 明成化斗彩的特征及其与五彩粉彩的区别[J]. 美与时代(上), 2014(2):55-57.

推荐访问:彩瓷 考古 彩绘 工艺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