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干部访谈调研5篇

时间:2022-09-20 18:45:04 来源:网友投稿

干部访谈调研5篇干部访谈调研 村干部访谈提纲 1.请介绍一下全村的贫困状况,包括贫困人口、户的数量,以及主要致贫原因和面临的主要难题等。 (贫困状况) 全村辖个村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干部访谈调研5篇,供大家参考。

干部访谈调研5篇

篇一:干部访谈调研

部访谈提纲

 1. 请介绍一下全村的贫困状况,包括贫困人口、户的数量,以及主要致贫原因和面临的主要难题等。

 (贫困状况)

 全村辖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为户人,有建档立卡户人,帮扶责任,贫困发生率;截止年月底,户人贫困人口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降至。其中年脱贫户人,年脱贫户人。

 (主要致贫原因)

 致贫原因有缺技术、缺劳力、因残,其中缺技术户人,占;缺劳力户人,占;因残 7 户人,占 5.6%。

 造成这种状况的有 6 个主要原因:一是贫困程度极深。二是自然环境恶劣。三是基础设施薄弱。四是产业发展滞后。五是思想观念陈旧。

 (面临的主要难题)

 一是自然环境恶劣。精准扶贫实施之前,不少群众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高寒山区、严重干旱缺水地区和地质灾害多发地区。土地生产率低,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生活处于“酸菜+荞馍+土豆”的低层次温饱状态。

 二是基础设施薄弱。居住条件差,精准扶贫实施之前,贫困群众大多住的是石板房、瓦板房、茅草房,低矮潮湿、人畜混居、不避风雨,无厨房、卫生间等功能配套,人畜混居现象普遍存在;交通条件差。

 三是产业发展滞后。以传统种养殖业为主,农业基础条件薄弱,机械化程度不高,缺乏科学种养,处于刀耕火种、广种薄收状态;无规模化种养基地,无农特产品加工企业,产业结构单一、发展规模小,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

 2. 县里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方面有什么新的安排部署?你村脱贫攻坚工作在组织、体制、机制方面做了哪些安排和部署? ? (县里安排部署)

 县里研究出台《关于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硬仗的决定》《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九大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压紧压实驻乡驻村人员包村包组包户责任的通知》《进一步严明纪律转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收官战的通知》《关于严肃脱贫摘帽百日冲刺大决战期间帮扶工作纪律的通知》等纲领性文件。

 (本村工作部署)

 一是进一步健全脱贫攻坚工作机制,定期研判脱贫攻坚重大问题,将中央和省、州脱贫攻坚重要安排部署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村上坚持每周至少研究 1 次脱贫攻坚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州委决策部署,统筹推进全县脱贫攻坚工作。

 二是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脱贫退出标准,紧紧围绕减贫目标任务集中力量攻坚,高标准、严要求安排部署实施入户对标达标全覆盖大行动、“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再排查、“十查二十八核”全覆盖、万师入户整改提升等重点工作,为贫困村高质量脱贫做好保障工作。

 三是进一步健全脱贫攻坚责任机制,压紧压实各方责任,形成“人人肩上有担子、千斤重担大家挑”的良好机制。及时调整充实乡村脱贫攻坚指挥所成员,对驻村队员进行全覆盖分工。同时进一步明确各项重大决策部署责任分工,制定并印发《村责任分工方案》《安全住房建设责任分工方案》,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保县委、县政府“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决策部署和年度重大目标任务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3. 请介绍一下全村脱贫攻坚以来实施了哪些扶贫政策和项目?资金是如何筹集、安排和使用的?政策怎 么落实的?项目怎么实施的?群众是怎么参与的?有没有公示过?

 (脱贫攻坚以来的工作)

 一是抓好产业扶贫。大力引进各类项目、资金、企业,着力培育致富产业,带领带动群众致富增收。

 二是抓好就业扶贫。强化就业技能培训,不断提升群众自身本领,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 200 人次(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 200 人),组织转移输出劳动力 5 人次,实现劳务收入 8.7 万元。抓好稳岗就业,落实稳岗就业补助资金 5 万元,5 人实现定向输出就业。

 三是统筹推进安全住房建设。整乡推进套安全住房建设,统筹整合彝家新寨套、三峡援建套、土地增减挂钩套等住房项目,同时配套建设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彻底解决群众安全住房问题,让群众真正实现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

 四是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坚持缺啥补啥原则,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统筹道路、安全饮用水、生活用电、通讯网络、“1+N”活动室等项目,全面补齐攻坚短板,提升脱贫质量,务实摘帽基础。

 五是着力整治“四治”工作。教育方面:按照控辍保学一个都不能少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控辍保学防控体系,确保义务教育阶段的建档立卡户子女实现全部入学就读。禁毒方面:对外流违法人员,按照《村民自治公约》暂停向其发放“惠农”政策性补贴并处罚款等,重拳整治毒品问

 题。艾滋防治方面:针对难点问题,采取“一对一”“点对点”整改,创新推广送药到手,持续推进艾防攻坚工作。超生整治方面:深入实施生育秩序整治行动,着力完善宣传引导、依法管理、优质服务、利益导向机制,深入开展计生“四查”工作,实现“一个都不能多”。

 六是着力整治陈规陋习。以以购代捐、以奖代补等为载体,整合各类资源,常态化推进“倡树新风·感恩奋进”评选活动,累计表扬示范户户,开展评比 4 次,有力激励引导群众革除陈规陋习。

 (项 目实施)

 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制定的政策实施,项目实施也由县委县政府和行业牵头部门统一招标进行实施的。群众参与主要是在乡村选取责任心强的农户代表成立监督委员会,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上报乡党委政府,由乡党委政府出面督促整改。

 4. 有什么值得推广的经验和做法? 一是坚持人盯人管理机制,推行综合防治“木尔模式”,艾防工作形势持续向好。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行基层治理“地洛模式”,提升城乡综合治理水平。

 二是巩固传统探索新路,构建“企业+基地+农户”模式,走出产业发展新路子。

 三是推行积分制管理办法,常态开展“倡树新风·感恩奋进”评选表扬活动,激发群众自主脱贫动力。

 5. 你村目前脱贫攻坚还有什么问题和困难?你们打算怎么解决?还需要哪些方面的支持? 没有问题和困难。经过前期全乡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我乡脱贫攻坚任务已全面完成,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巩固脱贫成果,认真在成效巩固衔接乡村振兴上精准施策。

 一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精致农业等新型业态,因地制宜的打造本土“乡村生活”,让原生原长、土乡土色的阿都民俗文化与市场融合发展,按照特色化、可持续化原则,打造集康体养生、享乐度假、文化体验等于一体的品质乡村旅游示范村。

 二是加强劳务输出。加大宣传引导,深入推进就业扶贫,拓宽群众就业渠道,利用县上组织的就业春风行动、举办现场招聘等载体,有序输出贫困劳动力。

 三是强化产业发展。继续做好“土地”“农民”两篇文章,以现代农业产业为主攻方向,建立起现代化的农业产业、生产和经营体系,实现农户生产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继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确保农民受益。

篇二:干部访谈调研

走访心得体会与干部蹲点调研报告汇编

 干部走访心得体会

 基层干部民情大走访心得体会春分拂面,春暖花开。在此次民情大走访活动中,中山街道党工委要求社区所有工作人员“沉下去”,要充分了解社区现状和居民的诉求。我自认为生在迎宾,长在迎宾,对于迎宾我并不陌生。然而,在这次民调过程中,通过和居民的接触,我发现,这几年社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包括驻街单位的搬迁、小区的整改、社区环境的变化等,居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走访调查,我深深体会到:要做好基层工作,必须注重方式方法。具体到此次的民情大走访活动,就是要带着“五心”走访入户。一是要带着细心走访,做到有的放矢;二是带着诚心去走访,做到将心比心;三是带着真心去走访,切实排忧解难;四是带着爱心去走访,做好结合文章;五是带着责任心去走访,做到正面引导。社区工作错综复杂,包罗万象。通过近两个月的大走访活动,不仅让我更多地了解了当前社区的一些急需解决的情况,更重要的是让我在活动中发现不足,对自身价值有了一个更加客观的评价和准确的定位,增强了自身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作为民情大走访的成员之一,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勤于思考,积极拓展思路,结合社区实际,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工作,切实为民办好事。春分拂面,春暖花开。在此次民情大走访活动中,中山街道党工委要求社区所有工作人员“沉下去”,要充分了解社区现状和居民的诉求。我自认为生在迎宾,长在迎宾,对于迎宾我并不陌生。然而,在这次民调过程中,通过和居民的接触,我发现,这几年社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包括驻街单位的搬迁、小区的整改、社区环境的变化等,居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走访调查,我深深体会到:要做好基层工作,必须注重方式方法。具体到此次的民情大走访活动,就是要带着“五心”走访入户。一是要带着细心走访,做到有的放矢;二是带着诚心去走访,做到将心比心;三是带着真心去走访,切实排忧解难;四是带着爱心去走访,做好结合文章;五是带着责任心去走访,做到正面引导。社区工作错综复

 杂,包罗万象。通过近两个月的大走访活动,不仅让我更多地了解了当前社区的一些急需解决的情况,更重要的是让我在活动中发现不足,对自身价值有了一个更加客观的评价和准确的定位,增强了自身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作为民情大走访的成员之一,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勤于思考,积极拓展思路,结合社区实际,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工作,切实为民办好事。资料:://.reader8.cn/data/xdth/

  篇二:走访群众活动的心得体会 开展党员干部联动走访群众活动的心得体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就是要党员干部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突出解决群众最关注的“四风”问题。走访群众征求意见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转变机关作风的活动,活动要求党员干部入村、入组、入户的走访群众,伏下身来倾听群众对我们的意见,面对面的接受群众对我们的批评,真正的红红脸,达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在这次党员干部联动走访群众活动中,我参与走访的是西哈脑村。在征求群众意见的过程中,我总结了群众对我们的意见主要集中在一下几个方面:第一,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问题,群众反应,经过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后,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出现了明显的转变,没有发现党员干部在上班时间做与工作无关的事,对待群众的态度也热情多了。但是与群众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达不到时时刻刻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办事情,个别的会出现接待群众不耐心的情况。

 第二,个别村干部服务群众的意识不强,在日常工作中不能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往往关注于小家的发展不能带领村民们共同发展,偶尔还会出现群众要找村干部办事,但是却找不到人的现象。

 第三,群众认为镇干部应该经常下乡宣传新的惠农政策、新的市场动向,为农民致富提供方向性的指导。

 第四,群众都表示党员干部联动走访群众的活动开展的很有意义,希望将这种活动的举行常态化、制度化。根据群众反应的上述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一下几个方面来着手改善:第一,进一步加强思想理论学习,多想想“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

 问题,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坚持做对群众有利的事。在自我学习的同时也对村干部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保证走群众路线能够由上到下贯彻到位。

 第二,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从自身做起、从细节做起。党员干部的工作细节会带给群众最直观的感受,因为我们的疏忽和大意会带给群众更大的麻烦,让群众多跑路,浪费时间就会让群众对我们的办事能力产生不信任,进而影响干群关系。多站在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群众着急的事要尽快办,符合规定的要认真办,面对群众不合理的要求要耐心解释相关政策和法律。

 第三,走群众路线不是学习开会,坐在办公室就能走好的,需要进行实践活动。走到群众身边面对面的倾听群众的意见,真切的感受到群众存在的困难,实实在在的看到群众的发展状况。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脚踏实地的为群众解决问题,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才能实际的体现出我们工作的成绩。通过这次党员干部联动走访群众活动,我感受到自身依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我刚刚走上工作不久,在工作经验和工作技能上还欠缺很多,需要更多的磨练,需要多向身边的同事学习,向基层经验丰富的村干部学习,需要多倾听群众的意见。在自己的努力和别人的帮助下来不断改增长工作经验,完善工作方法,尽力为群众排忧解难、解答问题。只有走到群众身边才能想民之所想,通过这次走访活动我意识到,西哈脑村当前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经济发展的问题。西哈脑村距离必斯营子街里较近,紧挨东五家村,但是西哈脑村的经济发展却严重落后于其他两村,村内道路硬化和村内卫生状况更是较东五家村差了一大截,我认为西哈脑村可以借鉴东五家村的发展模式,发展设施农业来提高村民的收入。在设施农业的发展过程中,我认为镇政府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助力发展:第一,帮助村民争取贴息贷款等金融扶持,为前期建设资金的投入找到保障;第二,了解市场动态,为村民提供实时的市场信息,为种什么和什么时候卖提供参考,尽量让村民的劳动成果能得到最大的回报。

 第三,联系农业技术人员帮助村民做好疾病防疫,避免因防护和治疗不到位造成减产和损失。通过走访活动,我实现了零距离接触群众,切身体会到了群众的要求和困难,我更加清楚的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肩负着群众的信任,群众的期盼就是我们工作的目标,群众满意就是我们的工作成绩。走访活动中收集上来的群众意见也为提供了很多帮助,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为我提出了努力的方向。我一定会紧紧依靠群众,从工作作风转变入手,认真为群众办好每一件小事,绝不辜负群众的信任,成为一名办实事,走正道的好干部。

 篇三:千名干部基层走访活动心得体会 千名干部基层走访活动心得体会——地震办:金德珍根据平利县农业局干部作风整顿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从今年 7 月初开始,我到洛河镇岱峡村参加“千名干部下基层走访”活动。参加工作这 10 年以来,曾八年零八个月的时间都是下乡开展基层工作,但是这次意义不同,是“十二五”新世纪新时期干部带着学习的目的、解决问题和创建和谐的任务到基层走访的。通过本次带着不同意义的目的走访基层民情来看,我深深体会到了和原来工作在基层线不同的感受,我感受到岱峡村的村民很质朴,生产、生活积极向上,思想心态很“阳光”,从心底里感谢党的政策,感谢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惠农政策。与他们交谈犹如一股甘甜的清泉浸入心田,与他们交谈是一种无需投资的精神享受,与他们交流给人一种融入社会、回归自然、和谐发展的感觉,从他们身上使我收获了一笔不菲的人生财富。

 一、只有沉下身子,深入群众才能了解民生所需。组织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走访”活动,不但为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搭建一个沟通、学习、交流和施展才华的平台,而且也为密切党群关系,拉近干群距离,做好群众工作搭起了一座“无形桥”。我认为,有能力做好机关工作,不一定能做好基层群众工作,但是有能力做好基层群众工作就一定能做好任何一项工作。为了尽快掌握熟悉岱峡村情况和面临的问题,全面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怨,我们工作组一行深入村组院落,走进田间地头,访

 贫问苦、访民问需、访贤问能、访老问经、访富问计,亲身体会到广大群众的辛劳,了解到广大群众这些年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经历的坎坷。

 二、只有深入一线,走进群众才能感悟生活真谛为了全面准确掌握岱峡村群众生产、生活状况,我们根据摸排情况,与村里部分困难户结成“帮扶对子”,帮助他们一起进行春耕备耕生产,和他们一起拉家常,帮助消除他们心中的苦闷和疾虑。详细了解这些贫困户、困难户、低保户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详细进行记录,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逐个帮助解决。先后走访慰问了赵玉莲、季桂英、贾玉桂等 12 户群众,并为 4 户生活生产特别困难的群众送去了春耕生产急需的化肥等物资,送上了我们工作组的一份关怀。通过和这些困难群众的访谈交流使我深深体会到:这些贫困的群众不是因为他们不思进取,而是他们曾因各种各样的不幸原因致使生活陷入了困境,他们需要大家的关心来温暖,需要大家的帮助来鼓劲,只要用诚心和他们交流,他们才会敞开心扉接纳你。这次“千名干部下基层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为我们深入基层,走进群众、融入百姓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机会。我们抽调下基层的每一位干部更应该珍惜这次机会,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把握好手中的权利,用博大的胸怀去包容群众,用真诚善良的心去温暖群众,用自身的智慧和力量去回馈社会。

 三、只有放下自我,深入基层才能体现自我价值干部的工作能力小和整体素质高低直接关系着党和政府的形象。现在,有的干部走出校门就进入机关工作,对基层情况掌握不深不透、对群众需求了解不及时、对群众呼声听得不真切,脱离基层群众的倾向还普遍存在。有的按部就班,创新意识不强;有的作风散漫、纪律要求不严;有的不思进取,能力素质较低;有的浮在面上,服务意识淡化,甚至有的年轻干部还没有到基层去过,更没有基层工作经验,对处理一些应急和上访类问题束手无策等等。我认为每一个干部应该把握好这次下基层的机遇,沉下身子,真正把群众当作朋友、当成亲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热心、尽心、精心地为群众服务。以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生活作风积极投身农村工作,踏踏实实向群众学习,真真切切为群众服务,朴朴素素和群众交流,与农民群众打成一片,以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

 答应、高兴不高兴来衡量自己、要求自己,从工作、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养成良好习惯,培养优秀品质,展现良好形象,切实赢得群众的尊重和信赖,只有这样,才能使你的才华有施展的舞台,才能使你的能力得到体现。

 四、只有贴近群众,树好形象才能密切党群关系近年来,中央、省、市、县实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两免一补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是得民心的好事,为什么干群关系越拉越远呢?干部与群众之间好像有了一堵“无形墙”。我认为这就是因为我们各级干部深入基层的少了,和群众打成一片的少了,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少了,群众听到党的声音少了……。有了我们的加入,有了我们的身影,群众建设家乡的热情和积极性更加高涨。他们热情的和我们交流,拉家常,说感受,谈困难,赞扬党的政策,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他们的淳朴,从他们身上汲取了生活的信心和工作的动力。通过这次下基层活动,使我明白农村工作包罗万象,包括乡镇和县上各部门安排的工作都需要在村组一级落实和解决,而且需要广大群众的支持和配合才行,再好的决策和部署得不到群众的认可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真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哪。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群众工作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核心,党的各项惠民政策需要我们各级干部来宣传,农业科技技术需要我们来推广,农民群众的忧愁需要我们来分担,生活困难群众的问题需要我们来解决,和谐社会需要我们共同来建设。我们的工作还不适应形势任务的要求,工作作风与人民群众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工作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只有,而且只有广大机关干部情况熟了,作风好了,素质高了,技术硬了,能力强了,工作实了,群众听到的声音多了,干部和群众之间的“无形墙”才会消失,干群关系才会更融洽。

 总之,这次“千名干部下基层走访”活动,正是农业系统给全体干部搭建了一个为农服务的平台,提供了一条实践的途经、创造了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和一次提高能力的机会。我们要把这次“千名干部下基层走访”活动作为一次难得的人生体验,我们要把群众的发展作为检验工作实效的唯一标杆,只有干群合力才是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我坚信,在农业局的正确领导下,全体农业系统的干部群众会齐心协力把岱峡村的明天建设的更美好。

 干部蹲点调研报告

 领导干部蹲点调研报告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构建和谐社会,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全面提升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按照县“**”活动要求,我积极深入办公室选派第一书记所驻村**乡**村开展蹲点调研活动。通过听取汇报、实地走访、座谈交流、入户调查等形式,全面了解该村基本情况,深入分析村级事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查找问题,寻求对策,经过认真梳理汇总后,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创新形式开展蹲点活动开展调研活动是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了解基层、服务基层的有效措施,是倾听基层呼声、了...

篇三:干部访谈调研

访谈问询提纲 领导干部:

 X.谈谈本地区扶贫工作的基本情况? X X. . 党的十九大对扶贫工作的要求是什么? 总书记 提出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涵义是什么?

 答。要求是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检查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检查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 XX 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涵义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完成的任务,全党同志务必共同努力。”深度贫困地区是扶贫工作最短的短板,是脱贫攻坚的主要矛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紧紧抓住深度贫困地区这一牛鼻子,在最难处发力,坚决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才能完成这一“必须完成的任务”。

 “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打赢脱贫攻坚战绝非朝夕之功,不

 是轻轻松松冲一冲就能解决的。”总书记立足全局作出的科学判断,目的在于警醒全党不能低估脱贫攻坚的困难,对攻坚的艰巨性要有充分的认识。全面把握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艰巨性和复杂性,集中优势兵力,打好“硬仗中的硬仗”,才能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的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总结了过去 X 多年扶贫工作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实践基础上强调指出:“实践证明,深度贫困并不可怕。只要高度重视,思路对头,措施得力,工作扎实,深度贫困是完全可以战胜的。”总书记的概括总结有着深厚的实践基础,是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定力自信的来源。保持工作定力,增强必胜信心,坚持精准方略不动摇,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坚决完成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任务。

 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的基本要求 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首先要继续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和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坚持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而不能依赖给钱给物的支持。

 坚持已经形成且有效的体制机制 紧紧依靠党的十八大以来建立起的脱贫攻坚责任体系、制度体系、政策体系、工作体系、社会动员体系,落实“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政治优

 势和制度优势,充分发挥考核评估、督查巡查、监督问责作用,层层传导压力,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得到贯彻落实。

 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短板 逐一梳理深度贫困地区、深度贫困县、深度贫困村的致贫原因,分析扶贫工作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的突出短板,研究制定针对性的攻坚政策举措。

 坚持“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 XX 年以前的攻坚期内,应咬住“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保持定力,扎实推进,既不要好高骛远,吊高胃口,也不能降低标准,敷衍搪塞,为 XX 年以后稳定脱贫、逐步致富打好基础。XX 年以后,要保持工作连续性,为实现深度贫困人口逐步致富继续努力。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 应将精准思想体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各个方面,针对深度贫困地区的所有加强、创新、综合性政策举措,都要突出精准、聚焦精准,做到因地制宜,因人施策,真正围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来实施。区域发展必须围绕精准扶贫发力,突出精准扶贫的中心地位,坚决防止以区域发展之名代替精准扶贫,搞缩小版的“大水漫灌”。

 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的具体做法

 在有限的时间内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还需加强组织领导,集中优势兵力,强化保障体系,培育内生动力。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深度贫困地区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做到人员到位、工作到位、责任到位、效果到位。贫困县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县级党委政府统筹做好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尤其要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与选好配好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和致富带头人上下功夫。各深度贫困地区要在这项工作中下足“精准”功夫,用攻坚第一线干部和团队的“精准”来保证扶贫工作的精准。

 真正聚焦深 度贫困区域和群体 国家深度贫困地区主要是指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于一体,西南缺土、西北缺水,青藏高原缺积温,直过民族地区,以及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造成的经济发展滞后地区。以上各地需从本地实际出发划定深度贫困区域,找准影响 XX 年如期完成任务的难点。深度贫困地区可以以县为单位,也可以以乡镇或村为单位。同时,还需进一步界定深度贫困群体,瞄准对象,缩小范围,精准发力。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分类施策

 不同贫困类型和不同致贫原因需要有针对性的帮扶举措,以实行精准施策。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转移就业都要因户因人制宜。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也应从实际出发,把握好政策和标准。要推进低保和扶贫两项制度衔接,不能将任何贫困人口留在政策空挡。当前,尤其要防止揠苗助长式的集中投入算账脱贫,防止能扶不扶,用低保兜底“一兜了之”的简单做法。真正用“绣花”功夫促使扶贫政策精准到户、到人。

 加大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 切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新增”的重要指示精神,在新增资金、项目、举措、惠民项目、涉农资金整合、财政转移支付、金融投入、资本市场、保险机构、建设用地指标等十个方面,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的投入支持力度。引导更多社会帮扶资源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东西部扶贫协作、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对象在深度贫困地区的,要从资金、项目、人员方面增加力度。“携手奔小康行动”和民营企业“万企帮万村行动”,要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动员更多社会组织、个人等社会帮扶力量投入深度贫困。

 充分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要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改变简单给钱给物的做法,多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机制,不大包大揽,不包办代替。采取有效措施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

 性,实现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引导勤劳脱贫。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鼓励勤俭持家,孝亲敬老,邻里共济。

 严肃认真开展督查巡查工作 充分发挥督查巡查对于促进脱贫攻坚有效落实的制度利器作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拟于近期组织 XX 年督查巡查工作,将考核评估、中央巡视、民主党派中央监督等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作为重点,考察各地是否拿出针对性举措、是否落到实处、是否见到实效。同时,针对各地工作亮点、发现典型、总结经验,查找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并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

 最后集中优势兵力,瞄准靶心,坚决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

 X.今年中央反馈我省 XX 年考核的五个共性问题是什么?采取了哪些整改措施?本级整改情况。

 a 贫困人口识别退出不精准 b 扶贫资金使用管理问题突出 c帮扶工作不扎实 d 健康扶贫政策落实不到位 e 个别地方干扰考核评估 X.你认为发展县域(镇域)经济与脱贫攻坚如何有机结合?今年扶贫领域共投入多少钱?占财政预算收入比重是多少? 答:今年共投入财政涉农资金XXX万元,其中中央XXX万元,省级 XX 万元,县级 XX 万元。占财政比重

 X.谈谈本地区扶贫工作中存在的困难、问题?你们采取了哪些整改措施? a 基础设施依然相对薄弱。从基础设施上看,我镇大多地处偏僻山区,如我镇龙潭、五龙、涧坪等村,地域偏避,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滞后,包扶工作难度大。从人口素质上看,贫困人口普遍接受教育程度低,观念陈旧,科技意识不强,缺乏致富能力和发展门路,脱贫难度较大。

 b 产业结构调整动力不足。我镇土地受高山地势影响,人均土地占有量偏低,地膜洋芋和良种核桃建园等传统产业多为零星种植,难以成片经营开发,产业发展不能上规模,形不成区域优势。

 c 群众思想认识不高。部分贫困户自身发展动力不足、赶超求进思想不强,等、依、靠思想严重;部分贫困户对参与扶贫项目的实施存在抵触心理,配合程度不高,导致部分扶贫项目不能得到很好的实施。

 X.“八个一批”推进落实情况如何?怎样统筹发挥政策叠加效应? 我镇为进一步落实精准脱贫相关政策,确保“八个一批”政策发挥实效,对“八个一批”相关职能单位进行了责任分工,确定了牵头领导和责任干部,夯实了工作责任。一是围绕产业抓脱贫。我镇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努力培育“畜、果、药、薯、劳务和豆制品加工”等特色主导产业,打造豆制品特色产业村 X 个,中药材特色产业村 X 个,土蜂养殖特色产业村 X 个,西洋参种植特色产业村 X 个。一村一品产业

 格局基本确立。下发产业扶持资金 X 万元,XX 亩油菜种植已接近尾声,XX 亩泰椒已落实到地块,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二是围绕搬迁促脱贫。经认真调查摸底和清洗审定,全镇十三五易地搬迁对象 XX 户 XX 人。目前,进城安置 X 户已经摇号分房。街东移民搬迁安置点 X 层 X 栋,其中一期 X层 X 栋已经主体封顶,正在进行内外粉;X 层 X 栋主体建设至 X 层。二期 X 层 X 栋刚刚招投标结束,正在进行基础开挖。三是围绕旅游带动脱贫。我镇洛霸路、龙潭路、街东移民搬迁、洛河源旅游开发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加快,西安后花园优势凸显,围绕龙潭草链岭景区打造,旅游相关产业发展迅速,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渠道拓宽。四是围绕危房改造巩固脱贫。全镇共有危房户 XX 户,截止目前 C 级危房已全部改造到位,X 户 D 级危房已全面动工。五是围绕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民生政策保障脱贫。我镇积极畅通教育扶贫手续办理渠道,落实教育扶贫政策,教育扶贫 XX 户 XX 人,累计发放教育扶持资金 X.X 万元;积极协调镇卫生院落实医疗救助、大病救助等政策,对全镇 X 个村贫困户进行了健康体检医疗救助申请登记 X 人;民政办精准落实分类救助和低保政策,民生政策保障脱贫工作取得实效。全镇五保 X 户 X 人,孤儿X 人,三季度低保 A 类 X 户 XX 人,B 类 XX 户 XX 人,C 类 X户 XX 人。六是围绕就业创业推动脱贫。全镇转移安置 XX 人,开展养蜂培训 X 次,带动群众养蜂 XX 户,西洋参种植培训 X次,带动西洋参种植 X 户 XX 亩。

 X.产业扶贫有哪些措施?存在问题和建议。

 做实“基础产业+ + ”,形成核桃、中药材、养蜂、食用菌基础产业选项,着力做强转移结业、泰椒规模种植产业,确保每个贫困户有 X-X 个产业,围绕产业实现增收。

 做实“优质资源+ + ”,将优质资源与贫困户脱贫实现共享,探索“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新路,增加贫困户资产性收入; 扎实推进“ XX ”扶贫模式。

 落实“三大举措”。实施合作社带动,推广“政府+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扶贫模式,带动 XX 余户贫困户依托产业增收致富。全县发展专业合作社 XX 余家,入社社员 X.X 万人,吸纳贫困人口X.X 万人,人均增收 XX 元。

 实施金融扶持,县上筹措 XX万元作为担保金,创新开发“富民农户贷”和“富民产业贷”两个金融产品,投放扶贫贷款 X.X 亿元。创投、城投、德星三大政府平台公司获得国开行担保额度授信 X 亿元,累计为合作社投放两批产业扶贫贷款 XX 万元。同时,争取国开行贫困村基础设施贷款 X 亿元,全力改善贫困村道路建设、安全饮水、环境治理,夯实脱贫基础,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实施 互助帮带,全县 XX 名党员干部、产业大户与 XX 户贫困户结成互助组,帮带贫困户落实增收项目 XX 个,选取 X项实用技术,培训贫困人口 X.X 万人次; 探索“两个保障”。做实“基础产业+ + ”,形成核桃、中药材、养蜂、食用菌基础产业选项,着力做强烤烟、生猪等传统产业,确保每个贫困户有 X-X 个产业,围绕产业实现增收。

 做实“优质资源+ + ”,将优质资源与贫困户脱贫实现共享,探索“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新路,增加贫困户资产性收入;

 做好“民生兜底”。坚持全覆盖、无遗漏,将全县五保、低保等“六类特殊人口”全部纳入民生兜底服务中心管理,统筹解决农村保洁公益岗位 XX 个。筹措 XX 万元建立大病救助基金,解决因病致贫脱贫问题; 创新“两大模块”。科学设置了“标准型”和“示范型”两大模块,为贫困村脱贫制定标准。XX 年,累计投入 X.X 亿元,整合部门力量筹集水泥 X 万吨,启动 XX 个贫困村的道路、安全饮水、危房改造、环境治理项目,实施易地扶贫搬迁 XX 户,房屋改造 XX 户,硬化美化院落 XX 户,建成了美丽乡村 X 个,新农村示范村X 个,X 个贫困村面貌焕然一新。

 X.金融扶持政策都有哪些?存在问题和建议。

 , 实施金融扶持,县上筹措 XX 万元作为担保金,创新开发“富民农户贷”和“富民产业贷”两个金融产品,投放扶贫贷款X.X 亿元。创投、城投、德星三大政府平台公司获得国开行担保额度授信 X 亿元,累计为合作社投放两批产业扶贫贷款XX 万元。同时,争取国开行贫困村基础设施贷款 X 亿元,全力改善贫困村道路建设、安全饮水、环境治理,夯实脱贫基础,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

 X.你认为在资金监管使用方面还有什么好的措施和做法? X.你们在资金整合方面还有什么困难和建议? X.贫困户、贫困村脱贫退出条件是什么?最大的困难是什么?XX 答:

 有X X 条标准; (X)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超过省级扶贫标准(XX年不变价XX元);

 (X)有安全住房; (X)无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 (X)家庭成员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

篇四:干部访谈调研

行政学院学报20 12年第5期基于问卷访谈调研的领导干部质量意识分析熊黎明, 刘兰凯, 魏娜( 云南行政学院, 云南昆明, 6 50 111)摘要:

 质量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战略问题, 质量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国家经济、 科技、 教育和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

 在整个质量管理体系中, 领导干部科学质量意识的树立, 是充分调动质量管理要素最大功能实现以及推进质量实践顺利进行的关键。关键词:

 领导干部; 质量意识; 质量监督; 质量管理中图分类号:

 D 630 . 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 7 1—0 6 8 1( 20 12)0 5—0 0 59 —0 5作者简介:

 熊黎明为云南行政学院文化与科技教研部副教授; 刘兰凯为云南行政学院校刊编辑部编审; 魏娜为云南行政学院校刊编辑部编辑。近年来, 随着质量问题向人类社会各领域的渗透, 质量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核心竞争力构成中最为基础的发展要素, 如何在这一带有全局性、 系统性的质量战略中取胜?除了从政府引导、 部门协作、 企业为主的实践层面推动质量振兴外, 提升各领域、 各层级领导干部的质量意识是关系到能否充分激活和强化质量要素, 提升质量管理总体水平, 支撑和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

 因此, 云南省“质量兴省” 课题组将“领导干部质量意识” 作为一个课题进行专门的问卷、 访谈调研。

 就问卷调查, 在全省范围内共发放回收有效问卷7 17 份。

 其中, 问卷调研对象的职务职级为:

 处级220 人, 占总人数31%, 科级4 8 3人, 占总人数6 7 %, 一般干部14 人, 占总人数2%; 问卷对象的学历结构为, 研究生10 6 人, 占15%, 大学本科539 人, 占总人数7 5%, 本科以下6 4 人, 占总人数9 %; 问卷对象工作单位:

 乡( 镇、 街道)机关3 18 人, 占总人数4 5%, 县( 市、 区)机8 8 人, 占总人数12 %, 州( 市)机关139 人, 占总人数19 %, 省级机关14 6 人, 占总人数20 %, 国有企业或其他26 人, 占总人数4 %。

 问卷调研对象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就访谈调研, 课题组针对包括云南省、 浙江省质监系统及其他相关行业的领导、 专家进行专门访谈。

 下面是基于问卷访谈调研中所反映出的领导干部质量意识情况进行分析。一、 基于问卷和访谈调查, 当前领导干部对质量问题的认知、 认识状况分析( 一)多数领导干部关于质量和质量振兴战略对社会和自身的影响有比较清醒的认识, 也有三成领导干部不能全面认识质量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收稿日期:

 20 12—0 7 —18时下, 质量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竞争要素, 对社会发展和民众生产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程度也越来越深。

 那么, 其对领导干部的影响如何呢?调查中, 当问到“您认为质量振兴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 这一问题的认识上, 多数领导能够从质量振兴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在需求( 8 1. 3%)、 质量振兴是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项基础性战略选择( 7 9 . 8 %)、 质量振兴是群众最关一t2,、 最直接、 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8 3. 5%)、 质量振兴是中国树立国际形象的关键( 7 8 . 9 %)这几方面进行评价, 这说明当前领导干部对于质量重要影响的评价是客观而全面的; 当提到“质量问题对您的思想观念、 工作和生活的影响程度” 时, 7 1. 6 %的人回答“很大” , 有28 %的人回答“较小” , 仅有0 . 4 %的人回答“几乎没有” 。

 这说明, 质量作为涉及社会经济、 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基础发展要素, 其发展水平和所产生的社会效应, 对普通民众的思想观念、 _ q 2作和生活的影响程度越来越大, 作为领导干部也不能置身其外。

 同时, 质量与领导干部思想观念的影响也是相互作用的, 一方面质量的发展现状影响着社会的整体发展以及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 212作和生活, 同时, 领导干部的质量意识又决定着质量发展的水平和层次, 对于这种影响的认识, 多数领导干部已经深刻地认识并体会到, 这对于提升领导干部以科学的质量观推进质量发展无疑奠定了较好的认识基础。但是, 调查中近三成( 28 %)的领导干部的认识也令人堪忧。

 一是, 否认了质量的发展与改进对自身思想观念、 工作、 生活的影响; 二是无视人类已经进入的质量世纪对社会进步和发展可・59 ・万方数据

 熊黎明, 刘兰凯, 魏娜:

 基于问卷访谈的领导干部质量意识分析能带来的影响, 这一现状, 反映出部分领导干部还没有认识到, 质量对于构建国家竞争力, 对于调整经济发展方式, 对于构建和谐社会、 对于提升民众生活水平等方面的重大意义。

 这种认识差距, 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由于缺乏质量发展重要性、 紧迫性的认识, 可能导致对于质量发展意识的积极建构以及推进质量发展实践行为方面的缺失。( 二)大部分领导干部能够明白质量所涵盖的领域和范围, 但部分领导并不能全面理解质量的科学内涵质量就理论研究和现实运用而言均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和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 质量的范围已经逐渐从产品服务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质量拓展到包括政府机构、 公共组织提供的服务和公共产品等领域。

 对于质量所涵盖的范畴,我们通过三个问卷选择题进行考查, 一是, 在“您理解的质量范围” 的回答中, 有7 8 . 2%的领导干部认为是企业范围, 有7 8 . 1%的领导干部认为是社会范围, 有7 3. 9 %的领导干部认为是国家范围, 还有12. 1%的领导认为是其他范围。

 也就是说, 大部分的领导干部已经能够超越传统的质量认识概念, 能够从大质量的范围来理解和认识质量。

 二是“您理解的质量” 这一问题, 高达8 6 . 3%的领导干部认为是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同时也有7 3. 5%的领导干部认为, 包括一切非营利部门如政府机关、 学校、 保健医疗机构等的服务, 7 8 . 9 %的领导干部认为, 质量还包括公共组织提供的公共产品。

 这说明领导干部已经从发展中的、 宽泛的认识层面来理解质量所包含的领域和范围, 这一认识状况是可喜的。

 它有助于各级领导干部以更为全面而客观的视角进行科学的质量决策和推进质量工作的发展。但是, 质量是一个很难有统一认识和界定的概念, 目前对于质量内涵的界定是混乱的, 而从领导干部层面N - , 对于质量的界定应该有着更为清晰而全面的认识, 而在“请您用简单的一句话概括什么是质量” 这一问题的文字回答中, 我们发现领导干部认识也是五花八门的, 有人仅认为质量就是品牌的象征; 有人认为质量就是一分钱一分货; 有人认为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灵魂等等。这反映出, 领导干部并不能从本质上认识到质量的科学内涵, 对质量概念把握不全面、 不准确。同时, 在访谈中我们也发现, 多数领导干部对质量的构成和特点认识不清。

 这种认识状况可能会导致领导干部科学质量观形成上的偏差。

 同时,也充分说明, 对领导干部进行必要的质量知识的培训是必需。

 也是必要的。( 三)绝大多数领导干部认为中国制造的质量呈现一般化, 近七成领导干部认为提升质量的主体应为企业调查结果显示, 有6 4 %的领导干部认为中国・6 0 ・制造质量的评价是“一般” , 认为很好的占3. 8%,认为很差的占15. 2%, 认为越来越彰显独特魅力的占17 %。

 这显示出, 当前领导干部对中国质量的总体评价倾向为“一般” , 这也充分说明, 我国当前质量发展的现状具有的两面性, 一方面, 中国当下的质量问题前所未有的好。

 表现在:

 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 进出口总额的激增, 出口产业结构的优化; 名牌产品市场份额扩大, 质监机构和体制的不断改革等等方面; 另一方面, 中国当下的质量问题也前所未有的严重, 具体表现为质量事故频繁发生, 质量总体水平亟待提高, 全方位、 深层次的质量振兴任重道远等。

 两方面情况的综合, 多数领导干部选择中国制造的质量为“一般” , 也就不难理解。而对于“质量提升的主体” 这一问题, 认为企业是提升质量的主体的占6 9 . 9 %, 占18 . 8 %的人认为是政府是提升质量的主体, 而仅有8 . 8 %的领导认为主体是质检部门, 占2. 5%的人认为是老百姓。

 在质量振兴战略中, 政府、 企业、 各相关部门、 民众是构成质量发展战略的相关要素, 而企业是产品质量安全的主体和第一责任人, 调查结果显示, 多数领导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是清晰的,这对于明确和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提升企业的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

 ,( 四)领导干部对于质量监督普遍持积极态度, 多数领导认为最有力的监督方式是外在式监督而非内在自我监督管理调查结果显示, 有8 3. 4 %的人对待质量监督的态度表现为“欢迎” 。

 这是当前领导干部对质量监督的总体态度。

 其中, 仅有占调查人数14 . 5%的人对质量监督持有“又怕又恨” 态度, 2. 1%的人对质量监督抱有“不太在意” 的态度。

 而就“您对待当地质检部门检查和处理问题产品的态度” 这一问题, 7 5. 7 %的领导选择“理性看待,有问题虚心接受并立即整改” ; 53. 4 %的领导选择“主动协商沟通, 解释原委” ; 36 . 8 %的领导选择“保持中立, 充分发挥质检部门的工作职责” 。

 这一结果表明, 多数领导干部已充分认识到质量监督是维护质量权威、 维持质量发展秩序、 促进质量健康良性发展、 提升质量发展水平的有力手段。同时, 仍有24 . 3%的领导对于质量监督检查的态度表现得较为消极, 8 . 9 %的人选择“不予理会,也无须解释说明” ; 9 . 3%的人选择“给质检部门施加压力, 保护本地企业” ; 6 . 1%的人选择“能拖则拖, 能隐则隐” 。

 因此, 提升对于质量监督的正确认识是质量监督成效实现的前提条件。而就“您认为当前对质量问题最有力的监督方式” , 有37 . 1%的人选择质量监督部门行政执法监督, 选择报刊、 广播、 电视监督的占23. 9 %,选择单位自己把关的占14 . 5%, 选择群众举报的占13. 4 %, 选择网络监督的占1 1. 2%。

 也就是说,8 5. 6 %的人选择了外在监督方式( 质量监督部门、万方数据

 熊黎明, 刘兰凯, 魏娜:

 基于问卷访谈的领导干部质量意识分析媒体监督、 群众监督), 而仅有14 . 5%的人选择由单位自己把关。

 这一调查结果说明, 绝大部分的领导干部对于质量监督普遍倾向于外在式监督,而在外在监督力量中, 更愿意选择传统的具有行政执法权的质监部门监督。

 这种认识状况可能带来的现实影响是, 第一, 势必加重质监部门的任务和压力, 第二, 对于质量监督部门的质量行政立法和执法的权威性、 公平公正性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同时, 这一选择结果也暴露出, 在中国的质量监督管理中, 普遍存在的重外在监督而轻内在自我监督的问题, 如果质量责任主体都能够有将质量问题消除在源头管理中, 都有不把问题产品流到下一道工序, 不把问题产品流入市场, 不把质量问题交给质监部门和公众的责任意识和监管意识, 这将会大大提高我国质量发展的水平。( 五)超五成的领导干部对于质量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是多层次的, 近七成的领导干部对于提升质量管理水平的对策也选择采取多元并举、多管齐下的方式当下中国质量的整体发展取得了飞速的进步,但各领域暴露出的质量问题也常常制约着中国质量的发展, 对于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 问卷从监管层面进行专门考查。

 回答中, 应该说领导干部的认识是多层次的, 如有7 2. 3%的人认为, 由于体制和机制原因造成“市场” 与“工厂” 、 工商业与农业、 国家利益与地方利益等方面的冲突; 有6 7 . 1%的人认为, 质量执法人员的责任心和执法水平有限; 65. 6%的人认为, 缺乏有效畅通的监管体系和信息, 使得监管成本居高, 效率低下; 6 0 . 7 %的人认为不善于利用法制建设武器, 往往出现行政指令代替“质量标准” 的情况; 6 0 . 5%的人认为, 监管缺乏战略性, 往往习惯于在技术层面上就事论事。

 这一结果表明, 领导干部对于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能够从体制机制层面、 立法和执法层面、 质量管理方式等进行分析, 这种认识是客观、 也是符合现实情况的。针对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就其提升对策的选择, 近七成的领导干部将质量管理看作一个有机统一的系统, 而偏重于哪一种单兵突进的方法都不能全面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如7 8 %的人认为, 应该有健全的法律法规; 7 6 . 2%的人认为应该严格质量检查; 7 4 . 3%的人认为应该调动全民参与; 7 1. 6%的人认为, 应该及时公布问题产品和企业; 7 0 . 3%的人认为应该营造关心质量的社会氛围; 7 0 . 2%的人认为应该重罚质量违规产品;68 . 9 %的人认为应该加强领导重视的程度。

 这些对策的选择说明领导干部已经认识到, 质量管理是全过程管理, 覆盖到了质量管理系统的每一个环节, 这无疑说明领导干部对于提升质量管理的对策思考是清醒的, 这也为现实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奠定了重要基础。( 六)对领导干部质量意识的影响因素和难点分析倾向于从管理方式上查找, 并通过健全的法律法规、 建设质量文化这一硬一软手段进行提升领导干部质量意识的表现不是单一性而是综合性的。

 这其中包括对质量相关知识的了解及其影响的认识。

 问卷从两个层面进行考查:

 一是“认为对质量意识最起影响的因素” , 7 6. 4 %的人选择管理方式, 相比较下, 这一选项的比例是相对高的; 59 . 8 %的人选择现实环境; 58 . 9 %的人选择文化背景; 34 . 6 %的人选择资源条件, 表明更多的领导干部将质量作为一种管理方式, 其对质量意识的影响是居主流的, 也就是说, 质量管理方式影响着领导的质量意识的生成, 而领导的质量意识又反作用于质量管理方式的提升, 两者的作用是相互的。

 二是“领导干部提升质量意识存在的问题” 的评价:

 69 . 6%的人认为是对于质量重视不够; 6 7 . 9 %的人认为注重数量型积累忽视质量效益的提高; 65. 4 %的人认是实际工作中忽视抓质量环节; 57 . 3%的人认为中对于质量认识不清。将以上结果联系起来考察, 基本可以判断, 目前,在大多数领导干部中, 对于质量意识的影响因素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是全方位的, 其中更为倾向于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的影响, 而具体表现在重数量轻效益的管理思想, 忽视质量细节的管理方式等等方面。针对领导干部质量意识的影响和存在问题,对于具体提升领导干部质量意识这一问题的选择,7 9 . 6 %的人认为应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约束施政行为; 7 7 . 1%的人认为应该营造全社...

篇五:干部访谈调研

研究 苏南、苏中、苏北 32 名村干部访谈调查报告 今年春节期间,我们组织南京师范 大学寒假返乡的研究生,就农村经济结 构调整、农民收入增长情况、农村税费 改革、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等问题 ,对不 同地区的32名村干部( 其中苏南9名, 苏 中6名 ,苏北 1 7 名 ) 进行 了访谈。受访 村干部以村支书、村委会主任为主,年 龄大体在30 —50岁之间, 具有一定的文 化基础知识, 部分村干部任职时间较长。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受访村干部所 反映的问题各有特点,但一些带有普遍 性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一、 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我省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工 作一直十分重视 , 各地采取了不少措施 ,

 些地方在结构调整上已经取得了明显 成效。

 一是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 主 一要表现在粮经 比例的调整方面。二是养 殖业、林业和渔业得到较快发展。三是 工业经济已经成为一些地区主要的经济 形式。

 从经济结构调整的实际效果看,苏 北地区明显慢于苏南 、苏中地区。苏北 地区不少村干部表示 ,近年来虽然本地 在结构调整上采取了许多措施,但实际 效果并不明显。

 接受访问的32个行政村 中, 有 1 3个行政村的干部认为本村的经 收稿 日期 :2003 年 5 月

 作者单位:江苏省人民政府 研 究 室。210024 济结构仍以传统的种植业 ( 小麦、水稻 等 ) 为主,其中苏北地区占了 10个。经 济结构调整不快或效果不明显的主要原 因, 大致有以下几点 :

 农民思想保守。

 种 植传统农作物的观念根深蒂固,怕担风 险,很难接受新的经营方式;结构调整 缺乏技术支持,质量上不去,产品难以 卖出好价钱 ,影响到农民的积极性;基 础设施落后,市场信息不灵 ,难以找到 合适的经纪人,产品销路存在问题;规 模效益不明显, 农业产业化程度 比较低;

 政府扶持力度不大,缺乏必要的资金支 持 , 也不能给予具体的指导。当然 ,这 些问题不只苏北地区存在,在苏南、苏 中一些结构调整做得 比较好的地区也同 样存在。这说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 调整是一项长期的、持续性的工作 ,决 不能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还需要做出

 更大的努力,尤其要在服务工作上及时 跟进 , 从各个方面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这既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责任,也是广大 农民的真切期盼。

 二、关于农民收入增长与农村劳动 力转移 从这次村干部访谈的情况看 ,除了 少部分地区 ( 主要是苏南地区一些工业 经济比较发达的行政村 ) 的村干部对本 村农民的收人隋况表示满意外 ,大部分 地区的村干部认为本村农民的实际纯收 入状况并不理想。

 关于近年来农 民收入的增长速度,

 大多数村干部表示不容乐观。接受访问 的32个行政村 ,有 8个行政村 ( 其中有 5个村子在苏南 )的村干部表示本村的农 民收入实现了稳定增长,部分村增幅可 以达到 10 —20%之间 ;有 16个行政村 的村干部认为本村农民的纯收入增幅较 小,增长缓慢 ,如果说有增长 ,大体上 也就是2 —3%的样子 ,达不到 5 —6% 的水平;还有 8个行政村的村干部认为 本村农 民的人均纯收入不仅没有增长,

 反而有所下降。从这些村干部反映的情 况看 ,我们还不能对农民的人均纯收入 及其增幅估计太高,对此要有实事求是 的态度。

 谈到如何实现农民收入的增长,大 部分村干部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 ,就是 单纯的农业特别是传统的种植业对农民 增收的贡献很低 , 如果农民要实现增收,

 就必须在农业之外寻找机会。苏中地区 某村会计算了一笔帐,一亩 田如果稻麦 两熟, 一年下来扣除各种农本和税费后 ,

 大体收入应当在 200 元左右。而我省大 部分地区农民人均土地在1亩田左右 , 靠 1亩田实现增收显然不现实。

 从农民增收 的实际情况看,真正实现增收的地方也 主要是靠发展工业、副业 、渔业等,依 靠发展传统种植业的村子通常还比较贫 穷。这次访谈中苏北有几个行政村,村 干部说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能不足 1000 元 ,从这些村的经济结构上看,基本上 都是依靠传统的种植业。

 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农村劳务输 出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方式。除了 2 0 0 3竖"7

 "" r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调查研究 苏南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劳动力基 本上实现就地转移外 ,大部分苏中、苏 北地区的农民主要依靠外出打工增加收 入。这次村干部访谈中,苏中、苏北地 区80%以上的村干部表示本村农民普遍 存在外 出打工现象 ,外出打工人数约占 当地劳动力的1 /3到 1 /5不等,高的 地方占一半以上。农民外出打工的工资 收入高低不等 ,高的每年在 15000 元以

 上, 低的也有3000 —4000元, 多数在5000 —7000元的样子。

 由于比种田的收入高,

 许多地方农 民外出打工的积极性很高。

 村干部普遍反映,农民外出打工面临的

 突出问题是组织化程度低 ,多数依靠碰 运气或投亲靠友, 具有一定的盲 目 性 , 加 之文化水平普遍不高 ,又缺乏必要的职 业培训 ,很难找到收入稳定的工作。另 外 , 一些企业的老板又常常不履行承诺,

 导致一些农民工拿不到工资,自身的合 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三、关于农村税费改革和土地流转 税费改革得到了农 民的真心拥护。

 些地方的村干部说 , 与改革前相比, 农 民平均每亩土地少交50 —60元, 负担减 轻了不少,自觉交纳税费的积极性不断 提高,村干部收税收费也不像过去那样 一难了。但各地执行税费改革政策的情况 并不完全一样。苏南一些经济发达地区 执行情况比较好, 按规定到村的经费, 如 农业 “两税” 附加、农业 “ 两税” 正税 的 1 0%、 财政转移支付的 1 5%基本上能 够不折不扣地按时足额转移到村,一些 地方还在政策规定外进一步减轻了农民 负担 , 取消了 “一事一议” 筹资、 “ 两工” 以资代劳等费用。苏北大部分地区执行 税费改革的力度比较大 , 接受访谈的17 个行政村中, 有 11个村子表示税费改革 政策执行良好,按规定到村的经费基本 上能够拨付到位。但也有 6 个村子反映 税费改革不彻底 ,主要表现为 :一些经 费被乡镇政府挪作他用,存在按规定到 村的经费没有按时足额拨付到村或只是 部分拨付的情况,个别地方的乡镇政府 还有趁机搭车收费或增加收费的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 ,这次村干部访谈中,苏 中地区的几个村干部普遍对税费改革的 执行情况不满意。接受访谈的6 个村干 部均反映税费改革政策没有在本村得到 贯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国家规定税 费之外的负担没有完全取消;农业 “ 两 税” 附加、农业 “两税” 的 10%很难得 到真正执行;财政转移支付未能及时到 2 0 0竖3~ 7

 位 ,被乡镇政府挪作他用等。根据访谈 者了解到的情况,苏中一些地区的农民 在税费改革后 ,实际支付的费用并没有 明显的减轻。例如,原来由村里支付的 水电、沟渠维修等费用变成了由村民自

 筹 ,帐目上则反映不出来。

 村干部普遍对税费改革寄予厚望,

 希望政府能够进一步推进税费改革 ,加 强各项政策落实力度,切实减轻农民负 担。

 一些村干部提出, 目前的农业税、 农 业特产税还是有点高,可否适当降低一 些,或取消一些税种;也有村干部反映 农村水利工程税费太高 ,旱地每亩 8. 5 元, 水地每亩 27. 5元, 农民对此有意见,

 希望能够降低标准;一些村干部对税费 改革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表示担心,认 为光靠减费减税还不能促进农村经济发 展,国家需要加大支农力度 ,把农村经 济搞活;有的村干部提出,税费改革在 财政转移支付上规定了三年的过渡期 ,

 以后怎么办心里没数,而且税费改革框 死了收费标准,很难再开口子,农村经 济的发展以及公益性事业会面临许多难 题。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大体上存 在三种情况。一是农户之间土地经营权 的自由转让。主要是一些外出打工的农 户或户口迁移的农户将土地承包权转让 给其他农户,有些有转让合同,有些则 没有 ,大多数没有经过村委会,是农户 之间的自愿行为。二是将土地经营权流 转给专业承包大户,由其进行规模性经 济开发。这种情况通常有政府因素的介 入, 但也遇到个别农民不情愿的问题。

 三 是将农用土地转为工业性开发。这种情 况在一些城郊村,特别是一些经济发达 地区比较常见。土地流转中遇到的突出 问题是如何保障农民的权益。一些村干 部指出,土地转为工业开发后,对农民 的补助较少,一些农民失去土地后,工 作难以保障 , 容易形成新的不安定因素。

 同时, 农民在进入城区或企业工作后 , 如 何实现向市民的转变,也是一个十分现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实的问题。

 另外 , 由于土地收益不高, 苏 南和苏中的一些地方出现了土地抛荒现 象。

 四、关于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我省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呈现良好的 态势,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加强 ,义务教 育基本普及,社会矛盾不断缓和,治安 状况普遍较好。一些地方进行了村组合 并,村干部的职数减少了不少 ,但大部 分地区村组织的工作开展得还比较JI 哽 利。

 不过 ,在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中,也存 在一些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一是关于普及农村 医疗保障问题。

 目前我省农村中因病致贫返贫的农户不 在少数,许多村干部反映,农民生产生 活中虽然面临许多问题,但最担心、最 害怕的还是生病。因此,加快推进农村 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是一项惠及千家万 户的利民工程 , 符合农民的切身利益。

 从 我省的实际情况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 建设已经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但各 地的进展情况不一。总的来看,苏南的 情况较好 ,不少村子都建立了 “大病统 筹医疗保险” , 由农民、 村和乡镇政府共 同出资形成,参保率也比较高,一些村 子达到90%以上。苏中、苏北大多数的 村子正在积极推进农村医保工作 ,但也 遇到一些问题 ,主要是农民没有认识到 医保工作的重要性, 担心参保划不来 , 自

 觉参保的意愿不是很强。

 二是关于农民子女教育问题。从访 谈的情况看,各地对农村教育问题十分 重视 , 儿童入学率达到 1 00%, 辍学现象 比较少见,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得到普 及,一些发达地区基本上普及了高中教 育。相当一部分村干部认为,目前农村 教育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是教育费用过 高。虽然大多数农民对子女教育舍得花 本钱 ,但过高的教育收费也使很多农民 家庭负担不起。

 苏 中地区一名村干部说,

 一个农民家庭如果供一名高中生 ,进入 普通的中学一年少说也得4000元 , 进入 重点高中一年得 8000元 , 考上大学一年 要花 1 0000元以上。

 如此高的费用, 不要 说对一些贫困地区的农民家庭是一个沉 重的负担,就是对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 家庭 ,也是一笔十分巨大的开支。

 三是关于农村文化事业发展 问题。

 苏南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农村的文化基础 设施 比较健全,如一些村子设有乒乓协 会 、老年腰鼓队、青年运动会 、老年活 动室等, 丰富了农民的文化娱乐生活。

 但 大部分地区村干部反映农村文化娱乐设 施缺乏,农民的文化生活十分单调,除 了看电视外 ,鲜有其他活动形式。与此 同时,一些宗教势力发展很快,迎神赛 神活动不时出现,传统的烧香拜佛活动 更是频繁,赌博活动在一些地方也司空 见惯 。

 此外 , 一些地区的村干部还反映, 计 划生育工作也面临着新的压力。按照国 家 “七不准” 的规定和计划生育法规的 要求 , 需要改变计划生育的工作方法, 而 在许多地方依法治育往往难以奏效,工 作难度越来越大。同时一些农民外出打 工时生育二胎、三胎,村委会也很难进 行有效的管理。

 五、关于村级组织的运转情况 大部分地区的村干部表示本村党支 部、村委会组织健全 ,班子成员比较注 意团结 ,能够正常开展工作 ,但农村干 部队伍老化的问题也比较突出。近年来 些地区虽然注意在年轻人中发展新党 员、培养新干部,但新党员、新干部的 比例明显较低 ,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一些 青年农民加入党组织或担任村干部的愿 望不是很迫切。一些经济上比较落后的 地区,担任村干部待遇低,又难免会出 现拖欠干部工资的现象,不如外出打工 挣钱来得快,导致青年人不太关心村里 的发展。另外 ,一些村干部反映,多数 村干部的文化水平比较低 ,一些村干部 为群众服务的思想不很牢固,需要进一 步加强农村干部的思想教育工作。

 一行政村的债务问题也是影响不少地 方村组织正常运转的重要因素。这次村 调查研 究 干部访谈中, 有 10多位村干部提到这一 问题,债务数额从十多万元到几十万元 不等。造成村里负债的原因,主要是历 史遗留问题 。另外,税费改革后乡镇每 年都要求全年的税收在 6月20 日以前一 次性缴清, 村里不能完成就只有举债, 又 会产生新的债务。比较而言,税费改革 后多数地方村组织的招待费发生不多 ,

 报刊费大体上可以控制在每年2000元左 右。但少数地方也有例外,苏中、苏北 地区的一些村干部反映,由于乡镇以政 府名义的硬性摊派 , 报刊费用也有达到

 4000 —5000元的, 招待费也难以真正避 免,只好另想一些名目变通处理。

 关于农村中的干群关系 ,是一个 比 较敏感的问题。

 这次接受访谈的32名村 干部 中, 有 10名村干部认为本村干群关 系良好, 有 17名村干部认为干群关系一 般,还有 5 名村干部认为干群关系比较 紧张。分析其中的原因,一些村干部认 为 自己的工作所以得不到群众的理解 ,

 主要是由于工作的性质决定的。村干部 承担着收费、收税的任务,在具体工作 中与群众容易有一些不一致,产生矛盾 是难免的。对此, 许多村干部是理解的,

 也有信心把工作做好。不过 , 访谈中有 不少村干部反映,上级制定的一些 “一 刀切” 政策 ,不符合群众的意愿 ,上级 又往往硬压着村干部做工作 ,使得干群 关系恶化。许多村干部感慨 ,现在的农 村工作越...

推荐访问:干部访谈调研 访谈 调研 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