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三全育人德育工作方案9篇

时间:2022-10-08 19:05:10 来源:网友投稿

三全育人德育工作方案9篇三全育人德育工作方案 学院“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全国高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全育人德育工作方案9篇,供大家参考。

三全育人德育工作方案9篇

篇一:三全育人德育工作方案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讫、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AA 省高等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施方案》(鄂教工委〔2019〕6 号)有关要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仸务,劤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仸的时代新人,现就进一步加强学生德育工作,推进“三全育人”,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服务体系,明确党政群团、教学科研、教辅后勤等全校教职员工共同参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确立“大思政”格局,健全“三全育人”长效机制。通过“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更新教育思想、树立新观念、明确新目标、制定新丼措,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真正把学生培养成有思想、有情怀、有责仸、有担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庩成长。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始终把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价值引领放在首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聚焦关键群体、关键环节、关键领域,瞄准工作中存在的盲点、堵点和断点,坚持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抓两头促中间”,增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针对性时效性。

 以教师、辅导员、行政、与技、后勤五支队伍岗位育人为抓手,深入推进学生思政、教师思政、课程思政、学科思政、环境思政“五个思政”改革创新,构建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劣育人、组织育人“十大育人”体系, 坚持协同联劢,强化责仸落实,确保五支队伍各司其职,形成合力,把全校教职员工的思想和行劢统一到立德树人根本仸务上来,全面推进“三全育人”工作。

 三、主要举措 (一)健全“三全育人”工作领导体制 成立由全体校领导、各单位一把手牵头负责的 AAAA 学院“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党委宣传部。领导小组根据工作实际,挖掘各岗位各群体育人元素,并作为职责要求和考核内容加强落实,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

 (事)完善“三全育人”长效协作工作机制 1.完善校领导联系基层制度,建立书记校长每月到院系、班级、课堂、宿舍、师生中去的“五到”制度。通过工作的定期沟通和劢态反馈机制,确保三全育人工作取得实效。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前行,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 (1)思政教师:提升思政课程质量,发挥思政课程显

 性育人功能 夯实思政课程育人主渠道作用,创新思政课埻,在课程中融入国情党叱校叱,尤其突出政策形势、社会热点等内容,丌断增强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力争把课程讲“活”讲“火”,打造精品课程。

 制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方案,建设高水平思想政治课师资队伍。将校领导、学院负责人、优秀教师、辅导员、优秀学生、优秀校友等力量引入思想政治课埻,各有侧重、优势互补,打造育人共同体。

 (2)其他教师:大力推进课程思政,提升专业课程隐性育人实效 将思政工作贯穿学科体系、与业体系、教材体系、评价体系乊中。梳理与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内在德性和修养,注重将学生个人发展不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不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强化教师立德树人意识,引导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推出一批育人效果显著的精品与业课程,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埻,选树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形成与业课教学不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

 3.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保障作用 辅导员要充分融入学生,找准思想政治工作的结合点,提升教育实效。第一,辅导员要将理想信念教育不个人成长发展指导相结合,引导学生培养共产主义信仰,树立远大理

  想,结合学业指导、生涯觃划、人生导航,帮劣学生把理想信念变为现实目标和行劢方案,帮劣学生正确有效的进行生涯觃划;第事,辅导员要将普遍性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相结合,实现思想教育的面上喷淋不精确滴灌,让每一位学生滋养灵魂丌断成长,对二成长中遇到困难的学生,辅导员要加强心理疏导,特别是对在生活上、学业上、情感上有困难的学生,辅导员要调劢各种资源给予学生精准的、实际的帮劣,为学生成长发展保驾护航;第三,辅导员要把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在显性教育过程中采用丰富多彩的组织形式促进学生主劢参不、讨论思索、分享吭迪,通过实践突出思想教育的体验、感悟和固化,让思想政治教育更接地气,更有吸引力、更有亲和力,更有实效性。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中辅导员要通过对学生的班团组织、寝室总体环境营造、选树培养“身边的榜样”,借劣榜样力量,将学生榜样人物的行为示范不教育传播有机结合。

 辅导员要“教”“管”并丼,创造更好的育人环境、学习环境、校园文化环境和网络环境。第一,要劤力协调各种教育管理主体,构建“多位一体”学生成长关爱服务体系,为学生成长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落实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营造人文环境,用人文关怀感召学生、沁润学生,帮劣大学生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庩心态;第事,辅导员要为学生创造更多与业学习机会,帮劣学生提高与业认同,提升与业技能,营造良好的学风;辅导员要劤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第事课埻内容,力争开展形式多样、健庩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劢,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促进第一课埻和第事课埻的有效融合,拓展教育增值;第三,辅导员要积极适应网络和

  新媒体话语情境的变化,通过新媒体微课程、微电影、微规频、微活劢等新形式创新地开展网络思政工作,促进“线上 + 线下”的良性互劢,充分发挥线下活劢的组织优势,通过学生的参不体验强化教育效果,通过线上活劢的宣传优势,让思想政治教育时时、处处面向人人发挥作用。

 4.加强专技队伍建设,打造专业技术岗位育人体系 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资源和阵地优势,传承文化、传播文明、塑造心灵,引导大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劣力学生成长成才。以读者为本,依托课程创新、强化资源建设、坚持文化引领、建设优美环境,提高服务育人质量。切实将文化育人和服务育人有机结合,强化高校图书馆育人功能,创新育人途径。

 面对信息化背景下师生对管理不服务提出的“精准、及时、优质、高效”要求,信息技术中心进一步加强网络基础建设和信息安全保障,进一步完善服务育人的丼措和办法,让广大师生有更多更好的信息化体验和获得感。

 5.加强机关队伍建设,结合各部门工作职能发挥育人职责。

 理亊会办公室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育健庩向上校园生态。

 校(党)办牵头协调机关各部门进一步加强学习,改进工作作风、优化工作流程、提升管理服务能力不水平,为师生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人性化的服务,做到服务育人、管理育人。

 教务处牵头制定学校课程育人工作方案,引导教师发挥课程育人主体作用,加强课程内涵建设,将教师落实课程育人情况作为评优评先、职称评选的重要评价内容。

  人亊处编制岗位责仸书,打造“服务育人示范岗”,促进服务育人;健全师德管理制度,强化师德失范行为惩戒。

 组织部通过完善发展党员、党员教育管理、党支部工作建设等各方面工作,优化组织育人。协调发挥工会、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团结凝聚师生的桥梁纽带作用,强化校内各类组织的育人职责。

 宣传部牵头组织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劢,凝聚全员育人的思想共识,引导每位教职工都能发挥育人主体意识,在每一个育人环节和每一个育人过程中守好自己的育人“责仸田”,彰显各项工作、各个领域的育人功能。注重网络思想引领,大力弘扬校园正能量,形成“点-线-面”同频共振、线上线下全覆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矩阵,建构健庩文明、蓬勃向上的网络育人空间。

 工会充分发挥部门特色,把全校教职工更加紧密地团结在校党委周围,汇聚起推劢学校发展的强大正能量,为更好地开展“三全育人”工作提供劢力。

 学生工作处(部)牵头推进心理育人和资劣育人。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庩教育中心将育心不育德相结合,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劢、咨询服务、预防干预、状态监测、平台保障“六位一体”的心理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切实提高师生心理健庩水平。深入调查,保证资劣工作的精准性,同时通过多种方式,教育和引导家庨经济困难的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培育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爱国奉献”的品德,培养受劣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仸感,使资劣工作从经济资劣转为资劣育人。

 校团委牵头推进文化育人。充分依托荆楚大地的文化底

  蕴和学校红色基因,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育人功能,教育引导学生厚植爱国情感、培育家国情怀。注重校园文化活劢的品质型、参不型和涵育型、常态型,突出校园文化活劢的育人品性和文化品位,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活劢质量。

 科技处牵头推进科研育人,引导教师发挥科研育人功能,在科研项目、成果转化等工作中融入育人元素。

 校企合作办公室牵头推进实践育人,协调有关部门和各学院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落实实践育人。突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劳劢教育,优化课内外实践教学体系不内容,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育人机制,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与业和社会实践中掌握与业和劳劢技能,养成尊重劳劢、热爱劳劢和珍惜劳劢成果的观念,提升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发展觃划办将“三全育人”“立德树人”工作列入学校新一轮发展觃划,做到思想政治工作不学校教育教学亊业发展同向同行。

 教学质量监测不评估中心协劣教务处做好课程育人工作。

 财务处建立符合现代大学制度要求的财务管理制度,保障开展“三全育人”工作的经费。

 招就处积极开拓就业渠道,指导和帮劣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引导学生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和行业就业。加强毕业生跟踪调查,促进学校各项育人工作。

 校友会办公室积极发掘优秀校友资源,通过优秀校友讲坛等形式,吭迪学生思想,激劥在校大学生更好更快成长。

 设备处牵头在实验室建设不管理、教室管理等各方面贯

  彻育人理念。

 保卫处在校园安全管理中渗透育人理念,在安全法制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在突发危机亊件中注入生命不健庩育人职能。

 基建处不总务处聚焦“环境思政”,着力为学生创造美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打造绿色生态校园。

 档案馆充分挖掘馆内丰富多样的育人资源和文化资源,进一步加强档案馆制度化、觃范化管理,促进立德树人不档案馆自身建设共赢发展。

 6.加强后勤队伍建设,重视后勤工作对学生的影响力,充分发挥后勤育人功能。

 当代大学生尤为重规学校宿舍、餐饮等生活保障条件,对后勤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丌断提升后勤员工业务素质。通过组织定期和丌定期的学习培讪,提升后勤员工与业素养,形成一支服务好、作风优、业务强的后勤队伍。在做好服务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教育和管理。

 大力加强后勤员工思想政治教育,转变工作作风,牢固树立服务育人的责仸和意识,主劢向全校师生提供后勤服务,发挥后勤服务保障作用,让师生感受到后勤服务育人的氛围,为学校人才培养工作蓄力发力劣力。

 通过学生参不后勤实践、觃范制度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达到良好的养成教育的效果。

 定期召开师生参加的后勤交流会,设立意见箱等听取学生的意见,在提高服务水平中增强育人效果。

 四、具体要求 1.全校各单位要高度重规此项工作,提高政治站位,立

  足本职工作,主劢担当、积极作为,构建全校“三全育人”大格局。

 2.各职能部门、教学单位根据文件要求,对照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讫精神,全面梳理本部门、本单位在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方面“应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有哪些短板”等问题,认真考量现有和可能开发的资源,思考切实可行的、能力范围乊内的育人项目,形成文字上报材料。

 3.管理服务部门要以提供一流的管理和服务为落脚点,从制度层面、办亊流程等亊务层面和师生体验层面,对现有工作进行全方位的审规、调整和优化,继续做好制度修订、流程优化和质量提升工作。各学院成立“三全育人领导小组”,制定本学院工作实施方案,确保“三全育人”工作落实到各个环节和每一名教职员工。

 4.以上文字材料二本方案下发一个月内提交给党委宣传部。

篇二:三全育人德育工作方案

dquo;三 全9 S蟪 育 :

 全 灵 、 全 程 、 全 方 m 育 人  谢 丽 仪 目 前,学 校 的 德 育 工 作 存 在“重 教 书 、 轻 道 决 口 成灾 。

 思 想 不 正,则 行 为 偏 差 , 因 此 ,  育 人 ; 重 智 育 、 轻 德育; 重 技 能、 轻 文 化”,“ 重要 堵 颓 废 思 想 。

  灌 输 、 轻 交 流”,“重 说 教 , 轻 实 践”等 现 象 ,  ( 2 )

 重“疏”。

 河 道 治 理 ,“堵”之 后 更 最 终影 响 了 德 育 的 实效 性 。

 鉴 于 此 , 我 们 紧 密 为 重 要 的 是 后 续 疏 竣 , 德 育 教 育 也 如 此 。

 大 河 围 绕“提 高 学 生 综 合 素 质 , 打 造 德 育 工 作 品 牌”奔 流,“疏”才 是 长 久 之 计, 只 有 及 时 清淤 才 的 工 作 目 标 , 开 展“三 全”育 人 的 教 育 理 念 , 能 保 证 它 不 冲 垮 河 堤 。

 在“堵”的 阶 段,引 导  即 全 员 、 全 程 、 全 方 位 育 人,形 成齐 抓 共管 、 学 生 明 确“我 是 谁”, 即 认 识 自 身 价 值 ; 引 导  常 抓 不 懈 的 良 好 局 面, 努 力 把 学 生 培养 成 为“ 宽学 生 明 确“我 想 干 什 么”, 即 根 据 特 长 爱好 选  基 础、 高 技 能、 复 合 型 、 高 素质”的 新 型 技 能 人才 。

 择 专 业;引 导 学 生“我 要 干 什 么”, 即 了 解 未  ―、 全 员 育 人, 是“ 三 全 ”德 育 的 基 础 保 障 。

 来 工 作 要求。

 那 么 , 在“疏”的 阶 段 , 则 要 让  1 . 要 实 现 全 员 育 人, 就 要 牢 固 树 立 三 种 意 学 生 明 确“我 该 怎 么 做”, 引 导学 生 持 之 以 恒  识 。

 我 们 用思 想 自 觉 引 导 行 动 自 觉 、 用 行 动 自 地 为 既定 目 标 努 力 。

 在 他 们 倦 怠 学 习 的 时 候,  觉 深 化 思 想 自 觉 。

 树 立“抓好德 育 , 师 资 队 伍“ 疏 ”则 变得 尤为 重要, 教 师 要 引 导 学 生“ 坚持  建 设 为 首”的 观 念 ; 树 立“抓 好 德育 队 伍 建 设, 就 是 胜 利”, 引 导 学 生 坚 定 信 心 , 为 实 现学 习 师 德 建 设 为 本”的 观 念 ; 树 立“抓 好 德 育 队 伍目 标 而 努 力 。

  建 设 , 实 效 为 重”的 观 念 。

  ( 3 )

 善“导”。一 是爱 心 督 导 , 培 养 健 康 心 理 。 2. 要 实 现 全 员 育 人, 就 要 加 强 建 设 三 支 队 倡 导 为“为 学 生 提 供 五 心 级 服 务”,即 真 心 、  伍 。

 加 强 德 育 领 导 队 伍 建 设 , 加 强 班 主 任 队 伍 细 心、 耐 心 、 爱 心 、 贴 心 。

 教 师 应 真诚 地 了 解 建 设 , 加 强 学 生 干部 队 伍 建 设 。

  每 个 同 学 的 家 庭 、 人 际 交 往、 生 活 学 习 情 况,  要 实 现 全 员 管 理 , 每 位 教师都 应 把德 育 当 掌 握学 生 的 优 缺点 , 及 时 为 他 们 排 忧 解 难 , 帮  为 己 任,不 管 教 哪一 科, 不 管 在 哪 里 发 现 德 育 助 他们 塑 造 积 极 向 上 的 健 康 人 格 。

 二 是 家 校 督  问 题, 都 要 随 时 抓 、主 动 抓, 做 到“谁 发 现、 导 , 建 立 沟 通 桥 梁 。

 家 庭 教 育 和 学 校教 育 的 密 谁 负 责 , 谁 发 现 、 谁 教育 , 谁 发 现、 谁 处 理”, 切 配 合 是 德育 工 作 的 重 要 环 节 。

 要 通 过 家 长 学  达 到“ 人人 要 管 事, 人人 敢 管 事 ,人 人 善管 事”校 、 调 査 研 究 、 家 庭 访 问 、 书 面 信 息 交 流 、 座 的 德 育 工 作 模 式 。

  谈 会 、 情 况 汇 报 会 和 学 生 文 艺 演 出 等 多 种 形 式 ,  二 、 全 程 育 人, 是“ 三全”德 育 的 核 心 关 键 。

 引 导 家庭 教 育 与 学 校 教 育 相 衔 接 、 相“合拍”,  1 .入 学箐 理 ,以“帮助 学 主 鮮 决 生 活 上的 使 学 校 的 德 育 工 作 由 唱“ 独角 戏”到 演“ 双 簧 ”,  爾 碌”为 落 埤 点。

  从 而 更 新 家长 的 教 育 观 念 , 指 导 家 长 掌 握 正 确  人 学 教 育 开 设 的 成 功 与 否, 直接 影 响 到 新 的 教育方 法 , 搭建“家-校”共 同 督 导 的 沟 通 生 在 校期 间 的 思 想 稳 定 。

 他 们 正 处 于 青 春发 育 桥 梁 , 使 家 长 学 校 真 正 成 为 学 校德 育 工 作 的一  期 , 有 很多 自 己 也无 法 排解 的 疑 难 和 困 惑 。

 因 此 , 个 重 要 阵 地 。 在 新 生 人 学 阶 段 , 我 们 应 有 针 对 性 地 开 展一 些  三、 全 方 位 育 人 , 是“ 三 全 ” 德 育 的 源泉 动 力 。 帮 助 他们 树 立 信 心, 提 高 个 人 核 心 竞 争 力 的 活  1. W 境 言 人:

 枝 因 物 质 丈 化 走 设 平 会 。

  动, 如 举 办新 生 主 题 班 会、 编 发 《 新 生 手 册 》 、  学 校 的 建 筑 和 设 施 是 学 校 物 质 环 境 的 主 要  举 行 人 学 军 训 、 开展 公 益 劳动 等 。

  组 成 部分 , 也 是 学 校 物 质 文 化 建 设 的 主 要 内 容,  2. 在 牧 箐 理,以“礦 助 学 生 螂 决 学 g 上 的包 含 着一系 列 潜 隐 的 德 育 信 息 , 能 表 达 出 学 校  爾 碌”为 落 砷 点 。

  的 文 化 底 蕴 , 提 髙 思 想 品 德 教 育 实 效, 最 大 化  (1)

 严“堵”。“ 千里 之堤, 毁 于 蚁 穴”地 起 到 熏 陶 、 感 染 、 激 励 和 教 育 人 的 作 用 。

 学 这 是 人 所 皆 知 的 简 单 道 理 , 所 以 治 理 河 患 , 人 校 的 自 然 和 人 文 景 观文 化 气 息 浓 厚, 针 对 性 强、  们 首 先想 到 的 是 查 漏 补 缺 , 堵住 隐 患, 防 止河只 管 教 育 效 果 好, 应 开 拓 成 为 德育 的 又一 重 要 2 0 1 5. 9  ? ?  

 [ M J雄 遒 睡  疾 輝“ i齅 网+中 # 噠 德 實”的 作 用  钟 良  绚 丽 多 姿 的 网 络 在 带 来 巨 大 社 会 效 能 的 同自 我 意 识 的 完 善 。

 面 对 纷繁 复 杂 的 互 联 网 信 息,  时 , 也 对 人 们 的 精 神世 界 提 出 了 严峻挑 战 , 良 荞 中 学 生 要 成 为 网 上 冲 浪 的 能 手 , 必 须 具 备 驾 驭 并 存 的 信 息 对 于 自 制 力 不 强 , 人 生 观 、 世 界 观 正 浪 潮 的 能 力 , 包 括 掌 握 当 代 信 息 技 术 的 基 本 知 在 初 步 形 成 的 中 学 生 而 言, 其 影 响 尤 为 直 接、 强识, 熟 练 运 用 当 代信 息 技 术 的 基 本 技 能 , 获 取  烈和 深 刻 。

 现 阶 段 ,中 学 德育 存 在 的 问 题 有 :

 网 识 别、 加 工 处 理 、 传 递 创 造 信 息 的 能 力 , 端 正  络 文 化 的 开 放 性 容 易 导 致 中 学 生 价 值 取 向 的 冲 突的 学 习 态 度 和 独 立 自 主 的 学 习 方法,强 烈 的 社 与 失 范 ; 与 日 新 月 异 的 网 络发 展 相 比, 学 校 德 育会 责 任 意 识 和 参 与 意 识 。

 运 用 这 些 知 识 和 能 力 工 作 相 对 滞 后; 家 庭 教 育 缺 失 , 使 得 不 良 网 络 文 在 生 活 上、 学 习 上 、 工 作 上, 能 更 好 地 发 现 问 题、  化 有 机 可 乘 。

 因 此 , 如 何 通 过 各 种 途 径,加 强 对分 析 问 题, 甚 至 创 造 性 地 解 决 问 题 。 中 学 生 学生 的 德 育 管 理 , 找 准 在 网 络条 件 下开 展 (二)互 联 网 的 运 用, 有 利 子 学 枝 德 會 全 德 育 的 最 佳 切 人 点, 对 进一 步 加强中 学生 德 育 的 间 的 相 表 时 效 性 和 针 对 性 是 有 积 极 意 义 的 。

  1. 互 联 网 使 德 育 工 作 的 手 段 更 丰 富 。

 计 算  ―、 互 联 网 为 学 校 德 育 工 作 带 来 了 契 机机 模 拟 现 实 , 使 人 身 临 其 境 , 得 到 切 身 体 验 ,  (―)互 联 网 的 运 用, 有 利 于 中 学 生 铉 合使 事 与 理 、 情 与 法 、 形 与 声 、 形 与 神 等有 机 地  素 质 的 提 高  交 融在一 起,以 丰 富 多 彩 、 生 动 活 泼 的 形 式给 交 互 性 的 网 络 有 利 于 中 学 生 个性 的 发 展 和德 育 工 作对 象造成 鲜 明、 清 晰 的 视 觉 印 象, 使 (上 接 第3 9  ?  )

 阵 地 。

 学 校 的 辅 助 性 物 质 文 化 走 向 操 场 , 丰 富 学 生 的 生 活 、 发 挥 学 生 所 长 ,  建 设,如 校 道 路 灯、 路 牌 的 设 计 与 建 造、 横 幅并 在 活 动 中 感 受 创 作 的 快 乐 、 合 作 的 快 乐 、 实  标 语 的 征 集 与 悬 挂 等 , 都 可 以 组 织 师 生 围 绕 学践 的 快 乐 。

  校 的 文 化 理 念、 价 值 标 准 、 德 育 目 标来 设 计 与  传 统 道 德 文 化:

 利 用“春 节 、 端午 、 中 秋 、  制 作 , 从 而 营 造 浓 厚 的 文 化 氛 围。

  国 庆 、 重 阳”等 传 统 节 日 , 增 进 学 生 对 中 华 传  2. 剁 皮 肯 人:

 学 生 行 为 規 范 喇 友 半 台 。

  统 文 化 的 了 解 和 热 爱 ; 利 用“三 八 妇 女节” “母  制 度 建 设 是 学校 文 化 建 设 的 重 要 组 成部分 ,亲 节” “ 父亲 节”  “感 恩 节” “劳 动 节”等 ,  它 不 仅 是 维 系 学 校 正 常 秩 序 必 不 可 少 的 保 障 机开 展 社 会公德 和 家 庭 美 德 教 育 。

  制 ,也 是 顺 利 实 现 德育 目 标 的 保 障 系 统 。一 是  法 制、 安 全 、公 民 道 德 文 化:

 充 分 利 用 校  制 度督 导 , 学 生 的 日 常 行 为 有章 可 循 。

 制 度 是“ 规内 资 源 :

 结 合 消 防 日、 安全 教 育 日 等 纪 念 曰,  范 化、 定 型 化 了 的 行 为 方 式 与 交往 关 系 的 体 现”, 利 用 主 题 班 会 、 升旗 仪 式 、 校 报 、 宣 传 栏 、 校 是“管 束 、 支 配 、 调 节 和 统一 人 们 行 为的 规 则 园 广 播等 途 径 , 认 真 做 好 学 校法 制 、 安 全 工 作 和 程 序”。

 通 过 制 度 督 导 , 规 范学 生 的日 常 行的 宣 传 。

 广泛 挖 掘 校 外 资 源 :

 到 博 物 馆 、 科 技 馆 、  为 。

 二 是 强 化 考 核, 学 生 的 德 育 成 绩 量 化 体 现 。图 书 馆 、 气 象 站 等 科技 、 历 史 、 劳 动时 间 基 地 ,  德 育 成绩 由 理 论 考 核 、 日 常行 为 考 核、 社 会 实组 织 学 生 进 行 多 视 角 、 多 方位 的 实践教 育 活动 。

  践 考 核 三 部 分 构成 , 体 现 了 知 识 与 能 力 相 结 合、  积 德 成 厚 土, 矢 志育 人 才 。

 全 员 育 人是“三  理 论 与 实 践 相 结 合 的 考 核 理 念 , 贯 穿 于 各 领 域 。

 全”德 育 的 基 础 保 障 , 全 程 育 人 是“三 全”德  3 . 卖 戏 育 人 :学 生 思 政教 育 戏 行 平 台 。

  育 的 关 键 环 节 ,全 方位 育 人 是“三 全”德 育 的  艺 术 文 体 活 动 文 化 :

 学 校 应 坚 持 每 年 举 行 源 泉 动 力 。

 我 们 应 强 化 基 础 保 障 , 把 握 关键 环 节 ,  艺 术 文 体 节 , 有 读 书 、 摄 影 、 书 法 、网 页 制 作 、 鼓 足 源 泉 动 力 , 呼 唤 每一 个 职 业 教 育 工 作 者 去 电 脑 作 品 、 诗 歌 朗 诵 、 器 乐 演 奏、正 文 比 赛 , 思 考、 探 索 、 创 新 工 作, 开 拓 学 校 德 育 工 作 新  还 有 广 播 体 操 、 趣 味 运 动 会 等 多 种 项 目 ,这 些 局 面 。 活 动 让 学 生 走 出 课 本、 走 出 网 络 、 走 出 宿 舍 、  ( 作 者 单 位:

 广 东 省 财 政 职 业 技 术 学 校 )

  ? ? 臟 \  2 01 5 . 9  

篇三:三全育人德育工作方案

 厚普县中等职业学校 “三全育人”实施方案

  厚普县中等职业学校

  2 目录

 一、一级标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二级标题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 厚普县中等职业学校“三全育人”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推动习近平全国教育大会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案》精神落地生根,大力提升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切实提高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强化基础、突出重点、建立规范、落实责任,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培养德技双馨的时代新人,不断开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确保“三全育人”的长效性。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推动知识、技能、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教育有机结合,建立健全系统化育人长效机制。

 2、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精准施策,增强“三全育人”的实效性。聚焦重点任务、重点群体、重点领域、重点区域、薄弱环节,强化优势、补齐短板,加强分类指导、着力因材施教,着力破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获得感。

 3、坚持遵循规律,勇于改革创新,激活“三全育人”的原动力。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把握学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

 4、坚持协同联动,强化责任落实,提高“三全育人”的保障力。加强党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落实主体责任,建立支部领导、部门专业部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责任体系。加强督导考核,严肃追责问责,把“软指标”变成“硬约束”。

 三、重点要求

 1、以新思政观引领综合改革。立足新时代,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是知识体系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与综合这一基本认识出发,坚持辩证统一,科学认识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定位,整合各方育人资源,把促进学生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学校办学治校全过程,落实到教职员工职责规范之中。

 2、构建“校部二级”一体化育人体系。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从体制机制完善、项目带动引领、队伍配齐建强、组织条件保障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实现各项工作的协同协作、同向同行、互联互通。在学校层面,以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等“十大育人”体系为基础,推动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构建中观的一体化育人体系。在专业部层面,根据各项工作内在的育人元素和育人逻辑,结合专业部特点特色,夯实育人基础,丰富育人内涵,打造育人品牌,树立构建微观的一体化育人体系。

 3、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通过挖掘各群体、各岗位的育人元素,并作为职责要求和考核内容,融入整体制度设计和具体操作环节,着力打通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盲区、断点,真正把各项工作的重音和目标落在育人效果上,切实做足育人大文章,唱响育人最强音,使教育教学更有温度、思想引领更有力度、立德树人更有效度,使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成长诉求、时代发展要求、社会进步需求,不断提升工作科学化水平。切实打通“三全育人”的最后一公里,形成可转化、可推广的一体化育人制度和模式。

 四、主要任务

 (一)

 强化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体制

 学校层面的综合改革聚焦于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融入、结合到办学治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建立规范,落实责任,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专业部层面的综合改革要聚焦科研育人、课程育人,积极探索育人育才和党建工作对接融合的有效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保障功能;健全完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党组织在育人重大事项的政治把关作用;探索党建带团建的新机制新模式,积极发挥党组织、团组织协同育人的组织优势。

 (二)

 完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统筹协调落实机制

 持续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责任担当,立德修身、言传身教,身板硬、腰杆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润物细无声地让师生感受到思想政治工作的温度和热度,努力构建全员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坚持以师生为中心,把握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构建校部二级的“三全育人”一体化工作体系。

 (三)

 创新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施体系

 优化顶层设计,以建立思想政治工作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相结合的实施体系为根本,制定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和任务分解方案,确定工作任务责任书、实施路线图和完成时间表;突出改革重点,针对提升工作实效、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优化校园评价和考核机制导向功能、培育优良校风学风等重点、难点问题,设立重点攻关项目或改革试点,提出在若干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工作目标;创新工作平台。通过构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平台、“课程思政”改革项目、网络新媒体育人载体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文明校园建设等工作平台,切实将“十大育人”落实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落实到每一名

 教职员工。

 (四)

 加大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保障力度。

 全面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各项要求,推动中央关于中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政策要求和量化指标落地。按照政策与经费并重的多元化支持原则,从协同育人机制体制改革的实际需求出发,推动立项单位建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协同育人创新贡献为导向、激励与约束并重的工作体系,确保政策保障落实到位。设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经费,加大学校各项育人项目的经费投入,确保经费保障落实到位。

 (五)

 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管理规范

 以“十大育人”体系为基础,系统梳理归纳各个群体、各个岗位的育人元素,并作为职责要求和考核内容融入整体制度设计和具体操作环节,推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推动全体教职员工把工作的重心和目标落在立德树人的育人实效上。健全评价体系。坚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工作评价和效果评价相结合,研究制定内容全面、指标合理、方法科学的评价体系,推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建立述职评议制度。实行校、院党组织书记抓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述职评议考核制度,考核结果和有关情况作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和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执行党纪监督检查范围。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加强校园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规范管理,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健全校园重大活动和热点问题、突发事件的处置和校园舆情引导机制。

 五、建设举措

 (一)

 统筹推进课程育人

 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落实马克思主义专业部建设标准,制定并落实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方案,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建设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提高思想品德、人文素养、认知能力的课程体系,守牢校园各类思想文化阵地。对现行培养方案的课程进行科学分析,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

 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纳入专业课教材讲义内容和教学大纲,作为必要章节、课堂讲授重要内容和学生考核关键知识点。进一步建立完善课程标准审核和教案评价制度,对未包含课程育人内容的“一票否决”。制定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办法,明确课堂教学纪律要求。落实校领导和教学督导听课制度。发挥专业教师课程育人的主体作用,健全课程育人管理、运行体制,将课程育人作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作为教学督导和教师绩效考核、晋职晋级的重要评价内容。

 (二)

 着力加强科研育人

 加强科研创新平台建设,搭建师生科研交流互动舞台,培养师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推动实施科研创新团队培育支持计划,制定科研创新团队培育工作方案,引导师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团队和科研训练,培养集体攻关、联合攻坚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学校及各专业部每年定期要在学生中开设有关科学精神、学术诚信、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等方面的专题讲座。

 (三)

 扎实推动实践育人

 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动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始终坚持“全面覆盖、分层培养、协同推进、强化实践”的工作理念,不断完善“教育教学-实习实训-实践孵化”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形成实践育人统筹推进工作格局。深入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适度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设立专门课程,健全课程体系,支持学生成立创新创业类社团,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完善支持机制,加大校内“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力度。强化创新能力培养,积极开展技能大赛、校园体艺大赛等专业赛事,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科技发明、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整合实践资源,拓展实践平台,依托工业园区、农村乡镇、工矿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场所等,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创业实习基地。深入开展好志愿服务等等传统经典项目。

 (四)

 深入推进文化育人

 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

 先进文化教育,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化校风学风,繁荣校园文化,培育大学精神,建设优美环境,滋养师生心灵、涵育师生品行、引领社会风尚。实施“高雅艺术进校园”“校园读书月”等文化建设活动,每年定期举行“普职好班长”“最美教师”“十大师德标兵”“十佳辅导员”等评选表彰和集中展示活动,让师生学有榜样、做有标杆,塑造向上向善的校园新风。以群团组织为依托,大力开展科技文化节系列活动。挖掘革命文化的育人内涵,有效利用重大纪念日契机和重点文化基础设施开展革命文化教育。开展师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推广展示一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典型案例,选树宣传一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典型。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建设美丽校园,大力推进厅(主题文化展厅)、院(书院式学生公寓)、馆(校史展览馆)、廊(校园文化长廊)、墙(校园文化主题墙)建设,不断深化精神传统教育,切实增强师生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筑牢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

 (五)

 创新推动网络育人

 大力推进网络教育,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拓展网络平台,丰富网络内容,建强网络队伍,净化网络空间,优化成果评价,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引导师生强化网络意识,树立网络思维,提升网络文明素养,创作网络文化产品,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守护好网络精神家园。树立互联网思维,以“报”“网”“微”“端”为重点,加强文化传播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优势,实现差异化传播,不断提升学校文化在师生中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加 (六)

 大力促进心理育人

 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深入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着力培育学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加强知识教育,开发建设《心理健康》等在线课程,实现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全覆盖。规范心理咨询流程建设与档案管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扎实开展生命教育、感恩教育、适应教育、和谐教育。加强心理

 咨询服务及危机预防干预,建立学校、专业部、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建立转介诊疗机制,提升工作前瞻性、针对性。

 (七)

 切实强化管理育人

 把规范管理的严格要求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结合起来,促进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强化科学管理对道德涵育的保障功能,大力营造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健全依法治校、管理育人制度体系,制(修)订完善学校教育规章制度,保障师生员工合法权益。建立干部考核评价、激励监督机制,重视考核结果运用。坚持从严管理干部,个人事项报告等工作有制度,管理到位。严把教师聘用、人才引进政治考核关,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学校支部负责对教师的思想政治、...

篇四:三全育人德育工作方案

dquo; 三全育人 ”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要求和中共中央、国务院 16 号文件精神,以及全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只有不断探索,并有所创新,才能适应需要,获得新的生命力。近几年,我院坚持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加强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为核心,逐步完善德育工作的运行机制,积极探索大学生德育工作新途径、新方法,在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工夫,形成了具有我院特色的“三全”育人的德育模式,切实把育人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全面推进了我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三全育人”机制简介 所谓“三全育人”,是“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者的简称,具体来说:

  全员育人,是指由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组成的“四位一体”的育人机制。学校成员包括辅导员、班主任、党政管理干部、“两课”专业教师、图书馆工作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家庭主要是指父母亲;社会主要是指由校外知名人士、优秀校友等;学生主要是指学生中的先进分子。

  全程育人,是指学生一进校门到毕业,从每个学期开学到结束,从双休日到寒暑假,学校都精心安排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始终。

  全方位育人是指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载体,主要包括学生综合测评和奖学金评比、贫困生资助与勤工助学、学生组织建设与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学风建设、诚信教育、社会实践等,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其中。

 二、“三全育人“的必要性 “三全育人”理念的提出,源于德育实效性不足的现实,也是党和政府对新时期德育工作的要求。因而构建“三全育人”德育模式,有利于增强德育实效性,推动高校德育创新发展,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三、“三全育人“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

 “三全”育人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三全”育人工作,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三全”育人的工作目标:全院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核心任务,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校紧密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努力把我院学生培养成为基础教育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具有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四、“三全育人”的建立健全育人制度,完善育人考核、激励与保障制度

 1、建立健全教书育人制度和服务育人制度。

 实现学院全员育人,需要制度建设作保障。院党政办公室、宣传统战部、学生工作部(处)、团委、教务处

 以及各系(院)要在进一步完善管理育人制度的同时,重点建立健全教书育人制度和服务育人制度,使各项育人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通过制度建设,把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纳入到岗位考核的指标体系中,使每位教师、每位后勤人员真正认识到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也是自己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真正形成各方面齐抓共管,全员育人的新局面。

  2、要建立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督查、考核和奖励机制。宣传统战部、学生工作部(处)、团委、工会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管理部门要配合党委和行政,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学院各部门评优、评先以及全体教职员工评优、评先和职务聘任的重要指标,研究制定督查、考核、评估的具体办法,并定期组织专项督查、考核评比和表彰。

  3、要建立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物质保障机制。要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五项工作和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证,并逐年加大投入。要调整经费投入结构,加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投入,加强有关学生成长成才设施建设,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我们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我们要切实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尽快形成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强大合力,积极营造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校园环境,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五“三全育人”保障措施 1、构建 “三全“育人工程领导小组,一把手校长为组长,德育校长为副组长,全体班子成员为组员。负责开展和监督此项工作。

 2、学校将此项工作纳入教师岗位责任制进行管理。作为评价教师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依据。

 3、学期末,学校将对优秀典型教师进行表彰。

篇五:三全育人德育工作方案

之窗完善德育体系推进 ! 三全 " 育人口 郑州市金水区第一中学司玉东教育部发布的 《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 把

 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 为学校德育工作指

 明方向 $ 郑州市金水区第一中学把德育工作

 放在首位 , 积极倡导全员育人的德育理念 , 不

 断挖掘德育资源 , 创新德育方法 , 完善德育课

 程体系和德育评价体系 , 努力探索新形势下

 德育工作的新思路 $整合资源 , , 构建德育管理网络学校按照全员育人 、 全过程育人 、 全方位

 育人的 “ 三全 ” 德育理念 , 建立政教 % 年级 % 班

 级三级德育管理网络 $ 政教处 、 年级组担任监

 督者和

 者的

 ,

 班级

 管理 , 加

 教师德育

 ,

 学生自我管理 $在班级管理上 , 学校不断修订完善 《 金水

 一中班级德育量化考核

 》 , 对学

 为和

 评 ,

 、 励和

 对级工作 、 教德育工作和主任工作

 评估和考核 。在教管理上 , 学校成立德育课题研究

 小组 ,

 对

 任 、 政教管理人员 、 心理

 教育教师和任课教的德育

 ,育一德

 、 业务

 的教

 $在学管理上 , 学校

 学

 我组织 、 自我教育 、

 管理的主体作用 , 立员会 ,

 法

 导员 、 理

 导员等专业人员 , 积极

 学校 、 家庭 、

 三位一体的德育管理网络 。创新素养 , , 完善德育课程体系学校

 学生核

 , 按照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 , 把德育的内容归类整理,基本完

 德育课程建 $的课程为五类 $ 第一

 课程 , 包括入校课程 、

 课程 、

 课程$ 第

 课程 , 过

 、

 、 中中

 , 通过动节 、 建军 、 国庆

 纪念

 展爱国

 主义教育 $ 第三

 实践活动类课程 , 如军

 训 、

 、 远足 、 作品展评 、 体育活动 、 动 $第四

 课程 , 如

 任

 、 学干部、 志愿者

 $ 第

 团课程 ,田径 、 足球 、 啦啦 、 舞蹈 、 书法 、 编程 、 学

 社等 。家校共育 , , 探索德育有效途径家庭教育第一教育 , 德育也需要家庭

 教育参与进来 $ 为此 , 郑州市金水区第一中学

 了一门学生和

 共同参与的

 课程 , 即 《 少年志 》 课程 。作为一门哲学思维课程 , 《 少年养志 》 以

 在青少年的心中种下坚韧的子 , 帮助他们

 成为有灵魂的思想者为目标 ,

 了 “ 十观

 课 ” 的呈现 :

 人性观 、 世界观 、 人生观 、 价值观 、

 道德观 、 爱情观 、 教育观 、 历史观 、 思维观和互

 联网观 $ 这些观念的交流讨论连接了学校和、

 和孩子 、

 和教 $思考未来教育 , 我们

 德智体美劳深

 度融合 , 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 更质

 量地实立德树人这一根任务 $( 责编 侯心雨 )2021.06

 诃祇鉛 i

 育|

 35。

 。. .。

 。

篇六:三全育人德育工作方案

社会科学 2022/1“三全育人” 视域下新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的路径创新□ 孙  亮摘  要:德育工作构建“三全育人”工作体系ꎬ全面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质量ꎬ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的前提和基础ꎮ 面对“十四五”全面建设教育现代化的新发展阶段ꎬ高校德育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ꎬ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ꎬ树牢“三全育人”理念ꎬ全面完善“四大育人体系”ꎬ推进德育“十大工程”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德育工作路径ꎬ从而加快构建五育并举的新发展局面ꎮ关键词:“三全育人”  高校  德育  路径创新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675(2022)01-144-06基金项目:湖南省社会科学评审委员会课题:“‘三全育人’视域下湖南高职院校‘五德五育’工作体系优化与应用推广研究”(编号:XSP22YBC160)ꎮ作者简介:孙  亮ꎬ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ꎬ湖南湘潭ꎬ411104ꎮ    党的十八大以来ꎬ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ꎬ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ꎮ 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中ꎬ对教育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ꎬ系统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ꎬ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ꎬ标志着我们党对教育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ꎬ为推进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ꎮ [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ꎬ培养什么人ꎬ是教育的首要问题ꎮ 高等教育的职责使命ꎬ就是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资源和全面的智力支持ꎮ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ꎬ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ꎬ是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ꎬ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简称“三全育人”)ꎮ [2]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全面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2035 年建成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ꎬ标志着我国教育事业进入了全面提质创新的发展阶段ꎮ面对新阶段新要求ꎬ如何科学把握高等教育新特点ꎬ坚持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理念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ꎬ有效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ꎬ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ꎬ是当前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和准确把握的重大时代课题ꎮ    一、教育现代化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    2021 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指出ꎬ在新发展阶段ꎬ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宏观政策环4 4 1网络首发时间:2022-03-08 13:24:22网络首发地址: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43.1161.C.20220307.0851.036.html

 境已发生深刻变化ꎬ随着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ꎬ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升级已经成为新时代的趋势和潮流ꎬ加上“十四五”时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任务繁重ꎬ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地需要高素质人才ꎮ 因此ꎬ高校德育工作需要对应做到“四个新”ꎮ(一)推进立德树人达到新高度高校必须准确把握国家“十四五”时期事业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ꎬ牢固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ꎬ优化教育资源配置ꎬ实现高校办学体系和办学能力现代化ꎬ从而实现人才培养工作的高质量发展ꎮ一是“五育(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并举”① 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ꎮ 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ꎬ握牢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ꎬ改变疏于德、弱于体和美、缺于劳的局面ꎬ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ꎬ增强大学生教育获得感ꎬ全面提升师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ꎮ二是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一步改革ꎮ 要深入探索创建以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为核心的现代学徒制、校企深入合作订单式培养等模式ꎬ持续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ꎬ不断提升学生职业精神、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ꎬ实现人才培养精准对接社会需求ꎮ三是学生全面发展格局需要进一步形成ꎮ 要通过优化资助政策和措施ꎬ从学习、生活、思想等多方面持续帮扶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地区学生成长成才ꎬ全面推动育人工作协调发展ꎬ有效实现教育公平ꎮ(二)推进师生素养得到新提升高校必须树牢“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理念ꎬ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ꎬ全面提升师生综合素养ꎬ着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ꎮ一是全面提升政治素质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ꎬ要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ꎬ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ꎮ在这个过程中ꎬ要在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ꎬ同步提高高校教师的政治素质ꎬ以实现教学相长ꎮ 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对大学师生进行政治历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ꎬ突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梦教育ꎬ铸就师生的爱国情怀ꎬ凝结师生的民族情愫ꎬ让广大师生成为有自信、会自尊、政治强的新一代高素质人才ꎮ二是全面提升专业素养ꎮ 专业理论功底深ꎬ专业技术素质高ꎬ是高等教育产出不同于其他阶段教育产出的显著标志ꎬ理应成为高校师生的必备素质ꎮ 有德还须有才ꎬ才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ꎮ 面对新时代的新要求ꎬ高校要科学设置专业ꎬ加强师生专业能力培训和培养ꎬ推进大学师生构建起合理的知识、能力结构ꎮ三是全面提升创新能力ꎮ 提高师生自主创新意识ꎬ深度融入“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进程ꎬ开设紧缺的、含金量高的专业ꎬ对接岗位工作国际质量标准ꎬ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ꎬ着力培养学生在科技领域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自主自强意识和能力ꎬ全面构建未来国际竞争格局中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人才队伍ꎮ(三)推进文明校园建设实现新飞跃坚持把德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ꎬ培育优良的学风校风ꎬ构建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ꎬ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ꎬ美化校园环境ꎬ培育和塑造新时代大学精神ꎬ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ꎮ一是校园文化须更适应当代大学生成长需求ꎮ要依托信息化平台和大数据系统ꎬ打造智慧校园ꎬ无缝对接学生成长成才各阶段精神文明需求ꎬ构建全方位三维立体育人场域ꎻ要进一步营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育人氛围ꎬ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名家讲坛等品牌活动ꎬ打造一系列特色鲜明、典型示范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ꎻ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ꎬ树立良好学风和作风ꎬ引导大学生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而不断开拓创新、砥砺奋进ꎮ 要丰富网络育人供给ꎬ创新符合当代大学生文化审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的潮流动漫、社交新媒体等文化载体ꎬ在润物无声中实现春风化雨ꎮ5 4 1

 二是提升学生社区育人质量ꎮ 全面加强寝室文化、走廊文化、社区文化等美育环境建设ꎬ营造课内课外深度融合的美育环境ꎮ 以服务学生为中心ꎬ一体化构建学生社区“一站式” 微服务ꎬ打造“五育”实践课堂ꎬ在服务中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ꎬ在学生社区共建共享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文明素养ꎮ 依托社区服务中心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疏导和监控ꎬ对学生心理问题做到及时发现、疏导和干预ꎬ加强卫生健康教育ꎮ 改进工作方法ꎬ准确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特点ꎬ制定劳动教育清单ꎬ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制度ꎬ拓宽劳动教育渠道场所ꎬ有效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作用ꎮ(四)推进“三全育人”迈上新台阶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ꎬ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ꎬ坚持德技并修、强化育训结合ꎬ全面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ꎮ结合新发展阶段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新要求ꎬ明确目标、整合资源、精准服务、创新工作ꎬ进一步完善优化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体系ꎬ推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迈上新台阶、质量达到新高度ꎮ一是构建全员育人机制ꎮ 尊重教育规律ꎬ树牢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思想ꎬ坚持新发展理念ꎬ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优势ꎬ把教书与育人、言传与身教、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结合起来ꎬ构建全员育人长效机制ꎬ推动德育高质量发展ꎮ二是创新全过程育人方式ꎮ 遵循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ꎬ创新育人方式ꎬ在大学生成长各阶段循序渐进地开展思政教育ꎬ把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ꎬ把职业理想与社会发展对接起来ꎬ引导学生积极走出校门、全面了解国情、主动服务社会、树牢理想信念、锻造品格、培养能力、担当作为ꎻ教育学生正确把握时代大势ꎬ不断提高价值判断和明辨是非的能力ꎬ实现“知、情、意、行”合一ꎬ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ꎮ三是形成全方位育人格局ꎮ 全面提升质量ꎬ从供给侧的大量投入转到创新驱动内涵式发展ꎬ探索适应多元教育体制的教育教学新模式ꎬ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ꎮ 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ꎬ系统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创新ꎬ不断完善内部治理结构ꎬ构建现代大学制度ꎬ不断提升办学治校的能力水平ꎬ构建高质量高校办学发展体系ꎮ 全面对接新发展阶段的需求ꎬ积极引入国际学术资源ꎬ探索中外合作办学ꎬ联合培养高水平人才、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ꎬ培养志存高远、德才兼备、全球视野和勇于创新的国际化人才ꎬ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高等教育品牌ꎬ在国际合作竞争中形成新优势ꎮ    二、现阶段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ꎬ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ꎬ我们已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ꎬ正在意气风发向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ꎮ 如何加强高校德育工作ꎬ适应新时代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新要求ꎬ仍是当前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ꎮ(一)德育工作与新发展阶段的主动适应性不够一是课程思政未形成全网覆盖ꎮ 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渠道ꎬ近年来ꎬ各高校依托«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ꎬ深入开展课程思政改革ꎬ全面推进课程育人整体效果ꎬ基本实现了其他各门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ꎬ形成协同育人格局ꎮ 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ꎬ目前高校德育工作综合改革要求还没有完全有效融入专业、教学、教材、管理等制度体系ꎬ没有系统挖掘整理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和育人功能ꎬ思政课堂以外其他课程教师只教书不育人的现象依然存在ꎬ课程思政建设不够系统全面ꎬ专业课缺乏对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励教育ꎬ课程育人没有形成系统化、全覆盖ꎮ二是德育“三阵地”(思政课堂主阵地、学生社区服务阵地、学生社团实践阵地)联动还不畅ꎮ 思政课作为德育灌输主阵地ꎬ存在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不足、课程考评方式单一、网络思政载体不丰富等问题ꎬ缺乏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ꎮ 学生社团作为德育实践主阵地ꎬ存在活动单一不系统、对学生吸引力不强等问题ꎬ育人作用发挥不太理想ꎬ各部门对学生社团建设的指导和支持力度还需加大ꎮ 学生社区作为德育服务主阵地ꎬ还存在服务功能不明显、宿舍文化建设滞后等问题ꎬ缺乏对学生行为文明、就餐文明、课堂文明的系统化教育ꎮ6 4 1

 (二)德育工作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亟待提升一是育人理念没有与时俱进ꎮ 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德育工作提出新目标新要求ꎬ诸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体系”等ꎬ但面对我国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新发展阶段ꎬ如何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大学制度、适应国内国际教育双循环格局、推动人才培养工作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ꎬ个别高校还没有开展专题研讨ꎬ形成明确思路ꎮ [1]二是育人主体存在角色缺位ꎮ 虽然大部分高校已基本搭建起“三全育人”工作体系ꎬ但还没有从理论上对领导干部、教师和教辅人员的育人角色定位进行分类诠释ꎬ特别是没有结合各校实际形成明确具体可操作性的岗位以及“三全育人”工作职责和任务指标ꎬ很多教职工对新时代高校德育工作没有清晰量化的概念ꎮ [4](三)德育工作齐抓共管机制亟须优化一是育人机制存在链条断裂ꎮ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建设已实施近 4 年ꎬ高校普遍出台了实施方案ꎬ也开展了工作推进ꎬ但大部分都没有开展阶段性督查反馈和验收考核ꎬ导致德育改革创新工作进度和整体效果不太理想ꎮ 同时ꎬ同一所高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式方法参差不齐ꎬ育人标准和效果存在断链现象ꎻ各职能部门在“三全育人”工作中互通机制不畅ꎬ部门间缺少协同和联动ꎬ影响了德育工作的整体运行ꎮ二是德育育人渠道还需拓宽ꎮ 名师大师工作室的建设还没与引领学生成长成才等德育核心任务完全挂钩ꎻ校友会还没有能有效发挥优秀校友的示范作用ꎬ服务学生创新创业还有待提升ꎻ学院或教学系部大都还缺乏与优秀企业的组织合作ꎬ引领和帮助学生未来发展还有待加强ꎮ三是育人双渠道建设不够到位ꎮ 各高校网络育人意识和思维还不够全面深入ꎬ思政工作优势与信息技术融合欠缺可复制可操作性的典型推广案例ꎬ“易班”虽已搭建并运用起来ꎬ但尚未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网络主阵地作用ꎬ网络育人功能尚未凸显ꎬ德育工作线上线下双渠道育人机制没有形成规模效应ꎮ    三、新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的路径创新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ꎮ 教育兴则国家兴...

篇七:三全育人德育工作方案

89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观下践行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当前,学校缺乏行之有效的德育践行途经及整体思路。正值全国在大力倡导全民德育,学校对中职德育教育的研究成果还有一定成效,但对中职德育践行的研究相对比较少。如何开展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在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融入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思政课程与专业课同为育人主阵地,牢牢把握专业成才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共同点,构建“门门课程有德育,教师人人重育人”的“三全”育人观。

 “三全”育人观的内涵及理念“三全”育人观是一种全面性、系统性的新型教育理念,它强调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的德育教育理念主要包括四层含义。一是强调以“育人”为核心,“以生为本”是德育教学的重心和归宿;二是强调全员参与,德育不仅是思政教师的职责,需要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多方资源,需要协调各部门分工合作,形成强大的德育合力;三是强调全过程跟进,学生成长具有阶段性,要重视学生关键期的教育;四是强调全方位展开,德育培养的人应该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中职学校践行德育工作的意义长期以来,改进和加强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现中职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措施,是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 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保证。德育工作是教育者依托一定的教育目的,通过一些教育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将一定的教学内容在动态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传授给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在已有的学习基础上,自觉地选择、消化、吸收从而转化为思想品德行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终形成社会所需求的思想品德。因此从学校、教师、学生、社会的多维度研究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纠正,采取相应的指导教育和自我教育,通过实践,理性的教育来形成道德习惯。采取合理的德育践行对提高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全”育人观下如何践行中职学校德育工作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及,当前德育教育面临诸多困境,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难以有效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求新时代给德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因时而进,实“三全育人”教育思想,探求新的德育教学路径,做好新时代的育人工作。完善德育师资队伍,提高德育师资水平。要组建一支信仰坚定、本领过硬、能力够强的德育师资力量。加强德育理论培训,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把道理讲得深入浅出,增强学生的政治热情。要坚定教师的初心和使命,加强教师的培训和学习使教师以高度的责任心、爱心和耐心引导学生把握正确刘明奇(彭水县职业教育中心 重庆市 409600)摘 要:中职学生是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思想心智都未发展的成熟。学校应该从“三全”育人的视角下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培育德技并修的有用人才。探究德育教学新思路,推动德育教育融入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适应新时代育人要求。

 关键词:三全育人观;践行中职德育工作的人生方向,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以生为本”创新德育教学模式和方法。全媒体时代,当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广,他们的思想和思维更加活跃,也极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误导产生错误思想认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新变化改进教学模式。要“以生为本”,以学生感兴趣的新知识、新课题为切入点,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专业特点开发相关校本教材,关注社会现实,突出难点热点,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时代感。并善用深入浅出、诙谐幽默的语言感染学生,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困惑。以爱的教育方式感而化之,促进其快乐成长。全员育人,注重资源整合。良好的德育工作应该是全体老师共同参与育人,引导全体教职工探究课程思政新方法,形成自上而下、全面协作配合的育人系统,才能更好适应育人新要求。同时,学生教育并不是某一单方面的职责,学校、家庭和社会在育人方面发挥着各自不可忽视的作用。学校对学生起着价值引领的作用。家长要配合学校向学生传递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此外,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全过程育人,关注学生成长关键期。学生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品德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德育要一直贯穿学生学习成才的全过程。要深入关注学生在成长关键期的心理变化,有针对性的进行思想引导。特别是要抓好学生入学适应期和离校就业期的思想教育,及时疏导学生心理问题,排解学生困惑,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全方位参与,营造良好的环境文化氛围。学校积极创设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让校园布局科学合理,绿树成荫,环境清新。落实学校育人理念,全面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思想教育。强化教师的育人意识,端正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态度,引导部分家长纠正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唯一标准的错误观点。

 当代的职业院校德育工作主要是以教育为基础,深刻落实党的政策方针,培养学生成为具有正确思想品质和思维方式,能够掌握充足的文化知识的全能型人才。“三全”育人观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就是要以理想信念为职业教育的中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实现当下教育目标。“三全”育人观是当下德育工作育人项目、载体以及资源的整合,切实完善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建设,是满足国家对于当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的保障。参考文献[1]鲁昕.深化中对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提升技能型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J]江苏教育,2010(06)[2]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人民日报

篇八:三全育人德育工作方案

AOYUKEXUELUNTAN2021 · 09摘要: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三全育人”的整体要求出发,着力突破科层制行政构架给德育工作带来的层级壁垒、条块分割弊端。

 德育工作的行政领导则必须结合学术指导,以保证德育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

 通过构建专家把关、校长负责的德育领导体系,发挥思政教研室的“项目部”功能,加强一线德育工作队伍的建设,实现“三全育人”。关键词:中职学校;三全育人;隐性德育;德育工作体系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4289 ( 2021 )

 09-0066-03笙 王斌“三全育人”视域下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体系的构建一直以来,国家都非常重视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并提出了相关部署和要求,为做好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2014 年,教育部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 2014 年修订)》,要求“学校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拓宽德育途径,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2019 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对培养造就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出新要求、 作出新部署,强调“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完善‘三全育人’机制。

 形成协同育人合力,选优配强德育工作队伍,加大工作保障力度,创新德育工作评价方式。加强党对德育工作的领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提升学校德育质量”。一、“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是德育的内在要求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德育系统中不仅包含学校,还包括学生家庭与社会因素。

 学生、班主任、教师、管理人员、后勤人员,甚至学生的家长、社区的居民都在发挥着德育影响。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学校教育教学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都蕴含着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

 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是德育的内在要求。多年来,德育的实际效果却始终不尽理想。原因在于,很多时候一再强化的只是以“单向灌输”为核心的显性德育及少数主体的功能,更多强调的是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知识传授,忽略了着眼“潜移默化”为原理的隐性德育和广泛主体的功能,忽略了其他学科的课程思政育人、学生管理育人、行政服务育人、后勤保障育人以及家庭、学校、社会的协同育人等。只有把显性德育和隐性德育结合起来,才能形成“三全育人”的德育体系,才可能真正担负起有效德育的使命。二、科层制行政构架与德育自身规律间存在冲突科层制是我国学校最基本的组织形式, 是一种把权力按职能和职位进行分工和分层的组织体系和管理方式,表现为一种金字塔形的组织构架。科层制本质上要求各级领导均“德才配位”,这样才能体现出管理的准确性、稳定性,有助于实现高效管理。但这个要求在现实中显得过于理想化,因人才培养66

 JIAOYUKEXUELUNTAN2021 · 09此纵向层级间的壁垒,横向上的分工隔阂,往往表现出指令变形、条块分割的弊端。根据国家政策的要求, 中职学校积极推进德育工作,但“三全育人”机制历经 5 年仍不够完善。德育的自身规律性要求必须由中职学校的校长全面负责德育工作, 只有校长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发挥“全员育人”影响。但现实往往不能心随人愿,委任一名副校长分管德育工作, 是中职学校较为普遍的做法。但仅靠一名校级领导分管德育工作,各部门的育人责任意识不到位, 不能很好地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要求。正是这种做法,使德育工作进入到条块分割的纠缠中, 是 “全员育人”无法有效实现的根本原因。

 因此,对学校科层制的反思是德育工作体系构建的焦点问题。三、构建校长负责的德育领导体系学术界多年的研讨已经明确了一个问题:“去科层制”及“泛学术化”均不是解决问题之道。只有将二者相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科学化、高效化管理效能。

 中职学校需要更加深入地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 完善学校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成立德育工作领导机构,校长兼任德育校长,设置德育办公室。德育办公室负责育人体系、育人文化及学生成长环境等方面建设, 制定 “德育工作制度”,推进“德育品牌工程”,提升育人效果。(一)德育工作校长负责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体系的构建必须树立党委领导、校长负责的基本原则,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提升学校德育质量。这是实现全员育人的根本保障。德育工作的主体涉及广泛,学生、班主任、教师、管理人员、后勤人员,甚至学生的家长、社区的居民都应发挥德育影响,“分管”实际上就是“全管”,唯有校长才能够担当这个责任。(二)专家把关弥补短板校长对德育工作的领导, 必须建立在科学的指导下。

 这要求,一方面,校长应当深入研究德育理论,研究职业教育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力争成为专家型校长;另一方面,校长应当充分发挥专家组、学者团的工作指导作用,弥补自身认识的不足,实施德育工作的集体领导、科学领导。四、发挥思政教研室的“项目部”功能思政课程是德育的主阵地, 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承担主要的德育工作责任, 思政教研室要充分发挥“引擎”作用。

 思想政治课教师是中职学校所有教职工中,接触德育理论最充分的群体,由他们为主体构成的思政教研室, 不能仅仅发挥课堂授课职能, 还应该指导学校其他各部门教职工开展育人工作,发挥育人功能。思政教研室要率先突破部门间的层级壁垒、横向壁垒,把德育工作的科学指导渗透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一)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师学术交流、教学研修、实践锻炼等,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师政治修养、理论素养和育人能力,提升思政教师的课堂教学实效,提高“显性”德育课教育质量,做好“传道、授业、解惑”。(二)开展“大思政”教学研讨及理论研究课程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 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

 思政教研室要指导其他学科教师坚守好课堂主阵地,强化思想引领,挖掘学科育人资源, 充分发挥好其他学科课程思政的作用,把德育工作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三)加强培训以提升班主任德育工作能力对班主任实施常规化的德育基本知识、 教育基本方法、青少年发展心理学知识等培训,指导班主任科学开展德育工作。

 深入学习张桂梅、于漪、呼秀珍等全国教书育人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引导年轻班主任加强师德学习,“培根铸魂、 启智润心”,以德立教,以德育德,从自身做起。

 以建设名班主任工作室、 特色班主任团队为抓手, 树立典人才培养67

 JIAOYUKEXUELUNTAN2021 · 09型,引领示范,团队提升,开展班主任业务能力提升活动,大力提升班主任的业务素养和育人能力,促进班主任“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开展德育工作。(四)深入推进活动育人、文化育人等“隐性”德育结合团委组织的学生活动、职业院校“文明风采”系列活动,紧扣新时代主旋律,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积极开发“隐性”德育课程开展德育工作。

 与“显性”课程相对,“隐性”课程的主要特点是潜在性和非预期性。

 它不在课程规划(教学计划)中反映,不通过正式的教学进行,对学生的知识、情感、信念、意志、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促进或干扰教育目标的实现。

 其通常体现在学校和班级的情境中,包括物质情境(如学校建筑、设备),文化情境(如教室布置、校园文化、各种仪式活动),人际情境(如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风、班风、校风、校纪等)。因此,必须重视学校文化建设,做好文化育人顶层设计,凝练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突出学校优良传统,树立学习的榜样,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育人氛围;重视活动开展,结合学生的特点,精心选择主题,引导学生。(五)发挥德育专家组、学者团的工作指导作用专家对学校整体的德育工作进行诊断, 定期向校长提供决策建议、方案,通过校长的权威指令发动全员育人力量,充分挖掘育人资源实施德育。同时,增强德育研究,建立一支由思想政治课教师和班主任为主的德育教科研队伍, 制定德育研究项目, 探索新时代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提高德育研究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效性。思政教研室的综合职能, 决定了它不再是传统的教研室概念。

 这里的思政教研室实际发挥着“德育项目部”的功能,是克服科层制弊端趋向“扁平化”的德育机构,这是构建中职德育工作体系的关键之处。五、加强一线德育工作队伍的建设(一)优化德育工作队伍人员结构思政教研室能否发挥出“引擎”作用,德育工作队伍的素质十分重要, 要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优化结构,选优配强,注重思政课教师、班主任、学生工作管理人员的选聘,引进专业人才,加强培养培训, 才能够实现 “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才能够发挥思政教研室“既能教也能研”的功能,加强思想政治课示范课堂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应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德育工作队伍。(二)设置合理的激励机制班主任队伍身处一线,是与学生打交道最频繁的队伍,是沟通学校、学生、家长、社会之间联系的最为重要的纽带,是发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功能的关键节点。长期以来,中职学校班主任因为工作辛苦,激励约束机制又比较滞后,导致岗位缺乏吸引力,班主任人选的标准也不断降低。这是必须改变的现状,要通过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选聘最优秀的人到班主任岗位任职。同时,加大优秀班主任宣传力度,增强班主任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和责任感。参考文献:[1] 班建武 . 学校德育问题诊断的策略 [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2] 彼得·布劳 , 马歇尔·梅耶 . 现代社会中的科层制 [M]. 马戎 ,时宪民 , 邱泽奇 , 译 . 上海 : 学林出版社 ,2001.[3] 张剑 . 立德树人 [M]. 北京 :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4.(作者单位:陕西省石油化工学校,西安 710000 )人才培养68

篇九:三全育人德育工作方案

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把立德树人融入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明确党政群团、教学科研、服务保障员工共同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着力培养有理想、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确保“三全育人”的长效性。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教育有机结合,建立健全系统化育人长效机制。

 2.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精准施策,增强“三全育人”的实效性。聚焦重点任务、重点群体、重点领域、重点区域、薄弱环节,强化优势、补齐短板,加强分类指导、着力因材施教,着力破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获得感。

 3.坚持遵循规律,勇于改革创新,激活“三全育人”的原动力。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把握学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

 4.坚持协同联动,强化责任落实,提高“三全育人”的保障力。加强党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学院分工负责、全员协同参与的责任体系。加强督导考核,严肃追责问责,把“软指标”变成“硬约束”。

 三、主要任务

 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

 (一)统筹推进课程育人

 1.提高“思政课程”教学质量。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常态化开展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课程亲和力、感染力和实效性,建成一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群。建好用好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充分发挥思政课程实践教学育人实效。

 2.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进一步梳理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推出一批育人效果显著的“专业育人示范课程”,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堂”,选树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

 (二)着力加强科研育人 3.优化科研管理制度设计。改进科研环节和程序,把对学生的思想价值引领贯穿选题设计、科研立项、项目研究、成果运用全过程。把思想政治表现作为组建和考核科研团队的底线要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学术导向。坚持政治标准和学术标准相统一,建立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

 4.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参与学术竞赛、学术讲座、学术实践、勤工助学以及国际学术文化交流与合作项目等活动,激发广大学生浓厚的学术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联合攻坚的团队协作精神。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加大对学术名家、优秀学术团队先进事迹的宣传教育力度。

 5.加强学术诚信体系建设。健全集教育、预防、监督、惩治于一体的学术诚信体系,深入推进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宣传教育,将其纳入学生教育教学各环节,教育引导师生遵守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诚信,坚决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

 6.建设实践育人平台。围绕专业课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教育、志愿服务、军事训练等载体的有机融合,重点建设一批支教实习基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习基地、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等实践育人平台。

 7.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继续落实和完善产教融合的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围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设计以创新创业、服务地方为导向的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科技发明、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项目,通过打造“志愿服务”“科技创新”“互联网+” “暑期三下乡”“支教”“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精品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学生增强实践能力,厚植家国情怀。

 8.全面加强体育美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类社团和“阳光体育”运动,全面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优化校园美育环境,加强群众艺术类团体建设,统筹开展各类文艺活动,构建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艺术展演四位一体的美育实施体系。

 9.切实加强劳动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江苏海洋大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积极创造学生劳动锻炼岗位,创新劳动教育形式,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倡导学生积极参加义务劳动和志愿服务工作,在学生头脑中筑牢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通过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奉献社会、服务社会。

 (四)深入推进文化育人 10.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发挥创新形式,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开展“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深入开展“中国梦 我的梦”主题教育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庆祝、纪念活动,深化党史、国史学习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学生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11.大力繁荣校园文化。结合时代主旋律,深入挖掘海洋特色,同时打造非遗、志愿服务特色文化品牌活动。加强国旗队、军旅班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强化校园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管理,培育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打造高端校园文化品牌。加强身边榜样人物选树,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12.开展文明校园创建。通过开展文明教室、文明宿舍、文明食堂、文明大学生等建设活动,提高校园文明水平。持续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提升校园绿化美化亮化水平,不断优化育人环境。

 (五)创新推动网络育人 13.拓展网络平台建设。加强门户网站、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建设,推进新媒体联盟建设,丰富网络教育内容,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

 14.开展网络文化活动。支持思政课教师、师德标兵、教学名师参与网络文化建设,鼓励教师和辅导员通过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支持鼓励学生正面发声、理性思辨,培养政治素质过硬、综合能力强、影响力大的学生“意见领袖”。

 15.加强网络空间管理。强化对网站、各类新媒体的规范化管理,深入开展“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增强师生网络安全意识,提高建网用网管网能力,引导师生养成文明网络生活方式。加

 强校园网络舆情研判与处置,培育建设校园网评员、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规范自媒体管理,加强校园网不良信息排查,净化校园网络环境,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六)大力促进心理育人 16.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完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和预防干预“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积极构建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三结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立学校、院系、班级、宿舍“四级”心理预警防控体系,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普及和心理普查,建立学院朋辈心理辅导员、安全信息员、班级心理委员、宿舍信息员制度,及时发现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对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进行转介诊疗。

 17.提高心理健康服务水平。常态化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向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课堂”作用,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开展工作,抓好“3·20”“5.25”“9.20”等重要节点主题宣传,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加强对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心理委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推进心理咨询工作普及,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七)切实强化管理育人

 18.健全管理制度体系。修订完善规章制度,健全依法治校、管理育人制度体系,加强法治教育,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促进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规范管理工作流程,研究梳理各管理岗位的育人元素,编制岗位职责说明书,明确管理育人的内容和路径,丰富完善不同岗位、不同群体公约体系,强化制度约束。

 19.落实管理育人职责。强化学校全体管理人员育人的责任担当,自觉承担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价值引领的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各项工作全过程,融入到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增强管理人员服务意识,以师生满意度作为评价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的主要指标,改进工作作风;鼓励管理人员经常深入基层,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为各项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效依据。

 20.加强联系学生工作。深入了解学生、服务学生、指导学生,认真落实“六个一”制度,推动校院两级领导和学生工作人员到学生班级、宿舍、活动一线面对面开展学生工作。落实院领导为学生讲思想政治理论课制度,重点讲授“形势与政策”课。

 2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引导广大教师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相结合,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

 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八)不断深化服务育人 22.提高服务育人能力。研究梳理各类服务岗位所承载的育人功能,制定育人工作职责要求。全面了解学生需求,实行人性化服务,为特殊群体学生提供特殊帮助。加强健康教育,开展传染病预防与急救等专题的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师生公共卫生意识和卫生行为就习惯。提升服务水平,增强师生获得感和幸福感。选树服务育人先进典型,培育 “服务育人示范岗”。

 23.拓宽服务育人渠道。积极探索校友参与学校育人工作的渠道,创新设计各类校友资源育人平台,通过选聘优秀校友担任学生校外辅导员,举办校友讲座、校友企业招聘等活动,将优秀的校友资源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学风建设和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和创新创业、社会认知与社会实践等人才培养各环节。聘请离退休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为学生德育指导教师,进一步发挥“五老”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育人优势。

 (九)全面推进资助育人 24.健全资助育人长效机制。持续完善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的“四位一体”发展型资助体系和资助对象、资助标准、资金分配、资金发放协调联动的精准资助工作体系,通

 过“经济资助”与“成才辅助”双管齐下、精准资助和立德树人相结合、人才培养和家庭脱贫相结合的模式,把“扶困”与“扶智”,“扶困”与“扶志”结合起来,打造“保障+发展”的学生资助工作新模式,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实现无偿资助与有偿资助、显性资助与隐性资助的有机融合,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着力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

 (十)积极优化组织育人 25.发挥学院各级各类组织的育人功能。把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结合起来,强化学院党委、各党支部、分工会、分团委、学生会等各类组织的育人职责。推动学校各级党组织自觉担负起管党治党、办学治校、育人育才的主体责任。健全学院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党建工作,按照要求配齐配强学生党支部书记,发挥学生党支部在突出价值引领、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战斗堡垒作用。办好党委党校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班”,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服务能力强的学生干部队伍,发挥学生组织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学院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团齐抓共管、各单位密切配合、全体教职员工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学院主要领导对“三全育人”工作负总责,分管院领导牵头组织实施,其他领导积极配合,统筹领导学院“三全育人”工作。

 2.落实工作责任。学院党委与各党支部要自觉担负起管党治党、办学治校、育人育才的主体责任,把“三全育人”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来抓,各部门要围绕十个育人体系研究制定操作性强的配套制度和实施办法,结合自身实际分别制定工作方案,建立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将责任落细落小落实。

 3.提高工作能力。配齐配强思政课教师、专职辅导员和党务工作干部队伍,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思政课教师政治素养和教学水平,提高辅导员职业能力。把“三全育人”纳入党建思政研讨会、教育教学研讨会内容,支持思政工作队伍结合工作开展研究,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培育一批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4.强化工作考核。将“三全育人”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年度考核与基层党组织书记抓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述职评议考核内容,作为干部目标管理和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5.做好典型引导。加强典型选树,积极组织开展“三全育人”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先进个人评选推荐活动,发挥好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推荐访问:三全育人德育工作方案 育人 德育 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