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工作特色做法2篇网格工作特色做法 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创新与亮点汇报(最新分享) 近年来,**社区在***的正确领导下,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聚焦社区网格化治理中心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网格工作特色做法2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网格工作特色做法
区网格化管理工作创新与亮点汇报 (最新分享)近年来,**社区在***的正确领导下,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聚焦社区网格化治理中心工作,着力构建党建引领、体系完善、人力保障、科技支撑与服务一体化的“人力+科技”网格化服务管理新模式,为建设平安法治**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现将工作创新和亮点汇报如下:
创新亮点一:工作中,坚持党建引领,将支部建在楼院,并科学配置社会资源,以社区为单位实行网格化层级管理,即把“社区、小区、楼栋、楼门”划分四个层级网格,社区层级由社区书记担任一级网格长;小区层级按照专职配备、固定补贴、绩效管理的方式,选聘二级专职网格员**名;楼栋、楼门层级根据新老小区的人员密度、居住程度,选聘三四级网格员**名,实现了网格管理的全覆盖。网格员按照“民情受理、划转交办、限期办理、公示反馈、跟踪监督”程序进行工作,承担起信息采集、便民服务、矛盾调解、政策宣传等职责,打通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末端神经”。
创新亮点二:结合社区实际,将群众工作中心、派出所、乡街法庭、司法所与综治中心职能有机整合,建成基层联合调解中心,实现了“多中心”向“一中心”转型。同时,坚持以科技为支撑,进一步提高网格管理效能。坚持新建整合、提升
并重的原则,建设完成集人脸识别、车辆识别、交通管控、城市管理、公共资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公共安全服务平台,基本实现“全域覆盖、实时共享”。依托雪亮工程、智慧街区管理平台,建立新的实有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模式,实现了基层管理“一体化联动”、辖区实有人口和出租房屋的精细化、动态化管理。在社区内安装人脸识别比对系统、智能水表监测系统、智能巡更系统等,建立起集管理、防范、管控、服务于一体的社区安防保障体系。
篇二:网格工作特色做法
新二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情况“网格化管理, 心连心服务” 工作模式开展以来, 我社区注重于打造自己的品牌效应, 奉行“寓管理于服务, 在群众工作中夯实基层基础” 的工作理念, 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地推进网格化管理工作模式在社区的推广工作。
一、 以爱心服务凝聚人心 我们双新二社区是开滦家属楼。
八十年代初建成使用的老小区, 共有 22 栋楼, 1255 户, 4059 人, 60 周岁以上的老年人 700 多人, 残疾人 80 多人, 低保户 34 户 50 人。
社区根据实有人口比例、 管辖面积、 社区工作人员状况、 党组织设置等因素, 以“网格化管理、 心连心服务” 为指导思想,紧紧围绕着“心连心服务” 这一主题, 以爱心互助为品牌,以帮扶形式为载体, 不断求真务实、 真诚奉献, 切实做好爱心互助工作, 并以此推动和谐社区建设。
近年来, 社区在 “爱心互助” 上下了 不少功夫, 努力打造社区的爱心精品,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色亮点。
(一)
、 爱心帮扶(爱心互助)
理念上有了 新突破 “爱心帮扶” 传统的理解为, 有爱心的人士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但是我们社区总结多年来开展帮扶活动的经验,发现帮扶活动不是单向选择, 也就是说你即可以是帮扶人,也可以是被帮扶人, 他们的关系是可以根据不同时期, 不同
环境, 发生互换的。
为此, 我们社区就将“爱心帮扶” 变成了 “爱心互助”, 在辖区范围内开展起来, 发动、 呼吁社区党员、 群众积极的参与到“爱心互助” 活动中来, 形成一种“人人都是帮扶人, 人人都是受益人” 的互动模式,
这样使得公益活动成为“付出、 回报” 的“爱心互助” 活动,也使参与者在提供服务和享受服务的同时, 达到优势互补和服务交换的效果。
比如党支部书记张永福与老党员路锡深这一组帮扶对子。
平时, 路锡深老党员由于年岁大了, 行动有所不便, 在党员学习和平时生活上需要张永福的帮助。
这几年张永福的孙女们分别上初中、 高中在学习上有了问题, 张大爷就解决不了了 , 路锡深的外孙女知道后主动帮两个小妹妹解决了学习上的小难题, 并成为了 好朋友, 这不正体现了你有需要我帮忙, 我有困难你出力吗, 充分诠释了“互助” 二字的深刻内涵。
(二)
、 爱心互助形式上有了 新内容 社区近几年的发展飞快, 今年社区工作又有了新的工作模式——“网格化管理, 心连心服务”。
结合社区实际将辖区划分为 4 个网格。
每个网格内设置指导员、 网格管理员、网格助理员、 网格党支部书记或党小组组长、 网格警员、 网格司法员及网格城管员 7 种工作力量。
并且将社区 153 名党员、 51 名居民代表、 22 位楼长分片编入各片组片格由他们来充当社区工作的眼、 嘴、 耳。
实行分片负责管理, 每个成
员对应负责若干个联系户。
形成 “上面千条线, 底下一张网”,将每一户居民都包括在这一张网中, 但是怎样将这张网织的密绑得牢呢? “心连心爱心服务卡” 诞生了, 它上面包括的内容可广了, 包括居民所在网格内指导员、 管理员、 助理员、片警的姓名、 联系电话, 以及各项便民服务电话等等, 只要是居民需要的, 就是我们服务的内容。
零距离地倾听居民的“呼声、 心声、 叹息声”, 关注群众的“大事、 小事、 家务事”, 以便切实解决居民群众的实际困难。
如 112 楼的韩凤琴大妈得了白内障多年, 由于家里经济条件不好, 没有能力为老人手术治疗, 她的情况让网格内的管理员知道后, 反映到了社区, 社区就为其申请了免费复明手术, 帮老人解决了困难。
老人手术眼睛视力恢复得很好, 非常感谢社区领导的关心, 并表示以后社区的事就是我家的事。
通过点滴小事聚拢人心, 星星点点连成一线, 这头连着社区工作人员们的心,那头连着居民群众的心, 横线坚线织成一张心网, 共建和谐好社区!
(三)、 爱心互助机制上有了 新创新。
“帮扶” 从开始之初, 就被下意识地认为单纯的付出、给予。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种单纯的付出出现了不可避免地弊端, 那就是有需要的被帮扶者象雏鸟一样, 有需要只晓得索取, 不想争取条件去改变现状。
这个问题引人深醒,古人云:
救急不救穷, 即只能解除他人一时的急难, 而不能
救其长时间的穷困。
为此社区从帮扶管理机制下手:
1.健全动态管理机制, 明确帮扶对象, 实现分类动态管理, 促使帮扶对象合理流动, 能进能出。
并进行了跟踪服务、 延伸服务。2.健全帮扶培训机制。
社区一方面开展"输血性"的物质扶贫活动, 另一方面更注重增强"造血功能"的开发性扶贫, 整合社区资源, 利用社会劳动保障局提供的为社区失业人员的开展技能培训, 从根本上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素质, 增强就业资本, 为早日能重新踏上岗位打下基础。
3.健全社会共建机制。注重从各个渠道吸取用工信息, 及时提供给境内的失业人员, 实现就业扶贫, 并且通过各种媒介广泛发动社会各界为困难群众奉献爱心、 捐赠钱物。
比如说家住 108 楼的帮扶对象徐来柱, 二级肢体残疾, 平常的生活起居全要依靠一张电动轮椅来完成, 但是他有一颗求知向学的心, 社区就多方为他提供学习的机会。
现在他开起了以电脑配钥匙、 刻章为主要营生的工作室, 收入不错, 使他家摆脱了生活困境。
徐来柱的爱人常说, 如果没有社区领导及工作人员的关心与帮助, 我们家不会过上象现在这样安稳的生活。
(四)、 爱心互助内容上有了 新拓展。
社区原来爱心互助只是对弱势群体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发动社会各界为困难群体献爱心, 捐款捐物。
几年前,民政部门为社区独居老年人安装了“电子保姆” , 这是一种由政府出面联系优质服务单位, 提供给需要群体的活动。
这
项活动形式让我们灵机一动, 我们社区的爱心互助服务的内容为什么不能像这个方向发展呢, 于是社区积极主动的与社会各界服务行业联系, 选择那些服务口碑好的单位与其签订共建协议, 由社区作为中介, 向社区居民推荐。
如居民养老、电器维修、 家庭医疗病床等等。
当然, 社区的收益就是要求签定单位每年为社区困难群体提供免费的服务。
这样既满足了居民对服务需求, 又为爱心互助找到了 新的服务内容。
比如, 重阳节时, 就由小娟美发屋为困难老人提供免费理发;夏季到了 , 由易美健养生协会为社区居民讲上一堂科学养生讲座…诸如此类的活动, 让社区居民们受益良多, 使得社区居民人人都想加入到“爱心互助” 行列中来, 享受“赠人玫瑰, 手留余香” 的美好感觉。
同时也将爱心互助活动推向了新的高潮。
当你来到双新二社区, 你就会感觉到一股团结、友爱、 和谐的气息向你涌来。
二、 以小网格塑大平安 自从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开展以来, 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居民群众参与社区管理的热情。
一是整合人力资源, 壮大工作队伍, 夯实基层基础。
协调好以社区党总支书记为站长的六大工作站, 即综治、 信访、 民调、 警备、 治安、 群团工作站。
调动好四会工作机制, 掌控好三大网络信息。
安排好治安巡逻队在社区内巡逻的时间、 人次。
并且先后组建了文明劝导、 环境卫生、 治安巡逻、 计划生育、 文化宣传等志愿者
队伍, 利用他们人熟、 地熟、 情熟的优势, 在自己所在的网格内当好党的政策宣传员、 科学文化传播员、 矛盾纠纷调解员、 社情民意信息员、 民生保障服务员。
逐步构建起职责明确、 信息共享、 渠道畅通、 服务高效的社区管理和服务新机制, 形成“上面千条线, 底下一张网” , 促进社区服务和管理重心下移, 畅通了民意诉求的渠道, 做到力量配置在一线、情况掌握在一线、 问题解决在一线、 矛盾化解在一线、 工作推进在一线、 感情融洽在一线, 初步形成了社区管理网格化、服务群众心连心的工作局面。
二是通过网格化服务管理, 有力地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矛盾纠纷得到及时成功调解。
即小到社区环境卫生、 居民矛盾化解, 大到社区党建、社会治安维护等问题, 切实做到“小事不出社区、 大事不出街道, 矛盾不上交”。
例如, 家住 205 楼的吴宝立老人, 平时在小区遛弯时, 随手捡拾废品、 杂物, 将其堆放在社区办公楼的后墙垛处, 造成消防安全隐患, 民情信息员将这一情况核实清楚后, 汇报到社区, 社区了解这一情况后, 第一时间与老人的家人联系, 说明利害关系。
由其家人协助劝导,处理掉这堆废物, 消除了 安全隐患。
三是密切了 党群干群关系。
通过实际了 解民情、 为民分忧解难, 拉近了 党和政府与居民群众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实现了干部受教育、 群众得实惠、 社会更和谐、 发展上水平的目标。
这不家住 206 楼的翟文明来到社区找刘大妈, 他所
说的刘大妈就是他所居住的网格助理员刘玉芹, 是社区党总支的一名党员。
翟文明是一名肢体残疾人, 父母均已去世,独自一人生活, 刘玉芹大妈就与他结成了 帮扶对子, 平常在生活上非常照顾他, 待他就像自己的家人一样。
每逢逢年过节, 刘大妈就将翟文明带到家里, 与家人一同包饺子吃年夜饭守岁, 一刻也不让他感觉到孤独, 使得翟文明十分地感谢社区领导, 高兴生活在这样充满温暖的社区中。
社区的工作不管是什么工作模式, 只有用心, 用一颗真心去做, 发现一个又一个亮点, 点点成线, 成网, 成面, 我们就一定可以开创社区建设的新局面, 创造一个和谐、 稳定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