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1 人口膨胀对教育的压力。人口增长过快,抚养指数升高,国家和家庭付出的抚养费增多,必然影响到国家的资金积累。国家积累资金少,扩大教育投资比例就困难。同时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学龄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人口对教育发展影响3篇(范例推荐),供大家参考。
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1
人口膨胀对教育的压力。人口增长过快,抚养指数升高,国家和家庭付出的抚养费增多,必然影响到国家的资金积累。国家积累资金少,扩大教育投资比例就困难。同时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学龄人口比例增大,教育经费*均到每个学生身上也会相对减少。近年来,我国教育经费总量增长非常迅速,但是学生人均经费指数却较低。庞大的就学人口压力和师资建设的相对滞后,成为我国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学龄人口巨大,导致教育总体供给能力不足,制约了国民素质的快速提高。此外,人口的变化过程如一列行进的火车,有很大的惯性。我国已经出现的三次人口出生高峰给教育造成了一系列困难,首先是幼儿入托、入园难,接着是上小学、中学难,继之出现考大学的激烈竞争与就业难等问题。
人口结构变化对教育的影响。人口结构是指人口在年龄、性别、文化、职业、地域等方面的构成状况。人口结构变化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年龄结构的变化影响着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规模。基础教育是其他各级各类教育的奠基工程,而基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主要取决于基础教育适龄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也必须考虑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文化技术结构的状况影响着不同时期的教育任务。当前我国人口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的状况已成为现代化建设的严重障碍。职业结构的变化趋势指示着教育结构的调整方向。职业结构变化有着自身的规律,这就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劳动力必然出现由第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职业结构的这种转化趋势要求教育对自身的类型结构、专业结构等作出相应的调整。
人口流动对教育的挑战。随着我国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劳动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配置,社会流动加速,农业人口向城市迁移流动成为历史的必然。流动人口迅速增加的态势,以及仍然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决定了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由于居住地不稳定,人户分离,社会地位的不确定等原因,许多流动人口家庭不能像非流动人口家庭那样抚养教育自己的孩子,导致其子女的教育和健康成长出现问题。流动人口子女问题,首先是入学难,近半数适龄儿童不能及时入学,超龄上学现象比较严重;其次是流动儿童失学率较高;其三是不在学儿童,即“童工”问题比较突出;其四是由于环境转换与城乡文化反差导致的流动儿童心理问题加剧。
人口分布不均对教育的制约。我国东部人口过密与西北部人口过少的状况,制约着各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人口过密的地方,容易造成教育拥挤现象,如学额过满、教学资源紧张等。人口过密的社区,还容易形成亚文化群体,青少年往往为争夺生活空间而发生摩擦,甚至出现越轨乃至犯罪行为。人口过少,造成教育人口分散。在一些人烟稀少的老少边穷地区,学生上学非常困难。小学生上学往返一次一二十里地。同时,由于教育人口分散,不得不采用复式教学、巡*学等方式。这样,既妨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也制约着教育质量的提高。
人口问题对教育造成压力,教育对人口问题也存在约制作用。
约制即约束规制,使之不越出应有的范围,引导其按既定方向发展。教育约制就是通过教育的引导和规范,从微观层面上提高社会成员的文化与道德修养水*,使他们能够自觉地约制自己的行为;从宏观层面上促进教育整体的和谐发展,使之能够主动地适应社会变革的要求。教育对人口问题的约制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必由之路。提高人口素质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推广优生学,提高先天素质。要把优生学纳入教育内容,逐步提高人们对优生优育的认识,通过教育宣传把生殖健康与避孕节育优质服务工程、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和生殖道感染干预工程积极推广到农村地区。发挥多学科的优势,共同研究影响我国人口健康发展的种种因素,包括人口学因素、流行病学因素、社会和行为因素、生态环境因素及其相互间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制定各种有利于促进教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环境、公共卫生与法律法规建设等方面的政策。二是大力发展教育,加强后天培养。提高各级各类正规教育质量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关键。应从切实抓好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入手,保证入学率、巩固率、合格率达到规定的要求,为提高人口素质打下良好基础。初中后教育既是普及教育的延续,又是高等教育的基础,还是社会劳动后备力量的储备所。提高初中后阶段的教育质量是提高整个民族人口素质的重要环节。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各级各类高层次科学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的重任,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各类专门人才的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而且能极大地推动我国科技文化的迅速发展。*是人口的主体,大力发展*教育,既是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的有效方式,也是培养各种专业技术人才的便捷道路。
其次,教育是控制人口膨胀的重要途径。控制人口膨胀,应从多方面着手,一方面通过加强计划生育管理与宣传,综合运用法律、行政与经济等手段;加强科研工作,普及避孕节育知识;建立并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免除独生子女父母的后顾之忧,使控制人口数量的政策能够贯彻落实。另一方面,通过教育改变人们的生育观念和生育选择,才能达到治本的目的。因为人们的生育行为是受生育观念支配的,而生育观念的形成,既与经济发展水*有关,也与人们的受教育程度有关。文化程度越低的妇女,越容易受诸如“早婚早育”、“多子多福”、“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等旧观念影响,结果往往形成早育、多生、贫困的恶性循环。文化程度越高的妇女,她们往往从事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对工作追求相对较高,受传统生育观念影响较小,易于接受和掌握现代科学所提供的避孕节育方法,愿意优生优育。同时还可以通过实施人口教育,直接影响年青一代生育观的形成。所谓“人口教育”是指对一定年龄阶段的青年实施关于家庭、社会、国家及世界人口形势的教育,目的在于使他们获得人口学的基本知识,包括受孕、优生、遗传、营养卫生、生育保健、人口政策等,培养他们对家庭的计划生育、国家的人口计划的理智态度与责任感,树立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生育观。
推荐访问:人口 影响 发展 人口对教育发展影响3篇 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1 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论文 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口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