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有关霜降的诗歌7篇

时间:2022-10-11 18:50:03 来源:网友投稿

有关霜降的诗歌7篇有关霜降的诗歌 24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霜降的诗歌7篇,供大家参考。

有关霜降的诗歌7篇

篇一:有关霜降的诗歌

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日期定, 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 下半年就是八廿三、

 立春:每年得 2 月 4 日或 5 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每年得 2 月 19日或 20 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每年得 3 月 5 日或 6 日,指得就是冬天蛰伏土中得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与风得变化都较大。

 春分:每年得 3 月20日或 21 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得 4 月 4 日或 5 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每年得 4 月 20 日或 21 日,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每年得 5 月5日或6日,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每年得 5 月 21 日或 22 日,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每年得 6 月 5 日或6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 75度。麦类等有芒

 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每年得6月 21 日或 22日,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每年得 7 月 7 日或8日,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每年得 7 月 22 日或 23 日,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就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得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每年得8月 7 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每年得 8 月 23 日或24 日,“处”为结束得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每年得 9 月 7 日或8日,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得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每年得 9 月23 日或24 日,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每年得 10月8日或 9 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霜降:每年得 10月 23日或24 日,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 10 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得农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每年得 11 月 7 日或 8 日,冬季开始 小雪:每年得 11 月22日或 23 日,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

 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大雪:每年得 12月 7 日或 8 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冬至:每年得 12 月 22 日或 23日,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得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得“三九”. 小寒:每年得 1 月 5 日或 6 日,此时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每年得 1 月 20 日或 21 日,数九严寒,一年中最寒冷得时候. 二十四节气得来历 现在世界通行得历法就是阳历,而华人计历更多采用“农历",“农历”又称“夏历”,对应于“阳历"又称“阴历",就是我国民间传统节令,就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与智慧得结晶。

 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已经有春夏秋冬四季得观念了,进入战国,魏国人石申编制了一张包括二十八星宿与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运行关系得星图表,这就是全世界第一张星图表,标志着中国得天文学走入一个新时代。

 阳历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时间计算,这一周一共就是 365 天 5 小时 48 分 46 秒,为方便以 365 天做为一年,每隔四年设一个闰月,使原本 28 天得二月增加为 29 天。

 阴历则就是以月亮得圆缺变化周期作为计算单位,这个周期大致就是

 29 天 12 小时 44 分 4 秒左右,因此大月30 天,小月 29 天,真正得阴历一年只有 354 天,比阳历少 11 天,为了使它能够符合天气冷热变化得周期,每隔二年或就是三年就得多增加一个月,称为“闰月”,所以我国古时就有“十三月”得名称,后来又用“19 年 7闰”得方法来设定闰月。目前在科学指导下,闰月设置就更精确了。

 为了充分反映季节气候得变化,古代天文学家早在周朝与春秋时代就用“土圭”测日影法来确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并根据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得位置变化与引起得地面气候得演变次序,将全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给每个等份起名,这就就是二十四节气得由来。

 这二十四个节气就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得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在月首得叫做节气,在月中得叫做“中气",所谓“气”就就是气象、气候得意思。

 二十四节气指出气候变化、雨水多寡与霜期长短,就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对天文、气象、物侯进行观测探索与总结得结果,对农事耕作具有相当重要与深远得影响,一般更适用于黄河流域一带得农事活动。

 自从西汉起,二十四节气历代沿用,指导农业生产不违农时,按节气安排农活,进行播种、田间管理与收获等农事活动.几千年以来,一直就是深受农民重视得“农业气候历". 二十四节气与黄道十二宫 跟二十四节气相似,古代得黄道十二宫亦就是以春分点为起点而把黄

 道分为 12 等份,因此占星学中十二星座得开始及结束日期或其前后一天必定就是二十四节气中得中气。

 图:二十四节气与黄道十二宫 注:十二星座对应得黄经度就是在二千多年前定下得,由于地球自转轴得摆动,现在观测到得星座位置与黄经度已不符。

 节气与西方文化中得黄道十二宫有对应得关系。但黄道十二宫就是时间段而不就是时点. 白羊座对应于春分到谷雨 金牛座对应于谷雨到小满 双子座对应于小满到夏至 巨蟹座对应于夏至到大暑 狮子座对应于大暑到处暑 处女座对应于处暑到秋分 天秤座对应于秋分到霜降 天蝎座对应于霜降到小雪 射手座对应于小雪到冬至 摩羯座对应于冬至到大寒 水瓶座对应于大寒到雨水 双鱼座对应于雨水到春分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 15 度所经历得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 360 度,共经历 24 个节气,每月 2 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

 白露、寒露、立冬、大雪与小寒等 12个节气;每月得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与大寒等12 个节气。“节气” 与“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 15 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与“中气”统称为“节气”。

 现代人根据太阳在黄道上得位置,准确地确定了二十四节气得具体时间: 春季 立春 太阳位于黄经315 度,2月 2—5日交节 雨水 太阳位于黄经 330 度,2 月18-20日交节 惊蛰 太阳位于黄经 345 度,3 月 5-7 日交节 春分 太阳位于黄经 0 度,3 月20-22 日交节 清明 太阳位于黄经 15度,4月 4—6日交节 谷雨 太阳位于黄经30 度,4 月19-21 日交節 夏季 立夏 太阳位于黄经 45 度,5 月5-7 日交节 小满 太阳位于黄经 60 度,5 月 20-22日交节 芒种 太阳位于黄经 75 度,6 月 5-7 日交节 夏至 太阳位于黄经 90 度,6月 21—22 日交节 小暑 太阳位于黄经 105 度,7 月 6—8日交节 大暑 太阳位于黄经 120 度,7 月 22-24 日交节 秋季 立秋 太阳位于黄经135度,8月7-9 日交节

 处暑 太阳位于黄经 150 度,8 月22-24 日交节 白露 太阳位于黄经 165 度,9 月 7—9 日交节 秋分 太阳位于黄经 180度,9 月22—24 日交节 寒露 太阳位于黄经195度,10 月 8-9 日交节 霜降 太阳位于黄经 210 度,10月 23-24 日交节 冬季 立冬 太阳位于黄经 225度,11月 7—8日交节 小雪 太阳位于黄经 240 度,11月 22—23日交节 大雪 太阳位于黄经 255 度,12 月 6-8 日交节 冬至 太阳位于黄经 270 度,12月 21-23 日交节 小寒 太阳位于黄经 285 度,1 月 5—7 日交节 大寒 太阳位于黄经 300 度,1 月 20—21 日交节 回归年、朔望月与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就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太阳一年里在恒星间或天球划过得轨道称为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得轨道)上得位置来划分得。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 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 360度,因此分为24 个节气。

 回归年、朔望月与二十四节气 图:回归年、朔望月与二十四节气 春分与秋分昼夜平分,夏至昼最长(北半球,下同),冬至昼最短,春分、秋分、夏至与冬至就是古人最初确立得气。其后加入得就是立春、立

 夏、立秋与立冬。至于其她得节气,便以该段季节常见得天气现象或农业活动而命名,这些节气某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中原地区得气候.由于24 节气就是根据中国得气候制定得,所以在国外得影响范围只限于同属东亚季风气候得日本、朝鲜及韩国。中国正统二十四节气以河南为本。

 农历规定每一个月必定要有一个中气,没有中气得月份,便成为前一个月得闰月.原来19 个回归年共有 228 个中气与235 个朔望月,即就是有 7 个月没有中气,这些没有中气得月便正好成为闰月。

 漫谈二十四节气 一、节气谣谚诗歌对联 二、节气分类 三、节气得安排及含义 四、二十四番花信风 五、各地有关节气得谚语 六、话说二十四节气 七、二十四节气与诗歌 为了方便记忆与传颂,古人还把二十四节气编成了歌谣、诗歌与对联。

 一、节气谣谚诗歌对联 1、1、民谣: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寒又寒”或“寒更寒”).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就是八廿三。”

 或曰:“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两暑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就是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不差一二天。" 此民谣就是为便于记忆以名称规律编成,前四句就是从每个节气中各取一个字按次序组成得歌诀,就是整个节气歌得主体,后四句就是二十四个节气得时间规律。即上半年得节气在每月得 6 日、21 日前后,下半年在 8 日、23日前后。

 1、2、二十四节气歌 西园梅放立春先,云镇霄光雨水连.惊蛰初交河跃鲤,春分蝴蝶梦花间。清明时放风筝好,谷雨西厢宜养蚕。

 牡丹立夏花零落,玉簪小满布庭前.隔溪芒种渔家乐,农田耕耘夏至间。小暑白罗衫着体,望河大暑对风眠。

 立秋向日葵花放,处暑西楼听晚蝉.翡翠园中沾白露,秋分折桂月华天.枯山寒露惊鸿雁,霜降芦花红蓼滩。

 立冬畅饮麒麟阁,绣襦小雪咏诗篇。幽阖大雪红炉暖,冬至琵琶懒去弹。小寒高卧邯郸梦,捧雪飘空交大寒。

 (三) 一月有两节,一节十五天. 立春天气暖,雨水粪送完。惊蛰快耙地,春分犁不闲。清明多栽树,谷雨要种田。

 立夏点瓜豆,小满不种棉.芒种收新麦,夏至快犁田。小暑不算热,大暑就是伏天。

 立秋种白菜,处暑摘新棉.白露要打枣,秋分种麦田。寒露收割罢,霜降把地翻。

 立冬起完菜,小雪犁耙开。大雪天已冷,冬至换长天。小寒快买办,大寒过新年. 三、二十四节气气候农事歌 立春:立春春打六九头,春播备耕早动手,一年之计在于春,农业生产创高优。

 雨水:雨水春雨贵如油,顶凌耙耘防墒流,多积肥料多打粮,精选良种夺丰收。

 惊蛰:惊蛰天暖地气开,冬眠蛰虫苏醒来,冬麦镇压来保墒,耕地耙耘种春麦。

 春分:春分风多雨水少,土地解冻起春潮,稻田平整早翻晒,冬麦返青把水浇。

 清明:清明春始草青青,种瓜点豆好时辰,植树造林种甜菜,水稻育秧选好种。

 谷雨:谷雨雪断霜未断,杂粮播种莫迟延,家燕归来淌头水,苗圃枝接耕果园。

 立夏:立夏麦苗节节高,平田整地栽稻苗,中耕除草把墒保,温棚防风要管好. 小满:小满温与春意浓,防治蚜虫麦秆蝇,稻田追肥促分孽,抓绒剪毛防冷风。

 芒种:芒种雨少气温高,玉米间苗与定苗,糜谷荞麦抢墒种,稻田中

 耕勤除草。

 夏至:夏至夏始冰雹猛,拔杂去劣选好种,消雹增雨干热风,玉米追肥防粘虫。

 小暑:小暑进入三伏天,龙口夺食抢时间,米中耕又培土,防雨防火莫等闲。

 大暑:大暑大热暴雨增,复种秋菜紧防洪,测预报稻瘟病,深水护秧防低温。

 立秋:立秋秋始雨淋淋,及早防治玉米螟,翻深耕土变金,苗圃芽接摘树心。

 处暑:处暑伏尽秋色美,玉主甜菜要灌水,粮菜后期勤管理,冬麦整地备种肥。

 白露:白露夜寒白天热,播种冬麦好时节,稻晒田收葵花,早熟苹果忙采摘。

篇二:有关霜降的诗歌

诗歌

 一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 西园梅放立春先 云镇霄光雨水连。

 惊蛰初交河跃鲤 春分蝴蝶梦花间。

 清明时放风筝好 谷雨西厢宜养蚕。

 牡丹立夏花零落 玉簪小满布庭前。

 隔溪芒种渔家乐 农田耕耘夏至间。

 小暑白罗衫着体 望河大暑对风眠。

 立秋向日葵花放 处暑西楼听晚蝉。

 翡翠园中沾白露 秋分折桂月华天。

 枯山寒露惊鸿雁 霜降芦花红蓼滩。

 立冬畅饮麒麟阁 绣襦小雪咏诗篇。

 幽阖大雪红炉暖 冬至琵琶懒去弹。

 小寒高卧邯郸梦 捧雪飘空交大寒。

 三 立春梅花分外艳雨水红杏花开鲜 惊蛰芦林闻雷报春分蝴蝶舞花间。

 清明风筝放断线谷雨嫩茶翡翠连 立夏桑果象樱桃小满养蚕又种田。

 芒种玉秧放庭前夏至稻花如白练 小暑风催早豆熟大暑池畔赏红莲。

 立秋知了催人眠处暑葵花笑开颜 白露燕归又来雁秋分丹桂香满园。

 寒露菜苗田间绿霜降芦花飘满天 立冬报喜献三瑞小雪鹅毛片片飞。

 大雪寒梅迎风狂冬至瑞雪兆丰年 小寒游子思乡归大寒岁底庆团圆。

 四二十四节气气候农事歌

 立春立春春打六九头春播备耕早动手一年之计在于春农业生产创高优。

 雨水雨水春雨贵如油顶凌耙耘防墒流多积肥料多打粮精选良种夺丰收。

 惊蛰惊蛰天暖地气开冬眠蛰虫苏醒来冬麦镇压来保墒耕地耙耘种春麦。

 春分春分风多雨水少土地解冻起春潮稻田平整早翻晒冬麦返青把水浇。

 清明清明春始草青青种瓜点豆好时辰植树造林种甜菜水稻育秧选好种。

 谷雨谷雨雪断霜未断杂粮播种莫迟延家燕归来淌头水苗圃枝接耕果园。

 立夏立夏麦苗节节高平田整地栽稻苗中耕除草把墒保温棚防风要管好。

 小满小满温和春意浓防治蚜虫麦秆蝇稻田追肥促分孽抓绒剪毛防冷风。

 芒种芒种雨少气温高玉米间苗和定苗糜谷荞麦抢墒种稻田中耕勤除草。

 夏至夏至夏始冰雹猛拔杂去劣选好种消雹增雨干热风玉米追肥防粘虫。

 小暑小暑进入三伏天龙口夺食抢时间米中耕又培土防雨防火莫等闲。

 大暑大暑大热暴雨增复种秋菜紧防洪测预报稻瘟病深水护秧防低温。

 立秋立秋秋始雨淋淋及早防治玉米螟翻深耕土变金苗圃芽接摘树心。

 处暑处暑伏尽秋色美玉主甜菜要灌水粮菜后期勤管理冬麦整地备种肥。

 白露白露夜寒白天热播种冬麦好时节稻晒田收葵花早熟苹果忙采摘。

 秋分秋分秋雨天渐凉稻黄果香秋收忙碾脱粒交公粮山区防霜听气象。

 寒露寒露草枯雁南飞洋芋甜菜忙收回好萝卜和白菜秸秆还田秋施肥。

 霜降霜降结冰又结霜抓紧秋翻蓄好墒冻日消灌冬水脱粒晒谷修粮仓。

 立冬立冬地冻白天消羊只牲畜圈修牢田整地修渠道农田建设掀高潮。

 小雪小雪地封初雪飘幼树葡萄快埋好用冬闲积肥料庄稼没肥瞎胡闹。

 大雪大雪腊雪兆丰年多种经营创高产时耙耘保好墒多积肥料找肥源。

 冬至冬至严寒数九天羊只牲畜要防寒极参加夜技校增产丰收靠科研。

 小寒小寒进入三九天丰收致富庆元旦季参加培训班不断总结新经验。

 大寒大寒虽冷农户欢富民政策夸不完产承包继续干欢欢喜喜过个年。

 五节气百子歌 说个子来道个子 正月过年耍狮子。

 二月惊蛰抱蚕子 三月清明坟飘子。

 四月立夏插秧子 五月端阳吃粽子。

 六月天热买扇子 七月立秋烧袱子。

 八月过节麻饼子 九月重阳捞糟子。

 十月天寒穿袄子 冬月数九烘笼子。

 腊月年关四处去躲帐主子。

 六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七东北农民流行节气的顺口溜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甸处暑动刀镰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大雪江茬上冬至不行船小寒近腊月大寒整一年。

  八二十四节气歌

 打春阳气短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鸟来全 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 小暑不算热大署三伏天 立秋忙打淀处暑动刀镰 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 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河插严 大雪河封上冬至不行船 小寒大寒又一年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二十四节气与股市顶底的神秘关系

  二十四节气与股市顶底的神秘关系

  我们在股市顶底的实践分析中发现绝大多数的股市上证指数波段顶底都在农历二十四节气时间的前后如果能结合其他分析周期的方法运用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下面我们对年以来上证指数波段的重要转折点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得出次顶底记录其中转折点时间发生在节气前后个交易日内的达占转折点时间发生在节气时间前后个交易日内的次占。具体情况如下

  年月日大盘形成了的波段底部月日为二十四节气的“春分”实际时间相差个交易日

  年月日大盘形成了的波段顶部月日为二十四节气的“芒种”实际时间相差个交易日

  年月日大盘形成了的波段底部月日为二十四节气的“处暑”实际时间相差个交易日

  年月日大盘形成了的波段顶部月日为二十四节气的“秋分”实际时间相差个交易日

  年月日大盘形成了的波段次顶部月日为二十四节气的“霜降”实际时间相差个交易日

  年月日大盘形成了的波段次顶部月日为二十四节气的“小雪”实际时间相差个交易日

  年月日大盘形成了的波段底部月日为二十四节气的“小寒”实际时间相差个交易日

  年月日大盘形成了的波段底部月日为二十四节气的“立春”实际时间相差个交易日

  年月日大盘形成了的波段顶部月日为二十四节气的“清明”实际时间相差个交易日

  年月日大盘形成了的波段底部月日是二十四节气的“小满”实际时间相差个交易日

  年月日大盘形成了的波段顶部月日为二十

 四节气的“小暑”实际时间相差个交易日

  年月日大盘形成了的波段次顶部月日为二十四节气的“白露”实际时间相差个交易日

  年月日大盘形成了的波段底部月日为二十四节气的“冬至”实际时间相差个交易日

  年月日大盘形成了的波段顶部月日为二十四节气的“雨水”实际时间相差个交易日

  年月日大盘形成了的波段次顶部月日为二十四节气的“惊蛰”实际时间相差个交易日

  年月日大盘形成了的波段次顶部月日为二十四节气的“谷雨”实际时间相差个交易日

  年月日大盘形成了的波段底部月日为二十四节气的“小满”实际时间相差个交易日

  年月日大盘形成了的波段顶部月日为二十四节气的“处暑”实际时间相差个交易日

  年月日大盘形成了的波段底部月日为二十四节气的“秋分”实际时间相差个交易日

  年月日大盘形成了的波段顶部月日为二十四节气的“小雪”实际时间相差个交易日。

  年月日大盘形成了的波段次顶部月日为二十四节气的“小寒”实际时间相差个交易日

  年月日大盘形成了的波段底部月日为二十四节气的“雨水”实际时间相差个交易日

  年月日大盘形成了的波段顶部月日为二十四节气的“谷雨”实际时间相差个交易日

  年月日大盘形成了的波段次高点月日为二十四节气的“夏至”实际时间相差个交易日

  年月日大盘形成了的波段底部月日为二十四节气的“霜降”实际时间相差个交易日

  年月日大盘形成了的次底部月日为二

 十四节气的“立冬”实际时间相差个交易日

  年月日大盘形成了的波段顶部月日为二十四节气的“大雪”实际时间相差个交易日

  年月日大盘形成了的波段底部月日为二十四节气的“立春”实际时间相差个交易日

  年月日大盘形成了的波段顶部月日为二十四节气的“春分”实际时间相差个交易日

  年月日大盘形成了的波段次顶部月日为二十四节气的“清明”实际时间相差个交易日

  年月日大盘形成了的波段次顶部月日为二十四节气的“立夏”实际时间相差个交易日

  年月日大盘形成了的波段底部月日为二十四节气的“芒种”实际时间相差个交易日

  年月日大盘形成了的波段顶部月日为二十四节气的“夏至”实际时间相差个交易日

  年月日大盘形成了的波段底部月日为二十四节气的“小寒”实际时间相差个交易日。

  二十四节气对大盘顶底有着很强的提示作用 如果结合中国传统的历法的六十甲子进行分析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出大盘的未来转折点的时间

  关于节气的具体时间请参看《万年历》。

 廿四节气与江恩测市

 20 世纪上半叶的炒作大师江恩用科学的方法得出与玄学一样的效果通过数学、几何学、宗教、天文学的综合运用建立起独特的分析方法和测市理论具有非常高的准确性。江恩于1908 年提出了著名的“控制时间因素”指出时间是决定市场走势的最重要因素时间可以超越价位平衡当时间到达时成交量将推动价位升跌时间作为预测走势的一个因子其最重要的作用在于预测市场运动趋势转折点。

 江恩对气候的变化十分敏感 认为金融市场价格波动经常受到季节的影响 并特别指出了一年之中每月重要的转势时间详列如下

  1、1 月 7 日至 10 日及 1 月 19 日至 24 日年初最重要的日子所出现的趋势可延至多周甚...

篇三:有关霜降的诗歌

0 0 年4 月第21卷第2期广西师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Jo u rn a l o f G u a n g x i T e a c h e r s C o lleg e( S o cia l S c ie n c eE d if itm )A p t 20 0 0v 0 1 2 1 N o . 2●●梁德林古代诗歌中的霜意象术茸思冢摘要古代诗歌中的霜意象具有表示秋日、 清晨、 重阳、 岁月 的时间特征, 也有表示北方边塞的空间特征。

 霜意象既可以表示恶劣的自然、 社会环境, 又可以象喻正义的力量。

 霜意象还经常出现在描写旅途艰辛的游子诗中, 成为触发思乡之情的一种媒介。

 此外. 霜意象还有多种比喻象征意义。美键词古代诗歌; 霜; 意象中囤分类号120 722文歙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0 2—5227 ( 20 0 0 j0 2—0 0 4 8 —0 4Im a g eo ff r o stin th e A n c ie n t C h in e seP o e tr yL I A N GD e —linA b str a c tT h eim a g eo f f ro st in th e a n c ie n tp o etry h a s th e tim e a n d th esp a jelea -tu r 目. sy m b o liz in g a u tu m n . e a r ly m o m in g 。

 th eD o u b leN in thF e stiv a l。

 y e a r s。

 o rth en o r th e r n f r o n tierf o r tr e ss. F r o stc a n b eu se d t osy m p a th iz en o to n lyth e a d v e r se cir cu m —sta n c e s o f th e n a t u r e o fso cie tyb u t a lso th ep o w e ro fju sticeItf r e q u e n tlyO ( :

 C U r S in tra v el—lin g p o e t r y b yp e o p le r e sid in gf a ra w a yf r o mh o m e toe x p r e ssth eh a r d sh ip sa n dd a n g e r sinth eirjo u rn ey , w h ich e v e n tu a llyb e c o m e s aw a yo fex p ressin gth en o sta lg ic lo n g in g . A p a r tf r o mth e se m e n tio n e da b o v e , th e im a g eo f f ro st a lso h in ts v a r io u s k in d so fm eta 【ph o ra n dsy m b o l m e a n in g s.K e yw o r d sa n c ie n tp o e tr y 。

 f r o st, im a g e自从宋玉在《九辩》 中发出“悲哉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 “皇天平分四时兮, 窃独悲此凛秋” 的感叹之后, 悲秋就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的一大主题。

 与此相适应, 与秋天有关的各种意象也就大量出现在历代作家的作品中, “霜” 就是其中之一。霜降于秋天。

 《礼记・月夸》 说:

 “季秋之月…- ・霜始降。

 ” 《淮南子・天文训》 也说:

 “至秋三月 , 青女乃出, 以降霜雪。

 ” 时至今日, 农历每年九月 初四的“霜降” 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因此, 古代诗歌中的霜意象通常具有鲜明的季节特征。

 以秋日为题材或以秋天为背景的作品往往要写到霜, 如:

 “霜天林木燥, 秋气风云高。

 ” ( 庾信《和裴仪同秋13》 )“霜天” 与“秋气” 相对, 指的正是秋收稿日期:

 19 9 9 —0 9 —274 8  万方数据

 天。

 又如:“一夜绿荷霜剪破, 赚他秋雨不成珠。

 ” ( 唐・来鹄《偶题》 二首其一)“秋阴不散飞霜晚, 臀得枯荷听雨声。

 ” ( 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诗中既有“霜” 字, 又有“秋”字, 描写的都妊秋季特有的景象。

 柳永《倾杯》词云:

 “鹜落霜洲, 雁横烟渚, 分明画出秋色。

 ”“霜” 正是“秋色”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古代诗歌中经常出现“秋霜” 一词, 如李白《长歌行》 :

 “秋霜不惜人, 倏忽侵蒲柳。

 ” 《别储邕之剡中》 :

 “辞君向天姥, 拂石卧秋霜。

 ” 如果霜不是出现在秋天而是出现在其它季节, 则是一种反常现象。

 《诗经. , J、 雅- 正月 》 是一首讽刺周幽王宠爱褒姒、 荒淫无道的诗, 其中就有“正月 繁霜, 我心忧伤” 的诗句, 这里的“正月 ” 指的是夏历四月 ( 一说为周历六月 ), 诗意指人君无道,致使天时失序, 令人忧心忡忡。

 李白《也Jx l》 其三十七:

 “燕臣昔恸哭, 五月 飞秋霜。

 ……精诚有所感, 造化为悲伤。

 ” 诗用《论衡・感虚篇》典:

 “邹衍无罪, 见拘于燕。

 当夏五月 , 仰天而叹, 天为陨霜。

 ” 夏日有霜, 或表明君王荒淫,或表明人有冤屈, 都不是正常的现象。古人认为, 霜由露凝结而成:

 “露者, 霜之始。

 寒则露为霜。

 ” ( 《白虎通》 )在“霜降” 之前, 盂秋、 仲秋还分别有“白露” 、 “寒露” 两个节气, 所以在古代诗歌中, 霜、 露意象往往同时出现。

 甘丕《燕歌行》 :

 “秋风萧瑟天气凉, 草木摇落鼹为霜。

 ” 左思《杂诗》 :

 “秋风何冽冽, 白露为朝霜。

 ” 都是霜、 露并用, 菇l—J表现秋天萧瑟的景象。九月 初九重阳节是“季秋之月 ” 的重要节日, 而这一节H 距九月 初四“霜降” 很近, 因此“霜” 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了表现重阳节特征的一种意象:

 “殊方日落玄猿哭, 旧国霜前白雁来。

 ”( 杜甫《九日》 )“曾共山翁把酒时. 霜天白菊绕阶墀。

 十年泉下无人问, 九日樽前有所思。

 ” ( 李商隐《九E l》 )“天边金掌露成霜, 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趁重阳, 人情似故乡。

 ” ( 晏几道《阮郎归》 )“霜降水痕收, 浅碧鳞鳞洲。

 ” ( 苏轼《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在这些诗词作品中,“霜” 意象与“雁” 、 “菊” 、 “酒” 等意象一起,共同营造出重阳节的特有氛围。一年一度霜降, 自然界的这种周期性规律使霜成为一种可以用来计算时间的单位。

 贾岛《渡桑干》 :

 “客舍并州已十霜, 归心日夜向咸阳。

 ”范成大《赠书记归云山》 :

 “一枕清风四十霜, 孤生无处话凄凉。

 ” 汤显祖《刘君东下第南归》 :“漠漠蒹葭映夕阳, 同人秋鬓十三霜。

 ” 都在“霜” 字前冠以数字, 表明“霜” 为时间意象,代表着古人所谓“岁” , 今人所谓“年” 。

 沈俭期《游少林寺》 诗有句云:

 “雁塔风霜古, 龙池_ 岁月 深。

 ” 将“风霜” 与“岁月 ” 对举, 二者实乃同义。

 敦煌曲子词《风归云・闺怨》 :

 “征夫数载, 萍寄他邦。

 去便无消息, 累换星霜。

 …‘累换星霜” 也就是“数载” 的另一种说法。

 以霜代表岁月 , 可以使抽象的时间得到形象的表现, 增强作品的感染力。一年之中, “霜” 是秋季的典型物象; 一天之中, “霜” 则是清晨的典型物象。

 因为时间稍一延迟, 太阳一出来, 霜也就融化蒸发得无影无踪了。

 J薹i:

 阳修《诉衷情》 :

 “清晨帘幕卷轻霜, 呵手试梅妆。

 ” 周邦彦《浪淘沙慢》 :

 “晓阴重, 霜凋岸草, 雾隐城堞。

 ” 都是用“霜” 来表现“清晨” 、 “晓” 的来l临。

 在那些以“早行” 为题的诗歌作品中,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霜” 这一意象,如唐人温庭筠《商山早行》 :

 “鸡声竿店月 , 人迹板桥霜。

 ” 元人许有壬《荻港早行》 :

 “清霜醉枫叶, 淡月 隐芦花。

 ” 元人方夔《早行》 :

 “开门半山月 , 立马一庭霜。

 ” 以霜意象表现“早行” , 可以使读者很好地感受到清晨的寒意与旅人的艰辛。产“—'霜降是寒冷的, 古人认为:

 “霜, 阴《2《阳之气也。

 阴气胜则凝而为霜。

 ” ( 《大戴~” 。

 礼》 )在古代诗歌中. 霜不仅是一种时间意象, 还常常被当作一种空间意象。

 因为南方气候温暖少霜, 北方则相反, 寒冷而多霜。

 王缙仇13》 :

 “莫将燕地比京都, 八月严霜草已枯。

 ”写H { 了“燕地” 与。

 ‘京都” 不同的特殊气候特点, 即在传统的“霜降” 节气及重阳节到来之前的八月 , “燕地” 已是“严霜草已枯” 了。

 因此在李白诗中常常可以见到“胡霜” 一词:

 “秋风吹胡霜, 凋此檐下芳。

 ” ( 《蜡贾舍人至二首》 其二)“边月 随弓影, 胡霜拂剑花。

 ” ( 《塞下曲六首》 其五)“宁知流寓变光辉, 胡霜萧飒绕客衣。

 ” ( 《豳歌行上新平长史兄粲》 )而宋人周紫芝则将边塞称为“霜塞” :

 “不应霜塞晚, 横槊看诗成。

 ” ( 0|i}i江仙・送光州曾使君》 )霜降使得许多植物凋零枯萎, 造成一种萧瑟肃杀的环境氛围:

 “大野新霜万叶枯” ( 唐・耿帏《九日》 )。

 《释名》 说:

 “霜者, 丧也。

 其气惨毒,物皆丧也。

 ” 《易林》 也说:

 “早霜晚雪, 伤禾害4 9  万方数据

 稼。

 ” 因此, 古代诗歌中的霜意象常常代表菪恶劣的自然环境。

 陶渊明诗‘:

 “山中饶霜露, 风气亦先寒。

 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

 ” ( 《庚戍岁九月 中于西田获早稻》 )描写的是“田家” 在“饶霜露” 的艰苦环境下辛勤劳动的情景。

 李清照《鹧鸪天》 :

 “寒日萧萧上琐窗, 梧桐应恨夜来霜。

 …‘夜来霜” 可使梧桐叶子凋零, 故云“应恨” 。古代诗歌中的霜意象不仅仅代表着恶劣的自然环境, 而且常常是恶劣的社会环境的象征。

 屈原《九章一睹往日》 云:

 “何芳革之早天兮, 微霜降而下戒。

 ” 王夫之释日:

 “微霜降, 芳草天, 喻己方有为而遭摧折也。

 ” ( 《楚辞通释》 )一般情况下, 霜降时正是植物叶落凋零时, 然而, 自然界中的某些植物如松、 竹、 梅、 菊等却仍然傲霜挺立。

 这种景象引起了诗人的极大烂趣, 被他们热情地歌咏:

 “错落石上松, 无为秋霜折。

 ” ( 李白《别鲁颂》 )“贞条障曲砌, 翠叶贯寒霜。

 ” ( 唐太宗《临池竹》 )“故作小红桃杏色, 尚余孤瘦雪霜姿。

 ” ( 苏轼《红梅》 )“荷尽已元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 ( 苏轼《赠刘景文》 )这些诗句礼赞的是一种在恶劣的环境下仍然不屈不挠、 保持自己高洁品质的精神。

 在那些托物寓志的咏物诗中. 霜意象往往成为高尚节操的一种衬托。

 如庭坚《题子瞻枯木》 :

 “胸中元自有丘壑, 故作老术蟠风霜。

 ” 不仅是赞扬苏轼所画的枯木, 更是表达了对苏轼人品的敬重。

 正如《后汉书・卢植传论》 所言:

 “风霜以别草木之性, 危乱而见忠良之节。

 …饱经风霜” 至今仍是人们用于形容经历过长时期艰难困苦的一个成语。

 古代诗歌常常将“霜” 意象与人的坚贞高洁的节操相联系, 如颜延之《秋胡行》 :

 “峻节贯秋霜, 明艳侔朝E l。

 ”歌颂了古代节女秋胡妻既美丽又坚贞的高贵品质①。

 由于古人常借助“霜” 意象表现人的节操, 以至还出现了“霜操” 一词, 如盂浩然《山中送从叔简》 :

 “松柏有霜操, 风泉无俗声。

 ” 表现了一种坚贞高洁、 不随流俗的隐士情怀。霜在古人的心目中又是威严的:

 “曾雪无温液, 严霜有凝威。

 ” ( 陆机《园葵》 )崇尚天人感应、 天人台一哲学的古人便有了这样的说法:“霜, 杀伐之表。

 季秋, 霜始降, 鹰隼击, 王者顺天行诛, 以成肃杀之威。

 ” ( 《太5F 御览》 卷十四引《春秋感精符》 )“争日鹰隼始击, 当顺天气。

 取奸恶以威严霜之诛。

 ” ( 《汉书・孙宝传》 )古人把御史台称为“霜台” 或“霜署” , 把御史5f )的弹劾奏章称为“霜简” , 因为“御史台为风霜之任. 弹纠不法, 百僚震恐。

 ” ( 《通典》 )。

 这样一种观念也体现在古代诗歌中。

 南朝江总《诒孔中丞奂》 :

 “故人名宦高, 霜简肃权豪。

 ” 这是对孔奂的高度赞誉( 中丞即御史台长官)。

 杜甫《王十七侍御抡许携酒至革堂奉寄此诗便请邀高三十五使君》 :

 “戏假霜威促山简, 须成一醉习池回。

 ” 则是以“霜威” 切合王侍御的身分。

 因此,象征惩治邪恶也是古代诗歌中“霜” 意象的一种功能。

 辛弃疾《永遇乐・戏赋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凋》 :

 “烈日秋霜, 忠肝义胆, 千载家谱。

 ” 以“烈日秋霜” 比喻风节刚直, 令人又敬又鼹( 词用《新唐书・段秀实传》 典:

 “虽千五百岁, 其英烈盲言, 如严霜烈日, 可畏而仰哉。

 ” )。霜既可象喻自然、 社会环境的恶劣, 象喻恶势力, 又可象喻正义, 看似矛盾, 其实正好说明了事物的复杂性。

 钱钟书先生曾指出古人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时会出列这样一种现象:

 “同此事物,援为比喻, 或以褒, 或以贬, 或示喜, 或示恶,词气迥异” , 钱先生称之为“比喻之两柄” ②。古代诗歌中的霜意象也同样具有这种现象。“马蹄终日践冰霜” ( 欧阳修《奉使中作》 )是许多游子常有的一种经历,而霜意象也就常常出现在描写旅途艰辛的诗词作品中, 较著名的有: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

 梦破鼠窥灯, 霜送晓寒侵被。

 无寐, 无寐, f 1# I- 马嘶人起。

 ” ( 秦观《如梦令》 )“驿路侵斜月 , 溪桥度晓霜。

 ”( 吕本中《南歌子》 )“鸦背残霜侵短剑, 纸窗梦破疏灯飚。

 ” ( 蒋春霖《蝶恋花・北游道上》 )等等。

 究其原因, 首先是古代交通不便, 人们的活动免不了受到季节、 气候的制约, 夏天太热, 冬天太冷, 都不利于出行, 而春种秋收的生产方式也影响着人们的行动, 所以“古者行役不逾时, 春行秋反, 秋行春来” ( 《盐铁论- 执务》 )。

 “季秋之月 ……霜始降, 则百工休。

 ” ( 《卒L 记・月 令》 )正是人们出行的好时候。

 同时, 为了在天黑之前赶到目的地或找到宿处, 行人往往起程很早, 踏着晨霜就上路了。

 此外. 古代的所渭“游子” , 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外出求取功名的士人, 根据唐代的科举制度, 经过县、 州两级考试合格的士子。

 每年十月集中到京城应试, 离京城较远者就必须在秋季八九月 间出发. 这也是此类游子多阻“霜” 人诗的原因之一。

 唐人李颀《送魏万之京》 有旬云:“朝闻游子唱离歌, 昨夜微霜初渡河。

 ” 这位踏  万方数据

 ‘霈” “渡河” 的“游于” “之京” 干什么呢?从诗末“莫见长安行乐处, 空令岁月 易蹉跎” 的告碱来看, 说他去谋求功名当是言之成理的。离开故乡出征远行的人通常对环境的变化都比寝敏感, “霜” 给游子带米的是凄寒的环境和艰苦的生活, 自然也容易触动他们的乡愁, 使他们倍加怀念家庭的温暖。

 《札记・祭义》 说:

 “霜露既降, 君子履之, 必有凄怆之心, 非其寒之谓也。

 ” 这种“凄怆之心” 不址因为寒冷又缘于何故呢?邛玄注日:

 “谓感时念亲也。

 ” 因此, 古代诗歌中一些怀乡之作常常出现“霜” 意象, 如张继《枫桥夜泊》 :

 “月 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 首句的“月 ” 、 “乌” 、 “霜” 几个意象都与乡情有着密切的联系。

 望月 怀乡的描写在古代诗歌中屡见不鲜, “乌啼” 在古人诗中也多用于渲染离情别绪( 如李白《乌夜啼》 :

 “黄云城边乌欲栖, 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辜川女, 、 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忆远人. 独宿空房泪如雨。

 ” )“霜” 自然也与客愁有关。

 范仲淹《渔家傲》 :

 “浊酒一杯家万单.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霜满地” 的景象更使得离“家万里” 却“归无计” 的将士触景生情, 愁情满怀, 难以入眠。

 远离故乡的人有时甚至在无霜的季节和无霜的地点电不免联想到霜。

 如李白《静夜思》 :

 “床前明月 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

 Ij月 , 低头思故乡。

 ”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下月 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在描述望月 思乡情景时, 都先把月 光比喻为霜,这就更切合了诗中主人公——征夫游子的身份。...

篇四:有关霜降的诗歌

有关 24 节气的古诗表格版(含朝代作者)

 数目 时间 农历节气 题目 朝代 作者 1 1 1 1 月 月 23

 春节 元日 宋 王安石 2 2

  2 2 月 月 6 6

 元宵节 木兰花立春日作

 宋 陆游 3 3

  2 2 月 月 4 4

 立春 生查子 宋 欧阳修 4 4

  2 2 月 月 19

 雨水 早春 唐

 韩愈 5 5

  3 3 月 月 5 5

 惊蛰

 观田家 唐 韦应物 6 6

  3 3 月 月 20

 春分 阮郎归 宋 欧阳修 7 7

  4 4 月 月 5 5

 清明 清明 唐 杜牧 8 8

  4 4 月 月 20

 谷雨

 雨过山村 唐 王建 9 9

  5 5 月 月 5 5

 立夏 立夏 宋 赵友直 10

  5 5 月 月 20

 小满

 《归田园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二)》 宋 欧阳修 11

  6 6 月 月 5 5

 芒种

 观刈麦 唐 白居易 12 6 6 月 月 21

 夏至 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唐 白居易 13

  6 6 月 月 23

 端午节 端午 唐 武元衡

 14

  7 7 月 月 7 7

 小暑 夏日对雨寄朱放拾遗 唐 文秀 15

  7 7 月 月 22

 大署

 大暑水阁听晋卿家昭华吹笛 北宋 黄庭坚 16 8 8 月 月 7 7

 立秋 山居秋暝 唐 王维 17

  8 8 月 月 23

 七夕 七夕 唐 杜甫 18

  9 9 月 月 7 7

 白露

 月夜忆舍弟 唐 杜甫 19

  9 9 月 月 22

 秋分 秋分后顿凄冷有感 南宋 陆游 20 9 9 月 月 30

 中秋节 水调歌头 宋 苏轼 21 0 10 月 月 8 8

 寒露 倦夜 唐 杜甫 22 0 10 月 月 23

 重阳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23 0 10 月 月 23

 霜降 山行

 唐 杜牧 24 1 11 月 月 7 7

 立冬 立冬 明 王稚登 25 1 11 月 月 22

 小雪 小雪日戏题绝句 唐 张登 26 2 12 月 月 7 7

 大雪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 岑参 27 2 12 月 月 21

 冬至 小至 唐 杜甫

 28

  1 1 月 月 5 5

 小寒 赠范晔 南北朝 陆凯 29

  1 1 月 月 21

 大寒 大寒出江陵西门 宋 陆游 30

  2 2 月 月 10

 除夕 守岁

 唐 李世民

篇五:有关霜降的诗歌

别解之《枫桥夜泊》 作者:奚博先《光明日报》( 2017 年 11 月 17 日 16 版)

  欧阳修《六一诗话》指摘张继《枫桥夜泊》是“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举例说:“夜半不是敲钟时。”又有人说:“乌眠不夜啼。诗中‘夜半钟声到客船’之时,怎么又会听到乌鸦叫,这也是《枫桥夜泊》的不合情理之处。”还有人说:“霜明明附着在地上或屋上、植物上,要是飘在天上,那就是雾或雪,怎么会是‘霜满天’,不通!”我读此诗,把这些挑毛病的见解集中到一起,也用四句打油诗作了笔记。

 对此,今人沈祖棻以诗歌的特殊艺术规律为之辩。我觉得诗歌固然有它的艺术规律,但是诗人也必有遭遇而触景生情,不会在艺术的名目下随意编造。如果能从古今文化、地理、时序、语言习惯和作者经历等各有关方面的知识来做合理解释,或许比只强调艺术规律要妥当。不要把艺术说成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腐臭的垃圾并不能一经艺术就是美景。唐人绝句,大多抓住一个小情景发挥,有情有景,有声有色,有动有静,蕴含丰富,耐人寻味。

 笔记诗是这样的四句:月落乌啼会有时,空中遇冷露作霜。姑苏也在江河边,凌晨钟声半夜响。

 月落之时乌正眠。禽类多有清早鸣叫的习惯,有时天开始发亮前是五更,乌鸦会啼叫。寺庙打五更钟,是和尚起床信号。《苏东坡全集·纵笔》(补遗)有诗句云:“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这就是证明。此诗作于深秋,深秋五更,天尚未明。古时,日出天明谓之白昼,日落天黑谓之黑夜。以此语言习惯称谓来衡量,则鸡啼鸟叫可在五更。

 有霜节气称“霜降”。暖湿地气略升遇冷,旋结霜落下,附着在房屋、草木、堆积物或地面上。倘说是满天霜,就完全是虚妄之词。但古人误以为霜自天降,故有节气名曰霜降。诗人应试落第,孤身漂游在外,夜宿船上。夜静以思,想起自己素来自负却屡次落第,不免愁闷。且深秋“不耐五更寒”,凌晨又降浓霜,更觉得分外寒冷,所以在“江枫渔火”的渔船上“愁眠”。有这种心情、感觉,故而作者夸张说成“满天霜”以加重愁闷孤独气氛。

 枫桥的江,我认为是指吴淞江。此江为太湖水入海的通道。江亦可称为河,即使大江大河亦如此。此江又名苏州河,即是一例。杜牧名句曰:“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所隔仅为秦淮河,也是一例。广州称珠江,至今亦仍称之为河。珠江流经广州,广州有区叫天河区,就是因珠江而起的名称。江河混称古今相沿袭。

 寺庙半夜不敲钟,所以有晨钟暮鼓之说。据此欧阳修说:“半夜不是敲钟时。”但是寺庙半夜也不是绝对不敲钟。当半夜遇到火灾等紧急情况就随时敲钟,众僧闻钟必须火速起床应急,故有“警钟”的说法。寺庙要求僧人勤苦,有半夜敲钟、黎明即起的习惯。此句之半夜,当按我国民间习惯的时间称谓理解:所谓昼夜,日出天明就谓之昼,即白天,日落天黑

 就称夜。半夜说夜既久,即深夜。深夜是个模糊概念,前、后半夜均可笼统谓之半夜。五更是凌晨和黑夜的临界时间,深秋或冬天五更也常说成后半夜。

 况且,月出月落时间并不固定。农历的一个月里,月亮亮的一面背着地球的时候是朔日(农历初一),亮的一面对着地球的时候是望日(农历十五)。望日和朔日,每月轮转一次,共需 29.53095 天。这就是阴历的一个月的依据。因为那半天不好计月,就分别凑整归入相邻的两个月,谓之月大月小。月小的半天舍去不计,月大的半天多计一日找平。12 个月加起来,一个阴历年共计 354 至 355 天,和阳历相差 10 天左右。于是为了这 10 天,又在 3年后增加一个闰月,把地球绕太阳一周的 365 天多一点的那一点也都找补上。这样就取得了阴历和阳历的平衡。

 望初月出时间约在 18 时,以后每天迟出约 48 分 48 秒,一个月将近推后半天。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纬度不同,月落会有时差。离苏州不远的江阴有“二十,天亮月直”的农谚。苏州地处东经 120.62 度,江阴地处东经 120.26 度,经度相差仅 0.36 度。据此推测,或者此诗作于有霜节气,大约农历深秋九月十八日凌晨。既然古时昼夜称谓与后来有异,凌晨五更亦可称半夜。其时,凌晨月落,天尚未明,江南露结为霜、乌啼、夜半闻钟可以同时。

篇六:有关霜降的诗歌

经·兼 霞 》“白 露 为 霜”考 辨山 西 省 长 治 市 长 治学 院 杨 振 华《 兼霞 》 是一 篇 脍炙 人 口 的 佳 作,历 代研究 《 诗 经 》 并 为 它作 注者 甚众,其 间的 不 少注 释非常 精辟,但 也 有 些 注解值得商榷。《 小序 》 以为 《 兼 霞 》 是 国 人“刺襄 公”之作,因 此“白 露 为霜”句,《 毛传 》 因 《 序 》 作 训 曰“白 露 凝庆 为 霜,然 后 岁 事成 国家待 礼,然 后 兴。”《 郑 笺 》 进 一 步解 释 为“兼霞 在 众 草之 中 苍苍然强 盛,至 白 露 凝庆 为 霜 则成 而 黄。兴 者,喻 众 民 之 不 从襄 公 政 令 者,得 周 礼 以 教 之则 服。

 ”这 种“刺襄 公”说 与原 诗 的内 容 不 相切合,显然 是 经学 家 的 用 诗 之义 而 非 诗 人作 诗 之义。早 前 郑 玄 就发 现 了 这 样解 释 不 妥,因 为二 章“白 露未稀”、三章“白 露未 已”要与首章相承,依首章的 解 释,二、三章 应 写“霜”怎 样 怎 样 了。郑 玄 笺“未稀,未为 霜” ,也 就 是 说他 认 为 《 毛传 》 对“白 露 为 霜”的 解 释 不 合 适,但他并 没 有做 出 合理的 解 释,而 是一 承毛 说,只是 将“未稀”强 改 释 为“未 为 霜” ,因 《 诗 经·湛 露 》“湛湛 露斯,匪 阳不 稀”中“稀”与此句中 相 同,应解 释 为“千”。唐 代 的孔 颖达 也 看 出 了 《 毛传 》 与 《 郑 笺 》 的 不 同 见 解,但他烙 守“疏 不 破 注”的原则,也 没 有做 出 符合 诗 意的 解 释,而是 将 两 家见 解 揉合在 一 起,《 孔 疏 》 释 为“此 云 白 露 为 霜,然 后 岁 事成 者,以其霜降 草乃成,举霜 为 言 耳。其实 白 露初 降,已 任 用 矣。… … 下 章`未稀"、`未 已" ,言其 未 为 霜 则 物 不 成,喻未 得 礼则 国不兴。

 ”这 是孔 氏 根据 毛传 对“白 露 为 霜”训 释 中所体 现的 旨 意进 一 步阐 释“白 露未稀”与“白 露未 已" 夕 。孔 氏 认 为 毛、郑 直 训“为 霜”显然 不 妥,且与 下二 章“未稀”、“未 已”的意义 不 连 贯,但 又无 他解,便牵 强 附 会地 解说 后二 句,为 使 三 句 的意义 连 为 整 体。至南宋朱 熹 撰 《 诗 集传 》,即 弃 《 序 》 而 另立 新说,曰“赋 也。言 秋水方 盛 之时,所 谓 彼人 者,乃在水之 一 方,上 下 求之 而 皆 不 可 得。然 不 知 其 何 所 指 也。”朱 说完 全 跳 出 了 所 谓“刺襄 公”的经学 案 臼,使诗近情近 理,平易可 通,所 以 容 易 被 人 接 受。但对“白 露 为 霜”句训 话,朱 氏 也 未作 出 新解,而 是 秉承毛、郑 之 说。今人 解 《 兼 霞,主 旨 几 乎 全依 《 诗 集传 》,可“白 露 为 霜”句 训 话 则 多 依 《 毛传 》。“白 露 为 霜”这 句 本 身 就存 在矛 盾。霜 与露 是 两 种 完 全 不 同 的气 候 现象,夜 间露水 不 可 能 再 变 成 霜,同 样,霜 也不 可 能 再转化 为露。二 十 四 节气,白 露 和 霜降 之间 隔 着 秋分、寒露两 个 节气,约 四 十天左 右。露 近 于 雨,故 有 雨 露 一词 霜近似雪,故 霜雪 可 连类并 用。前人还常 用 露 代 指秋天,用 霜 来 代 指冬天。如 《 文 选·左 思 吴都赋》“露往 霜 来,日 月 其除。

 ”吕 延 济注“露,秋 也。霜,冬 也。

 ”《 周 易·坤 》 卦初支 曰“履 霜,坚冰 至。

 ”显然,一 过 霜降,便 离 冰雪 之冬 门不 远 了。再 者,从“兼霞”一 词 也 可 知 赋 诗 之 时 应 为 白 露 时节 的秋 日。《 毛传 》“兼,蔗 霞,芦" 夕 ,这 样 的 解说有 些 笼 统。《 说 文·少 中 部 》“兼,霍之未 秀 者 芙,霍之初 生,一 曰 氰。

 ”又 《 说 文·少 中 部 》“霞,苇之未 秀 者 苇,大霞 也。

 ”段 注“《 夏 小 正 》 曰`未 秀 则 不为 雀苇,秀 然 后 为 雀苇。"《 毛传 》 曰`八月 氰 为 雀、霞 为 苇。"许 云大霞,犹 言霞 之 已 秀 者。

 ”《 诗 经·七 月 》“八月雀苇” ,意 思 是 八月收割 雀苇,也 即 兼霞 已 成熟,但 不 同 时段 有 不 同 的称 呼。诗中 的“兼霞”应 指雀苇未 开 花之时,犹 在 茂 盛生 长,但 也 绝非初 生 之时,否 则此处 应 称 为“氰”或“芙”了。由 此 看 来,前人释“白 露 为 霜”显然犯 了 直 解 和 望 文 生 义的毛病。关 于“白 露 为 霜”的 训 释,现 代 学 者 也 多次 献疑。程晓 东认 为“白 露 为 霜”应解 作“由 降 露 变 为 降霜” ,他 指 出 露水在 夜 间 不 能 变 成霜,所 以 这 里 应 指时 令 的 变 化。贾 雪枫 同 意 程 文 的 观 点,进 一 步 指出 由“未稀”、“未 已”可 知 二 章 应 指仲 春,三章 应 指初 夏” ,且还 对“妻妻" 夕 、 “采采”也 另立 新解。因 为 若 依 旧 解, “兼霞妻妻”与“白 露未稀”、“兼霞采采”与“白 露未 已”前 后二 句所 暗示 出 的时间 便有 矛盾,不 统 一。贾文的 解说实 在 难 以 令 人 信服,本 是 对 文 中 一 句诗 的 训释进行 考辨,却为 了 自 圆 其说,对 全 诗 中 许 多 前人 所 作的 精辟解 释 也强 作 新解,恐 有穿 凿附 会 之 嫌。金文 伟 认 为 应解 作“白 露 似霜” ,并根据 气象科学 知 识作 了 进 一步 的论证。金文的 解说表 面上合 乎情 理,解 释详尽,但仔 细 推敲,却见 不 妥。从诗 中 二 章、三章前两 句 可 看 出, “兼霞 苍苍" 夕 、 “兼霞妻妻" 夕 、 “兼霞采采”是 远 景,而“白 露 为 霜"夕 、 “白 露未稀"夕 、 “白 露未已”是 近 景,诗 人站在水边,先 是望 着 远处成片的 兼霞,随 后 将 目 光停 留在 眼 前这沾满露水的 兼霞 上。如 果 同是 远 景,诗 人又怎 会对“白露”之状“未稀” “未 已”观察得 这 么 仔 细。金文 虽 指 出 三章 应 皆 是描 写 白 露,但 没 有注 意到前 二 句 写景 处 的细 微 差 别,如解 为“白 露 似霜” ,那 便 把该 句 也 视作远 景 了。再 者,作 者 也 还 是 从字 面上去 寻 求正 解,仍 是 孤 立地 解诗句,没 有 把它 放 在全 诗中 去 体会,也 没 有从 语言 文 字 上进行详细论证,因 此 没 有 引 起 重视。笔 者 认 为, “白 露 为 霜”中 的“霜”应 是一 个通假字。其 本 字应该 是“爽”。“爽”是“亮、明 亮”的意 思,《 说 文·支支 部 》“爽,明 也。

 ”《 书·牧 誓 》“甲 子 昧爽,王 朝 至于 商郊牧野,乃誓。”孔传“昧,冥 爽,明,早 旦。

 ”“霜”与“爽”声母 同属 山 母,韵部同属 阳 部,声 韵 皆 同,语音上 具 备 了 古音 通假 的 条件。古籍 中 也 有“霜"夕 、 “爽”通 用 的 例 证。《 诗 经·七 月 》“九月 肃霜,十月涤场。

 ”王 国 维 《 观 堂 集 林·肃霜 涤场 说 》“肃霜,犹言肃 爽。

 ”《 左传·定公 三年 》“唐成 公 如 楚,有 两 肃 爽马,子 常 欲 之,弗与。”孔 颖达正 义 曰“爽,或作 霜。

 ”《 淮南 子·原道 》“钓 射鹉鹏 之 为 乐 乎”《 说 文 》 作“鹉嫣”。《 集 韵·阳 韵 》“嫣,西 方 神鸟。或 从霜。

 ”《 广韵·阳 韵 》“嫣 同 鹏" 夕 。这些 例 证 皆 是“霜" 夕 、 “爽”二 字通借 之证。于 省 吾 先 生 在证明“爽”与“相”通假 时,引用 上 举 《 左传 》、《 淮南子 》 两 例 证, “霜”与“爽”通假,又 因“霜”从 相声,所 以“爽"夕 、“相”亦 可 通假。因 此, “白 露 为 霜”应 是“白 露 为 爽”。判 别 训 话 正 确与 否,句 意 畅通 与 否 固 然重要,但 更 为 重要 的 是该 句 的意义要与全 诗 意义相 契 合,也 即 解 释 诗句 必 须 放 在 具 体 的上 下文语 境 之 中。《 诗 经 》 中 好 多诗 篇都 是一 意 而 化 为 三章,所 谓 一 唱 三叹,在相承的篇章 里用 义 同 义 近 的 词 语 叙说 同一 事 物,这 是 其 习 见的表达 方 式。《 兼霞 》 各 章前两 句“兼霞 苍苍,白 露 为 霜”、“兼霞妻妻,白 露未稀”、“兼霞 苍苍,白 露未 已”说 明 诗歌 的时间,是一 个 秋天的早 晨。各 章 后 六 句 描 写 主 人 公 对“伊 人”的追求过 程,是 曲折 而 艰 辛的,这 正 说 明时间 是 逐 渐推移 的、变 化的。整首 诗 围 绕“兼霞”和“白 露”作 为 时间 推移 的 参 照 物。这些 不 同 的描 写 词 语意义相 近,且有很微妙 的递进 关 系。《 毛传 》“苍苍”、“妻妻”、“采采”皆释 为“盛也” ,后 人指 出 这 种解 释 不 合 诗 意。景 圣 琪 认 为,三 个 叠词 分别形 容的 是 兼霞 在 不 同 时段 里 所 呈现 出 来的三 种 不 同 的状 貌。汪 习 波 认 为,这三 个 叠 词 有 细 微 的 差 别,其颜 色随时间的 变 化 也 略 有变 化。前 后 两句对“兼霞”和“白 露”的描 写 并 不 是 孤 立的,而 是 彼此相 互 关联,共 同 构成 一 个完 整 协 调 的意象。这更 有力 地证 明, “为 霜”、“未稀”、“未 已”应 是 对 不 同 时段“白 露”的描 写,也 是“白 露”由 水 而 逐 渐蒸 发 的过 程。据 此,全 诗 三章 对“白 露”的描 写 可理 解 为 一 章 写 秋晨之 际,白 露 为 明 亮 的露水,二 章 写 旭 日 初 升,露水未千之 景,三章写 阳 光 普 照,露水 将 千之状。参考 文 献毛 诗 正 义 十三 经注 疏 北京 北京 大 学 出 版社,朱 熹 诗 集传 北京 中 华 书 局,王 国 维 观 堂 集 林 河北石 家 庄 河北 教育 出 版社,于 省 吾 主 编 甲 骨文 字话林 北京 中 华 书 局,基 全 项 目国 家 社 科 基 全重 大项 目“中 日 韩 《 诗 经 》 百 家 汇 注”之 子 课 题`《 诗 经 》 桧 曹 幽 三 风 诸 篇 诗 旨 考论”项 目 编 号成 果 之 一。

篇七:有关霜降的诗歌

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节气歌》教学反思

 (2011-04-15 15:41:22)

 标签:

 教育 分类:

 清泉教学反思 文/zhenghuicui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二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人的记忆非常奇特,小时候或读书的时候背诵过的篇章,现在只要稍做复习便能清楚印至脑海中。但是,毕业后,工作中背过的一些篇章,无论当时印象有多深刻,无论是暂时、快速记忆还是有一段时间强化记忆的,但只要一两年不动、不思考便忘之九霄云外。背诵《三十六计》(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不知花了多少时间,但如今仍然忘得一干二次,想起的只有只字片语。就像《节气歌》一样,至少教过两次了吧?但是仍不能很好地背诵下来。想来,这样的教学准备实在不过关,于是教学之前,细细查阅了相关资料,原来:

 立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此时太阳移至黄经 75 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

 “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霜降: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 10 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冬季开始。

 小雪: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大雪: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冬至: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三九”。

 小寒:此时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数九严寒,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这是我在“百度文库”上收集到的资料

 这些节气中,我对“惊蛰”“小满”“芒种”“处暑”“寒露”最不了解。根本就不知道这个节气是因何特点而定的。如今查了之后才明了。

 了解了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的特点,我再来读《节气歌》,结果还是发现了一些比较有趣的东西。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1.这首诗每句写六个节气,即一个季节的节气。

 2.每句开头的第一个字,分别是一年四季,这里指的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即该季节由这一天开始。

 3.而每句诗的第四字又是“春、夏、秋、冬”四个字,只是这里是指“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意思为这个季节过半了。两春之间夹着两个季节,后面也是两个季节。

 这样一分析,发现背诵这首诗歌就方便了许多。

 当然,教学时,并不是我将所知道的知识全盘倾倒给学生,而是让他们去读,去了解二十四节气后,再让他们发现诗歌的秘密,然后才说说每个节气的特点。相信,这首诗在学生的脑海中远会比我深刻许多。

 细细想想,其实想做一个合格的、优秀的语 文老师并不件容易的事,自己需要大容量,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还要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最佳途径。总之,身为语文老师,首先应该是个生活的有心人,知识的储存人,教学的用心人!

  《 二十四节气歌》教学设计

  一、内容简介:

  这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中的语文知识,教材中只给出了这首《二十四节气歌》,提供了学生自己去搜集整理积累交流的模式,要求就是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记住二十四节气歌,并了解与二十节气相关的一些知识。

  二、课时目标:

  1、熟记二十四节气歌;

  2、动手收集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在小组内交流,用抢答赛的形式在全班交流。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熟记二十四节气歌;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有关知识。

  四、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教师制作一组幻灯片(课件);将学生分成四组。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2 分钟)

  同学们,每当上课铃响,大家都知道应该回到教室上课了。爸爸妈妈瞧着钟表,把握

  好自己的时间去上班,也不会迟到。可是古代的农民伯伯们呢?他们不上班不上学,没有铃声没有钟表,他们靠什么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呢?你知道吗?这可难不倒咱们聪明智慧的老祖先们。他们呀,为了比较准确地把握季节变换的时间,特意设定了()。为了方便记住这些节气,还把它们编成了诗歌,人人记诵在心间,即使一字不识也能耕田种地,也能准确无误地春种秋收。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节气歌》。

  (二)初读感知。(5 分钟)

  1、出示儿歌,学生试读;听读录音,纠正错音;自由朗读;指名朗读;小老师领读;分组轮读;对坐齐读。

  2、逐句指名说说每句中所包含的节气,显示,众生修正。

  3、师生击掌接读各节气名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四季四句;开头先“立”;句中四季节气不同„„)

  (三)再读感悟。(3 分钟)

  1、观看唯美视频,引导说出节气名称。

  2、引导美读:原来,24 节气还包含了这么多优美的风光啊!谁能美美地把这首节气歌读一读?

  3、她读的美不美?如果我把 24 节气歌编成这样,请你们读一读,看看还美不美?

  4、为什么这样读起来感觉就不美呢?不够简洁,缺少韵律美。

  5、划分停顿朗读:再读,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原来,节气歌和古诗一样,每句长短一致,朗读时讲究节奏,就可以突出它的韵律美。

  过渡:

  24 节气歌呀,不仅所含的风光美,韵律美,而且知识也很丰富哦。

  (四)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二十四节气的资料(5 分钟)

  (五)答题赛(15 分钟)

  (1)、指名四位代表上前,副组长记分,值日生看举手顺序。

  (2)、宣布规则:小组读题,代表答题。公布答案,正确加分。错误或说不出答案可以求助自己团队,队友里面有人答对了也能给你这一小组加分。本组都答错或答不出,那这一题只能让别的组抢答。都答不对则直接显示答案。每答对一题记十分。有人不举手就说话,老师没点名就说话,违反规则,你那组一次扣两分。

  (3)、依次出示以下题目,轮到的小组齐读题目。学生代表回答。答不出点名帮助,还答不出,抢答,重点相机播放图片、视频,加深印象。

  1、一年分为哪几个季节?(春、夏、秋、冬)每个季节几个节气?(六个)

  2、每个季节是从哪个节气开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3、表示各种躲藏起来过冬(冬眠)的动物开始被惊醒是哪个节气?(惊蛰)

  4、表示降水开始,雨量增多的节气是什么?(雨水)

  5、“雨水增多,大大有利于谷类作物的生长”描述的是哪个节气?(谷雨)

  6、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指哪个节气?(白露)

  7、哪个节气的意思是说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末成熟?(小满)

  8、虽然开始下雪,一般雪量较小,并且夜冻昼化。(小雪)

  9、天气渐冷,开始有霜是说哪个节气?(霜降)

  10、天气已经很热,但不到最热的时候指哪个节气?(小暑)

  11、哪个节气表示夏季火热已经到头了,暑气就要散了?(处暑)

  12、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是哪个?(大暑)

  13、“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说的是哪个节气?(寒露)

  14、表示冬天来临的节气是哪个?(立冬)

  15、表示小麦等有芒作物成熟的节气是哪个?(芒种)

  16、人们到郊外踏青,祭扫坟墓是在哪一天?(清明)

  17、民间有些人家喜欢熏制腊肉、火腿并祭祀祖先。你知道是哪一天吗?(冬至)

  18、一年中最冷的节气是哪个?(大寒)

  19、民间传统,人们到了哪个节气开始上山摘茶籽、忙于播种麦子等农作物?(霜降)

  20、“节气就是节日,节日也就是节气”这个说法对吗?(不对)

  21、二十四节气是按农历推算的、还是按公历推算的?(是按公历推算的)

  22、春季包括公历的哪几个月?(2 月、3 月、4 月)

  23、“春分秋分,昼夜平分”是什么意思?(表示春分、秋分这天的白天和黑夜一样长)

  24、我们这里有这样一个习俗:在这天,大人会煮鸡蛋给小孩吃,意思是说这天吃了煮鸡蛋不会退夏(退瘦)。请问这是哪天?(立夏)

  (4)、评比,颁发荣誉组牌。为获胜组鼓掌。

  奖励:紧张的答题环节结束了,接下来我们来放松一下。

  (六)欣赏二十四节气歌儿歌版本

  (七)读背节气歌:咱们 24 节气呀,里面还含着很多古诗词的文化呢,你发现了哪些?

  1、学生自由读背,显示。

  2、指导联系。

  (八)小结。(1 分钟)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都很出色,既记住了二十四节气歌,又学到了很多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其实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如果同学们课后的时候能主动去搜集,你一定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九)作业:

  24 节气歌呀,是咱们经典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古代人耕田种地的法宝。可是现代有很多人已经不会背诵 24 节气歌了。今天咱们学会了 24 节气歌,回家就可以考考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如果不会咱们可以当小老师,教教他们,好不好?也可以制作几张二十四节气邮票。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推荐访问:有关霜降的诗歌 霜降 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