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基础作业一7篇自然科学基础作业一 国开形成性考核《自然科学基础》计分作业(1-4)试题及答案(课程ID:01887,整套相同,如遇顺序不同,Ctrl+F查找,祝同学们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自然科学基础作业一7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自然科学基础作业一
形成性考核《自然科学基础》计分作业(1-4)试题及答案 (课程 ID:01887,整套相同,如遇顺序不同,Ctrl+F 查找,祝同学们取得优异成绩!)计分作业 一
有 (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 1 1 题 项是正确的。每小题 3 3分,2 12 个小题共 6 36 分。)
题目:1、有效数字是指)
()。
【A】:含最后一位估计值的测量数据 【B】:市场上商品的净重 【C】:测量标的物的特性值 【D】:有法律效力的借款数 答案:
含最后一位估计值的测量数据
题目:2、小学学段是关键时段是因为)
()。
【A】:小学生同时具备 A、B、C 三者 【B】:小学生有潜伏的性爱心理 【C】:小学生有独特的评价依赖心理 【D】: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理 答案:
小学生同时具备 A、B、C 三者
题目:3、动物关键期是指)
()。
【A】:动物在幼年生命期中一段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时期 【B】:人类幼年一段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时期 【C】:人生重要的商机 【D】:恋爱过程中的一段宝贵时期
答案:
动物在幼年生命期中一段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时期
题目:4、有效数字修约是指)
()。
【A】:对测得的数值的位数确定的过程 【B】:将数字按预定目的进行处理 【C】:一种数字的计算方法 【D】:使数字变得更加有效地办法 答案:
对测得的数值的位数确定的过程
题目:5、“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第一句描述的运动的参考系是)
()。
【A】:竹排 【B】:流水 【C】:河岸 【D】:青山与河岸 答案:
青山与河岸
题目:6、物体运动是由于)
()。
【A】: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B】:受到拉力的作用 【C】:受到重力作用 【D】:受到外力的作用 答案: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题目:7、加速度是指)
()。
【A】:速度的变化 【B】:几个速度相加得到的结果 【C】:速度越来越大的运动现象 【D】:速度的变化和所用时间的比值 答案:
速度的变化和所用时间的比值
题目:8、机械能是指)
()。
【A】:机械运动时具有的能 【B】:机械潜在的作功本领 【C】:系统的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统称 【D】:某种机械的能量 答案:
系统的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统称
题目:9、对水的蒸发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水在受热时才会蒸发 【B】:水在沸腾时才会蒸发 【C】:水在冷却成冰后就不蒸发 【D】:水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 答案:
水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
题目:10、物体的内能是指)
()。
【A】:分子的热运动的动能 【B】:物体中所有分子的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C】:分子之间的势能 【D】:分子的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之和 答案:
物体中所有分子的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题目:11、绝对零度是指)
()。
【A】:-273℃ 【B】:零度以下的温度 【C】:水结冰的温度 【D】:一种特殊物质结冰的温度 答案:
-273℃
题目:12、理想气体是指)
()。
【A】:一种最重要的稀有气体 【B】:气体特有性质理想化的模型 【C】:水蒸气 【D】:氢气 答案:
气体特有性质理想化的模型
(二)判断题(每小题 2 2 分,4 14 个小题共 8 28 分)
题目:13、1962 年出版的爱因斯坦的《寂静的春天》,开始了环境保护的新时代。
(X X )
题目:14、1935 年尼龙 66 的发明开始了信息技术的新纪元。
(X X )
题目:15、观测与实验是对于个体事物准确性的研究方法。
(V V )
题目:16、调查与统计是对于群体事件涨落性的研究方法。
(V V )
题目:17、地图就是指地球仪。
(X X )
题目:18、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是牛顿第二定律。
(X X )
题目:19、重力加速度是 9、8 米/秒。
(X X )
题目:20、质点是一种假想的模型。
(V V )
题目:21、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是不变的。
(X X )
题目:22、物体受力才会运动。
(X X )
题目:23、“火烤心前暖,风吹背后寒”说的是空气化学成分的变化。
(X X )
题目:24、热力学第一定律就是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的表现形式。
(V V )
题目:25、蒸发只能在液体的表面上进行。
(X X )
:
题目:26、剧烈的运动出很多汗时,容易感冒,是由于水分蒸发要放热。
(X X )
(三)简答题(每小题 8 18 分,2 2 个小题共 6 36 分)
题目:27、什么是参考系?什么是质点?本小题 18 分。
答:
被选作参考的物体或物体群,被称为参照物或参考系。质点是具有一定的质量而没有大小和形状的物体。
题目:28、简述分子动理论的三个要点。本小题 18 分。
答:
分子之间存在着作用力。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的中心有带正电的原子核,核的外面有带负电的电子。分子间的作用力就是由这些带电粒子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分子既具有动能又具有势能。物体中所有分子的热运动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也叫物体的热力学能
计分 作业二
有 (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 1 1 题 项是正确的。每小题 3 3分,7 7 个小题共 1 21 分。)
题目:1、一根木棍放在水中看上去好像折了,这是由于)
()。
【A】:光碰到水面这个障碍要绕道前进 【B】:光从水面进入空气时的折射
【C】:光在水中的传播要走弯路 【D】:光的反射 答案:
光从水面进入空气时的折射
题目:2、正电荷是指)
()。
【A】: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B】: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 【C】:丝绸摩擦金属棒所带的电 【D】:毛皮摩擦金属棒所带的电 答案: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题目:3、关于电流的正确理解是)
()。
【A】:一种带电的液体 【B】:电子的运动 【C】:电的流体 【D】:电子的定向运动 答案:
电子的定向运动
题目:4、关于电击的正确理解是)
()。
【A】:带电体之间的高电压引起的放电现象 【B】:电力击倒阻碍物 【C】:电流不能顺畅通过就会遭到电击 【D】:电流通过导体就会引起电击 答案:
带电体之间的高电压引起的放电现象
题目:5、判断一种食物是酸性食品还是碱性食品是根据 ()
【A】:食物的成色的鲜艳度 【B】:食物在人体内的代谢产物的性质 【C】:食物水浸汁的 PH 【D】:食物的口感 答案:
食物在人体内的代谢产物的性质
题目:6、酸雨是指)
()。
【A】:PH>5、6 的降水 【B】:PH=5、6 的降水 【C】:PH 为 6、5 的降水 【D】:PH<5、6 的降水 答案:
PH<5、6 的降水
题目:7、水的硬度是指)
()。
【A】:水中含有的木头、泥沙等杂物 【B】:水中含有的钙、镁等盐类 【C】:水中含有铁、石头等硬物 【D】:变成了冰的水很硬 答案:
水中含有的钙、镁等盐类
(二)判断题(每小题 2 2 分,8 18 个小题共 6 36 分)
题目:8、频率是弹簧振动中通过的路程。
(X X )
题目:9、光速在任何介质当中均为 3 亿米/秒。
(X X )
题目:10、机械波是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现象。
(V V )
题目:11、音调的高低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
(V V )
题目:12、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弯了,这是由于光的反射现象造成的。(X X )
题目:13、光源是指能自行发光的物体。
(V V )
题目:14、绝缘体中是没有电的。
(X X )
题目:15、磁感应线是假想的。
(V V )
题目:16、电流就是指电的流动。
(X X )
题目:17、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个导体的电阻之和。
(X X )
题目:18、磁体上磁性最强的地方叫磁极。
(V V )
题目:19、交流是电流在交叉导线中的流动。
(X X )
题目:20、臭氧是有臭味的氧气。
(X X )
题目:21、K 金是一类合金。
(V V )
题目:22、15、淡水是完全不含盐的水。
(X X )
题目:23、16、溶液是一种化合物。
(X X )
题目:24、17、水泥的水溶性是由于水泥的化学成分能与水结合,形成水合物。
(V V )
题目:25、18、有机物是一类以碳元素为主组成的化合物。
(V V )
(三)简答题(第 1 1 、2 2 小题每小题 4 14 分,第 3 3 小题 5 15 分,3 3 个小题共 43分)
题目:
26 、 声音的三要素是什么?为何二胡和小提琴的音色不同?本小题4 14 分。
答:
声音的三要素:响度、音调和音色。
为什么胡琴和笛子的声音听上去感觉会不同呢?这表明声音除了响度和音调之外,还有另一个特性——音色。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并不是单一频率的纯音,而是由不同振幅的许多频率构成的。其中频率最低、振幅也最大的纯音叫做基音,其余的叫做泛音,泛音的频率是基音的整数倍。泛音的多少、泛音的频率和振幅,由声源本身的特性所决定。乐音的音调决定于它的基音频率,而它的音色决定于泛音的多少、泛音的频率和泛音的振幅。
题目:
27 、 并联电路的特征是什么?本小题 4 14 分。
答:
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路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
题目:
28 、 什么是“温室效应”?主要的“温室气体”有哪些?本小题 5 15 分。
答:
温室效应指大气层允许太阳短波辐射通过和在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同时,向地面逆辐射波长更长的长波辐射,从而使地面升温,并处于保温状态的现象。二氧化碳是一种主要的“温室气体” (其他温室气体还有氮氧化合物、甲烷、水蒸气、氟氯烃类化合物等),由于燃料燃烧大量排放这类气体会造成“温室效应” 。
计分 作业三
有 (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 1 1 题 项是正确的。每小题 3 3分,7 7 个小题共 1 21 分。)
题目:1、化学平衡是指)
()。
【A】:化学反应式两边的物质平衡 【B】:体系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的一种状态 【C】:化学品供应时的称量平衡 【D】:化学工业生产中的供求平衡 答案:
体系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的一种状态
题目:2、化学反应的主要作用是)
()。
【A】:产生新的物质 【B】:提供能量
【C】:制造美好的景观 【D】:产生新的物质,提供能量 答案:
产生新的物质,提供能量
题目:3、氧化数是指)
()。
【A】:体系含氧的分子数 【B】:按一定规则确定的某元素的形式电荷的数值 【C】:体系含氧的原子数 【D】:氧参与化学反应的数量 答案:
按一定规则确定的某元素的形式电荷的数值
题目:4、化学元素是指)
()。
【A】:物质分割的极限 【B】:组成体系的单元 【C】: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D】:组成物质的最小颗粒 答案:
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题目:5、新陈代谢是指 ()
【A】:活细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 【B】:生老病死 【C】:吐故纳新 【D】:产生新物质取代旧物质的作用 答案:
活细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
题目:6、生物多样性是指 ()
【A】:生物分布年代的久远性 【B】:生物的多种色彩 【C】:地球上全部生命的总和 【D】:生物分布的广泛性 答案:
地球上全部生命的总和
题目:7、生态系统是指)
()。
【A】:动物的形貌 【B】:植物的景观 【C】:生物群落与环境条件共同形成的统一体 【D】:生物形态的描述 答案:
生物群落与环境条件共同形成的统一体
(二)判断题(每小题 2 2 分,8 18 个小题共 6 36 分)
题目:8、煤气的致毒成分是 CO。
(V V )
题目:9、太阳能的基础是核能。
(V V )
题目:10、食盐溶于水是化学反应。
(X X )
题目:11、化学反应都是放热的。
(X X )
题目:12、环境科学是着眼于长远未来和全球范围的安全事业。
(V V )
题目:13、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V V )
题目:14、细胞是生物构成的基本单位。
(V V )
题目:15、“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是食物链的通俗表述。
(V V )
题目:16、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
(V V )
题目:17、构成细胞的化合物主要是有机物。
(X X )
题目:18、遗传多样性又叫基因多样性。
(V V )
题目:19、生物的离体保存的主要工具是基因库。
(V V )
题目:20、13、无氧呼吸中没有氧气参加。
(X X )
题目:21、14 食物在体内的消化是一类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
(V V )
题目:22、15、吸收作用是指植物的叶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
(X X )
题目:23、16、食糜是在口腔中形成的。
(X X )
题目:24、17、人的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分别叫做大循环和小循环。
(V V )
题目:25、18、人和高等动物的生命活动主要由体液和神经进行调节。
(V V )
(三)简答题(第 1 1 小题 5 15 分,第 2 2 、3 3 小题每小题 4 14 分,3 3 个小题共 43分)
题目:
26 、 什么叫化学反应速率? ?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 内因和外因 )
有哪些? ? 本小题 5 15 分。
答:
影响反应速率的本质因素是反应的类型和反应物本身,这是内因;从外因,即影响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主要有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
题目:
27 、 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有什么重要作用?本小题 4 14 分。
答:
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包括:
一方面,一些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例如,人和动物的肌肉主要是蛋白质,输送氧的血红蛋白也是蛋白质。另一方面,有些蛋白质是调节生物体新陈代谢的重要物质,例如,调节生命活动的许多激素是蛋白质,调节新陈代谢各种化学反应的酶大多是蛋白质。
题目:
28 、 什么是光合作用?本小题 4 14 分。
答: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
计分 作业四
有 (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 1 1 题 项是正确的。每小题 3 3分,7 7 个小题共 1 21 分。)
题目:1、关于基因的正确说法是)
()。
【A】:基因是遗传物质 DNA 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断 【C】:基因是决定人遗传特征的基本物质 【D】:基因是遗传物质 DNA 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片断 答案:
基因是遗传物质 DNA 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断
题目:2、遗传是指)
()。
【A】:文化遗产的传承 【B】:遗失的财物被送回 【C】:生活习惯的继承 【D】:生物中子代与亲代相似的现象 答案:
生物中子代与亲代相似的现象
题目:3、变异是指)
()。
【A】:生物中子代与亲代不完全相像的现象 【B】:事物的变化 【C】:景物的变迁 【D...
篇二:自然科学基础作业一
开放大学电大 专科《 自然科学基础 》 期末考核- - 大作业 答案题目:根据关键词“科学、科学精神、科学方法、重要科学家”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科学的理解。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
对科学的理解
我知道对于“科学”这词汇,各种权威机构已经给出了太多定义和详细的解释了,在这里我只是随性的谈一谈对科学的理解。
1.从小,我们就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含带“科学”二字的话。比如,“你这样的做法不科学,我这样做比较科学”,“我们要掌握科学方法来做事”,“要养成科学的作息习惯”。这些话大家听起来一定不陌生, 如果要举这种像耳边话的例子,一定还有很多。那么到底什么是科学呢? 我的本科专业是物理学,物理学当然是科学。后来考研读的是计算机科学,这当然也属于科学。读了多年的书,学了多年的知识,却深陷在知识里无法自拔,很少思考一些本质的问题:到底什么是科学,为什么民国时期我们要大力将科学引入中国,为什么现代社会大家都讲科学,科学从哪里来,对我们人类又有着怎样的影响。
2.首先我想要说的是,科学绝不是绝对正确的东西。任何把科学理解为真理的人都是错误的,都是没有真正理解科学内涵的。若是说什么是绝对真理,那么这可能是宗教、可能是政治,但绝不是科学。我认为科学不是一个结果性的东西,而是一个过程性的、思想性的东西,也就是说,科学是一种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法敢于承认自己的无知,这种思维方法用实践来推动着自己进步。
为什么在科学革命之前,人类发展了几十万年的进步成果都不如科学革命后的这几百年发展的成果丰硕呢?原因在于科学革命之前,人类认为自己无所不知,
就算是有不知道的东西,人类也不是用实践去研究、去检测,而是用一些自己想象出来的东西来填补自己的无知,由此有了宗教,有了各种掌管世界各事务的神灵。后来,先是欧洲人发现了自己无知,并且承认了许多观察到的、实践的结果都与自己所认知的有所不同,慢慢的将之前的认知以新的更符合实践检验结果的认知来替代,这就是科学的雏形。科学革命之后,由于人类承认了自己的无知并且用尽力气探索未知的东西,所以各方面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慢慢的,人们发现只要掌握了规律,自己就可以无所不能,而且规律被证明确实是可以被掌握的。
人类自古就自以为是,以为自己无所不知。15 世纪的欧洲人都认为自己所生存的地球理所当然是宇宙的中心。就算有人观察到了一些与地心说不相符的事实也视若无睹,当时的人们认为宗教是不会错的,宗教告诉你了什么,你就要无条件的相信什么。当然,每个时代都会有人发现了一些新的事实,可大多数时候都是将这些事实抛弃掉了,继续与时代主流知识随波逐流。而现在大家都知道的是15 世纪出了一位大科学家——哥白尼,他观察到了许多与地心说不相符的事实,但他并没有视若无睹,而是承认了人类的无知,认为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他大胆的提出了日心说。当所有人都向着一个错误的方向前进时,如果某个人想向着不同于错误的方向前进那是十分困难的,不仅你无法直接改变别人思想,同时也会触犯许多人的切身利益,所以哥白尼的日心说一开始是不被承认的。科学革命需要很长时间来进行思维转变。
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是说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有物理常识的人都知道,太阳并不是宇宙的中心,目前我们还未发现宇宙的边界,何来中心呢?所以,哥白尼的日心说当然不是真理了。但为什么我称之为科学家,原因是他的思想就是科学的思想,也就是承认了自己的无知,而且用事实来完善自己的理论。
科学不等于真理,而且,如果是科学,就一定是可以被证伪的。证伪的意思就是说这一理论是可以被证明是不对的。所以说,科学一直是不断在寻求真理,接近真理的。学过中学物理的我们都了解牛顿三定律,牛顿在 1666 年提出的几条定律就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但经典的牛顿力学早已经被证明是不正确的了,确切的说,它只在一定范围内接近于真理,而超越了这一范围它就是谬论了。但谁都不能说牛顿力学不是科学,事实上它就是科学的产物。
篇三:自然科学基础作业一
自然科学基础作业 1第一章
自然的探索
一、填空题
1.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和造纸术。
2.19 世纪的三大发现是: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和达尔文进化论。
3.间接观察与直接观察相比,其优点是:扩大观察范围、提高观察的精确性、提高观察速度和能使感觉形式发生转换。
4.假说的基本特征是:具有一定的科学根据、具有一定的猜测性。
二、单项选择
1.被尊称为近代科学之父的是(B)。
A. 牛顿
B. 伽利略
C. 哥白尼
D. 道尔顿
2.不属于科学教育内涵的是(D)。
A. 科学知识
B. 科学精神
C. 科学方法
D. 科学头脑
3.给活力论致命打击的是(C)。
A. 无机物合成酒精
B. 无机物合成醋酸
C. 无机物合成尿素
D. 无机物合成糖类
4.不属于实验的一个阶段的是(D)。
A.准备阶段
B.实施阶段
C.结果处理阶段
D.提出假说阶段
三、简答题
1. 试述 20 世纪科技发展的特点。
答:20 世纪科技发展的特点:
一、科学技术经历了全面空前的革命
(1)物理学领域
20 世纪一开始就出现了持续了 30 年的物理学革命。
(2)化学领域
20 世纪的化学发展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
(3)生物学领域
已揭示了遗传物质 DNA 的结构和遗传密码,取得了时代的突破。
二、科学走向新的综合
在技术领域中,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发明,使综合技术逐渐起着主导作用。
三、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
(1)
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
(2)科学技术使人类生活发生巨大变化
2. 简述观察与实验的区别和联系。
答:观察与实验一样,也是科学认识的基本方法。
单纯的观察只能在自然条件下进行, 有局限性; 不利于认清最本质的起决定作用的内部规律。实验可以人为地变革和控制自然对象,再现最本质的方面,排除次要的、外在的以及偶然因素的干扰,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揭露自然现象的本质。实验还具有可重复性,使实验现象再现,接受公众的检验,得到人们的认可。
3.什么叫直接实验和模拟实验?
答:
直接实验是实验手段直接作用于所研究的现象或对象的实验; 模拟实验是实验手段通过与原型相似的模型间接作用于所研究的现象或对象的实验。
实验的真正对象是原型, 模型是实验者用以认识原型的工具。
4.简述 STS 科学教育。
2 STS 是科学、技术和社会三个英文单词的缩写。STS 科学教育是以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和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 生活和发展中的应用为指导思想而组织实施的科学教育。
第二章
自然界的物质性
一、填空
1.地球的外部圈层由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组成。
2.海底地貌中深度和坡度很小的是大陆架;坡度较大的是大陆坡;大样的主体是大洋盆地,深度很大但坡度很小。
3.生物的新陈代谢是由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个方面组成的。
4.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它的通式是 NH2-C-COOH
5.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核酸可分为脱氧核糖核酸 DNA 和核糖核酸 RNA 两大类。
6.细胞有丝分裂可人为地划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两大阶段, 这后一阶段又可分为前期、 中期、后期和末期。
二、单项选择题
1.地球的形状确切的说是(C)。
A.球形
B.椭球形
C.梨状形
D.苹果形
2.陆地地貌有五大类型,其中地表起伏大,绝对高度大于 500 米的类型是(C)。
A.高原
B.平原
C.山地
D.丘陵
3.同等质量的下列物质,在彻底氧化分解时,释放能量最多的是(C)。
A.葡萄糖
B.淀粉
C.脂肪
D.蛋白质
4.生命活动中最主要的物质基础是(C)。
A.脂类和蛋白类
B.糖类和蛋白类
C.核酸和蛋白质
D.水和蛋白质
三、简答题
1.试述太阳系的组成和特征。
答:太阳系以太阳为中心,行星、卫星及彗星、流星和星际物质环绕太阳公转。太阳系大体上是个球体,其半径有 10 万天文单位,其质量的 99.9%集中在太阳上,光和热也来源于太阳。
2.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物理成分和物理性质有何特点?
答:地球内部圈层中地壳上层为硅铝层,下层为硅镁层,平均厚度 35 千米,大陆地区厚,海洋地区薄,质量占全球 0.4%,密度小;地幔的成分中,上地幔除硅和氧外,铁和镁增加,下地幔铁和镁和镍增加,地幔质量占全球 68%,密度向内逐渐增大;地核中外核为铁、硅、镍等物质构成,内核由铁和镍构成,质量占全球 31.5%,密度极高。
3.说明地球表层的重要意义及其基本特征。
答:
地球表层的重要意义在于地球表层是与人类最有直接关系的自然地理环境, 与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
地球表层的特征是:
(1)气、液、固态并存又互相接触渗透;
3 (2)在地球表层,影响地球的外力和内力相互叠加,发生各种自然现象;
(3)地球表层是无机物和有机物相互转化的场所,形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进行着物质、能量的交换和循环。
(4)地球表层是人类聚居的场所,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外部条件,人类本身也成为地球表层的一个组成部分。
4.地球的海陆分布有何特点? 答:地球表面海陆分布不均匀,海洋大,陆地小。陆地分布北半球大于南半球,东半球大于西半球。
5.厨房里有三瓶白色细晶体, 分别为一瓶白糖、 细盐和纯碱, 用化学方法鉴别 (用两种方法)
。
方法 1:先将三种晶体溶于水,先后加入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不发生反应的是白糖,产生白色沉淀的为细盐,产生白色沉淀且加入稀硝酸后白色沉淀消失的是纯碱。
方法 2:取三种晶体少量于试管中,分别通入气,发生反应的为白糖,再向不发生反应的另两支试管加入水溶解,再加入液反应生成沉淀的为纯碱,另一个则为细盐.
6.什么叫胶体凝聚?解释明矾能净水的原因。
胶粒带有同种电荷不宜结合成大颗粒下沉, 当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胶体溶液或能电离出相反电荷的电解质,中和胶体颗粒的电荷,胶粒间斥力减小,促使小颗粒结合成大颗粒而沉淀析出。这种过程称为胶体的凝聚。
明矾水解后,生成带正电荷的氢氧化铝胶体,而水中的悬浮杂质带负电荷,两者电性相反,容易互吸而凝聚下沉,达到净水的目的。
自然科学基础作业 2
第二章
自然界的物质性
一、单项选择题
1.20 号以前的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有(B)。
A. 1 种
B. 2 种
C. 3 种
D. 4 种
2.把氯气通入下列各物质的溶液中,阳离子能被氧化的是(D)。
A.
K2S
B.
HBr
C.
Nal
D.
FeBr2
3.某短周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 3 个, 该元素气态氢化物中的化合价为 (B)
。
A. +5 价
B. –3 价
C. -2 价
D. +3 价
4.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同系物的是(A)。
A. 苯和甲苯
B.丙醇和丙醇
C. 乙烯和乙炔
D. 一氯甲烷和二氯甲烷
二、填空题
1.在原子序数 1—18 号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H (填元素符号),原子半径最大的是Ar ;与水反应最激烈的是 Na;常温下有颜色的气体单质是 Cl。
2.写出硫蒸气与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2+S=H2S,其中硫的化合价由 0 价转变为-2 价,
4 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填升高或降低),它被还原(填氧化或还原)。
3.碳酸氢钠的水溶液,加入石蕊指示剂,溶液呈 蓝色 ,因为碳酸氢钠是由 强碱弱酸 (填酸碱的强弱)组成的盐,水解后溶液显 碱 (填酸或碱)性。
三、简答题
1.比较氧族元素与卤族元素单质的化学性质(说明氯原子的氧化性比硫原子强)。
答:氧族元素包含氧、硫、硒、碲等,其中代表是氧气。卤族元素包含氟、氯、溴、碘等,其中单质代表是氯气。
(1)
氯气和硫蒸气分别跟氯气反应时, 后者较前者困难; 生成的氯化物前者较后者稳定。
(2)两者分别跟金属反应时(以铁为例),反应条件不同,生成的氯化物中铁为+3 价,而生成的硫化物中铁为+2 价。(3)硫的含氧酸中亚硫酸有还原性,氯的含氧酸均有氧化性。
2.原子序数是 17 的元素,在周期表中属第几周期?第几族?画出原子结构简图,说明属于金属元素还是属于非金属元素。
答:原子序数是 17 的元素,在周期表中属第三周期,第七主族。属非金属元素。
3.完成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注明属哪一类有机化学反应?
(1)甲烷跟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
CH4 + Cl2
=
CH3Cl + HCl
取代反应
(2)乙炔跟氯化氢在 120—130℃和 HgCl2催化下生成氯乙烯。
CH≡CH+HCl=CH2=CHCl
加成反应
(3)氯乙烷跟氢化钠在乙醇溶液中共热。
CH2 - CH2 + NaOH = CH2 = CH2 + NaCl + H2O
H
Cl
消去反应
4.绿化和造林对保护环境的作用(从两个方面说明)。
答:绿化和造林增加绿色植物。一方面由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使燃烧和呼吸等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被消耗, 补充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 有利于保持大气组成不变; 另一方面树林可以净化空气、 调节气候和降低噪音, 还可以杀菌、 蓄水和改良土质。
第三章
自然界的运动性
一、填空题
1. 质量 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电动抽水站的电动机和水泵都固定在很中的机座上, 就是为了 增大 他们的惯性,减小振动和避免碰撞而移动位置。
2.离开地面同样高的铝块和铅块,如果体积相同,铅块的势能 大于 铝快的势能。
3.地球公转的特点是 具有严格的轨道、周期和速度。
4.已知东八区的区时是 20:00,则此时西十区的区时是 2:00。
二、选择题
1.下列飞行器可以在太空中飞行的是(D)
5 A.汽艇
B.空气喷气式飞机
C.螺旋桨飞机
D.火箭喷气式
2.运动合力的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C)。
A.
合外力的方向即速度的方向
B.合外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速度的大小
C.合外力的方向即为加速度的方向
D.合外力越大则物体速度变化大
3.在水平的路面上,有一辆卡车正在以速度 V0 的匀速行驶,一物体从外面竖直落入车内,则卡车的(D)
A.动量增大、速度不变
B.动量减小、速度不变
C.动量不变、速度不变
D.动量不变、速度减小
4.从西向东越过国际日界线时日期要(B)
A.增加一天
B.减少一天
C.没有变化
D.并不确定
三、简答题
1.简述合外力减少时,加速度与速度的变化情况。
答:当合外力与运动方向相同时,合外力减小,加速度一定减小,但速度仍然增大;当合外力与运动方向相反时,合外力减小,加速度减小,速度也减小。
2.什么叫地转偏向力?它有何特点?
答?地转偏向力指地球上运动着的物体因地球自转而产生的使运动方向偏离的力, 对于水平运动尤为明显。
地转偏向力只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而不改变物体运动的速率, 在北半球它指向物体运动方向的右方。使物体向原来运动方向之右偏转;在南半球则向左偏转。地转偏向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所在纬度有关。
3.如何划分地球五带?每个地带各有何特点?
答:地球五带以纬度划分,其界线为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热带是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带,太阳高度大,光照强烈,昼夜长短变化不大。南北温带是南北回归线分别与南北极圈之间的地带,太阳冬天不会直线,昼夜长短变化大。南北寒带是南北极圈分别到南北极之间的地带,太阳高度很小,光照强度低,夏季和冬季分别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
四、计算题
1.将 20kg 的物体以 2m/s 的速度提升 10m,需要做多少功?若将他从静止开始以同样的力加速提升 10m,需要做多少功?
解:根据重力势能定理,外力对物体做功等于物体势能的增加:
W = mgh = 20Kg × 9.8 × 10 = 1960 J
答:需要做 1960 J 的功;若从静止开始以同样的力加速提升 10m,也需要做 1960 J的功。
2.以 300 米/秒速率飞行的飞机,与一身长 20 厘米、质量为 0.5 千克的飞鸟相碰,设碰撞后,飞鸟尸体与飞机具有同样速率,而原来飞鸟相对于地面的速率甚小,可忽略不计。试估计飞鸟对飞机的冲击力(碰撞时间可用飞鸟身长被飞机速率除来估算)。
6 解:根据动量定理飞机与飞鸟相撞的相互作用力:
F= △P/t = 0.5kg×300m/s/(0.2m/300m/s) = 2.25×105N
答:估计非鸟对飞机的冲击力为 2.25×105N。
自然科学基础作业 3 第四章
生命与自然 一、填空题 1.生物界的营养方式有自养和异养两大类型。
2.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_,把_二氧化碳转变为有机物,同时把太阳能能转变为化学能,贮藏在有机物中。
3.人类的营养素包括糖类" P& h! w; L3 ^% h& D9脂类" z. j8 v1 L%
v: v蛋白质/ G: ?6
g$ W( t
q3
E, H( M9 m矿物质 维生素$ A% 2 和4.生殖的基本类型有_无性生殖和_有性生殖。
5.人体的大消化腺是_唾液腺、肝脏. _和
Z9 n" z胰腺。
6.人工选择的三要素是变异、 遗传_和_选择。自然选择的基本论点是_变异和遗传 繁殖过剩+ q6 d$ w" F4 Y% M 0 r生存斗争和7.__维生素_和___无机盐_对人体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二、选择题 1.光合作用所释放的分子氧,来源于( A
)
A.CO2
2.用秋海棠的叶来繁殖后代的生殖方式属于(
D )
A.孢子生殖 ; 3.在亲本基因型为 DD Dd 的子代中,与双亲基因型都不同的个体所占百分比为( D
)
A.25%
4.达尔文进化学说的核心是( D
)
A.适者生存
5.人体中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 C
)
A.胃 三、简答题 1.根据豌豆杂交实验后记录结果分析问题 编组 甲 乙 丙 丁 (1)
该实验符...
篇四:自然科学基础作业一
2020 年自然科学基础作业电大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1]自然科学基础作业
引
言
不断创新的自然科学
(1) 试述你所知道的科学家的名字和工作( ( 不少于 于 3 3 位) ) 。
答: : 哥白尼是一位波兰天文学家,在 3 1543 年出版了著作— — 《天体运行》,这本著作事他科学思考、实际观测和数学计算的杰作,使对神学和宗教迷信的第一次庄严挑战,是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先声。
达尔文是一位英国科学家,于 9 1859 年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建立了进化论,书中不但提出了生物的 “ 自然选择学说 ” ,而且彻 底粉碎了物种不变论和上帝创造万物论。
牛顿是一位英国科学家,在 7 1687 年出版的划时代的伟大著作 —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及他所建立的力学理论是人类认识自然历史上第一次理论大综合,为天文学、力学、机械工程学、建筑学等工程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从元素周期表可知道哪些信息? ?
答: :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它的直行叫做族,共有 6 16 族,主族为 A A ,副族为 B B ;横列叫做周期,当前有 7 7 个周期;行与列的交界处叫做位。在位(也叫格)中列出了一种元素的
主要信息: : 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外围电子的构型,原 子量(相对原子质量);同时也提示该元素所在的族和周期。
第一章
物体的运动和力
(3) 什么是参考系? ? 什么是质点? ?
参 考 系 ,又称参照物, 物理学 名词,指研究物体运动时所选定的参照物体或彼此不作相对运动的物体系。根据牛顿力学定律在参考系中是否成立这一点,可把参考系分为 惯性系 和 非惯 性系 两类。
质点就是有质量但不存在体积与形状的点。通常情况下如果物体大小相对研究对象较小或影响不大,能够把物体看做质点。
(4 4 )什么是速度? ? 什么是速率? ?
①位移和时间的比值,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大小。速度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位移的方向。②在某些情况下,只需要考虑运动的快慢,就用物体在单位时间( ( 例如 1 s) 内通过的路程来表示,并把这个物理量叫做速率。它是一个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程度的标量。
(5 5 )什么叫力的三要素? ? 怎样对力进行图示? ?
是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取决于力的大小、方向 与作用点,此性质称为力的三要素。根据力的三要素,我们能够用作图的方法把“力”形象地表示出来,这叫做力的图示。具体的作法是: : 从力的作用点起,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标上箭头。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是力的作用点。
(6 6 )什么叫牛顿第一定律? ? 什么叫惯性? ?
①牛顿第一定律: : 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②惯性: : 物体这种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 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7 7 )质量和重量有什么联 系和区别? ?
通过牛顿第二定律,一个物体的质量 m m 和它的重量 量 G G 建立起 g G=mg 的密切联系。由于在地球上同一地点所有物体的重力加速度 g g 的值都相同,故不同的物体的重量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因而能够通过比较物体的重量来比较它们的质量。
等臂天平利用等臂杠杆原理,从标在砝码上的质量数,直接读出被称物体的质量数。用天平不
能直接测出物体的重量,因为物理学中,重量的含义是力,是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是矢量。然而在市场商务活动及化学或生物的科学实验中,使用重量一词明显是指质量,因为此时涉及的是物品,而不是重力。
第二章
分子运动和物 态变化
(8 8 )分子动理论的三个要点? ?
分子动理论的三个要点: : (1 1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分子能保持物质原来的性质,分子体积。
小个数多。
(2 2 )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运。
动。
某种物质逐渐进入另一种物质中的现象叫扩。
散现象。
(3 3 )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
力。
分子间存在着这样的相互作用使分子间存在分子势能。
(9 9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 ? 能量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其总量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 10 )热力学第一定律? ? 热力学第二定律? ?
热力学第一定律是对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的一种表述方式。热力系内物质的能量能够传递,其
形式能够转换,在转换和传递过程中各种形式能源的总量保持不变。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基本定律之一,内容为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它影响;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转换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它影响;不可逆热力过程中熵的微增量总是大于零。
第三章
声和光
(1 1 )光从空气射入一种玻璃,当入射角是 60 °时折射角正好是 30 °,求这种玻璃的折射率。
折射率是 =sinr/sinβ=sin60°/sin3 0°=
r r 是入射角
β β 是折射角
(2 2 )声音的三要素是什么? ? 为何二胡和小提琴的音色不同? ?
声音的三要素: : 音量 、 音调 、 音色 。
音量,即声音的大小程度。音的强弱是由发音时发音体振动幅度(简称振幅)的大小决定的,两者成正比关系,振幅越大则音越" " 强" " ,反之则越" " 弱" " 。音调,即声音的高低程度,音的高低是由发音时发音体振动频率的快慢决定的,振动频率: : 一秒钟振动次数。越快音调越高,越慢音调越低。音色,音色指声音的感觉特性。不同的发声体由于材料、
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这样我们就能够通过音色的不同去分辨不同的发声 体音色是声音的特色,根据不同的音色,即使。在同一音量音调,也能区分出是不同乐器或不同人发出的。
二胡和小提琴的材料结构不同,所以音色不同。
(3 3 )照度和亮度的概念有何不同? ? 照度 , 对于被照面而言,常用落在其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多少来衡量它被照射的程度,这就是常用的照度,它表示被照面上的光通量密度。亮度是指发光体(反光体)表面发光(反光)强弱的物理量。
第四章
电和磁
(4 4 )试画出一对等量异种电荷的电场线示意图。这些线代表着场里的正电荷的运动方向吗? ?
电场线是为电场想象化而假想的线。能够看出,电场线总是从 正电荷出发,指向负电荷,而且离电荷越近的地方,也就是电场线越强的地方,电场线越密。
(5 5 )并联电路的特征是什么? ?
1 1 、 各用电器并列接收电路,电流不止一条路径。2 2 、 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之路开关控制其所在支路上的用电器。3 3 、 一条支路断路,不影响其它支路。4 4 、 一条支路被短路,整个电路都被短路。
(6 6 )安培怎样在微观上把电现象和磁现象联系起来力? ? 根据电磁感应原理,电流的周围能够形成磁场。物体里,电子绕原子核运动可形成电流,这样就能够产生磁场,但是在对外不显磁性的物体中电子的运动取向几率是相等的,电子产生的磁场就彼 此抵消了;在磁体中,电子的运动取向是一致,电子产生的磁场不断累加,所以就显磁性。物体被磁化,就是在一个强大的外磁场的作用下,强制使物体中的电子运动取向一致,对外显磁性。
(7 7 )模拟信号、数字信号、编码、解码? ?
传统记录信息的方式,多为模拟式。例如我们常能够把一个声信号变成一个相似的电信号或磁信号。也就是说用一个电流或被磁化的磁带来模拟声音信号。
数字信息技术则是采用另外一种思路,我们
间 能够把时间 t t 分成许多相等的小间隔,例如1/100 s 。而把声音的强弱分成若干等级,比如6 256 个等级。这样我们就能够得到描 述这个声信号的许多组数据。这些数据就叫做数字信号。
每一组数据有两个数,一个代表时间位置,一个代表声音强弱。这个过程称为信息的编码。根据这个编码,我们能够将原信息复原( ( 解码) ) 。
第五章
物质的性质和分类
(8 8 )什么是“温室效应”? ? 主要的“温室气体”有那些? ?
温室效应,又称 “ 花房效应 ” ,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主要的温室气体有: : CO2)
(二氧化碳)
、 CH4)
(甲烷)
、 N2O (氧)
化亚氮)
、 HFCs( 氢氟碳化物) ) 、 PFCs()
全氟化碳)
、SF6( 六氟化硫 ) 。
(9 9 )水在人体内有何作用? ? 水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约占体重的 75% ,除一般的载体作用( ( 如血液载带运送氧及营养成分) ) 、体温调节作用、润滑作用( ( 减少食物对消化管道的摩擦) ) 外,水的
代谢作用也很重要。水参与细胞中原生质结构( ( 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 的形成,并使其组成物质( ( 蛋白质、糖类、磷脂) ) 保持胶体状态,进行各种代谢活动;水是各种代谢废物的良好溶剂。水直接作为反应物参加了体内各种生化反应,本身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营养素。
( 10 )什么是沼气? ? 沼气是一些有机物质(如秸秆、杂草、树叶、人畜粪便等废弃物)在一定的温度、湿度、酸度条件下,隔绝空气(如用沼气池),经微生物作用(发酵)而产生的可燃性气体。由于这种气体首先在沼泽地被发现,故名沼气。沼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一般含甲烷 50 ~70 %,其余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氮、氢和硫化氢等。其特性与天然气相似 。
( 11 )平衡膳食的化学基础? ? 平衡膳食的化学基础主要涉及: : 成酸性食物与成碱性食物平衡;膳食中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含量适合人体需要;膳食中三大生热营养素保持一定比例。
( 12 )通常烧开水的水壶 使用日久会结成坚硬的水垢,为什么? ?
“ 水垢 ” 也就是 “ 水碱 ” ,就是在水的状态发生变化时(特别是加热时),水中溶解的钙
离子( Ca2+ )和镁离子( Mg2+ ),与某些酸根离子形成的不溶于水的化合物或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水垢的导热性能极差,只有金属的二百分之一。水垢往往以晶体形式存在,质地坚硬,一旦形成,很难去除。
由于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自来水,都是溶解着大量的钙离子( Ca2+ )和镁离子( Mg2+ ),通常所说的 “ 水很硬 ” ,就是这个道理。这样的水在加热时,钙离子和镁离子的碳酸盐(碳酸钙和碳酸镁)在水中 的溶解度会大幅度降低,其中大部分不能溶解的(碳酸钙和碳酸镁)就会从水中析出而形成沉淀,也就形成了水垢。
第六章
化学反应
(1 1 )什么叫化学反应速率? ? 浓度、压强和温度对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反应物浓度或减少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加生成物浓度或者减少反应物浓度,化学平衡向着逆反应的方向移动。增大反应物的浓度,也能够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对有气体参与的反应,若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相等,则在等温下,增大总压强,平衡向气
体分子数减少的方向移动;减压,则平 衡向气体分子数增加的方向移动。增大压强,也能够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温度的影响与反应的热效应有关,升高温度,使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降低温度,使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升高温度,也能够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2 2 )试述煤气( CO )的致毒原因和解毒办法? ?
煤气中毒即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察觉。血液中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的结合能力比与氧的结合能力要强 200多倍,而且,血红蛋白与氧的分离速度却很慢。所以,人一旦吸入一氧化碳,氧便失去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使组织细胞无法从血液中获得足够的氧气,致使 呼吸困难。
解毒办法: :1 1 .应尽快让患者离开中毒环境,并立刻打开门窗,流通空气。2 2 .患者应安静休息,避免活动后加重心、肺负担及增加氧的消耗量。3 3 .对有自主呼吸的患者,应充分给予氧气吸入。4 4 .对昏迷不醒、皮肤和黏膜呈樱桃红或苍白、青紫色的严重中毒者,应在通知急救中心后便地进行抢救,及时进行人工心肺复苏,即体外心脏
按压和人工呼吸。其中在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若患者嘴里有异物,应先往除,以保持呼吸道通畅。5 5 .争取尽早对患者进行高压氧舱治疗,以减少后遗症。即使是轻度、中度中毒,也应进行高压氧舱治疗。
(3 3 )化学反应式 配平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 化学式配平: : 质量守衡,若是氧化还原反应还有得失电子守衡。
离子方程式: : 质量守衡,电荷守衡,若氧化还原反应得失电子守衡。
(4 4 )什么是核反应? ? 核反应是指入射粒子(或 原子核 )与原子核(称 靶核 )碰撞导致原子核 状态发生变化或形成新核的过程。
(5 5 )太阳能的基础是什么? ? 太阳不断地进行着激烈的核反应,磁放出大量核能,并以 辐射波的形式传送到宇宙空间。
第七章
生物多样性
(6 6 )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有什么重要作用? ? 一方面,一些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例如,人和动物的肌肉主要是蛋白质,输送氧的血红蛋白也是蛋白质。另一方面,有些蛋白质是调节生物体新陈代谢的重要物质。例如,调
节生命活动的许多激素是蛋白质,调节新陈代谢各种化学反应的酶大多是蛋白质。
(7 7 )什么是种群? ? 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能够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同 一种群的所有生物共用一个基因库。
(8 8)
)
五界说的各个生物类群各有哪些主要特征? ?
: : 细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蓝藻
、衣原体 。特点A :DNA 成环状,位于细胞质中,不具成形的细胞核,细胞内无膜细胞器...
篇五:自然科学基础作业一
开放大学开放教育 《自然科学基础》作业与练习(1)作业与练习第一套
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 1 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 2 分,6 个小题共 12 分。)
1. 加速度是指(
)。
A. 几个速度相加得到的结果 B. 速度的变化 C. 速度的变化和所用时间的比值 D. 速度越来越大的运动现象 2.物体的内能是指 (
)。
A. 分子的热运动的动能 B. 分子之间的势能 C. 分子的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之和 D. 物体中所有分子的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3.水的硬度是指(
)。
A. 变成了冰的水很硬 B. 水中含有铁、石头等硬物 C. 水中含有的钙、镁等盐类 D. 水中含有的木头、泥沙等杂物 4.蒸腾作用是指(
)。
A. 水从地面上蒸发 B. 水从衣物上被晒干 C. 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表面(主要是叶)散失到植物体外的现象 D. 汗被吸干 5.新陈代谢是指(
)
A.产生新物质取代旧物质的作用 B.活细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 C.吐故纳新 D.生老病死 6.生物多样性是指(
) A.生物的多种色彩 B.生物分布的广泛性 C. 生物分布年代的久远性 D.地球上全部生命的总和 二、判断题 (每小题 2 分,12 个小题共 24 分)
1.化学反应都是放热的。
(
) 2. 物体受力才会运动。
(
) 3.剧烈的运动出很多汗时,容易感冒,是由于水分蒸发要放热。
(
)
4.下雪天比融雪天暖和,是由于融雪要吸热。
(
)
5.人的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分别叫做大循环和小循环。
(
) 6.淡水是完全不含盐的水。
(
) 7. 光年是时间的表述。
(
) 8.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
(
) 9.遗传多样性又叫基因多样性。
(
) 10.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断。
(
) 11.磁体上磁性最强的地方叫磁极。
(
) 12.太阳的主要成分是空气和二氧化碳。
(
)
三、填空题(每小题 2 分,8 个小题共 16 分)
1.科学精神的本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崇尚科学、破除迷信,也就是一切认识要经过
,同时要反对对一切神秘事物的迷信和虚夸。
2.欧姆定律表明,通过导体的电流I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
。
3 . 分 子 动 理 论 的 三 个 要 点 是 : 物 质 是 有 大 量 的 分 子 组 成 的 。
分 子 在 做
的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4.生物的分类系统采取阶梯从属的等级,分为界、门、
、目、科、属、种七个等级。
5. 营养物质中的三种重要供热有机物是:糖类、
和油脂。
6.生产和生活中常用的三酸是:盐酸、硫酸、
。
7.生物生殖方式的主要类型有
和有性生殖两大类。
8.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是指:遗传多样性、
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四、计算题(8 分)
电源的电动势为 6 V,内阻为 0.5 Ω,外电路电阻为 4 Ω,路端电压是多大? 五、简答题(本题 12 分。4 个小题:物理、化学、生物、地学各一个题目,任选其中的 1个题目完成。)
1.简述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
2.什么是“温室效应”?主要的“温室气体”有哪些? 3.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有什么重要作用? 4.为什么会发生海洋潮汐?
六、论述题(本题 28 分)
试简述地球上生物进化的历程。(要求适当展开说明或举例)
作业与练习第一套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 1 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 2 分,6 个小题共 12 分。)
1. C
2.D
3. C
4.C
5.B
6.D
二、判断题 (每小题 2 分,12 个小题共 24 分)
1. ×
2.×
3.×
4.√
5.√
6. × 7.×
8.√
9.√ 10.√
11.√
12.×
三、填空题(每小题 2 分,8 个小题共 16 分)
1.实证 2.反比 3.无规则 4.纲 5. 蛋白质 6.硝酸
7.
无性生殖
8. 物种多样性 四、计算题(8 分)
解:E = IR+Ir 6 = I(R+r) I = 1.33 IR = 1.33×4 V = 5.32 V
五、简答题(本题 12 分。4 个小题:物理、化学、生物、地学各一个题目,任选其中的 1个题目完成。)
1.答:能量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6 分) 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其总量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6 分)
2.答: 温室效应指大气层允许太阳短波辐射通过和在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同时,向地面逆辐射波长更长的长波辐射,从而使地面升温,并处于保温状态的现象。(4 分)地球大气的这种保温作用,有如种植作物的温室,使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冰川融化,水灾频发,病虫害增加。(4 分) 二氧化碳是一种主要的“温室气体”,其他温室气体还有氮氧化合物、甲烷、水蒸气、氟氯烃类化合物等。(4 分) 3.答:一方面,一些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3 分)例如,人和动物的肌肉主要是蛋白质,输送氧的血红蛋白也是蛋白质。(3 分)另一方面,有些蛋白质是调节生物体
新陈代谢的重要物质,(3 分) 例如,调节生命活动的许多激素是蛋白质,调节新陈代谢各种化学反应的酶大多是蛋白质。(3 分) 4.答:
海水面有规律的周期性涨落现象称为海洋潮汐,简称潮汐(白天发生的为潮,夜晚发生的为汐,合称潮汐)。(6 分) 引潮力是引起地球上潮汐现象即海洋水体发生全球性的周期性的涨落运动的直接动力。(6分) 六、论述题(本题 28 分)
答:地球形成后,经过十几亿年的化学进化,到了太古代,才开始出现原始的生命。(5 分)
元古代,藻菌植物出现(海生)。(5 分)
到了古生代,化石骤然增加,几乎所有无脊椎动物的门类都能找到它们的化石代表。到了古生代末期的石炭纪,原始裸子植物出现,两栖类高度发展,原始爬行类也出现了。(6 分)
中生代是裸子植物和爬行类的时代。(6 分)
新生代是现代类型生物的时期,被子植物、鸟类和哺乳类繁盛。在新生代后期,出现了人类。(6 分)
(没有按要求适当展开说明或举例的,酌情扣分)
篇六:自然科学基础作业一
20 年国家开放大学《自然科学基础》形考任务 (计分作业和期末考核 1-10)试题及答案解析形考任务 1 题目 1(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 1 项是正确的。每小题 3分,12 个小题共 36 分。)
题目 1 正确 获得 3.00 分中的 3.00 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1.有效数字是指(
)。
选择一项:
a. 含最后一位估计值的测量数据
b. 市场上商品的净重 c. 测量标的物的特性值 d. 有法律效力的借款数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含最后一位估计值的测量数据 题目 2 正确 获得 3.00 分中的 3.00 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2.小学学段是关键时段是因为(
)。
选择一项:
a. 小学生有潜伏的性爱心理 b. 小学生有独特的评价依赖心理 c. 小学生同时具备 A、B、C 三者
d. 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理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小学生同时具备 A、B、C 三者 题目 3
正确 获得 3.00 分中的 3.00 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3.动物关键期是指(
)。
选择一项:
a. 人生重要的商机 b. 人类幼年一段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时期 c. 动物在幼年生命期中一段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时期
d. 恋爱过程中的一段宝贵时期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动物在幼年生命期中一段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时期 题目 4 正确 获得 3.00 分中的 3.00 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4. 有效数字修约是指(
)。
选择一项:
a. 一种数字的计算方法 b. 将数字按预定目的进行处理 c. 对测得的数值的位数确定的过程
d. 使数字变得更加有效地办法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对测得的数值的位数确定的过程 题目 5 正确 获得 3.00 分中的 3.00 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5.“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第一句描述的运动的参考系是(
)。
选择一项:
a. 青山与河岸
b. 竹排 c. 河岸 d. 流水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青山与河岸 题目 6 正确 获得 3.00 分中的 3.00 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6.物体运动是由于(
)。
选择一项:
a. 受到重力作用 b. 受到外力的作用 c. 受到拉力的作用 d.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题目 7 正确 获得 3.00 分中的 3.00 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7. 加速度是指(
)。
选择一项:
a. 速度的变化和所用时间的比值
b. 几个速度相加得到的结果 c. 速度越来越大的运动现象 d. 速度的变化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速度的变化和所用时间的比值 题目 8 正确 获得 3.00 分中的 3.00 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8.机械能是指(
)。
选择一项:
a. 机械运动时具有的能
b. 系统的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统称
c. 机械潜在的作功本领 d. 某种机械的能量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系统的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统称 题目 9 正确 获得 3.00 分中的 3.00 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9.对水的蒸发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选择一项:
a. 水在受热时才会蒸发 b. 水在沸腾时才会蒸发 c. 水在冷却成冰后就不蒸发 d. 水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水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 题目 10 正确 获得 3.00 分中的 3.00 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10.物体的内能是指 ( )。
选择一项:
a. 分子之间的势能 b. 分子的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之和 c. 分子的热运动的动能 d. 物体中所有分子的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物体中所有分子的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题目 11 正确 获得 3.00 分中的 3.00 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11.绝对零度是指(
)。
选择一项:
a. -273℃
b. 零度以下的温度 c. 水结冰的温度 d. 一种特殊物质结冰的温度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273℃ 题目 12 正确 获得 3.00 分中的 3.00 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12.理想气体是指(
)。
选择一项:
a. 一种最重要的稀有气体 b. 氢气 c. 气体特有性质理想化的模型
d. 水蒸气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气体特有性质理想化的模型 未标记标记题目 信息文本 (二)判断题 (每小题 2 分,14 个小题共 28 分)
题目 13 正确 获得 2.00 分中的 2.00 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1.1962 年出版的爱因斯坦的《寂静的春天》,开始了环境保护的新时代。(
)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 14
正确 获得 2.00 分中的 2.00 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2.1935 年尼龙 66 的发明开始了信息技术的新纪元。(
)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 15 正确 获得 2.00 分中的 2.00 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3.观测与实验是对于个体事物准确性的研究方法。(
)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 16 正确 获得 2.00 分中的 2.00 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4.调查与统计是对于群体事件涨落性的研究方法。(
)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 17 正确 获得 2.00 分中的 2.00 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5.地图就是指地球仪。(
)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 18 正确 获得 2.00 分中的 2.00 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6.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是牛顿第二定律。(
)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 19 正确 获得 2.00 分中的 2.00 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7. 重力加速度是 9.8 米/秒。(
)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 20 正确 获得 2.00 分中的 2.00 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8.质点是一种假想的模型。(
)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 21 正确 获得 2.00 分中的 2.00 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9.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是不变的。(
)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 22 正确 获得 2.00 分中的 2.00 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10.物体受力才会运动。(
)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 23 正确 获得 2.00 分中的 2.00 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11.“火烤心前暖,风吹背后寒”说的是空气化学成分的变化。(
)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 24 正确 获得 2.00 分中的 2.00 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12.热力学第一定律就是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的表现形式。(
)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 25
正确 获得 2.00 分中的 2.00 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13.蒸发只能在液体的表面上进行。(
)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 26 正确 获得 2.00 分中的 2.00 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14.剧烈的运动出很多汗时,容易感冒,是由于水分蒸发要放热。( )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错”。
未标记标记题目 信息文本 (三)简答题(每小题 18 分,2 个小题共 36 分)
题目 27 完成 获得 18.00 分中的 18.00 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1.什么是参考系?什么是质点?本小题 18 分。
答:为确定物体的位置和描述其运动而被选作标准的另一物体或物体系。也叫参照系 、参照物为确定物体的位置和描述其运动而被选作标准的另一物体或物体系。也叫参照系 、参照物.
质点就是有质量但不存在体积与形状的点,是物理学的一个理想化模型。
质点不一定是很小的物体,它注重的是在研究运动和受力时物体对系统的影响,忽略一些复杂但无关的因素。
评论评语:
题目 28
完成 获得 18.00 分中的 18.00 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2.简述分子动理论的三个要点。本小题 18 分。
答:1、由大量分子、原子(以下统称分子)组成的。
2、这些分子处于不停顿的无规律热运动之中,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3、分子的运动遵从牛顿运动定律。
原理:通过对大量分子求统计平均的方法,建立宏观量与相应的微观量平均值的关系,用以定量说明物体的状态方程、热力学性质以及扩散、热传导、黏滞性等的微观本质。
运用:分子动理论主要应用于气体。
形考任务 2 题目 1(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 1 项是正确的。每小题 3分,7 个小题共 21 分。)
题目 1 正确 获得 3.00 分中的 3.00 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1.一根木棍放在水中看上去好像折了,这是由于(
)。
选择一项:
a. 光从水面进入空气时的折射
b. 光碰到水面这个障碍要绕道前进 c. 光的反射 d. 光在水中的传播要走弯路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光从水面进入空气时的折射 题目 2 正确 获得 3.00 分中的 3.00 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2.正电荷是指(
)。
选择一项:
a. 丝绸摩擦金属棒所带的电 b.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c.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所带的电 d. 毛皮摩擦金属棒所带的电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题目 3 正确 获得 3.00 分中的 3.00 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3.关于电流的正确理解是( )。
选择一项:
a. 电的流体 b. 电子的定向运动
c. 电子的运动 d. 一种带电的液体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电子的定向运动 题目 4 正确 获得 3.00 分中的 3.00 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4.关于电击的正确理解是(
)。
选择一项:
a. 带电体之间的高电压引起的放电现象
b. 电力击倒阻碍物 c. 电流不能顺畅通过就会遭到电击 d. 电流通过导体就会引起电击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带电体之间的高电压引起的放电现象 题目 5 正确 获得 3.00 分中的 3.00 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5.判断一种食物是酸性食品还是碱性食品是根据(
)
选择一项:
a. 食物的成色的鲜艳度 b. 食物的口感 c. 食物水浸汁的 PH d. 食物在人体内的代谢产物的性质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食物在人体内的代谢产物的性质 题目 6 正确 获得 3.00 分中的 3.00 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6.酸雨是指( )。
选择一项:
a. PH
>
5.6 的降水 b. PH
=
5.6 的降水 c. PH
<
5.6 的降水
d. PH 为 6.5 的降水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PH
<
5.6 的降水 题目 7 正确 获得 3.00 分中的 3.00 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7.水的硬度是指(
)。
选择一项:
a. 水中含有的木头、泥沙等杂物 b. 水中含有铁、石头等硬物 c. 变成了冰的水很硬 d. 水中含有的钙、镁等盐类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正确答案是:水中含有的钙、镁等盐类 未标记标记题目 信息文本
(二)判断题 (每小题 2 分,18 个小题共 36 分)
题目 8 正确 获得 2.00 分中的 2.00 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1.频率是弹簧振动中通过的路程。(
)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 9 正确 获得 2.00 分中的 2.00 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2.光速在任何介质当中均为 3 亿米/秒。(
)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 10 正确 获得 2.00 分中的 2.00 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3.机械波是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现象。(
)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 11 正确 获得 2.00 分中的 2.00 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4.音调的高低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
)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 12 正确 获得 2.00 分中的 2.00 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5.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弯了,这是由于光的反射现象造成的。(
)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 13 正确 获得 2.00 分中的 2.00 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6.光源是指能自行发光的物体。(
)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 14 正确 获得 2.00 分中的 2.00 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7.绝缘体中是没有电的。(
)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 15 未回答
满分 2.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8.磁感应线是假想的。(
)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 16 不正确 获得 2.00 分中的 0.00 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9.电流就是指电的流动。(
)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 17 正确 获得 2.00 分中的 2.00 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10.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个导体的电阻之和。(
)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 18 正确 获得 2.00 分中的 2.00 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11.磁体上磁性最强的地方叫磁极。(
)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 19 正确 获得 2.00 分中的 2.00 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12.交流是电流在交叉导线中的流动。(
)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 20 正确 获得 2.00 分中的 2.00 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13.臭氧是有臭味的氧气。(
)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 21 正确 获得 2.00 分中的 2.00 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14.K 金是一类合金。(
)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 22 正确 获得 2.00 分中的 2.00 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15.淡水是完全不含盐的水。( )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 23 正确 获得 2.00 分中的 2.00 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16.溶液是一种化合物。(
)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 24 正确 获得 2.00 分中的 2.00 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17.水泥的水溶性是由于水泥的化学成...
篇七:自然科学基础作业一
( ( 中央电大) ) 小学教育专科《自然科学基础》网上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说明:1.资料整理于 2019 年 4 月 28 日,自 2019 年春期开始小学教育《自然科学基础》改为 100%形考,即全网核课程,考试平台网址:http://www.ouchn.cn。
2.为帮助学员顺利完成考试,特整理本资料。
第一次形考任务阶段测验一 试题及 答案
自然科学基础作业 1 1
作业要求:
1.字迹工整; 2.请根据学习进度随时完成各章作业,并于完成第二章之后交教师评阅。
引 言 不断创新的自然科学 (1)试述你所知道的科学家的名字和工作(不少于 3 位) 答:哥白尼是一位波兰天文学家,在 1543 年出版了著作—《天体运行》,这本著作事他科学思考、实际观测和数学计算的杰作,使对神学和宗教迷信的第一次庄严挑战,是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先声。
达尔文是一位英国科学家,于 1859 年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建立了进化论,书中不但提出了生物的“自然选择学说”,而且彻底粉碎了物种不变论和上帝创造万物论。
诺贝尔是一位瑞典科学家,是著名的化学家、实业家,以研发安全炸药出名。他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科学奖项—“诺贝尔奖”的创立者。
牛顿是一位英国科学家,在 1687 年出版的划时代的伟大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及他所建立的力学理论是人类认识自然历史上第一次理论大综合,为天文学、力学、机械工程学、建筑学等工程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从元素周期表可知道哪些信息? 答: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它的直行叫做族,共有 16 族,主族为 A,副族为 B;横列叫做周期,目前有 7 个周期;行与列的交界处叫做位。在位(也叫格)中列出了一种元素的主要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外围电子的构型,原子量(相对原子质量);同时也提示该元素所在的族和周期。
第一章 物体的运动和力 (3)什么是参考系?什么是质点? 答:参考系描述物体运动时,用来作参考的(假定为静止)另外的物体。
质点即具有一定的质量而没有大小和形状的物体。
在很多情况下,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以及运动形式,而使问题简化,这就是把物体看作一个质点。
(4)什么是速度?什么是速率? 答: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有时简单易行乐为匀速运动。这时位移和时间的比值,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在某些情况下,只需要考虑运动的快慢,就用物体在单位时间(例如 1S)内通过的路程来表示,并把这个物理量叫做速率,它是一个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程度的标量。
(5)什么叫力的要素?怎样对力进行图示? 答:决定力的作用效果的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合称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是一种用画图的形式把力的要素简洁、直观地表示的方法。
具体的做法是:从力的作用点出发,沿力的作用方向画一末端带箭头的险段,线段的长短按规定的自行选择的比例表示力的大小。
(6)什么叫牛顿第一定律?什么叫惯性? 答: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物体这种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7)质量和重量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答:通过牛顿第二定律,一个物体的质量 m 与它的重量 G 建立起 G=mg 的密切联系。由于在地球上统一地点所有物体的重力加速度 g 的值都相同,故不同的物体的重量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因而可以通过比较物体的重量来比较它们的质量。
例如等臂天平利用等臂杠杆原理,从标在砝码上的质量数,直接读出被称物体的质量数。用天平不能直接测出物体的重量,因为物理学中,重量的含义是力,是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是矢量。然而在市场商务活动中及化学或生物的科学实验中,使用重量一词明显是指质量,因为此时涉及的物品,而不是重力。
第二章
分子运动和物态变化 (8)简述分子动理论的三个要点。
答:物理学研究表明: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9)简述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
答:能量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其总量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10)简述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答:热力学第一定律:如果外界既向物体传热又对物体做功,那么物体内能的增加量就等于物体吸收的热量和外界对物体做功的总和。
热力学第二定律: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第 二 次形考任务阶段测验 二试题及 答案
自然科学基础作业 2 2
作业要求:
1.字迹工整; 2.请根据学习进度随时完成各章作业,并于完成第五章之后交教师评阅。
第三章
声和光 (1)光从空气射入一种玻璃,当入射角是 60°时折射角正好是 30°,求这种玻璃的折射率。
解:(1)因为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会发生折射现象。
因此有折射率公式:sini/sinr=n21
(2)已知题意,入射角是 60 度时的折射角正好是 30 度则代入公式,得:
N=sin60°/sin30°=1.732 答:光从空气射入一种玻璃的折射率为 1.732。
(2)声音的三要素是什么?为何二胡和小提琴的音色不同? 答:声音的三要素:音量、音调、音色。音量,即声音的大小程度。音的强弱是由发音时发音体振动幅度(简称振幅)的大小决定的,两者成正比关系,振幅越大则音越“强”,反之则越“弱”。音调,即声音的高低程度,音的高低是由发音时发音体振动频率的快慢决定的,振动频率:一秒钟振动次数。越快音调越高,越慢音调越低。音色,音色指声音的感觉特性。不同的发声体由于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 色也就不同,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音色的不同去分辨不同的发声体音色是声音的特色,根据不同的音色,即使。在同一音量音调,也能区分出是不同乐器或不同人发出的。所以音色不同。
(3)照度和亮度的概念有何不同? 答:照度,对于被照面而言,常用落在其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多少来衡量它被照射的程度, 这就是常用的二胡和小提琴的材料结构不同,照度,它表示被照面上的光通量密度。亮度是指发光体(反光体)表面发光(反光)强弱的物理量。
第四章 电和磁 (4)试画出一对等量异种电荷的电场线示意图。这些线代表着场里的正电荷的运动方向吗? 答:
电场线是为电场想象化而假想的线。可以看出,电场线总是从正电荷出发,指向负电荷,而且离电荷越近的地方,也就是电场线越强的地方,电场线越密。
(5)并联电路的特征是什么? 答:1.各用电器并列接收电路,电流不止一条路径。2.干路开关控制整 个电路;之路开关控制其所在支路上的用电器。3.一条支路断路, 不影响其他支路。4.一条支路被短路,整个电路都被短路。
(6)安培怎样在微观上把电现象和磁现象联系起来了? 答:根据电磁感应原理,电流的周围可以形成磁场。物体里,电子绕原子核运动可形 成电流,这样就可以产生磁场,但是在对外不显磁性的物体中电子的 运动取向几率是相等的,电子产生的磁场就彼此抵消了;在磁体中电子的运动取向是一致,电子产生的磁场不断累加,所以就显磁性。物体被磁化,就是在一个强大的外磁场的作用下,强制使物体中的电子运动取向一致,对外显磁性。
(7)说明下列概念:模拟信号、数字信号、编码、解码。
答:传统记录信息的方式,多为模拟式。例如我们常可以把一个声信号变成一个相似的电信号或磁信号。也就是说用一个电流或被磁化的 磁带来模拟声音信号。数字信息技术则是采用另外一种思路,我们可以把时间 t 分成许多相等的小间隔,例如 1/100 s。而把声音的强弱分成若干等级,比如 256 个等级。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描述这个声信号的许多组数据。这些数据就叫做数字信号。每一组数据有两个数,一个代表时间位置,一个代表声音强弱。这个过程称为信息的编码。根据这个编码,我们可以将原信息复原(解码)。
第五章 物质的性质和分类 (8)什么是“温室效应”?主要的“温室气体”有哪些? 答: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主要的温室气体有:CO 2 (二氧化碳)、CH 4 (甲烷)、N 2 O(氧化亚氮)、HFCs(氢氟碳化物)、PFCs(全氟化碳)、SF 6 (六氟化硫)。
(9)水在人体内有何作用? 答:水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约占体重的 75%,除一般的载体作用(如血液载带运送氧及营养成分)、体温调 节作用、润滑作用(减少食物对消化管道的摩擦)外,水的代谢作用也 很重要。水参与细胞中原生质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的 形成,并使其组成物质(蛋白质、糖类、磷脂)保持胶体状态,进行各种代谢活动;各种代谢废物的良好溶剂。水直接作为反应物参加了体内各种生化反应,本身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营养素。
(10)什么是沼气? 答:沼气是一些有机物质(如秸秆、杂草、树叶、人畜粪便等废弃物)在一定的温度、湿度、酸度条件下,隔绝空气(如用沼气池),经微生物作用(发酵)而产生的可燃性气体。由于这种 气体首先在沼泽地被发现,故名沼气。沼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一般含甲烷 50~70%,其余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氮、氢和硫化氢等。
其特性与天然气相似。
(11)平衡膳食的化学基础是什么?
答:平衡膳食的化学基础主要涉及:成酸性食物与成碱性食物平衡; 膳食中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含量适合人体需 要;膳食中三大生热营养素保持一定比例。
(12)通常烧开水的水壶使用日久会结成坚硬的水垢,为什么? 答:“水垢”也就是“水碱”,就是在水的状态发生变化时(特别是加热时),水中溶解的钙离子(Ca2+)和镁离子(Mg2+) , 与某些酸根离子形成的不溶于水的化合物或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水垢的导热性能极差,只有金属的二百分之一。水垢往往以晶体形式存在,质地坚硬,一旦形成,很难去除。由于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自来水,都是溶解着大量的钙离子(Ca2+)和镁离子(Mg2+),通常所说的“水很硬”,就是这个道理。这样的水在加热时,钙离子和镁离子的碳酸盐(碳酸钙和碳酸镁)在水中的溶解度会大幅度降低,其中大部分不能溶解的(碳酸钙和碳酸镁)就会从水中析出而形成沉淀,也就形成了水垢。
第 三 次形考任务阶段测验 三试题及 答案
自然科学基础作业 3 3
作业要求:
1.字迹工整; 2.请根据学习进度随时完成各章作业,并于完成第八章之后交教师评阅。
第六章 化学反应 (1)什么叫化学反应速率?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内因和外因)有哪些? 答:化学反应的速率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它着眼于物质的种类和质量的变化。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分为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是指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如金属钠与冷水剧烈反应,而镁和沸水仅能微弱反应。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决定因素是内因。外因是指外界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改变了这些条件,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其根本原因是改变了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目,也就改变了分子间发生有效碰撞的机会,从而改变了化学反应速率。其他条件:除上述四种常见的反应条件外,还有光、超声波、激光、放射线、电磁波等均可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试述煤气(CO)的致毒原因和解毒办法。
答:煤气中毒即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察觉。血液中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的结合能力比与氧的结合能力要强 200 多倍,而且,血红蛋白与氧的分离速度却很慢。所以,人一旦吸入一氧化碳,氧便失去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使组织细胞无法从血液中获得足够的氧气,致使呼吸困难。
解毒办法:1.应尽快让患者离开中毒环境,并立刻打开门窗,流通空气。2.患者应安静休息,避免活动后加重心、肺负担及增加氧的消耗量。3.对有自主呼吸的患者,应充分给予氧气吸入。4.对昏迷不醒、皮肤和黏膜呈樱桃红或苍白、青紫色的严重中毒者,应在通知急救中心后便地进行抢救,及时进行人工心肺复苏,即体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其中在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若患者嘴里有异物,应先往除,以保持呼吸道通畅。5.争取尽早对患者进行高压氧舱治疗,以减少后遗症。即使是轻度、中度中毒,也应进行高压氧舱治疗。
(3)化学反应式配平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化学反应式配平的主要依据是物料平衡,又称为质量平衡。
化学式配平:质量守衡,若是氧化还原反应还有得失电子守衡。
离子方程式:质量守衡,电荷守衡,若氧化还原反应得失电子守衡。
(4)什么是核反应? 答:粒子(中子、粒子、粒子、光子等)或重离子与原子核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各种变化的过程,叫做核反应,这是宇宙中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现今存在的化学元素除氢外,都是通过核反应合成的。
(5)太阳能的基础是什么? 答:热核反应是太阳能的基础。从太阳的光谱中发现,太阳中存在着大量的氢和氦。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聚合成氦原子核,同时释放聚变能。这种聚变能一方面用来维持聚变反应所需的高温,另一方面以光和热的形式向太空辐射巨大的能量。
第七章
生物多样性 (6)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有什么重要作用? 答:一方面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例如,人和动物的肌肉主要是蛋白质,输送氧的血红蛋白也是蛋白质。另一方面,有些蛋白质是调节生物体新陈代谢的重要物质,例如,调节生命活动的许多激素是蛋白质,调节新陈代谢各种化学反应的酶大多是蛋白质。
(7)什么是种群? 答: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