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主题教育 > 正文

主题五:叩问道德底线

时间:2022-12-03 13:55:05 来源:网友投稿

道德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包括孝道、宽容、诚实、善良等诸多内容;从类型上分又可分为职业道德、生态伦理道德等。道德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正因为有道德约束,有道德底线的限制,每个人才会自觉地有意识地规范自己的行为,使我们处于一种相对和谐、稳定、温馨的社会环境中。

近年来,关于“道德”“道德底线”的主题,在高考试题中频频出现,仅2010年便有多个省市的高考试题涉及到了“道德”的内容。如2010年高考语文天津卷第二大题考查的便是生态伦理道德,文章对生态伦理道德的概念及其内涵都作了详细表述,开阔了读者的视野;山东卷第二大题《人生的四种境界》一文,对“道德境界”作了详细阐释。2009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作文题也是对有关伦理道德的考查。文题给出了一则材料,几个人面对一乞讨女孩,展开争论。争论的内容就是伦理道德,然后要求考生围绕材料的内涵作文。由此观之,道德这一主题颇受高考命题者青睐,应引起广大考生的重视。

学术良心或学术道德

□季羡林

“学术良心”,好像以前还没有人用过这样一个词,我就算是“始作俑者”吧。但是,如果“良心”就是儒家孟子一派所讲的“人之初,性本善”中的“性”的话,我是不信这样的“良心”的。人和其他生物一样,其“性”就是“食、色,性也”的“性”;其本质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人的一生就是同这种本能作斗争的一生。有的人胜利了,也就是说,既要自己活,也要让别人活,他就是一个合格的人。让别人活的程度越高,也就是为别人着想的程度越高,他的“好”或“善”也就越高。“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是地道的坏人。可惜的是,这样的人在古今中外并不少见。有人要问:既然你不承认人性本善,你这种想法是从哪里来的呢?对于这个问题,我还没有十分满意的解释。《三字经》中的两句话“性相近,习相远”中的“习”字似乎能回答这个问题。一个人过了幼稚阶段,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会感到,人类必须互相依存,才都能活下去。如果一个人只想到自己,或都是绝对地想到自己,那么,社会就难以存在,结果谁也活不下去。

这话说得太远了,还是回头来谈学术良心或者学术道德。学术涵盖面极大,文、理、工、农、医,都是学术。人类社会不能无学术,无学术则人类社会就不能前进,人类福利就不能提高;每个人都是想日子越过越好的,学术的作用就在于能帮助人达到这个目的。大家常说,学术是老老实实的东西,不能掺半点假。通过个人努力或者集体努力,老老实实地做学问,得出的结果必然是实事求是的。这样做,就算是有学术良心。剽窃别人的成果,或者为了沽名钓誉创造新学说或新学派而篡改研究真相,伪造研究数据,这是地地道道的学术骗子。在国际上和我们国内,这样的骗子亦非少见。这样的骗局决不会隐瞒很久的,总有一天真相会大白于天下的。许多国家都有这样的先例。真相一旦暴露,不齿于士林,因而自杀者也是有过的。这种学术骗子,自古已有,可怕的是于今尤烈。我们学坛和文坛上的剽窃大案,时有所闻,我们千万要引为鉴戒。

这样明目张胆的大骗当然是决不允许的。还有些偷偷摸摸的小骗,也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戒心。小骗局花样颇为繁多,举其荦荦大者,有以下诸种: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在公开学术报告中听报告人讲演,平常阅读书刊杂志时读到别人的见解,认为有用或有趣,于是就自己写成文章,不提老师的或者讲演者的以及作者的名字,仿佛他自己就是首创者,用以欺世盗名,这种例子也不是稀见的。还有,有人在谈话中告诉了他一个观点,他也据为己有。这都是没有学术良心或者学术道德的行为。

我可以无愧于心地说,上面这些大骗或者小骗,我都从来没有干过,以后也永远不会干。我在这里补充几点,梁启超在他所著的《清代学术概论》中谈到的清代正统派的学风的几个特色:“隐匿证据或曲解证据,皆认为不德。”“凡采用旧说,必明引之,剿说认为大不德。”这同我在上面谈的学术道德(梁启超的“德”)完全一致。可见清代学者对学术道德之重视程度。此外,梁启超上书中还举了一点特色:“孤证不为定说。其无反证者姑存之,得有续证则渐信之,遇有力之反证则弃之。”

(选自《阅世心语》,有删改)

近年来,关于学术道德的议论文章可谓多矣。一些无德之人喜欢剽窃别人的学术成果,这样的人很多。名人有之,凡人更甚,只是有的明目张胆,有的偷偷摸摸。明抢也好,暗偷也罢,总而言之,这是一种有违良心的行为,一种很不道德的行为。季羡林先生认为,学术是老老实实的东西,不能掺半点假。老老实实地做学问,得出的结果必然是实事求是的。这样做,就算是有学术良心。其实,这是一个学者应坚守的最起码的道德底线。

诚实的原则

□冰岛牧场

有时候讨论起孩子的教育,我会和同事们鼓吹自己的观点。于是同事就会问我:什么是原则。

我可怎么回答呢?我不知道什么是原则的定义,不过我心里认为原则不是统一的,有些小事是原则,有些大事反而不是原则。所以,原则就是你个人认为重要的、不可放弃的、必须要维护的、不愿承担损失的一些观念和事件。比如说坦白和诚实就是原则。

但坦白和诚实的原则有时也需要灵活。

有一次,我回家后和女儿讲了一件我上课遇到的事情。

有天上课的时候,一位同学的手机响了。

“你不用响铃,还不到下课时间呢!”我通常不会直接批评学生,他们都大了,知道该怎么做。

遗憾的是他的手机又响了,这一次我的脸上有不悦的神色了:“请关掉。”

更遗憾的是,他的手机又响了。

于是,我有一大堆恶毒的语言出口:“告诉你,别以为本老师没办法。我会在你的期末试卷上写道:因为你的手机,所以你得零分。别找我讨什么公道,你连续三次不公道了。我会让你在三十二岁的时候,领着你六岁的儿子来领毕业证,以便于你能很好地告诉儿子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

之后,我虎起脸道:“是谁呀,站出来领赏吧。”

最遗憾的是,这位同学居然真的站出来了——因为他很诚实。

我继续上课,铃响之后,一般我都会大声地喊:“下课。”通常我的学生会不由自主地跟一声:“老师再见。”

但是今天我喊:“不下课!”同学们茫然。

“我还有话说。”

“今天这个同学很诚实,所以我不打算见他儿子。但是,我要告诉大家——”我故意停下来,我知道他们想知道我说什么。

“今后遇到此类事情发生,请同学们千万不要站出来。不然,我就必须实现自己的诺言,否则我就是言而无信。这不是不诚实,这是合理规避风险。但是,课后你勇敢地站出来,这是秉承诚实原则。”

“明白了吗?”我非常大声地问。

“明白了!”同学们非常热烈地回应。

“现在,请连续三次催我下课的同学起立。”

那位同学非常的忐忑,不知我要把他如何。

“你三次急着宣布下课,现在满足你的愿望,请大声地宣布下课。”我笑了。

“下课!”那位同学非常大声地喊。同学们这次没喊再见,而是很大声地道:“万岁!”说完,便哄哄地赶下节课了。

那个同学没有走,他要完成“诚实原则”。

“谢谢您,老师。我们私下里都很爱戴您。”

女儿从我的故事里一定懂得了些什么。

我鼓励女儿必须要诚实,至少对自己要诚实。为什么是至少要对自己诚实呢?因为有的时候,如果我们诚实地表达观点,可能会对自己或他人产生非常不利的后果。这个时候,我教给女儿保持沉默。

推荐访问:叩问 底线 道德 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