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正文

烧伤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8,例诊治体会

时间:2022-11-21 10:50:11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总结了8例各种原因烧伤后致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病人, 此部分人群发生烧烫伤时有其特殊性:病程相对较长,诊断不难,大多保守治疗有效。正确诊治是关键。

【关键词】 烧伤恢复期;下肢静脉血栓;诊治体会

【中图分类号】 R644 【文献标识码】 B

我院2009 年1 月-2013 年12月共诊治烧伤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病人8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8 例病人中,男6 例,女2 例,年龄37- 71 岁,平均55.6岁。烧伤面积为15-85%TBSA,Ⅱ-Ⅲ度。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时间为伤后22天-65天。上述8例病人均经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X线静脉造影确诊。均采取保守治疗,经7-19个月随访,临床症状消失,效果满意。

2 治疗方法

2.1 预防治疗[1] (1)重度烧伤病人卧床1-2周后,要抬高患肢,患肢需高于心脏水平,离床面20-30厘米,床脚摇高30度。(2)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采用低分子肝素等抗凝药物。(3)烧伤创面愈合后初始离床活动时应穿弹力袜或下肢应用弹力绷带,可促使下肢静脉的回流增加,减轻肿胀。根据烧伤部位和肿胀程度的不同,应用时间为3个月-6个月,最长至12个月。

2.2 非手术治疗

2.2.1 抗凝治疗 (1)肝素应用:普通肝素负荷量100u/kg,快速静脉滴注,维持量为每小时10-20u/kg,持续静脉泵入,每4-6h三管法监测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维持在20-30s,当持续滴注达到治疗水平时,APTT的监测期改为1-2次/d,疗程通常为7天左右,如严重烧伤,末梢血管破坏较重,可皮下注射肝素5000单位,每4-6小时一次。上述肝素治疗应维持7天左右,改为华法令口服并与肝素重叠3-5天。(2)华法林:肝素治疗3-5天后可改为口服华法林,20mg/日,逐日减半,2-3日后,监测凝血酶原时间达正常水平的1-1.5倍后给予维持量2.5 mg/日,持续服用2-4月。

2.2.2 祛聚疗法 作为辅助疗法,或预防性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静250-500mg/日,可以增加血容量,降低血液粘稠度和防止血小板聚合。此外,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亦有祛聚作用。

2.2.3 介入治疗 适用于深静脉血栓形成已延伸到膝以上者,肺栓塞危险性高时;当抗凝剂因并发症而需要终止时;当在足量抗凝剂应用时仍有反复血栓栓塞发生时;以及当存在不能用抗生素控制的败血性血栓栓塞病变时可行介入治疗。

3 结论

3. 1 早期诊断 对于烧伤病人长期卧床者,当发现病人患肢疼痛,单侧肢体肿胀,肢体肌张力较高,挤压小腿后侧肌肉疼痛,Homann氏征或Neuhof氏征阳性,部分病人肢体表面皮肤有红斑形成,并有低热、脉搏加快,应高度警惕下肢静脉血栓发生。但有50%病人具有隐蔽性,临床表现不明显。需排除急性动脉栓塞和淋巴水肿,蜂窝织炎等[2]。当怀疑有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应及时查凝血指标,作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X线静脉逆行造影。纤维蛋白的检测也是下肢静脉血栓诊断的一种方法。此外测定D-二聚体含量也是下肢静脉血栓诊断的另一种方法。最后确诊需彩色多普勒超声和/或静脉造影,彩超对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的特异性高达98%,且无创伤,目前广泛应用,但其最大的不足是对亚临床状态下肢静脉血栓和小静脉血栓形成的敏感性较差。静脉造影是公认的“金标准”诊断方法, 尽管有需要搬动,有一定的创伤、不易被患者接受等缺点,使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而对于一时难以确诊的患者来说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

3.2 早期治疗 对于烧伤病人来说,下肢静脉血栓的治疗是综合性的,以保守治疗为主。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处理:①抑制凝血;②溶解栓子;③效果不明显时,可采用介入治疗。低分子肝素是从普通肝素解聚而来,其出血的副作用少,生物利用度高,个体间差异小,已成为预防及治疗烧伤病人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首选药,并需辅以适当功能锻炼和下肢应用弹力袜或弹力绷带压迫等措施。

参考文献

[1] 东北三省第6次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

[2] 黎鳌.烧伤治疗学[M].第2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2.

推荐访问:下肢 烧伤 诊治 并发 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