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信息化融入中职德育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10-16 11:10:07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前沿的信息化交流方式已然成为不可逆转的社会大背景,传统的德育教学课堂与现代化的学生个体如何科学的找到结合点,进而碰撞出教育的火花,这是客观现实给当前的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务必深入思考的必然情境。本文试图从中职德育课角度,谈谈应当如何合理利用信息化条件来丰富案例教学方法,创新传统课堂模式,使得学科的教学宗旨能更加有效地达成。

【关键词】信息化;中职德育课;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086-01

案例教学法,自1910年由美国哈佛大学首创以来,经历了近百年的多学科的应用与发展,其含义一直在不断地拓展,其意义也在不断得到深化。其中,案例教学与德育课的结合也是由来已久,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相关知识,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情境进行提炼,引导学生就给定的案例素材进行分析、讨论与总结,从而形成为促动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运用于中职德育课堂是许多教师授课之首选。但结合中职生的实际,案例教学法也曾碰到各式各样的难堪与难题。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概念混淆,误把举例当案例

什么是案例?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它可以是一个故事、一次活动记录、一段实际情境等等,一般来说,它是可以服务教学的具有真实性、启发性、完整性、典型性的材料,但不是一个简短的课堂举例可以概括的,它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来分配两者不同的用处。

二、选择案例目的不明确,针对性不强

使用的案列教学的目的不外乎三个方面,其一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其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其三激发学生情感升华,生动的案例可以起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添置与知识特点一致性的案例,但在实际教学时往往会出现两种窘况,一种德育课堂变成了故事会,氛围虽好,可惜没有主题也没有结论,另一种课堂是材料详实精彩,但迫于课堂时间关系,无法展开探讨,只能点到为止,学生意犹未尽,收效甚微。

三、案例内容的时效性、典型性不够

德育教材、教辅材料上一般都配有大量图文案例,如果按照思维固定模式的话,就地取材也并非完全不可。三年五载下来,这些材料反反复复被拿来絮叨,课堂犹如鸡肋,食之无味。且教材更新远不及社会发展速度,因此教师所用的案例就会离我们的学生越来越远,所产生的共鸣也就越来越淡,比如讲到榜样人物时,雷锋、张海迪、钱学森等人物当之无愧是大家学习的榜样,但对于时下中职生来说,励志成才的草根、创业成功的90后、出奇制胜的达人或许才是他们更向往了解并积极崇拜的人群。

四、信息化形式的引入或单一或堆砌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不可避免的,信息化的模式开始向教育教学辐射影响。多媒体教学辅助课堂案例教学形式已然普遍推广开来,但是这种引入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程度不一。信息化设施与资源好的学校,翻转课堂、mocoo、微课程、电子白板教学、线上线下互动等等花样层出不穷,客观条件不足的学校教师也不断在寻求突破,一张PPT上插满视频、图片、flash动画,一堂课下来热热闹闹,学生也是眼花缭乱,一些老师感觉只要课堂与信息化接轨越亲密,课堂效果就会同步最大化。据此,现在有不少学者已经提出,信息化形式的引入需要教师合理与科学的把握,太单一或者只是形式上的案例堆砌,不结合学生实际和学科特点的信息化,只会产生更多的负面效果,比如学生“生吞”了大量的网络资源,如何消化并分类吸收又成为新的难题。

五、缺乏反馈,评价机制不健全

德育课案例教学的常规模式是教师抛出案例、设置疑问、师生互动,最后由教师进行全面总结。学生长期扮演对案例的被动接受角色,不利于自主学习,也无法将自己对案例的思考及时反馈给教师,更别提对案例进行拓展性的探讨。另一方面,考虑到教学思路的个体差异性,教师之间很少就案例的选择进行交流或者共享,一些优秀案例要么变成了稀缺资源,只有在教学开放日时才得以公布于众,要么被埋没于海量的网络世界里,等待独具慧眼的人去挖掘。案例资源的匮乏与良莠不齐、反馈机制的不健全也是当前德育课案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德育课案例教学存在的种种问题,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可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去分析,主观上,教师对案例教学的理解存在偏差,尤其在现代化教学背景下如何明确定位案例服务教学主旨的作用、如何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辅助案例教学的能力,是改善教学效果的关键之一;客观上,德育学科尚缺乏完善的动态的案例资源库、学校的教学设备条件发展不均衡,也对现代化教学水平整体提高有所影响。

综合上述讨论,笔者在借鉴当前部分学者关于信息化教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教學实践感悟谈谈自己关于中职德育课运用信息化的案例教学的一些思路。

第一、及时更新德育课教学理念,融入信息化思维。

中职德育课从本质上看,是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课。我们所面对的学生群体有着特殊性与独特性,他们不喜道理说教,他们只要生活体验,他们没有应试压力,他们需要实际利益。所以,这就要求教师的每节课都要能带给他们新鲜的有用的理念,用信息化的形式植入也好包装也罢,效果事半功倍。比如,讲授人生价值观念,如此庞大的课题还没开讲已经吓退半数学生了,但是设置一场人生价值的拍卖会,课堂气氛立刻转变,再利用手机平台现场操作,既节约了时间,又能一边互动一边启发,整个过程中学生先被形式吸引,后又被任务驱动,师生都感到心情愉悦,教学目的的达成度陡增。

第二、积极开发信息化案例,建立案例资源库平台。

开发信息化的案例资源平台,无疑是一个繁重的系统工程,需要相关学科的科研部门来统筹规划。但是从一个授课教师的角度,也应有主动尝试的自觉与行动。信息化的案例资源主要以图片、视频、音频、flash动画等形式,依托各种网络平台传达给学生。案例可以是教师组成团队开发,也可以发动学生分组开发。这里,以笔者2014年参加全国中职学校“创新杯”教学设计与说课大赛作品为例,笔者授课课题为《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通过研读教材确定本课题需完成教学任务,依据任务难易程度再设置案例不同的开发方向。比如证据种类的简单图文案例交由一般学生来完成、涉及信息技术方面复杂的维权案例由特长学生在教师辅助下完成,教师利用网络平台负责素材的选取与整合,最后形成了一堂既有学生主动参与又有信息化含量的有效课堂教学,实践证明,这些保留下来的案例在后来的课堂教学上仍能收到良好的反响。

第三、研究案例的信息化运用艺术。

信息化模式引入案例教学需要合理又科学的思路,过度使用或使用不当反而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依据学科特点与学生实际情况,可将案例作如下处理运用:教师辅助改编案例、学生自创式案例、学生任务式案例、师生互动式案例。比如笔者动员并辅助计算机专业学生将长篇的维权案例《刘薇的选择》改编成flash动画,并与学生合作给它配以幽默的台词,准备过程虽然耗时,但效果是值得的,这些案例一旦呈现在学生面前,立刻紧紧抓住学生视线,接下来的教学便如行云流水。还比如,为了讲好民事举证原则,我给指定学生布置课前任务录制校园维权短剧,对他们的拍摄给出指导性建议,对他们的成果进行修缮,这样一个鲜活的案例被恰到好处的运用了起来,同学们踊跃的参与讨论短剧留下的证据悬念,在教师引导之下他们积极自主完成了学习任务。

第四、建立教学信息化的反馈机制。

教学反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重视案例教学的反馈环节,才能使教师及时的调整教学程序、教学策略,从而保证德育课教学案例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德育课案例教学的学生反馈可以从多个环节或者多种途径实现:其一学生在德育课案例教学上的行为表现,由于学生对知识接受和理解的心理背景上的不对称、师生关系中可能存在的不对称认知等等原因,教师应密切给予关注;其二德育任课教师在课上或课后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意见征询,了解学生关于案例教学的建议、意见和要求;其三由教学管理部门组织确立德育课案例的实践效果反馈情况。以上环节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有时受到时间、空间等因素限制无法得到有效开展,但借助信息化的先进平台,很多宝贵的反馈材料得以高效有质有量的收集。不少教师正在积极探索、尝试使用学习反馈评价机制,他们利用各种软件平台,设置互动问答、问卷调查、评分环节、学生作品展示环节、评比环节等模式,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学习的感悟与效果,这些反馈本身就是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案例,同时也必将促進今后有效调节和控制课堂教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得信息化与课堂教学形成更加有机的结合。

参考文献

[1]高然.《初中思想品德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湖南科技大学》优秀硕士论文,2015年.

[2]李银.《信息化教学法在中职生德育教学中的运用》,《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2013(18):85-86.

[3]葛寿鹏.《中职法律课教学中的案例教学》,《考试周刊》,2010(22):217-218.

[4]杨群.《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优点及存在问题》,《考试周刊》,2009(35):187.

推荐访问:德育 中职 融入 信息化 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