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的思想出发,以一个项目为平台,针对高职数据库专业学生今后所从事的工作岗位,论述了根据信息系统开发融合原先开设的多课程内容,设计出一门涵盖多门课程知识的综合性较强的课程的思路,并详细阐述了将工作过程教学法运用于课改的具体实施过程,并对所取得的教学效果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职业岗位;工作流程;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0)11-0074-02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某一社会职业或技术岗位群培养从事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或管理人才。因此,对这些将从事企业一线岗位工作的高职学生来说,尤其迫切需要培养在岗位上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法是继案例教学法之后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一个新尝试。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是指课程的名称和内容不是科学学科的子区域,而是来自职业行动领域里的工作过程。这种教学法的教学目标直指学生今后所从事的岗位工作,对高职学生有很强的实用性,同时也对高职院校教师提出新的挑战。
目前,很多院校教师已针对部分课程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成果,但在教学中仍然是各门课各自为政。我们在此次教改中大胆打破课程与课程的界限,以培养信息系统开发人员所具备的职业能力为目标,根据信息系统开发过程,融合原先开设的多课程内容,设计出一门涵盖多门课程知识的综合性较强的课程。
如何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项目课程
课程开发原则课程开发的原则必须明确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定位,以工作过程为线索设置课程,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设计学习项目,以职业能力形成为依据选择课程内容。
课程开发范式一般情况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包括专业调研、工作任务分析等步骤,具体开发过程见图1。
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探索
数据库专业职业岗位分析本次课改对象为数据库专业的高职学生。根据市场调研,数据库专业的学生今后所从事的工作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中小型C/S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这类人员要求能根据需求分析说明书设计简单的管理信息系统。第二类是数据库管理人员,即DBA。这类人员要求能够根据企业系统的运行环境安装、配置和测试数据库,保证DBMS、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正常工作。这两类岗位中第一类人员需求较大,而DBA需求量较少,而且企业对DBA的要求较高,一般要求有经验的人员承担,应届毕业生无法胜任。因此,对高职学生也主要朝着中小型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人员方向培养。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人员工作任务分析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是一个职业的具体工作领域,它是工作过程结构完整的综合性任务,反映了该职业典型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对于一个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人员而言,典型工作任务可分为:系统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概要设计、数据库设计、界面设计、程序设计和测试。具体工作任务详见图2。
课程结构分析及融合现行高职教育培养计划中关于信息系统设计大致包括如下课程:(1)《数据库概论》:介绍关系数据库中的有关概念,并对数据库设计过程做简要介绍。该门课程以理论为主。(2)《数据库程序设计》:详细介绍sql语言使用,学会设计存储过程、函数和触发器。这门课程需通过大量练习,并要求熟练掌握。(3)《vb数据库程序设计》或《vb.net数据库程序设计》:以vb或vb.net为前台开发语言,设计数据库应用程序。(4)
《数据库需求分析和规划》:介绍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学会编写可行性分析报告、用户需求分析说明书、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等软件文档。现行的课程设计强调知识的系统性,认为要有坚实系统的理论基础才能应用知识。这种课程体系中各门课程知识循序渐进同时又有交叉,但是,当学生学到后面的知识时,似乎觉得对有关知识都有所了解,可事实上,却无法很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个实际项目。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法是直接面向学生今后所从事的岗位,将该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分解成若干工作流程,在此基础上进行课程开发,设计教学方案。基于这种思路,我们将原来分布在多门课程中的知识点,按照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工作流程进行重新组织,将这几门课程整合成一门综合课《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这样当学生学完这门课程,也就完整地走完所有的工作流程。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对实际工作任务的分析,整合工作任务后归纳出具体的工作流程,将分解出的工作流程转换成学习性的工作任务,从而完成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这个过程需要企业中处于生产一线的技术员、工程师或课程专家和职业院校教师共同完成。
项目设计如果没有一个具体的项目做平台,工作过程就只能是空中楼阁,泛泛而谈,学生还是无法应用知识。为了让学生无需花太多时间了解应用场景,本门课程使用一个项目贯穿于各个学习任务。在选择案例时,教师应考虑案例的时效性和综合性。案例最好是企业正在使用的系统,同时,该案例应尽可能简单且综合性强。系统的开发技术不一定要很高深,但覆盖的知识点一定要全面,这是选择教学案例的关键。本文在教学中选用的案例是一个超市进销存管理系统,该案例应用范围广,需求容易获取,具有很好的扩展性(可扩展成其他进销存系统),并且开发这个系统的后台几乎涵盖了SQL-SERVER中所有的数据库对象:表、视图、存储过程、系统、用户自定义函数、系统及用户自定义存储过程。另外,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还要设计好该系统的备份恢复策略,做好数据库的日常维护工作。
具体教学改革实施过程 (1)组织教师团队。由于整合后的课程综合性强,单由一名教师来完成教学任务很难达到预计教学目标,因此,整合后的这门课程将由一个教师团队完成。这个教师团队中的成员由擅长作系统分析和规划的系统分析师1名、擅长数据库后台设计教师1名、擅长程序设计教师1~2名共同组成。课程试验对象为数据库编程专业2个班学生。(2)划分学生学习小组。由于学生个体学习能力的差异,要求每个学生都能独立完成一个系统几乎不可能,因此,学习和考核过程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每个小组中选举出一名学习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整个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互帮互助,共同完成任务。最后的考核也是以小组为单位,由教师任意指定一名组员代表小组参加考试。由于每个学生都有可能代表小组参加考试,因此小组成员之间就会互相督促、共同进步。(3)课程设计。课程组根据前面分析的工作任务进行课程设计,具体见表1。(4)验收成果。《超市进销存系统》所有流程走过一遍。改革后的这门课,学生不再参加期末笔试,成绩由平时表现成绩(50%)和小组考核成绩(50%)构成。其中,学生平时表现成绩由组长和教师共同给出。期末教师在每个学习小组中任意抽一名学生参加考核,该学生的考核成绩代表小组考核成绩。考核时的测试数据由教师给出,教师还将对程序中的问题进行提问。
应用基于工作过程思想对数据库课程进行重新设计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在学习完这门课程后,熟悉了信息系统设计的各个流程,能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一个小型信息系统的开发。学生在学完这门综合课后基本都能顺利完成毕业设计。
当然,目前我们仅仅是将基于工作过程的思想引入本门课程,尝试做了一些改革。今后我们的任务是很繁重的。比如,要组织教师进一步研究和完善课程标准、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材和教学辅助材料等。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逐渐转变教师观念,以学生为主体,使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逐渐转变成“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龚家骧.数据库需求分析与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2-132.
[4]Thomas Connolly Carolyn Begg.数据库系统(第3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195-297.
[5]陈承欢.信息系统应用与开发案例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6]管胜波,杜成龙.浅析基于工作过程的软件开发教学[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09,(8).
[7]王勇,王海翔.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软件课程教学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09,(14).
作者简介:
王琳燕(1978—),女,福建福州人,福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数据库、数据仓库。
刘绍清(1974—),男,福建福州人,福州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数据挖掘。
陈文(1966—),男,福建福州人,福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软件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