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新中国70年统一战线与国家治理”研讨会综述

时间:2022-11-08 18:45:07 来源:网友投稿

2019年5月21日,《统一战线学研究》编辑部与复旦大学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统战基础理论上海研究基地(以下简称“复旦大学统战理论研究基地”),联合举办“新中国70年统一战线与国家治理”研讨会。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复旦大学统战理论研究基地专家委员会主任)陈明明教授、臧志军教授,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李煜教授,新闻学院谢静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肖存良副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商红日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所长晏可佳研究员,思想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马驰研究员;中共上海市委党校袁峰副研究员出席会议。会议由陈明明教授主持。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统一战线学研究》主编何晓栋参加会议并讲话。《统一战线学研究》编辑部全体人员、复旦大学统战专业硕士研究生等参加会议。专家们围绕研讨主题,采取多学科、宽视角,坚持理论和实践结合、统一战线和治国理政全局结合,开展了富有启发、富于学理的讨论,现将与会专家发言观点综述如下:

一、统一战线事关国家治理和国家命运的兴衰成败

专家们认为,研讨主题具有明确指向性,新中国70年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共产党70年执政的经验值得认真总结、教训需要认真吸取,以期更好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中国成立后,统一战线与党领导的国家治理继续存在关联。70年来,统一战线与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国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陈明明、肖存良提出:“统战昌盛则国运昌盛,统战衰败则国运衰败。”陈明明认为,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治理中要重视通过统一战线这一中国政治重要机制,凝聚各种社会政治力量,使各种积极力量各归其位、发挥作用。肖存良认为,统一战线70年的一条重要教训是不能将统一战线抽象化,而使其远离现实国家治理运转。

二、新理论指导统一战线参加国家治理的新实践

专家们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创新发展给予高度评价。马驰、臧志军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一战线的系列重要讲话指明了新时代统战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方法要求。臧志军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论述有三个鲜明特点:再次明确统一战线是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强调统一战线要重视实效;强调统一战线发挥的作用必须是不可替代的;统一战线作用的发挥需要具有政治性,内容和形式要更好地协同发展。

三、统一战线是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鲜明底色

专家们认为,中国共产党与统一战线具有天然的联系,统一战线嵌入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并发挥基础性作用。商红日提出,统一战线是中国政治的重要内容、重要价值和重要方法。他认为:在内容方面,统一战线是中国政治的客观事物,事关国家治理中的权力配置、秩序建构和制度建设;在价值方面,统一战线蕴含差异和统一两种主要价值,并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追求统一,即建构人民的统一性和社会的统一性;在方法方面,统一战线关注情感、注重协商方法,在整个国家治理中具有可复制推广的方法论意义。肖存良认为,统一战线发挥国家治理作用的前提是经由执政党与统一战线的关系而嵌入国家治理体系之中,進而发挥国家治理功能,成为当代中国国家制度的基础、国家治理的鲜明底色。他同时认为,70年来统一战线与国家治理的关系经历了具体化(1949-1956年)、抽象化(1956-1978年)、再具体化(1978年一现在)三个阶段;在具体化阶段,统一战线在治理和方法层面发挥作用,在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一度成为中心工作;在抽象化阶段,统一战线作为一种政治符号而存在,与国家治理的关系渐行渐远,这一时期的国家治理处于脱轨状态;在再具体化阶段,统一战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保持对社会结构变化的敏感性和在政党、国家与社会的三维互动中,不断成为国家力量,不断彰显国家治理功能。

四、统一战线发展变化受到社会结构变迁的显著影响

专家们认为,统一战线发展变化有其内在矛盾动力,要加强对统一战线矛盾运动的内在机理分析。陈明明指出,统一战线受到社会结构性差异状况的影响,统一战线的使命就是优化结构性差异,并通过优化结构性差异来促进国家集中统一,助力现代化国家建设。李煜认为,统一战线受到社会结构变化的根本影响,正是社会结构深刻变化而不断产生社会团结需要。他认为,当前社会结构变化中的现代化逻辑导致职业群体的分化和地位变化,产权逻辑引起资源在体制外的大量配置,权力逻辑则引发政治权力与社会权力分离,这些都将对统一战线、统战工作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谢静认为,统一战线受到现代社会向后现代社会转型的影响,面临着网络社会特别是新媒体技术条件下的利益高度分化、社会结构高度流动、群体数字化集结等新挑战。她认为,人群的数字化集结,表现为利益高度分化、人群组织经常流动,群体组织方式呈现出突出的事件性、网络性、过程性特征。

五、统战工作创新发展需要顺应国家治理思维革新要求

专家们着眼新时代国内国际形势新变化,认为新时代统一战线和统战工作要顺应世情党情国情新变化,顺应现代化社会向后现代社会转型对国家治理思维革新的要求,采取继承优良传统、回应时代需求、跟进未来趋势的统战工作策略和方式。

在总体策略上,专家们指出要注意规避高度现代化、以科层制为核心的工作方式的消极效应。商红日认为,当前统战工作日益被纳入科层化体制,过度科层化导致不能充分满足统战成员的情感需求,因此不应单一或主要采取高度现代化思维和方式,而应更好运用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方式。李煜认为,社会结构变化要求统一战线更加关注新兴的、具有较大影响的群体及这些群体背后的利益流变,发现和做好这些群体的代表人士工作,实现社会精英力量的再平衡。谢静提出,要适应信息社会所体现出的后现代化社会特征,建立适应高度流动的统一战线沟通机制和网络机制。她认为,在沟通机制方面,要在动态中识别、团结统一战线成员,不宜单从固定身份进行静态界定,也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成员自身的团结作用;在网络机制方面,要避免比较机械的基于工业化社会思维的科层化统战工作方式,建设突出中间性、联络性、协调性、无缝隙的统战网络。

在具体策略上,专家们对统一战线内部关系稳固、民主党派工作、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宗教工作等提出了相应见解。袁峰认为,统一战线发挥国家治理作用要满足三个重要前提:具有共同利益基础、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共同体行为规范。他提出,统一战线是具有差异性的共同体,对统一战线行为规则的要求应考虑差异性。在民主党派工作方面,臧志军认为,要遵循不可替代思路,强化民主党派履职作用,比如民主党派专项民主监督就是一个很好的探索。在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方面,马驰认为,加强和改进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应该成为重点关注方向,要继续深化落实党同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交友机制,针对知识分子的特定性实施相应的工作方式,提高联谊交友的质量。在宗教工作方面,晏可佳认为,新时代宗教事务治理的外部环境产生了变化,要适应新修订的《宗教事务条例》、宗教工作体制改革、《中国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和实践》白皮书的新要求新精神,在全球治理、国家治理、社会治理三重视野下来开展工作,要关注、重视并研究某些宗教的“异化”等新问题。

六、建设服务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的统一战线学

专家们认为,鉴于统一战线在国家治理中的战略价值,应该构建反映中国政治这一重要实践的理论、学科和话语体系。陈明明提出:“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学。”商红日认为,目前统一战线在中国政治学学科化建构中处于相对边缘的地位,要在工作政策需要的基础上,从学科政策、学术政策需要的角度,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统一战线学。马驰认为,要认真落实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加强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在各类干部培训课程中的实施。晏可佳认为,要正确区分宗教、宗教研究和宗教工作的关系,为宗教事务治理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何晓栋和陈明明共同表示,《统一战线学研究》编辑部和复旦大学统战理论研究基地、与会专家,将加强联系合作,共同促进新时代统一战线理论研究和统一战线学科建设发展。

推荐访问:战线 新中国 研讨会 综述 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