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1948:第一次院士大会实况

时间:2022-11-12 08:50:11 来源:网友投稿

大会现场

1948年3月27日,中央研究院评议会选出首届81位中央研究院院士。9月23-25日,在南京召开国立中央研究院二十周年纪念暨第一次院士全体大会。23日上午十点,开幕式在南京鸡鸣寺路一号中研院礼堂举行。参加会议的院士都佩戴着由人文组院士梁思成设计的“国立中央研究院院士”正方形合金徽章,并获得由书法家沈尹默书写的当选证书。

来宾有蒋介石、张伯苓、贾景德、吴鼎昌、刘哲、顾毓琇、何应钦、石志泉、吴贻芳、曾琦、周鸿经。中央研究院代院长朱家骅为大会主席,蒋介石首先致词(“总统训词”)。“训词”中说,作为建国的需要,希望诸君提高学术水平、流布学术成绩,提倡科学合作,与列国学院沟通其学术,为国家建设致力。蒋介石心系前方战事,根本无心在会场,宣读致词后即先行退场。其后,大会主席朱家骅致开幕词,接着是评议会秘书翁文灏致词。

在81位当选院士中,年龄最长者吴稚晖84岁,次长者张元济82岁;年纪最小的陈省身38岁,华罗庚、许宝騄39岁。参加院士大会最年长者张元济讲话。他在回顾了清末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后,呼吁停止内战,争取和平:

我们要保全我们的国家,要和平;我们要复兴我们的民族,要和平;我们为国家为民族要研究种种的学术,更要和平。

张元济的讲话,社会反响强烈,天津《大公报》总编王芸生致信,称道他在中央研究院院士大会上的发言,“正是人间正气,人民心声”。同时反省报界,说“今日中国之舆论,真可怜极矣,我们报人实惭愧万分”。张元济的讲话被多家媒体摘发,且有大肆渲染之处,随后他将讲话追忆整理成文,以《刍荛之言》成册,同时致信中研院总干事萨本栋,请他将转送的60册分寄给院士们。

胡适作为当选院士代表在张元济之后致词,他说在看到新当选的81位院士中,有50多位到会,十分兴奋。他特别在会上提起湖南大学教授杨树达(遇夫)全家从湖南赶来开会;82岁的张元济(菊生)是商务印书馆元老,多年没有离开过上海,这次也专程赶到南京开会;余季豫是冒着被炮火袭击的危险,从北平坐飞机赶来的。为此,他认为这是中国学术界值得纪念的日子。胡适在致词的最后,特别从学术本身的传承上,说了这段话:

我们对内可尽我们鼓励的职务,可以鼓励后一辈。不是我们挂方牌子作院士,只坐享其成,或者下半世也靠自己成绩吃饭,而不继续工作。中央研究院不是学术界养老院,所以一方面要鼓励后一辈,我们可以够得上作模范,继续工作,才不致使院士制度失败。

第二,多收徒弟。今天我们院士中,年纪最轻的有两位算学家,也是四十岁的人了。我想我们这一点经验方法,已经成熟,可以鼓励后一代。再即希望以后二十年,二百年,本院这种精神,发扬光大起来,愿互相勉励。

25日下午,院士大会闭幕。

院士形色

这81人中,苏步青、吴有训、饶毓泰、曾昭抡、李四光、茅以升、张景钺、蔡翘、秉志、杨树达、陈寅恪、汤用彤、柳翼谋、冯友兰、萧公权、周鲠生是教育部的部聘教授。冯友兰、华罗庚、竺可桢、萨本栋、陈寅恪、李宗恩、张孝骞是1945年朱家骅、陈立夫向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推举的“最优秀教授党员”。

安徽人刘文典因有吸食鸦片的嗜好,在第二批部聘教授评选时败给胡小石。这事在教育部学术审议委员会成员、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的日记中有记录。

开会期间,即9月24日,胡适在日记中写道:“此次院士八十一人,安徽只有我一人。”他同时在日记中列了个“各省分配”表:

这是民国学者的地理(籍贯)分布,是民国文化教育资源、杰出人才南北地域间的差异。学术需要积累,有时三代人的努力才养育出一位学者。晚清闽粤商人下南洋,军官出湘淮(曾国藩、李鸿章军事集团),学术在东南;民国将军两湖皖川,学者出江浙赣,由此见证。江西省人口不及安徽的三分之二。在胡适的统计中,江西是紧接浙江、江苏之后,和广东、湖北并列第三。七位江西籍学者是吴有训、饶毓泰、吴学周、陈桢、胡先辅、陈寅恪、萧公权。

安徽只有胡适一人。他出生在上海川沙,病逝于台北。绩溪上庄是故乡,胡适只是在那里度过童年。只有一人的省份,还有陕西、山西,当选的分别是杨锺健、李方桂。地质学家、古生物学界杨锺健1948-1949年间曾出任西北大学校长。祖籍山西省昔阳县大寨的李方桂,出生于广州,在美国去世。他的家乡昔阳县1978年前因有“农业学大寨”而闻名世界。出生在四川省乐山沙湾的院士郭沫若1978年6月12日病逝之前,对家人有特别交代:“我死后,不要保留骨灰。把我的骨灰撒到大寨,肥田。”因此在大寨,村民們专门为他建有“郭沫若纪念碑”。

李方桂一家与胡适有特殊的关联。早在五四新文化运动高潮时期,反对白话文的保守文人林纾(琴南)连续发表短篇小说《荆生》《妖梦》,其中狄莫、秦二世均影射胡适,希望有一伟丈夫——荆生(实际的徐树铮——林纾的弟子)出来镇压胡适、钱玄同、陈独秀。当社会上谣传段祺瑞的部下名将徐树铮要在景山架大炮轰击北大时,有人劝蔡元培解聘陈、胡,蔡却说“北京大学一切的事,都在我蔡元培一人身上,与这些人毫不相干”,并在学术上极力提携、奖掖胡适。事实上,“皖人”陈独秀、胡适之所以能在北京掀起新文化运动,也主要得势于此时“皖系”军人控制着北京政府,所谓的“安福部”的政局即是事实。陈独秀被一帮“皖系”军警抓进监狱,同时就有另一帮“皖人”参与说情营救。徐树铮并没有介入这场文化斗争,却在1925年12月30日被冯玉祥部下张之江刺杀于廊坊。之后,徐树铮的一双儿女徐道邻、徐樱,成了胡适的朋友。徐道邻为胡适派文人,徐樱嫁给了语言学家李方桂,胡适是李、徐结婚时的证婚人。如今李方桂经胡适推荐,并在人文组组长胡适主持下,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学界有李方桂的传说:朱家骅任中研院代理院长时,让史语所所长傅斯年去劝说李方桂出任新成立的民族研究所所长,李方桂坚辞不就,对傅斯年说:“我认为,研究人员是一等人才,教学人员是二等人才,当所长做官的是三等人才。”傅斯年听后,立即躬身给李方桂作了一个长揖,边退边说:“谢谢先生,我是三等人才。”为此我辗转请教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一位老先生,欲求证此说出处,得到的答复是:经查史语所现存傅、李两先生档案,确有“设所”之议。但“三等人才”一语,则文献实不足徵。

胡焕庸1935年在《地理学报》第2期上发表《中国之人口分布》,提出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以瑷珲一腾冲一线为界,划分为东南与西北两大基本差异区。他提出“瑷珲一腾冲”这一大致为倾斜45度基本直線,线东南36%的国土,居住着96%的人口,自古以农耕为经济生活,线西北自古为游牧民族的天下。若从这一划线看,只有山西、陕西、四川的五位院士和这线有关联,且不全是在线的西北。

胡适的好友丁文江,在1923年1月《科学》第8卷第1期上发表《历史人物与地理的关系》;梁启超1924年6月在《清华学报》第1卷第1期刊出《近代学风之地理的分布》。可惜的是,两位关注文化地理的学人,无法看到民国学者新的地理分布。他们若健在,定是当之无愧的院士。特别是梁启超的两个儿子梁思成(美术史)、梁思永(考古)当选,梁门两院士。即便是梁启超健在的话,自己不当选也高兴,他也许会说“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甚至会续写出一篇新的《民国学风之地理的分布》。梁家兄弟在美国分别学习建筑学、考古学,最后从哈佛大学回国服务。梁思成以中国古代建筑发掘、研究、保护闻名于世;梁思永则是继安阳小屯发掘甲骨文之后,在小屯西北五里之外主持发掘侯家庄最大商代墓葬区的功臣,被法国汉学家伯希和1936年在哈佛大学建校三百年纪念大会上公开表彰。抗战期间,梁家兄弟随各自的研究所辗转迁徙到大西南宜宾李庄,却陷入贫困和疾病的缠绕(梁思成夫人林徽因结核病卧床,梁思永肺病三期),难以生存。关键时刻,傅斯年给中英文教基金董事会董事长朱家骅、教育部次长杭立武写信,请求为林徽因申请“科学研究补助”。更甚者,傅斯年又专门致信蒋介石为梁思成、梁思永申请“救济”。梁家兄弟不负众望,1948年院士选举时,同时入选。这不仅仅是家族的荣誉,背后有许多人在为之操劳。

名门之后,传奇还在继续。梁启超最小的儿子梁思礼,1949年在美国辛辛那提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为著名的火箭系统控制专家。梁思礼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从而使梁家兄弟一门三院士。

81位院士中,从第一位去世到最后一位去世的时间差正好是60年。第一位去世的是萨本栋,他1902年出生,1949年去世,只活了47岁。最后一位去世的是贝时璋,他1903年出生,2009年去世,活了106岁,是院士中最长寿者。先后留学德国弗莱堡大学、慕尼黑大学和图宾根大学的细胞生物学家贝时璋,是制定毛泽东遗体保存特殊方案的主要参与者。

81位院士中,数理组的叶企孙献身科学,终生未娶,被后人视为培养科学家最多的老师。逻辑学家金岳霖,性格独异,独身终老。

(作者系文史学者)

推荐访问:院士 实况 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