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浅谈图书馆事业在消除数字鸿沟,促使信息资源共享方面的作用

时间:2022-11-20 16:10:18 来源:网友投稿

提要:本文从宏观角度分析了当前社会的数字鸿沟现状,并阐述了图书馆事业在现代社会中,在信息资源方面起到的桥梁纽带的作用。

关键词:图书馆; 数字鸿沟; 资源共享

数字鸿沟是在全球数字化进程中,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企业、人群之间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应用程度的差异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异而造成的信息落差、知识分隔和贫富分化现象。

数字鸿沟是互联网发展必须应对的一个难题。它不仅存在国与国之间,也存在于国内各地区及社会群体之间。它主要表现在信息基础设施、信息技能、网上信息资源及个体信息获取与利用等方面的差异 。

1中国数字鸿沟状况分析

2004年12月,全球共有互联网用户约8.1亿人,平均普及率为12.7%,因此,从全球范围看,我国的网络发展水平仍低于全球的平均普及率。目前互联网普及率最高的国家是瑞典,大约75%左右;网民数最多的国家—美国,其普及率为68%;同处在亚洲,韩国和日本分别达到62%和52%。这表明中国的普及率还相对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中国依然是一个数字贫困国家。

从国内情况看,我国不同地区的网络发展程度呈梯级分布,表现为东部沿海地区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无论是实际上网人数,还是上网人数所占人口比例,东部省区都大大超过中西部地区。就社会群体而言,他们之间同样存在着较大的数字鸿沟,主要体现在不同收入、不同学历及不同身体状况的人群之间。经济收入是能否上网的一个重要因素,上网需要计算机等通讯设备和通讯费用。特别指出的是,弱势群体的存在是数字鸿沟的典型表现,医院病人、老年人、聋哑人和身体残疾者等,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不能够同普通人一样无障碍地获取信息资源,成为信息贫困者。

2图书馆事业在缩小数字鸿沟中的地位与作用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国内各地区之间以及各社会群体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数字鸿沟。我们知道,数字鸿沟是创造财富的能力的差距,因此它带给我们的既有挑战,也有机遇。

长期以来,图书馆作为一个非赢利的信息机构,承担着社会成员平等获取知识与信息的重任。为缩小数字鸿沟,图书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为社会成员提供上网的物质条件;发挥图书馆教育职能,对用户进行信息素质教育;多层次、全方位为用户提供服务,特别是保障弱势群体公平地获取信息。

图书馆事业能在缩小数字鸿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是因为图书馆事业的特殊地位。首先,从工作性质来看,图书馆是一个知识信息的管理机构,是“人类记忆的一种装置”,它通过搜集、整理、传播知识信息来为大众服务。在信息化时代,图书馆的馆藏形式、服务方式、技术手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字化信息成为图书馆馆藏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网络技术被广泛地引入到图书馆事业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中,传统图书馆正逐步实现向自动化乃至数字图书馆的演变。可以预期,图书馆将成为未来社会数字信息链条中重要的一环,是消除数字鸿沟可供利用的宝贵资源。另外,图书馆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承担着社会教育的重要职能,在进入信息化时代的今天,这种教育职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具有全民性、终身性和灵活性的特点,从这个意义上说,它的价值甚至超过了学校。更关键的还在于,图书馆是公益性的文化教育机构,是社会知识保障体系的一大支柱,这意味着图书馆所拥有的所有资源(信息、设备、人才、技术等)都可以自由、平等、无偿地被社会所用。图书馆事业的公益性原则体现了社会的公平和公正,这对数字鸿沟中的弱势一方显得尤其重要,“不同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的任何人,都可以平等地利用图书馆获取信息、学习技能、从事研究、注定了图书馆在消除数字鸿沟的工作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3图书馆事业在促使信息资源共享中的地位与作用

图书馆在某种意义上被视为信息资源的集散地。在网络时代图书馆仍是信息资源的拥有者和提供者。图书馆可对馆藏资源进行组织、加工、上网,以供全社会共享。图书馆有着资源共享和资源联网的悠久传统。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计算机、远程通讯网络和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图书馆的资源共享和联网得到了极大拓展。在美国,图书馆在各类合作性工作和资源共享领域同时作为几个图书馆联盟的成员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其中典型的例子就是OCLC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和俄亥俄LINK(俄亥俄图书馆和信息网络)。

OCLC和CORC项目对于图书馆之间合作获取数字资源、开展标准化格式描述和简化用户检索都很有帮助。这些在资源共享和资源网络方面成功的例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有成员馆无私的通力合作和参与,大型图书馆必须在其中起到领头羊的作用,同时政府和上级组织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也至关重要。实践表明,无论是何种规模和专长的图书馆都能从图书馆合作和资源共享中受益匪浅。

在数字时代,计算机与互联网是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图书馆,特别是公共图书馆为公众开启了一扇通往全球信息之门,将全世界的信息带到每个社区,使所有社区成员能获取电子资源并发展技能,使之参与到全球经济活动中来,这是公共图书馆对社区乃至国家的主要贡献 。

4图书馆消除数字鸿沟、促使信息资源共享的具体措施

4.1加快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建设。

图书馆事业必须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潮流,积极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加快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积极开展知识信息服务。要实现采访、编目、流通等图书馆基础业务的计算机自动化管理,设立电子阅览室,提供因特网接入、电子出版物阅览、数据库的查询检索等服务;建立图书馆网站,实现信息发布、网上图书借还、网上咨询、馆藏书目及数字化信息的远程查询、远程教育等诸多功能;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搜集、加工、整序、利用,等等。这将彻底改变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模式,使电子读物、数据库等数字化信息成为图书馆重要的馆藏资源、知识信息服务成为图书馆的核心服务,从而为消除数字鸿沟奠定扎实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4.2加强行业协调和资源共享。

在我国,由于诸多因素影响,各地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很不平衡,自动化水平更是差异巨大,这在客观上也形成了图书馆之间的“数字鸿沟”;另一方面,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缺乏协调和规划,各自为政,标准不一,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所有这些,都使得图书馆事业在消除数字鸿沟中的作用大打折扣。为此,迫切需要加强宏观指导,本着统筹规划、联合建设的原则,完善制度,统一标准,分工合作,同时加强沟通与协调,促成资源、技术、人才的共享,尤其是众多基础较差的中小馆,应该得到大馆和先进馆的辅导和支持,缩小差距,共同发展,使图书馆在消除数字鸿沟中形成整体优势。

4.3坚持公益性原则。

现代化建设使图书馆拥有了计算机、信息网络、数字化信息等宝贵资源,为消除数字鸿沟提供了物质和技术支持。但要让这些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还需要坚持公益性原则,使所有社会成员都有机会利用这些资源并从中受益。图书馆是用纳税人的钱建立起来的,公益性并不是图书馆对公众的“恩赐”,而是其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因此,图书馆的设备资源和数字化信息资源应对公众开放,并尽可能地无偿使用,收费项目只能是为了补偿成本,而不应以赢利为目的。

4.4重视信息素养教育。

提高公众的信息素养是消除数字鸿沟的重要内容。图书馆事业不能满足于提供计算机设施和数字化信息,而应当在信息素养的教育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授人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帮助公众掌握检索、评价、有效使用信息的技能,提高获取知识信息和解决信息问题的能力。为此,图书馆需要重视信息技术使用技能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包括计算机操作和维护、网络知识、网上信息搜寻、电子邮件收发、数据库的查询检索等等。另外,这种教育和培训的对象还应尽量覆盖到所有的社会成员,尤其是贫困者、残疾人、老人等弱势群体,使他们不至于成为信息时代的落伍者。

4.5提高馆员自身的信息素养。

馆员是图书馆现代信息服务的具体实施者,他们的能力和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消除数字鸿沟,首先应从馆员自身做起。换言之,馆员首先要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而绝不能成为数字鸿沟中的弱势一方。就馆员整体而言,都应该能够比较熟练地操作计算机、网络设备;掌握互联网、数据库等数字化信息的检索和使用知识;解决读者在信息使用中的一般性问题。同时,图书馆还需要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信息人才,能够对馆内计算机、网络系统实施有效维护;具备数字资源的采集、评估、筛选、组织等能力,能对数字资源进行深层次的加工、开发和提供个性化服务。总之,只有切实提高馆员的信息素养,才能为消除数字鸿沟提供有力的智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陈梅.图书数字化:问题与思考[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5(4).

[2]周和平.关于建设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问题.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5)

[3]肖希明.人文视野中的数字图书馆[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6).

[4]赵长林.信息服务效率论辩[J].图书情报工作,1998(1).

推荐访问:鸿沟 浅谈 信息资源 促使 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