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历史的另一只眼——地图

时间:2022-12-03 13:35:08 来源:网友投稿

主任、编辑所副所长,负责编辑中小学、普通师范及南洋中小学的课本,并在抗日战争前,将这些教材逐步出版齐备。图文配合以及美观大方是编辑的基本素养,因此他书中的地图绘制得当与此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可能与其对于地图的认识有关系,“地理本与年代为历史上之二大眼,本书插有地图多幅以便检查,即有因地名不多而不另插图者,亦必注明今地名,以便学者得利用现代地图以准确其对历史事实之观察。”年代是最容易明晰的,既然“地理”与“年代”同为历史的两只眼睛,那么地图自然应该是清晰可辨的。

同为初中教科书,相比之下,上海中学生书局出版的吕思勉《初中教本本国史》中的图就相形见绌了。首先从底图来看,岸线是寥寥几笔,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杭州湾等处的大致形状与实际的出入太大;黄河和长江作为主要的河流,基本是直来直去的,没有体现出走向的变化;第二,从历史要素来看,当时几个国家的区域界离“象形”还差得多。地图示意最基本的是表示区域界、国等人为界线和河流、岸线等原始地物之间的关系,原始地物就不准确,就很难再谈区域界与河流之间的关系了,这样的示意图也就不够准确了。这可能并非全是编者的责任,如今历史教科书中的地图插图都是请专业地图绘制人员绘制,在那时想必也是如此,但出版社找到的绘制人员不够得力,而吕思勉对于地图和文字的配合也没有做过高的要求。吕思勉其实也做过编辑,1919年吕思勉由谢观介绍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协助《中国医学词典》之编撰。但与曾多年专注于中小学教材出版的金兆梓相比,在对中学教材的图文配合上可能还是有些差距,毕竟吕思勉本业是做学术研究,不是专注做编辑。

经过了近二三十年的发展,历史教科书中地图的绘制技术逐渐完善,内容也开始比较详细了。对比192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赵玉森的《新著本国史》和1942年世界书局出版的蔡丐《初中新本国史》中的两汉时期图,虽然前者为彩色,后者为黑白,但就内容取舍、详略得当、清晰程度而言,后者还是要高出不少。

抗战爆发,民族情绪高涨。历史教科书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一部分,融入当时当下的民族情感,具有现实关照也是必然的。

由金兆梓编著新国民书社出版的初中用《新中华本国史》附有一张“中国国耻地图”,地图上用各种符号显示了势力范围线、旧有界线、现有界线,以便学生学完这些内容后进行直观地比较和认知,并用各种颜色分别标记了直辖领土、藩属领土,以及俄占领地、英占领地、日占领地、法占领地,并标上数字表示丧失年代,这些都可以帮助学生记住国耻,激发爱国热情。

绘制水平趋近于今

我国设置外国历史课程是从京师同文馆开始的。京师同文馆八年制课程表中规定:第三年“讲各国地理,读各国史略,翻译选编。”当时使用的教材《各国史略》是杨枢和长秀翻译的,它的蓝本是欧美国家的历史教科书。

民国时期,外国史的编者有很多。1935年何炳松编撰的外国史教科书胜过了同一时代的其他外国史教科书,有文物照片、历史场景和事物的想象图、绘画图、示意说明书和地图等,其种类之多,数量之大,设计之丰富。在讲述到具体某一历史时期的历史事件时,他集中采用典型文物或遗址的图片,或用历史场景和事物的绘画想象图,或用地图,使图片与文字的描述有机融合、相得益彰,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

他所编著的教科书里的地图已和2000年之前人教版书里的黑白插图水平无异。大体的轮廓表示西部地中海区域,主要的山脉、大洋、河流标示出注记,次一级的河流只在图上表示而不用注记标明,具体的图例区分希腊人、拉丁人及意大利人、伊达拉里亚人、迦太基人及腓尼基人,图名、图例、地图都在各自相应的区域内。

从清末到抗战胜利,是近代史上政权变化比较频繁的时期,也是中国的第一个转型期,学校教育、学科教材和历史教育在大的时代背景下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但同时又遵循着自身属性,不断地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一方面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的累积向好,另一方面是同时期的出版竞争导致图书品质向好。历史地图作为历史教科书里的辅助部分,也不例外,经历了一个日臻完善和细化的过程。

(本文作者单位为星球地图出版社教材中心历史编辑室)

推荐访问:只眼 地图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