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阿托伐他汀联合叶酸治疗高脂血症并部分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时间:2022-12-06 12:40:05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馝Mv]ӝ对照组各25例,所有患者均戒烟限酒,调整不良生活饮食方式,控制高血压和高血糖,使用溶栓药物,对照组使用阿托伐他汀,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叶酸,比较两组治疗后6个月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血脂水平。 结果 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全血比黏度、血浆黏度和血细胞比容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叶酸治疗高脂血症并部分脑梗死,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对于调节患者的血液黏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叶酸;高脂血症;脑梗死

[中图分类号] R9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9(c)-0068-02

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并有年轻化趋势,以往研究提示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异常是引起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同型半胱氨酸代谢相关酶的基因突变或缺陷致相关酶活性下降,加上营养因素的不均衡以及维生素B6、B12和叶酸的绝对或相对缺乏是引起脑梗死的重要原因[1],加上患者合并有高脂血症,其发生脑梗死的概率是血脂正常者的至少5倍。他汀类药物则除有降脂作用外,还有抗感染、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血栓、抗氧化等作用[2],本研究主要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叶酸治疗高脂血症并部分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0月本院收治的高脂血症并部分脑梗死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中,男16例,女9例;年龄51~78岁,平均(63.5±2.5)岁;合并高血压者21例,高血糖者15例,冠心病者1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9例;发病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轻型6例,中型15例,重型4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8例;年龄50~77岁,平均(63.6±2.6)岁;合并高血压者20例,高血糖者14例,冠心病者1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7例;发病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轻型5例,中型15例,重型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疾病及发病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首先戒烟限酒,调整不良生活饮食方式,控制高血压和高血糖,使用溶栓药物,对照组在以上基础上使用阿托伐他汀(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07),起始剂量为10 mg/d,剂量范围10~60 mg/d,应用2~4周内监测血脂水平,剂量根据治疗目标和疗效反应作相应调整;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叶酸(北京斯利安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70079)0.4 mg/次,1次/d。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后6个月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血脂水平,其中血液流变学检测使用普利生仪器LBY-N6有限公司生产的普利生锥板式全血黏度测试仪,通过毛细管法:依据泊肃叶定律,流量与管道两端的压力差、管道半径成正比,并与管道长度和流体黏度成反比。测定全血比黏度、血浆黏度和血细胞比容,血脂检查针对血液(血浆)中所含脂类进行定量测定,包括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6个月血液流变学的比较

观察组全血比黏度、血浆黏度和血细胞比容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1)。

2.2 两组治疗后6个月血脂水平的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2)。

3 讨论

叶酸在脑梗死患者中主要是通过影响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而起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首先在半胱氨酸氧化过程中产生氧自由基及氢氧根自由基,对脑血管的内皮细胞起到一定的破坏作用,同时还对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有一定的正反馈作用,以上两个过程导致了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发展,而出现脑出血和脑梗死,另外半胱氨酸及其代谢产物还会加强凝血因子Ⅴ的功能,导致血小板聚集因子的产生,并且还会降低C-反应蛋白的生物活性而引起血栓的形成。叶酸水平的下降将引起高半胱氨酸血症,从而诱发和促进人体的动脉粥样硬化,而这种微血管病变可以导致神经内滋养血管堵塞而造成外周神经的缺血性损伤,引起神经营养障碍和病变[3]。叶酸作为人体核酸代谢中关键的辅酶之一,在维持神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叶酸的缺乏将会引起神经细胞能量代谢障碍及蛋白质合成紊乱,对于神经髓鞘的形成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甚至会导致正常细胞膜结构的破坏,在脑组织中会引起脑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导致血小板的黏附,引起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引起脑梗死、脑出血等疾病的发生。

高脂血症患者体内的三酰甘油和胆固醇均显著升高,其不仅会导致患者出现脑血管内皮细胞的粥样斑块形成,而且还将引起血浆黏度的增高和血小板的聚集,实际工作中,对患者进行抗血小板聚集的治疗,可改善血液黏滞度及血液流变学,调整机体血脂水平,减轻或延缓并最终达到逆转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效地阻碍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是治疗的关键。单纯叶酸或叶酸与维生素B6、B12合用或维生素B6、B12合用都有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的作用,最少治疗2周可见效,通常4~6周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正常[4]。本研究观察组全血比黏度、血浆黏度和血细胞比容显著低于对照组。他汀类调脂治疗不仅能使血脂参数恢复正常,而且可以降低血液中增高的炎症因子。动脉粥样硬化实际是一种慢性炎症反应,其能降低的炎症因子的作用独立于调脂作用,能减少金属蛋白酶-9分泌并抑制巨噬细胞组织因子的表达从而起到稳定斑块的作用,最终延缓甚至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抑制斑块形成,减少来源于心脏大动脉和颈动脉栓子,降低脑梗再发[5]。本组发现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阿托伐他汀能竞争性地抑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活性,从而抑制体内胆固醇的合成,加快其代谢,有效地降低血浆胆固醇的含量以及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在体内发生有效的抗氧化和对抗应激反应的作用[6-7]。控制血脂是伴高脂血症的脑梗死患者治疗的基本目标之一,控制血脂能够稳定动脉粥样斑块,阻止动脉硬化的进展,防止脑梗死的再发,并改善血液循环,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伴高脂血症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8-11]。

综上所述,阿托伐他汀联合叶酸治疗高脂血症并部分脑梗死,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对于调节患者的血液黏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郭金涛,牛好敏,闫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青年脑梗死的关系及叶酸、维生素B12的干预治疗作用[J].实用全科医学,2008,6(3):259-260.

[2] 李少明,郑东.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白介素-18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6):3024-3026.

[3] 李兴华,赵云芳,付艳.脑梗死患者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3):392-393.

[4] 李文涛,冯玉景.叶酸和维生素B12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脑梗死预后的影响[J].中外健康文摘,2010,7(14):10-11.

[5] 陈军华,邓永胜,贺建中.拜阿斯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预防脑梗再发的临床应用研究[J].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1(3):95-97.

[6] 徐素琴,王丽.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脂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2,33(3):290-292.

[7] 何志勇,张雄,王小同.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变化及叶酸的干预作用[J].实用医学杂志,2006,22(9):1003-1005.

[8] 宋兴龙.阿托伐他汀联合叶酸、维生素B12治疗伴高脂血症的脑梗死患者的研究[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3,20(1):47-49.

[9] 聂文彬.短期应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钙致肌酸激酶升高[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2,14(1):45-47.

[10] 黄艳梅.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127.

[11] 王宁,梁小华,马维维.高压氧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及血脂的影响[J].临床误诊误治,2013,26(1):56-58.

(收稿日期:2013-06-24 本文编辑:郭静娟)

推荐访问:叶酸 临床 效果 治疗 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