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湿地研究进展及保护

时间:2022-12-06 19:15:07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由喜水生物和过湿环境构成的特殊的自然综合体,位于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和大气圈的交汇处,是各种能流和物流交换与作用的场所,是地球上重要的生存环境和生态系统。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凸顯,湿地得到普遍关注,湿地研究成为热点。

【关键词】湿地;湿地公园;湿地景观;湿地保护

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自然综合体,处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是地球中生产能力最高、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系统之一,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文明的发源地”和“物种的基因库”。

一、湿地

国际上对湿地的定义众说纷纭,普遍被接受的是拉姆萨(Ramsar)湿地公约的定义,按照湿地公约中的定义:“湿地是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水水域”。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全球湿地面积大约85600,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6.4%。据2004年1月完成的中国首次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湿地面积3848,其面积仅次于加拿大、俄罗斯和美国,位居世界第四居世界第四位,几乎囊括了《湿地公约》列出的所有湿地类型,并拥有世界上独特的青藏高原湿地。

做为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湿地不仅具有调蓄洪水、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而且在维持地区、区域乃至全球生态平衡、环境稳定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根据Costanza等(1997)的研究成果,湿地中位服务价值为14785美元/(热带雨林的7倍和农田生态系统的160倍),是全球服务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众多改善生活水平和减轻贫困的服务。

然而,近几十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干扰下,湿地退化已成为一种全球现象,全球湿地资源约有80%正在退化或丧失,湿地生态系统已成为世界上受威胁最为严重的生态系统之一。目前,中国湿地的退化主要有5个方面的表现:河流断流、湖泊萎缩、湿地面积缩小、湿地水质咸化、湿地沙漠化等,导致湿地调节功能和生物多样性降低,湿地生态系统不断受到损害,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已非常迫切,保护、恢复和合理利用湿地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问题。

二、湿地公园

从20世纪70年开开始,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就开展大量的湿地保护工作,中国政府对湿地的保护也卓有成效,《中国21世纪议程》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也将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定为优先发展领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湿地生态系统,延缓了其被破坏的速度。

湿地公园是充分发挥湿地功能,特别是湿地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载体。作为湿地保护、生态恢复与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机结合体,湿地公园近年来在中国发展迅速。当前,以湿地公园为对象的研究已成为我国湿地学研究中的一大亮点,涌现出了一大批从事湿地公园建设的专业机构和专业从业人员,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湿地保护事业的发展。

湿地公园是集湿地生态保护、观光休闲、科普教育、科学研究等多方面于一体的典型生态型公园,是湿地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履行《湿地公约》的要求。湿地公园建设符合我国生态建设的总体方针政策,受到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成为我国现阶段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已经成为政府部门宣传、建设的重点和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国家林业局2005年下发的《关于做好湿地公园发展建设工作的通知》(林护发(2005)118号)表明国家对湿地公园建设十分重视并在着力推进。

三、湿地景观

我国自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以来,湿地研究和保护工作日益受到科研和政府部门广泛重视,伴随新的理论和技术发展,湿地景观研究逐渐成为湿地学科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相对于湿地研究的其他领域,湿地景观研究是新的生力军,并且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研究体系和方法特色。

湿地景观概念界定既要遵从景观生态学理论,又要遵从湿地系统自身特性,它是利用景观生态学的技术方法研究湿地系统。依据湿地存在的景观特征,将湿地景观概念界定为:“以湿地为主体对象,空间上由湿地斑块、廊道以及发生、变化和功能上与湿地相互有关的其他类型空间单元聚合而成的一定异质性的地理区域。在这个地理区域内,其他类型空间单元通过与湿地景观单元间的作用影响湿地生态过程和功能,并形成具有特定湿地景观组合特征和整体性特征的景观区域”。由于湿地存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其景观研究的时空尺度不仅包括自然生态过程而且包括人类影响的社会经济过程。因而湿地景观研究不仅重视其自身的景观单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关系,而且重视湿地景观单元与周围其他景观单元的作用关系研究。

湿地景观变化过程主要表现为景观格局和过程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相互作用过程。该过程对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以及物种迁移产生作用,对地理环境也产生巨大环境效应。湿地景观变化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紧密相关,与人类活动影响息息相联。

综上所述,湿地作为人类共同的财富,在维持区域和全球生态平衡及提供野生动植物生境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而也自然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课题。当前湿地退化和萎缩现象严重,合理保护和开发湿地是湿地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刘红玉,李玉凤,曹晓,郝敬峰,胡俊纳,郑囡.我国湿地景观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J].地理学报,2009,64 (11):1394-1401.

[2] 曹宇,莫利江,李艳,章文妹.湿地景观生态分类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09,20(12):3084-3092.

作者简介:徐菲(1990- ),男,成都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生态环境地质。

推荐访问:研究进展 湿地 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