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战略新兴产业的中国“豹变”可能

时间:2022-12-11 20:15:05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饨ky强国,中国经济发展路径的选择历来为外界瞩目。发展的命题,并没有因为某些国家错失某些机会,而永远将之拒之门外,也没有因为某些国家赶在前头就可以稳坐头把交椅,将之捧在手心。

无疑,是经济危机催生了战略新兴产业的萌发,这是中国借机步入新兴产业革命的重要历史时期。在当前世界产业大潮转向战略新兴产业领域时,中国怎能闭目塞听,而要耿耿于怀,锱铢必较。

《易经》有言:大人虎变,君子豹变。作为“是中国立足当前渡难关、着眼长远上水平的重大战略选择”,更要“以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来选择与发展”的新兴战略性产业,将何以延展中国前期的工业化路径的探索,我们将拭目以待——

什么样的产业才是“战略性新兴产业”?

温家宝总理给出了明确而科学的答案,一是产品要有稳定并有发展前景的市场需求;二是要有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三是能带动一批产业的兴起。

战略新兴产业是经济重建的必须

“未来的新兴战略产业可以按照先导、战略和新兴三个层面来划分。先导性产业一般需求弹性大,分工链条很长,可以带动一批相关产业的发展,也能提升我国工业体系和产业体系的深度和广度,像新兴制造业和深加工装备制造业等。”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研究员张茉楠说:“战略性产业包括航空航天、卫星和海洋产业以及新能源,是未来提高我国在国际上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新兴产业包括智能化技术、新材料和3G以及电动汽车等,物联网既属于战略产业也属于新兴产业。新兴战略产业是这次应对经济危机的时候提出来的。这次金融危机使各国进一步认清了一个问题,就是不仅要对原先的经济结构进行恢复,还要依托并发展新兴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带动起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实际是一个经济重建过程。”

张茉楠认为,在如何启动未来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问题上,主要应该从新兴产业的技术和结构两个层面着手。战略性产业涉及国家的经济安全问题,特别像新能源新材料以及国家提出的航空航天和核能产业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蕴含着政治博弈和军事博弈。所以,新兴战略要从多层面、多维度去考量。

当前,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兴起,与前几次世界产业革命有着共性的地方,都是基于相关领域的重大科技突破发展起来的。可是中国在前几次产业革命中都是缺席的。

“其不同之处在于,一是领域重点不同。如在以前的产业基础上,随着科技的突破,出现了下一代的电子信息和网络产业,以纳米技术为特点的新材料产业、以遗传工程为核心的生物技术产业、现代交通运输及航天技术产业、能源和环境技术产业等。二是产业融合产生一些新的业态,如电子信息、网络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产生的数字内容产业;生物技术和电子信息产业融合可能催生生物计算机等,”中国科学技术战略发展研究院产业科技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刘峰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表示。

当前的“后危机时代”,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和经济体均选择了不同的新兴产业作为突破口。诸如,美国奥巴马政府十分强调新能源、干细胞、航天航空、宽带网络的技术开发和产业发展,明显看出美国期待着以新能源革命作为整个工业体系新的标志性能源转换的驱动力,发动一场新的经济、技术、环境和社会的总体革命。

英国为了应对目前的经济衰退,启动了一项批量生产电动车、混合燃料车的“绿色振兴计划”,希望经济尽快以“低碳经济模式”从衰退中复苏。

德国政府批准了总额为5亿欧元的电动汽车研发计划预算,支持包括奔驰公司在内的3家研究伙伴,计划在2011年实现锂电池的产业化生产,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

而日本也把重点放在商业航天市场、信息技术应用、新型汽车、低碳产业、医疗与护理、新能源(太阳能)等新兴行业。还制订了长期的战略方针“技术创新25”并加以实施,成为日本的长期发展战略和科技政策指南。

紧邻中国的韩国也制定了《新增长动力规划及发展战略》,其将绿色技术、尖端产业融合、高附加值服务等三大领域共17项新兴产业确定为新增长动力。

可以想见,中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便是世界格局中难得的一极,无疑将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与这些国家并驾齐驱。

上下齐动央地共推战略新兴产业

2009年9月,温家宝总理连续主持召开三次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座谈会,阐述了以新能源、物联网和传感网技术、新材料、生命科学、空间与海洋探索等为重点的产业规划。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相关部委随后酝酿相关政策,为新兴战略性产业布局。

11月,温家宝总理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中指出了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标准和方向,并特别指出,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

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我国要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要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据悉,国家有关部门目前正在编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国家发改委已经确定,在“十二五”规划编制中,将新兴战略性产业的编制作为重点,产业的发展方向、战略重点和重大举措也需要随之确定。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受国务院委托,已抓紧组织编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这将成为我国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继4万亿投资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后的又一个刺激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规划,也为我国新兴产业抢占新一轮经济制高点提供政策支持。同时,还会同国家科技部、工信委、财政部等部门组织召开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思路研究工作启动暨协调小组会议,成立由20个部门或单位组成的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部际协调小组,统一协调发展思路研究以及规划编制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目前,我国多个省市也在抓紧规划制订新兴产业发展指导政策,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酝酿、发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标以及多项发展措施。

地方欲扛鼎战略新兴产业

据了解,随着中国政府在2009年前后的部署,全国地方已经开始兴起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响应行动,从东北三省、华北、崤山东西、到两湖两广、中南、西南、东南地区,已经开始谋划未来几年内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

高新区将成为战略新兴产业的代名词

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推动和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开路先锋,孕育“中国创造”的主体,其战略地位不言而喻。

据了解,截至2009年年底,作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先锋力量集聚地的国家高新区的营业总收入达到7.8万亿元,工业增加值约占全国总量的9.5%,有750万人的高素质从业大军,研发投入占全国总量的1/3以上,出口创汇占全国总量的14.7%,实现了创新要素、创新载体、高科技企业的聚集。

如今,国家高新区涌现了诸如,物联网产业之于无锡高新区;新医药产业之于天津滨海高新区、上海张江高新区;节能减排与新能源产业之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保定高新区、湘潭高新区、襄樊高新区;新材料产业之于郑州高新区、淄博高新区等等。国家高新区正在形成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或聚集区。

从温家宝总理提出国家高新区“四位一体”的发展定位,到如今中关村科技园区、武汉东湖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

国家高新区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将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新一轮发展的重要内容,这不仅决定国家高新区在全国经济坐标中的地位,也将影响国家高新区在未来经济发展中的优势。

推荐访问:中国 新兴产业 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