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甲午战争时的日本海军

时间:2022-12-12 20:50:06 来源:网友投稿

一、对大清帝国备战的提出

日本明治政府建立后,由于国力有限,所以建立的陆海军只能自保而已,断无与大国进行战争的可能,而海军尤弱。1882年朝鲜“壬午兵变”之后,大清国对朝鲜的控制比日本有优势,并且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军力不断增强。而自明治初期以来,在琉球、台湾、朝鲜等问题上,两国积怨已深。日本上层对此深怀忧惧,害怕大清国一旦对己开战,将无力应对,于是对清备战就提上了日程。

1882年8月,时任参事院议长的山县有朋上《关于陆海军财政上申书》,要求以烟草税为军费,进行陆海军扩充。9月,右大臣(右相)岩仓具视也上《关于海军扩充意见书》,指出:“我国四面环海,军舰若不充实,犹鸟之无翼也……一旦与清国开启兵衅,进击则内守不足,退守则攻击无力。今日即已如此,他年至清国舰队略备之日,我若依然如今日之景象,则以何御轻侮?用何应缓急?实为寒心,故目下之急务奠如扩张海军。”他也提出,为了筹集军费要征收特别税。

经过政府高层讨论,岩仓具视的扩军建议被确定下来。同年11月24日,天皇敕谕,为扩充军备,增加征收税费。由是,作为国策,日本开始以对清国作战为目标进行海陆军、特别是海军扩张。

二、海军扩张

(一)第一期海军扩张

1883年2月,时任海军卿(大臣)的川村纯义提出《军舰整备计划案》并付诸实行。自1883年起的8年间,每年下拨300万日元,加上海军定额造舰费33万,即每年支出333万日元。新造舰32艘:大舰5艘、中舰8艘、小舰7艘、水雷炮舰12艘,预定新舰制造费总计2664万日元。当时,各国海军进步迅速,川村纯义感到上述造舰计划还不够,并且除造舰外,设置镇守府和造船所也是燃眉之急,于是提出要发行海军公债。

1883年12月,日本废除太政官制,实行内阁制,西乡从道出任海军大臣,他继承了川村纯义的扩军计划。1886年以后,政府发行海军公债1700万日元,建造舰艇54艘,总排水量66300吨。大舰向国外订购,小舰在国内制造,以期提高造舰水平。

(二)第二期海军扩张

第一期海军扩张之后,海军的军舰增加了,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军港、炮台等各种设施不完备。但国库空虚,首相伊藤博文深感困扰。后来他读书看到意大利开国元勋加富尔鼓励富豪捐款,以完成海岸炮台建造,从中得到启示,也想要本国的富豪捐款以建造海防设施。明治天皇当即表示率先垂范,拿出内帑30万日元以充海防之资,华族、富豪及普通百姓亦踊跃捐款,总额达238万日元,都应用在海防上。

1888年2月,西乡从道提出《第二期海军军备扩张计划》,内容包括自1889年起5年间造舰46艘,并设立镇守府、改建兵器火药制造所等,预计5285万日元,以公债的形式募集,但被内阁否决。1889年开建的只有秋津洲、大岛2舰以及水雷艇3艘。

1890年9月,桦山资纪任海军大臣,当时日本的新舰总吨位约有5万吨。桦山资纪提出海军新旧舰应达到20万吨,先以7年为期,最少建造12万吨,再加上设置舞鹤、室兰两镇守府,设立火药制造所等,预计总额高达7032万日元。当时的山县有朋内阁鉴于财政状况,决定从1891年后5年内,建造巡洋舰2艘、水雷炮舰1艘,总排水量6750吨。同年11月,日本实行议会制,该计划在议会通过。

1891年7月,桦山资纪再次向内阁提出庞大的造舰计划,自1892年起9年间建造包括4艘铁甲舰在内的11艘军舰,总排水量71900吨,另造60艘水雷艇,但因众议院解散而流产。桦山资纪又把该造舰计划加以修改,作为自1892年后的7年计划提交第三届议会审议,结果被否决。

此后仁礼景范出任海军大臣,但由于议会内部斗争、以及政府与议会围绕着海军预算的争执,新的造舰预算无法落实。1893年2月,明治天皇再次决定,今后6年问,每年拨内帑30万日元作为造舰经费。于是高级官员、议员等每人拿出薪水的1/10充作造舰经费。接着,众议院立即再次审议并修订了预算案,决定从1893年起7年问,共拔出1808万日元造舰经费,以实现海军舰只总排水量12万吨的目标。但1893的决定的造舰计划没能在甲午战争之前实现。至甲午战争爆发前夕,日本海军拥有军舰31艘、鱼雷艇24艘(总排水量61373吨);正在建造的军舰6艘(33330吨),鱼雷艇2艘(165吨)。

三、海军体制整顿

在建造军舰的同时,对海军体制也进行了整顿。1876年,日本成立了东海镇守府和西海镇守府,两镇守府分别驻横滨和长崎。1884年12月,海军卿川村纯义决定将东海镇守府从横滨迁往横须贺,改为横须贺镇守府。1886年4月,制定《海军条例》,将全国沿岸划分为5个海军区。1889年5月,制定《镇守府条例》。镇守府的组织结构为镇守府司令长官、幕僚、军港司令官、造船部、兵器部、主计部、建筑部。1889年三大海军区镇守府如下:

第一海军区:即横须贺镇守府(原东海镇守府),司令长官仁礼景范中将,参谋长黑冈带刀大佐,横须贺军港司令官福岛敬典少将。海上区划:库页、北海道、岩手、宫城、福岛、茨城、千叶、东京、神奈川、静冈、爱知、三重、秋田各府县海上。

第二海军区:即吴镇守府(1889年7月开厅),司令长官中牟田仓之助中将,参谋长佐藤镇雄大佐,吴军港司令官山崎景则大佐。海上区划:和歌山、大阪、兵库、冈山、广岛、山口、山形、新瀉、富山、石川、福井、京都、鸟取、岛根、德岛、高知、爱嫒、香川、大分、宫崎(除有明湾外)、福冈(远贺、宗像两郡界以东)各府县海上。

第三海军区:即佐世保镇守府(1889年7月开厅),司令长官赤松则良中将,参谋长中沟为雄大佐,佐世保军港司令官矶边包义大佐。海上区划:福冈(除第二海军区以外的部分)、佐贺、长崎、熊本、鹿儿岛、宫崎(有明湾)、冲绳各县海上,以后还包括朝鲜和台湾海上。

第四海军区舞鹤镇守府,1901年10月开厅,面向日本海,其重要性无法和前3个海军区相比;第五海军区室兰镇守府,因预算不足未开厅。

四、甲午战争前的日本海军

1889年7月,制订《舰队条例》,随着舰艇的建造、购入,以新锐的大舰为主力编成常备舰队,由海军少将井上良馨任舰队司令官,这标志海军由沿岸舰队开始走向远洋舰队。最初常备舰队的阵容为:旗舰“高千穗”、“扶桑”、“大和”、“葛城”、“武藏”、“浪速”等六舰,除“扶桑”外,都是1883年以后建造的新舰。同时,以其它舰编成演习舰队,后改称警备舰队。

1894年1月各镇守府情况如下:

第一海军军区(横须贺镇守府):司令长官井上良馨中将,参谋长鲛岛员规大佐,预备舰部部长、知港事新井有贯大佐,海兵团团长威仁亲王(大佐),水雷队敷设部司令远藤增藏少佐,水雷队攻击部司令镝木诚大尉,海军炮术练习所所长日高壮之丞大佐,海军水雷术练习所所长森又七郎大佐。所管舰:“桥立”(海防舰,钢制,4278吨,16节,横须贺造,1893年),副舰长中山长明少佐;“扶桑”(铁甲舰,铁制,3777吨,13节,英国造,1878年);“筑波”(木制,1978吨,8节,英属马六甲造,1881年),舰长黑冈带刀大佐,副舰长石田五六郎大尉;“八重山”(通报舰,钢制,1609吨,20节,横须贺造,1890年),副舰长大井上久磨大尉;“武藏”(巡洋舰,铁骨木皮,1502吨,13节,横须贺造,1888年),舰长伊藤常作少佐,副舰长细谷资氏少佐;“天城”(练习舰,木制,926吨,10节,横须贺造,1878年),舰长小田亨少佐;“爱宕”(警备舰、炮舰,铁制,622吨,10节,横须贺造,1889年),舰长上村正之丞少佐;“干珠”(风帆练习舰,木制,877吨,小野浜造,1888年),舰长鹿野勇之进少佐。

第二海军军区(吴镇守府):司令长官有地品之允中将,参谋长平尾福三郎大佐,预备舰部部长、知港事三浦功大佐,海兵团团长内田正敏大佐,海军炮术练习所所长日高壮之丞大佐,海军水雷术练习所所长森又七郎大佐。所管舰:“吉野”(巡洋舰,钢制,4267吨,23节,英国造,1893年),舰长河原要一大佐,副舰长坂元八郎太少佐;“金刚”(铁骨木皮,2284吨,13节,英国造,1878年),舰长有马新一大佐,副舰长丹治宽雄少佐;“比睿”(铁骨木皮,2284吨,13节,英国造,1878年);“天龙”(巡洋舰,木制,1547吨,11节,横须贺造,1885年),舰长世良田亮大佐,副舰长矢岛功大尉;“大和”(巡洋舰,铁骨木皮,1502吨,13节,小野浜造,1887年),舰长舟水炼太郎大佐,副舰长酒井忠利少佐;“筑紫”(巡洋舰,钢制,1372吨,16节,英国造,1883年),舰长三善克己大佐,副舰长安冈淳吉大尉;“摩耶”(警备舰、炮舰,铁制,622吨,10节,小野浜造,1888年),舰长桥元正明少佐;“赤城”(警备炮舰,钢制,622吨,10节,小野浜造,1890年),舰长出羽重远少佐;“馆山”(风帆练习舰,木制,543吨,东京川崎造,1880年),舰长酒井正房大尉。

第三海军军区(佐世保镇守府):司令长官相浦纪道少将,参谋长植村永孚大佐,预备舰部部长、知港事迎敦忠少佐,海兵团团长千住成贞大佐,佐世保水雷队敷设部司令远神宫司纯粹少佐,佐世保水雷队攻击部司令饼原平二少佐,对马水雷队敷设部、攻击部司令远副岛种藤少佐。所管舰:“秋津洲”(巡洋舰,钢制,3150吨,19节,横须贺造,1894年),副舰长中沟德太郎少佐;“葛城”(巡洋舰,铁骨木皮,1502吨,13节,横须贺造,1887年),副舰长大塚畅雄少佐;“海门”(巡洋舰,木制,1367吨,12节,横须贺造,1884年),舰长樱井规矩之左右少佐,副舰长大久保保喜造大尉;“磐城”(测量舰、炮舰,木制,667吨,10节,横须贺造,1880年),舰长柏原长繁少佐;“大岛”(警备舰、炮舰,钢制,640吨,13节,小野浜造,1892年),舰长外记康昌少佐;“鸟海”(警备舰、炮舰,铁制,622吨,10节,石川岛造,1888年),舰长上村彦之丞少佐;“春日”(警备舰、海防舰,木制,1289吨,英国造,1863年),舰长副岛种藤少佐;“满珠”(风帆练习舰,木制,877吨,小野浜造,1888年),舰长东乡正路少佐。

1894年1月,常备舰队战斗序列如下:司令长官伊东祐亨中将,参谋岛村速雄大尉。“松岛”(常备舰队旗舰,海防舰,钢制,4278吨,16节,法国造,1892年),舰长野村贞大佐,副舰长向山慎吉少佐;“严岛”(海防舰,钢制,4278顿,16节,法国造,1891年),舰长伊地知弘一大佐,副舰长定冈定恭少佐;“浪速”(巡洋舰,钢制,3709吨,18节,英国造,1886年),舰长东乡平八郎大佐,副舰长石井猪太郎少佐;“高千穗”(巡洋舰,钢制,3709吨,18节,英国造,1886年),舰长尾形惟善大佐,副舰长伊东义五郎少佐;“千代田”(巡洋舰,钢制,2439吨,17节,英国造,1891年),舰长尾本知道大佐,副舰长藤田幸右卫门少佐;“高雄”(巡洋舰,铁制,1778顿,15节,横须贺造,1889年),舰长泽浪涣大佐,副舰长小仓颤一郎少佐。

海军兵学校附属练习舰:“凤翔”(炮舰,木制,321吨,7节,英国造,1867年),舰长早崎源吾少佐。

五、甲午战争时的日本海军

1894年7月19日,丰岛海战爆发前,日本本土军舰、水雷艇配置如下:

横须贺镇守府:军舰,“筑波”、“干珠”;水雷艇,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十五、第二十号。

吴镇守府:军舰,“凤翔”、“馆山”、“海门”;水雷艇,第十六、第十七号。

佐世保镇守府:军舰,“满珠”;水雷艇,第八、第九、第十四、第十八、第十九、第二十一号。

对马:水雷艇,第五、第六、第十、第十一号。

派往朝鲜的军舰:仁川港,“八重山”、“武藏”、“大岛”;釜山港,“鸟海”。

1894年6月修改《舰队条例》,以坪井航三少将任常备舰队司令官,以“吉野”号为旗舰;7月10日新设警备舰队,以相浦纪道少将任司令官。7月19日警备舰队改称西海舰队,以常备、西海两舰队组成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伊东祐亨中将,参谋长鲛岛员规大佐,航海长高木英次郎少佐。同月,将常备舰队分为第一游击队和本队,将西海舰队定为第二游击队。第一游击队:“吉野”(常备舰队旗舰)、“秋津洲”、“浪速”。本队:第一小队,“松岛”(联合舰队旗舰)、“千代田”、“高千穗”;第二小队,“桥立”、“筑紫”、“严岛”。第二游击队:第一群队,“葛城”(西海舰队旗舰)、“天龙”;第二群队,“高雄”、“大和”。

此外,以比睿号为水雷队母舰,以爱宕号、摩耶号为门司丸(运输船)护卫舰。

参加丰岛海战的为上述第一游击队。

参加黄海海战的日本舰队战斗序列如下:

本队:“松岛”,舰长尾本知道大佐,副舰长向山慎吉少佐;“严岛”,舰长横尾道昱大佐,副舰长富冈定恭少佐;“桥立”,舰长日高壮之丞大佐,副舰长酒井忠利少佐;“扶桑”,舰长新井有贯大佐,副舰长新岛一郎少佐;“千代田”,舰长内田正敏大佐,副舰长梨羽时起少佐;“比睿”,舰长樱井规矩之左右少佐,副舰长坂本俊笃少佐;“赤城”,舰长坂元八郎太少佐;“西京丸”(海军军令部长桦山资纪中将搭乘此舰观战),舰长鹿野勇之进少佐。

第一游击队:“吉野”,舰长河原要一大佐,副舰长山田彦八少佐;“高千穗”,舰长野村贞大佐,副舰长细谷资氏少佐;“秋津洲”,舰长上村彦之丞大佐,副舰长中沟德太郎少佐;“浪速”,舰长东乡平八郎大佐,副舰长石井猪太郎少佐。

甲午海战,北洋水师全军覆灭,被日军俘获的舰艇有:“操江”(炮舰,610吨),“镇远”(铁甲舰,7335吨),“济远”(巡洋舰,2560吨),“平远”(装甲炮舰,2185吨),“广丙”(水雷炮舰,1235吨),“镇东”、“镇西”、“镇南”、“镇北”、“镇中”、“镇边”(炮舰,各440吨),另有小型舰艇6艘。

(责任编辑 赵军)

推荐访问:甲午战争 日本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