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结构主义课程论述评

时间:2022-12-15 11:05: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分析以布鲁纳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课程论,结合当前化学学科教育,提出相应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

关键词: 结构主义课程论布鲁纳新课程

结构主义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Jerome S .Bruner 1915-)教育思想的核心概念,其观点主要包括:任何学科都可以用适合儿童的方式及早地教给儿童;学生应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结构;强调学生主动去探索和发现;重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培养学习兴趣。结构主义课程论是以结构主义心理学为依据的课程论。

一、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提出和依据

(一)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提出

1959年9月美国科学院组织在科德角的伍兹霍尔召开会议,研究改进中小学的科学教育问题。大会主席布鲁纳做了题为《教育过程》的报告,提出了他的结构主义课程论的思想。并由此推动美国以结构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的课程改革运动。

(二)结构主义课程论的依据—结构主义心理学

以皮亚杰为代表的结构主义心理学对儿童心理结构和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看法。他认为儿童心理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四个概念。他还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具有不同的质的不同阶段,他把儿童心理的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四个阶段。

皮亚杰十分强调教育必须切合于儿童的认知结构。他说:“即使在主体似乎非常被动的社会传递,例如学校教育的情况下,如果缺少儿童主动的同化作用,这种社会作用仍将无效,而儿童主动的同化作用则是以适当的运算结构为前提的”。“只有当所教的东西可以引起儿童积极从事再造和再创的活动,才会有效地被儿童所同化。”所以,要提倡儿童主动地学习。布鲁纳根据这一原则提出“发现法”的学习理论。

二、布鲁纳结构主义课程论的主要教育思想

布鲁纳是结构主义课程观的主要代表人,代表作是1960年出版的以伍兹霍尔会议报告总结的《教育过程》。他的主要观点有:

第一,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是运用知识方面的最低要求。布鲁纳强调学科基本结构的重要性。他认为每门学科都有其基本结构。“不论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这是在运用知识方面的最低要求,这样才有助于学生解决在课堂外所遇到的问题和事件,或者日后课堂训练中所遇到的问题。”他的基本结构就是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内在的规律性。它不仅包括掌握一般原理,而且还包括学习的态度和方法。这些基本结构反映了事物之间的联系,他强调选择学科的基本结构来教学生,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则,有助于学生记忆,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第二,采用螺旋式课程符合儿童成长的规律。布鲁纳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是一个抽象复杂的体系,教育者对儿童进行教学必须了解他的认知水平。呈现给儿童的任何教材的基本结构应符合儿童成长的规律。教材的编写应分成不同的阶段,注意知识的层次性和连贯性,适应于不同年级不同能力的学生。螺旋式课程观就是依此认识而提出的。“螺旋式课程”是从学习者已有经验的基本知识出发,并在这个基础上增加更多的细目,在向前教学的过程中,又经常返回去在以前理解的基础上提高。布鲁纳认为,教师成功地组织学习材料的途径就是发展一种螺旋式课程。

三、对化学教育的结构主义思考

(一)结构主义的课程论的理念给基础化学教育带来的思考

第一,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和系统知识结构的必要性。化学学科的学习,要掌握元素符号、常见元素原子量、元素周期律、质量守恒定律等基本概念和原理,要掌握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框架。学生后续学习中会发现不少知识是这个框架某部分的细化或延伸,是知识的迁移,比完全零散地学习“新”知识更有利。因此对于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掌握“结构”远胜于只掌握个别事物。

我国基础教育经历了新课改。新化学课程体现着结构性。它首先以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为基础引入“从实验学化学”,再在“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中引出实验的主要对象,也即化学整个学科的工作对象——物质,之后在物质角度的两大类别“金属”和“非金属”的角度进行二级细化,分别引出相关知识。贯穿必修1的是一条实验角度的物质主线。而贯穿必修2的是一条能量主线,它以“元素周期律”和“能量”引入,之后紧接的是反应最能体现能量变化性质的“有机物”,最后引出体现STS理念的“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既把握了知识的系统性,又巧妙地把知识间的联系衔接起来,利于知识的建构和迁移。

第二,教材内容设计在螺旋上升中体现时代性。由于教材编写与出版的时差,以及知识的不断爆炸式更新,在教材内容上,难免会出现知识的老化现象,学生所学知识往往无法满足社会的实际需要。

高中化学新课程除了必修1和必修2之外,还有六个选修模块。即选修1 化学与生活,选修2 化学与技术,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选修6 实验化学。这几个模块充分体现了STS教育理念,较好地贯彻了学科与时代发展紧密联系的特征。选修模块的内容既注重了知识体系的系统性,也体现出知识的深化和细化。这几个模块中的再现性内容不是必修1和必修2相关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原来粗的知识网的精细化和延伸。这很好的体现了布鲁纳螺旋式课程观。

第三,倡导发现式学习,使期待外部奖赏刺激学生的学习向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转移。化学是最能体现从发现中学习的乐趣的学科。以高中新课程中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中的“食品添加剂”为例。在课程学习之前,学生可以自己去调查食品添加剂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发现原来添加剂有膨松剂、防腐剂、增稠剂等类型。同时,要达到每一种效果还有不同的物质可以使用,如防腐剂可以用山梨酸钾、苯甲酸钠等;甜味剂有蔗糖、木糖醇等。同种物质也可以有多种功能,比如亚硝酸钠既可以做防腐剂又可以做着色剂。这都极大刺激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他们在学习之前就迫不及待地想去进一步深入了解相关知识,想去探索这些常识背后更本质的化学原理和奥秘了,不用再借助外部奖励来短暂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

(二)布鲁纳结构主义课程论的局限性

布鲁纳的课程设计过于强调理论,而忽视了实用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这必然带来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他主观地假设儿童学习活动的性质同科学家当初发现新事物的活动性质是一样的,只有程度的不同。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怎样把中小学生引向科学家的思维方式仍是个问题,因为教师也未必弄得清楚科学家的思维方式。

参考文献:

[1]汪彩凤等.对布鲁纳“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认识与思考[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8.

[2]陈侠.国外课程理论的各种流派[J].课程.教材.教法.1986.9.11.

[3]皮亚杰著,傅统先译.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M],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

[4]朱智贤.儿童发展心理学问题[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版.

[5]陈琦,刘德儒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6]叶绪江.对布鲁纳结构主义课程论的再认识[J].教育探索.2002.3.

[7]王美岚,王琳.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及其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05.21.

[8]邵瑞珍等.教育心理学—学与教的原理[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

[9]钟启泉.课程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李晓慧: 河北保定农业大学,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中学和大学的化学教研及大学基础化学的教学。)

推荐访问:结构主义 论述 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