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孔子家语》复音词的数量统计及语料年代分析

时间:2022-12-16 12:15:07 来源:网友投稿

关键词:《孔子家语》;复音词;张永言;徐朝华;战国晚期

摘要:《孔子家语》是一部研究孔子生平思想的重要典籍,但由于长期被疑为“伪书”而没有得到充分研究。以意义、见次频率、语法结构等标准对《孔子家语》中的复音词作穷尽性调查分析并将其与先秦其他典籍的复音词作比较后可以发现,《孔子家语》中的复音词在数量比例和构词方式上都表现出典型的战国晚期特点,其成书年代当不晚于西汉,而不可能是三国时期王肃所伪造的。鉴于其在汉语词汇发展史上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学界对其语料价值应予以充分重视。

中图分类号:H1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474(2010)01-0086-04

一、研究概况和意义

《孔子家语》,今传本十卷、四十四篇,魏王肃注。全书共计八万余字,篇幅和内容远远超过《孑L子论语》,详细记载了孔子与其门人弟子对各种社会问题的问答和思考,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伦理、教育思想,是一部研究孔子生平思想不可多得之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然而,自王肃作注始,该书便长期被疑为“伪书”,从而影响了历代学者对其价值的评价,也导致《孔子家语》学术思想和语言研究的滞后。

近年来,随着河北定州八角廊《儒家者言》、安徽阜阳《儒家者言》木牍的出土和上博汉简的发现,《孔子家语》的辨伪工作有了新的进展。以李学勤先生为首的大批学者,如庞朴、朱渊清、廖名春、王志平、胡平生、杨朝明、张岩等,在经过《孔子家语》与出土文献的对比研究以及单篇学术思想研究后,普遍认为今本《孔子家语》中很多材料都有古老的来源,不应视为伪书。

  

辨伪工作的进展促使《孔子家语》的价值得到重新评价,对《孔子家语》的研究也日益活跃起来。但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献、思想方面,语言方面的研究极少。杨伯峻先生说过:“从汉语史的角度来鉴定中国古籍的真伪以及它的写作年代应该是科学的方法之一。”而在语言的诸要素中,词汇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在古书年代鉴别上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孔子家语》的语言研究不仅能揭示其语言总体面貌,为汉语史研究工作提供素材,更能为辨伪工作提供有力的证据。

此外,复音化是汉语词汇发展的总趋势,而战国末年是汉语复音化发展的重要阶段。程湘清曾说:“汉语词汇从以单音词为主,过渡到以复音词为主,是汉语发展史上的一大变化……两周八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社会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表现在词汇上,一个最显著的事实就是在这个时期内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双音词和双音词组,就是说,开始迈出了汉语词汇复音化的第一步。”所以,《孔子家语》若是战国晚期作品,则其复音词必然带有战国晚期的时代特点。

  

本文以陈士轲的《孔子家语疏证》为底本,对其复音词进行穷尽性的统计分析,并通过与其他先秦典籍的复音词进行比较,力图揭示《孔子家语》复音词的时代特征,为《孔子家语》的辨伪工作提供语言学方面的证据。

二、复音词划分标准

进行复音词的研究,首先要确定判定标准。由于古汉语复音词的判定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同学者有不同的主张,但总体上可以分为语义标准、语法标准、见次频率等。笔者认为语义标准最为重要,此外还要充分考虑复音词结构的固定性,考虑一个复音言语片断与构成它的语言成分的词性是否有转变,其使用频率以及词的流传情况如何。如果结构固定,在《孔子家语》中使用频率较高,且在其他文献中也有使用的,特别词性发生了变化的。优先考虑为词。张永言认为:“根据汉语词汇的特点,基本的原则是考察词的结构整体性、词的完整定形性和词的意义融合性。”本文即以此为总原则。

(一)语义标准

语义标准是区分词和词组的首要标准,两个音节如果不能拆开单独表义,而只能结合起来表示一个概念,则不管采用什么书写形式,都是一个双音词,属于单纯词(重叠词),包括完全重叠和部分重叠两类。如果两个音节当中,只有一个具有词汇意义,另外一个音节仅表示语法意义,则判定为派生词。由两个语素结合而成的词,如果整体意义不是语素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意义有了明显的融合、转化、引申和比喻等变化(即产生了新义),就是复合词。

  

(二)见次频率

见次频率为参考标准之一,主要用于判定并列式复音词和偏正式复音词。因为这两类词出现早、数量多、发展比较成熟,所以需参考本书及先秦其他典籍的见次频率来判断。如果该组合使用较多,表明结构已趋固定,可判定为词。

(三)语法结构

语法结构也是参考标准之一,即两个音节如果结合紧密,不能拆开或随意扩展,即为词;若能在中间或前后插入别的词语,而意义和功能基本不变,则一般是词组。再者,一个双音组合若可在同一语言环境中拆开单用,也可大体证明其为词组。

总之,在复音词的判定上,应以语义标准为主要依据,见次频率和语法结构标准为必要参考。

三、《孔子家语》中的复音词

根据上述判定标准,笔者统计出《孔子家语》中共有词5088个,其中,单音词3529个,复音词1559个。《孔子家语》复音词中各小类的具体统计结果详见表1。

(一)复音词的数量及占总词数的比例

从表1可见,《孔子家语》的词汇量已相当丰富,共有5088个词。除专名外,有常用复音词1302个。如前所述,虽然上古汉语中单音节词占优势,最早产生的基本词汇都是单音节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思维能力的提高,大量新概念产生,需要新的词语来表达。当单音节词不能有效地承担新的交际任务时,汉语表义精密化的要求就促使汉语走上复音化的道路,因此复音化的趋势在战国后期已出现。

从所占比例看,《孔子家语》复音词已经比较多,占总词数的30.6%,与战国末年汉语复音化的发展趋势相一致。通过表2的比较,可以清楚地发现,先秦典籍除专名外的复音词占总词数的比例大概在20%-40%左右。视其具体所处的时代,此比例又略有不同。虽然各家对复音节词划分的标准不完全相同,但是总体倾向还是很明显的。《孔子家语》除专名外的复音词在总词数中所占的比例与战国中期的《孟子》和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接近,较《韩非子》少,故其所处的时代应为战国中晚期。

(二)构词法发展情况

从表1可知,在《孔子家语》中,各种构词方式均已出现。其中通过语音方式构成的词仅有47个,占常用复音词总数的3.6%,句法构词方式已经占有绝对优势。这说明《孔子家语》所处的年代已经从语音造词时代过渡到句法造词时代。在复合词中,又以联合式和偏正式为主,其他构词方式的数量比例很小。

通过先秦各典籍中联合式和偏正式词在复合词中所占比例的比较(见表3)可知,在汉语史的发展过程中,这两种构词方式产生早,构词能力强,是上古汉语最重要的两种构词方式。但是,两者在上古的不同阶段也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动态过程。对此,徐朝华先生曾说过:“由两个并列的语素组成的联合式复音词,是上古汉语中一种重要的构词方法,用这种构词的方法构造出来的复合词在上古汉语词汇中占很大的比例,而且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偏正式是上古时期一种重要的构词方法。……从总数上看,偏正式复合词数量不断增加,但在复合词中所占的比例则呈下降趋势。”

从表3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从上古到东汉,联合式复音词在复合词中所占比例不断增大;而偏正式刚好相反,虽然词语的数量在递增,但所占比例明显减少。《孔子家语》的情况和战国晚期作品《吕氏春秋》及《韩非子》都十分接近,处于联合式和偏正式互相抗衡的阶段。由此可判断《孔子家语》是战国晚期作品。

综上,《孔子家语》复音词占总词数的比例以及联合式、偏正式两种主要构词方式所处发展阶段都表现出战国晚期的特点,《孔子家语》应为战国晚期的语料,不可能是三国时期王肃伪造的。至于其成书年代,参考出土文献的情况,可知大致不晚于西汉。因此,在汉语词汇发展史上,《孔子家语》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对其语料价值应予以充分重视。

推荐访问:复音 语料 孔子 数量 年代